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立刻换了一副表情:
“大孙啊,爷爷不是批评你,说的是你那两个不争气的叔叔……”
“哇!”
朱雄英像是被戳到了泪点,立刻大声哭了出来:
“五叔是好人!五叔是好人!”
他紧紧抱着朱肃的脖子,鼻涕和眼泪不断地蹭在朱肃胸前的衣襟上:
“明明是二叔他们欺负我……哇哇哇……”
洪武三年的七月七日,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朱肃却无心欣赏浪漫的夜色……
他紧紧抱着泣不成声的大侄子,与卫国公父女一同欣赏了洪武大帝朱元璋为孙儿撑腰,挥舞着布鞋,狠狠地教训秦王的动作电影。
那天,朱肃第一次以旁观者的身份,亲眼见证了,另一个儿子在朱元璋的布鞋下痛苦哀嚎的写实画面。
“小五,你这个家伙……我该拿你怎么办?”
第二天,东宫的书房内,太子朱标面对朱肃,语气里满是责备。
他的儿子朱雄英因行为不检被罚面壁,而朱肃,这个做叔叔的,也因和朱雄英一同胡闹,被朱标责骂。
“你看看你,有能力,有志向,有胸怀!明明是能成大器的材料,怎么就总是这么不靠谱!”
朱标想起朱雄英的夫子向他报告,自从朱肃回到宫中,太孙就没有好好上过一堂课,他就觉得头痛欲裂。
更让他头痛的是,昨天朱肃和朱雄英竟然和朱樉起了冲突,最终以秦王失败而告终……
想到他们今后可能会因为皇帝和皇后的宠爱而更加无法无天,朱标就感到无比头痛。
尤其是朱雄英,竟然敢冲着朱樉的脸吐唾沫……
这模样,简直就是另一个朱肃再现……
朱肃和朱雄英感情深厚,两人性格如出一辙,这也难怪他们会如此投缘。
“行了,大哥,别再给我灌迷汤了。”
“别忘了你之前那不靠谱的举动,让我多吃了几天的牢饭。”
朱肃深知应该如何拿捏朱标:
“还有雄英这小子,年纪轻轻,却被你安排得比皇帝的日程还要满,你这是要‘拔苗助长’吗?”
朱肃一边说,一边冲着墙角偷偷望向自己的朱雄英打了个响指:
“大侄子,等会儿五叔帮你脱离这个苦海!”
朱雄英听了这话,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
但一见父亲那充满怒气的眼神,他又赶紧把头转了过去,双手贴着大腿,摆出一副悔过的样子。
“看看,多好的孩子,被你教成什么样了。”
朱肃无奈地摇头,然后对朱标说道:
“大哥,你回去跟父皇说说,二嫂的事情不能再拖了。”
“二哥连祭祖这样的大事都只带侧妃来,而把二嫂留在封地,这简直是连装模作样都懒得做了。”
朱标听后,长叹一声,他怎能不明白朱肃的言外之意。
虽已成功将王保保纳入麾下,而他此刻也正老老实实地待在鸿胪寺……
但若不妥善解决观音奴的问题,这员猛将恐怕不会真心实意地为朱家效力。
一想到这位大将,朱标的眉头就紧皱起来——
他的舅舅蓝玉被小五当众泼泔水的事情,已经闹得满城风雨,所有人都在看朱标如何应对。
“小五,蓝玉……”
朱标望向朱肃,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得了,大哥,我要是你,就不会插手这事儿——”
“你岳父常遇春大将军都不打算过问,你何必自找麻烦?”
“别人看不明白,你也看不明白吗?这是蓝玉自作自受!”
“他以为我四哥还没封王,就可以不把他放在眼里?再说了,我这个正宗的吴王,他也没给过多少尊重。”
朱肃轻蔑地冷笑道:
“大哥,我们是兄弟,所以我才会在你面前直言不讳——”
“蓝玉这小子,他死定了。”
“就算咱爹觉得他还有利用价值,暂时不会杀他,但他睡了北元皇后的妻子,这已经让他走上了绝路。”
“你应该也看出来了,咱爹对权力和尊卑的看重,远胜过一切。”
“当年徐达大将军在庆功宴上不慎将酒水泼在咱爹头上,最后不是也挨了军棍吗?那时候,咱爹还没称帝呢。”
“蓝玉侮辱北元皇后,明面上是违纪,实际上却是给北元皇帝扣上了一顶绿帽子。”
“这就好比大明权贵看到自家小民睡了北元权贵的妻子,这换了谁都会觉得不舒服。”
“尤其咱爹是皇帝,蓝玉如此放肆,无疑是触犯了他的忌讳。”
“他敢对北元皇帝的妻子下手,将来父皇不在了,谁能保证他不会起兵造反?”
朱肃没有继续说下去,他不喜欢这种假设,他希望父皇母后能长命百岁。
朱标依旧沉默不语,朱肃继续说道:
“或许在别人眼中,蓝玉的命很金贵,连大哥你也觉得有些可惜。”
“但在父皇那里,蓝玉的命,和普
通百姓没区别,他说杀就杀了。”
朱肃叹了口气,接着说道:
“我甚至觉得,父皇现在杀了蓝玉反而是好事,就怕他忍着,唉……”
朱肃又叹了口气,说道:
“父皇的个性,如果记恨上了谁,等到时机成熟,他一定会千百倍地报复回去,到那时,无辜的人恐怕也要受牵连……”
朱肃说到最后,语气变得沉重起来,毕竟蓝玉案是朱元璋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清洗,波及的人数实在太多。
蓝玉这厮,也不知是不是被朱允炆暗中挑拨,竟然一古脑儿地举报了众多亲友熟人——
他以为这样做,朱元璋就会息事宁人。
然而,蓝玉,以及他背后的人,乃至整个天下人,都低估了那个孤身一人从淮右走出来的铁血男儿。
最终,一万五千多号人,都跟着蓝玉一道去了黄泉。
外界有传言说,蓝玉原本是朱元璋打算留给朱标的。
但朱标去世后,朱元璋认为朱允炆缺乏魄力,担心自己死后他难以驾驭蓝玉,这个说法有几分道理,但也有几分错误。
有道理的是,朱元璋确信蓝玉有了反叛的念头,担忧他在军中的威望过高,可能会给大明带来灾难——所以朱元璋决定除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