这些刺客的强度一次比一次高,仿佛每一次都是在试探吴王府的防御力量。
这让朱肃有些疑惑。
“嗯?苗疆的刺客都这么专业吗?”
他暗自琢磨。
原本朱肃以为,蓝玉在贵阳那边奋力拼杀,他在铜仁这边静待时机,大家各司其职,都在血雨腥风中游刃有余。
然而朱肃万万没想到,他刚刚通过沐英身边的鬼影兵收到对方率领大军驰援铜仁的消息。
这才刚过去两天,袭击吴王府的刺客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跃。
怎么说呢,就像是飞蛾扑火,苍蝇扑……
这伙刺客气势汹汹地冲来,一副玉石俱焚的架势,视死如归。
朱肃逐渐改变了看法,不再把那些袭击者当作真正的刺客,他觉得称呼他们为死士更为恰当。
“看看这些所谓的刺客,大白天的就敢上门刺杀,谁还会把他们当回事?”
朱肃淡淡地说道。
他身边的两位王者级鬼影兵,至今还未有机会施展身手。
那些派来的刺客虽然实力不俗,但在朱肃的爪影兵面前,根本不够看。
“这种情况,往往是我们反过来压倒他们。”
朱肃随意地摆了摆手。
在持续的刺杀中,朱肃的日子过得颇为轻松,因为蓝玉再次证明了他的实力非凡。
面对贵阳宋氏的十二万土兵,蓝玉几乎是以一己之力进行全面碾压。
战事仅维持了十天,水东宋氏便惨败,十二万大军最后仅存两万,还是因为逃入深山才得以幸存。
战斗结束后,蓝玉依照朱肃的命令,将水东宋氏上下近六千余人,除了奴仆之外……
所有带有宋氏血脉的人,不论男女老少,全部斩尽杀绝。
“把那些宋氏的人,从头到脚,从肌肤到发丝,全部清理干净。”
蓝玉冷声下达命令,眼中不带一丝温度。
宋氏族人惨遭屠戮,两千多条生命一朝烟消云散。
这事儿,让西南的土司们心头冒火!
多少年来,中原王朝的刀剑从未在他们头上这么狠辣地挥舞过!
原本因为大明军队的威力而心惊胆战的土司们,这次却硬气了起来。
他们忍辱负重,只为了等待一个能带领他们反抗的领头人。
没过多久,他们等的这个人就出现了。
在水东宋氏被大明军队剿灭,全族被屠之后……
播州杨氏和思州田氏这两大势力,再也忍不下去了,决定站出来,号召整个西南地区的土司一起反抗!
这一举动,让西南原本渐渐平息的纷争,因为吴王朱肃的狠辣手段,再次掀起轩然大波。
杨倾,曾经见识过吴王朱肃手段的杨天王,看着宋氏族的覆灭,心中兔死狐悲。
他不甘心曾经的权势被人剥夺,所以这次,他决定豁出去,哪怕赌上身家性命,也要和那位少年王爷一决高下!
正当西南地区即将陷入混乱之时,远在金陵的朱元璋,突然发现他存放的圣旨少了三卷。
这可不是小事,朱元璋立刻把朴安仁叫来,询问起圣旨失踪的事情。
“皇上,确实是三卷。”
朴安仁颤颤兢兢地跪在地上,面对朱元璋的盛怒,他既惊又怕,但还是鼓起勇气解释道:
“按照您的吩咐,御书房常年备有九卷空白圣旨,随时取用,用完就补上,奴才我不敢有丝毫懈怠。”
“只是近期皇上并未使用圣旨,所以……”
朴安仁话语未完,因为他已经猜到了某种可能。
能自由进出朱元璋御书房的人寥寥无几,只有勤政爱民的太子殿下和声名狼藉的吴王殿下。
其他皇子们见到朱元璋就如同老鼠见到猫,平日里见到那抹明黄色都避之不及,哪敢自投罗网。
“小五之前来过?”
朱元璋沉默了一会儿,疑惑地问道。
“启禀皇上……”
朴安仁苦着脸回答道:
“吴王殿下经常出入御书房。”
大家对此都习以为常了。
“这个逆子!”
朱元璋忍不住怒斥道:
“我说当初他怎么走得那么爽快呢!”
什么都不求,还一个劲地要求减少兵马,原来是在这儿等着呢。
小兔崽子,三道圣旨啊,你拿来起事都足够了!
想到如今西南混乱的局面,朱元璋不禁叹了口气:
自己这个儿子真是遗传了自己的性格,即使知道会引发众怒,也依然坚持诛杀了水东宋氏全族。
朱元璋心里明白,朱肃这是打算干净利落地解决土司问题,就像切除体内的毒瘤一般。
他这么一想,对儿子的担忧便已远远超过了因圣旨而产生的怒火。
他甚至暗自琢磨起来,儿子身边的那些护卫,是否能够确保他在铜仁的安全。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辽东,朱棣也得到了朱肃西南平叛的消息。
他挥手打发走信使后,立刻把王保保召来,两人盯着大明疆域图上的西南区域,密谈了整整一晚。
最后,他们得出的一致看法是:朱肃即便带着洪武大炮,在那险峻复杂的地形中,也难以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另外,即便是二十万精锐明军,面对百万土兵,哪怕对方不会同时进攻,应付起来也是相当吃力。
当然,如果燕王殿下此刻知道自家五弟已经捅了马蜂窝,他的心情恐怕会是更加复杂的。
第二天,王保保拿着朱棣的亲笔信,率领两万骑军向南进发,直奔四川。
在朱棣那封充满兄弟情深的家信和太子朱标的周旋下,朱元璋终于默认了这一行动。
或许是因为朱棣保护弟弟的举动太过明显,让秦王、晋王这两位之前在朱肃手中吃过亏的哥哥脸上有些挂不住……
他们也各自派出五千兵马,从各自的封地赶往西南,多少也表达了一种立场。
沐英在率领着二十五万精锐大军日夜兼程赶往铜仁的同时,也向朱元璋坦诚了他的疑虑——他怀疑朱肃的圣旨可能是伪造的。
尽管如此,他依旧决心要保护这位义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