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看不见的敌人

第五十四章 看不见的敌人

工程师们看她发飙,也只能咬牙加班,把损失减到最小。

舒静娴独自站在仓库门口,看着堆积如山的库存,喃喃道。

“他们想用阴招,我们就更得快人一步。”

这段时间,她和傅衍礼之间的关系也悄然找到了某种微妙平衡。

他对她的关心更明显,无论跑到哪都要发消息问安全不。

她心里也认可这个木讷男人的好,一想到他冒险保护机器,那份踏实就难以言喻。

但两人都还没挑明,更没时间去热烈谈个恋爱,只能在危机中默默携手。

她私下琢磨,等项目稳定下来,也许可以找机会和他吃顿安静晚饭。

演示会的海报设计定稿,用特别炫酷的风格突出“革命性医疗辅助手段”。

对外公布时,引起不少话题讨论,一些媒体开始主动约访,这对研究所是好迹象。

舒静娴乐得见到好转,立即让公关部门配合,把所有正面宣传都铺开。

可另一边,也有人在网上匿名抹黑,称研究所产品存在安全隐患,还谣传测试结果被篡改。

看得她血压飙升,已经懒得跟键盘党浪费口水,只让团队紧急辟谣。

离演示会还有四天时,忽然一名核心技术员递了辞职信,说紧急家事无法继续。

这名技术员掌握关键算法,他若走,势必影响后续演示效果。

所有人都焦急劝说,他却态度坚决,还当场表示要立马清空办公桌。

舒静娴拉到小房间单独谈,问他是不是被人威胁或收买。

技术员沉默几秒,然后坚称只是家里有事,不方便多解释。

她没能挽留,只能看着他拖着行李箱离开大楼,心里又燃起一团野火。

事实摆在面前,明显是对手继续下黑手,用高薪或别的方式挖走关键人才。

这让研发部门雪上加霜,眼看演示在即,却失去一块拼图。

傅衍礼赶紧顶上,临时带另外两名工程师,企图补位。

可算法不是一朝学成的,他们只能加班,期望到演示那天别出漏子。

舒静娴知道大家已经承受极限,也只能勉强打气,帮不上太多忙。

演示会前两天,好几家报名媒体的记者忽然集体告知无法出席,理由千奇百怪。

有人假装被领导调走,有人干脆电话不接。

她瞬间明白,这又是对手施压,想让演示会无人关注。

看来看去,对手定是家大业大,在资源渠道上远超研究所。

她却没有认输,而是继续联系其他二三线媒体,不惜以各种好处诱惑他们来,起码得做足声势。

当天深夜,楼下再次出现可疑人影,被安保喝退。

过去那几周像梦魇一样,三天两头就有不速之客出现,各种手段层出不穷。

她有时候在想,自己还能撑多久。

既想复仇父母当年的牺牲,又不愿在关键时刻退让,始终咬着牙往前。

这个心情没人能替她分担,即便傅衍礼也只能在技术上帮。

演示日前夜,新舞台布景刚搭好,现场灯光全都安装完毕,已经测试了好几轮。

工作人员陆续撤离,剩下几个看守的人里,还包括她和傅衍礼。

此时已是夜里十一点,他们依然站在设备旁,逐项校准程序。

她一敲键盘,看见卡顿几秒,不禁骂了句脏话,“见鬼了,不会又出故障吧。”

傅衍礼窝在地上,拆开线路板查线,一边嘀咕,“你别乱碰,让我来。”

他盯着那片主板结构,一行行程序在脑中过,动作却不停歇。

五分钟后,他重新插上电源,把那控制面板激活,“再试试,看好没好。”

她再次点击测试按钮,这回流畅多了,并没有停顿。

“真行,你这技术能挣大钱,偏偏非要闷头搞研究。”

他咧着嘴轻哼几声,“别废话,咱们拯救生命不是更爽。”

调完机器,她打算到后台补写演示的发言稿,却没想脚步刚挪出几米,迎面扑来一道刺鼻烟味。

她一惊,扭身看见演示舞台外的角落,似乎冒起淡淡青烟。

傅衍礼也被呛到,连声咳,“你闻到没有,这味道不对劲啊。”

两人急忙跑到那角落,发现戏服仓库旁边摆着一堆杂物,居然开始冒烟。

演示服装都放那,要是一把火,这么多易燃面料,后果不堪设想。

他们对看一眼,立刻扑过去用干粉灭火器朝烟源猛喷。

辛苦十来分钟才把那堆乱七八糟的纸箱和布条完全浇灭。

再往里面一翻,竟然有一个电子点火装置,外壳破损,线路还接着电池。

这明显不是自己起火,而是有人故意动手脚,想造意外。

她看着那装置发愣,气得想砸地,“太狠了,你说他们为了逼我们妥协,还真是什么都干。”

傅衍礼咬着唇,心中火起,却强压怒意,“别闹大动静,先把证据收着,明天演示要紧。”

他把那烧焦的残渣捡起来,看能不能搜到某厂家信息,然后再说处理方法。

此时夜已深,现场剩余的人都忙着收拾残局,没人知道是谁安装的。

舒静娴无力吐槽,只把心里恨意咽下,打算明日和所有人更谨慎防范。

一把火苗差点毁掉他们全部努力,可她绝不会就此认输。

演示会当天清晨,大厅内外布置得相对隆重,门口挂着横幅欢迎嘉宾。

一批技术宅和医疗圈人士陆续进场,记者也来了几家,本来该更热闹,却算好的了。

舒静娴站在后台,深吸一口气,翻看那段演讲稿,脑子却还在思索昨晚火险。

她调整呼吸,对自己说没必要慌,越到这种场合越要保持强硬。

傅衍礼换了一身衬衫,罕见地打了个平淡颜色领带,看上去还挺精神。

九点过后,会场聚集三四十人,各自抱着观望心态,也有人忙着拍照留证。

现场灯光亮起,主持人简单介绍项目背景,然后邀请她和团队登台。

她拿着话筒,一口气连说了十几行流程,详细描述机器的应用场景和技术优势。

转身示意傅衍礼开动演示模式,大屏立刻传来实时画面,各种精密器械联动,十分吸睛。

台下讨论声起伏,有人连连称赞,也有人故意挑刺,但整体效果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