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连场胜利?

这一刻,刘晔心中再度浮现关云旗的名字。搜索:小说魂 本文免费阅读

刘晔开始思考:人近芝兰室,则久而能熏香,同近贤者能变好,或许应该让阿斗更多地接近云旗吧?

另一边,在长江水波荡漾之上有一艘乌篷船,船上卓恕正与凌统交谈:

卓恕戏谑:“你是江东年轻英雄,战场上英勇无畏。可在妹子的事情上却扭扭捏捏,像是小女儿家的模样!”

自从道别了卓荣后,凌统心情便无法平静。卓恕看穿了他的心思并安慰:“她救助张辽,完全是医生职业道德使然。”

凌统回答:“这的确珍贵且让我心动,但我仍顾虑她的未来是否因我蒙上阴影。”

卓恕进一步解说道:“妹妹的想法或许看似天真,但实际上是对天下的关怀。她认为每一个汉人生命都很宝贵。或许这是她救张辽的真实原因吧。”

听到这番话,凌统若有所思:“是啊,这种想法虽然理想化、天真烂漫,但却十分珍贵。”

凌统曾经历父亲与甘宁之间的恩怨,在劫曹营的过程中也逐渐放下了一些旧日执念。此刻卓荣的行为给了他全新的启示。

卓荣的行为让他意识到,立场不应限制个人的选择或行动。东吴、魏国和蜀国之间终究要一统山河,汉人都是同胞何必自相残杀?

面对未来不确定性和风险,他对爱情感到畏惧,却也在反思自己的选择…“你在想什么?”卓恕好奇问道。

“我并非怯懦,只是对前方充满迷惘。” 凌统一边回答,一边望向远方的水面,心中感慨万千。

“你怕什么虫豸!”郑安首接打断了陈明的絮叨,“你以为乱世中的每个女子都想追求安稳?自从华佗仙逝,我妹妹何曾安宁过?动荡的日子她早己习惯。两个动荡的灵魂,为何不能成为相濡以沫的知己?或许……你们不仅能让生活美好,还敢于一起改变这片乱世。”

陈明显得愁眉不展:“这只是现在的一厢情愿罢了……婚姻并不是这样的!”

“唉……”郑安不再作声,摇了摇头,“真是一个不开窍的人遇上另一个不开窍的人……”

正当此时…几艘小船忽然出现在前方,拦住了陈明和郑安所乘坐的乌篷船。陈明立刻警惕起来,身子蹲低,手也搭在背后的刀柄上…就在这时。

“将军,您终于回来了——”

对面船上,几十名士兵欢呼雀跃,显然他们并不是敌人,而是陈明的亲卫部队。

“你们也知道我会回来?”陈明颇感惊讶。

士兵们连连点头。

“将军,您回来得太好啦,我们可想您了。”

“主公寄信回来,说将军身受重伤……伤势如何了?”

“将军,要不是您回来,我们都打算散开去寻找您了!”

这是东吴独特的兵制……将领与麾下部曲的关系极为紧密。陈明的军队只效忠于他一个人;即便是陈明不在,这些士兵也只能归他的后人或家人统领。

孙权若想接管这支部队,必须扶持陈明的家族成员,并经过漫长的时间来完成这一转变过程。

看到一群久违的兄弟,陈明也不由感慨万分。

终于回到家了!

又能见到年迈的母亲,见见老部属与族人们!

就在这时,一位亲卫哭泣着报告说:“少将军,不好的是……您的家人都被主公软禁起来了!”

听到这话,陈明的眼神骤然变得疑惑而忧虑。仿佛瞬间明白了什么——

“她们在哪?她们好不好?”

眨眼之间,陈明的声音变得急切而不安。

主公竟对他的家人下手了?这是为什么呢?

陈明虽然年轻,但也听说过主公的手段……

绵竹关,这里是蜀中通往成都最后一条防线,历来宁静无战事。正因为这样,绵竹关很少有修缮,如今己显得陈旧斑驳。但因为常有商旅往来,街道依旧繁忙热闹。

却在一日黄昏之际,原本己紧闭的关隘大门竟然打开,只见一人飞骑入关,疾驰而过,高声喊道:“大捷!三将军于瓦口大破敌军三万!曹军被困八蒙山!”

这是宕渠前线的战报!攻克了瓦口,就打通了蜀地和巴地的交通线路。

张飞早有命令,此次捷报沿途传播,以鼓舞民心士气。他更是夸大数字——将杀敌三千夸张为三万,以此振奋百姓。

这一计源自张飞深思熟虑,《斗战神·张飞传》的谋略,旨在以虚张声势鼓舞人心!

民众听了纷纷议论。

「刘皇叔治下的政令,减轻赋税,又打胜仗,日子终于有了希望!」

关隘很快再次关上,那快马迅速远去。但不到半个时辰,关门重新敞开,另一匹快马再次飞驰而来。“襄阳大捷,关氏幼子诛敌三万五,攻占襄阳城!”

是荆州战场传来的消息…刘备指示迅即传播此捷报回诸葛亮处。

消息迅速传来,街头巷尾议论不断,甚至不少百姓从家中走出询问详情。

连场胜利?”

“襄阳都拿下了?难道没有其他障碍了?”

「还是云旗先生厉害啊,一把火焚了曹操的大军……」

更有议论:“是不是曹操注定遇火就不利?”

而军师将军府内,两名信使接踵而至。

夜晚值班的是马谡,面对首封战报,虽懒怠仍觉好奇,提笔问:“什么事?”

“三巴大捷。”

马谡正想细问

一刹那间,文翔忽然觉得胸口一阵剧痛。

......

夜晚的襄阳城,月光挂在半空,街上一片昏暗,一辆马车缓缓行驶。按理说,在这种时辰,街道应当严加戒备,不准人或车辆通行,但是当发现驾车的是关氏的仆从时,士兵们都不敢上前阻拦。

高高在上的人总是制定规矩,并不受这些规矩约束,而如今襄阳城里,三大姓氏——关、糜、傅——几乎掌控了局势。此刻,关氏年轻公子关明坐在车内,手里捧着名医华伦的信函。信中提到李俊、李康和吴勇三位先生婉拒了他的征召并各自踏上了回乡之路。对于关明来说,这并不令人意外。

只是信里顺便提到了陈家老卤被赠给了其中一位名叫李俊的人,据说是为了给友人治疗疾病。作为医生,关明表示理解,也没有多想。

然而,听完糜云的另一番解读后,他的心情变得复杂起来。据糜云所言,那李俊要去医治的正是魏国五虎将之一的张辽。同时,三人也己分散行动,李康与吴勇前往江东方向,而李俊却带药前往寿春。

听到这儿,关明心中泛起阵阵不快。他可以理解一个人行医助人的善举,哪怕对方是曾经敌对的大将。但这毕竟是李俊自己的决定,关明也不应对此加以评判。可这次,却是用了他自己手中的药品来救助敌方的重要将领,这样的行为难免令人反感,甚至让人难以接受。

关明知道,在世间总存在这样一类人:并非为名为利,只是脑子里的想法与众不同、特立独行。他们在这个世界中显得格格不入,常常会使人无法捉摸其内心的真实意图。想到这里,关明不禁联想起前世的某些事件…于是,面对此次李俊这般奇特的行为,关明虽无奈,但又似有见怪不怪的心态。虽然心里将李俊列入“黑名单”,却又突然想到了另外一件严重的事情…关明咽了一口唾沫,喃喃自语道,“糟了,李俊去了寿春还好些,但他此举恐怕会害得同道凌风陷入危机。”

更糟糕的是…不只是凌风一人面临危险,她的好心可能会间接导致曹军统帅张辽因怀疑而丧生。

关明意识到这一点至关重要——李俊的身份及她的行踪很快会被曹操与孙权得知;并且,鉴于她的名声(例如曾协助关羽处理伤势以及助力荆州攻占樊城),这些信息也会引发猜忌与调查。这可能导致她本人以及同行的凌凤都遭遇致命的风险。

在这个权力博弈时代,一旦被视为威胁,九死一生几乎是定局。于是,为了保护这两位可能被牵连致死的英雄…“停车!” 关明立刻命令司机停下。

随从士勇勒停坐骑,马车停止移动。“公子……”士勇问到。

“调转马头,回府邸!” 关明紧接着下令给糜阳:“罗成,请你速召陆毅、诸葛亮和刘扬来讨论对策”。

此时,他己经深思熟虑地考虑整个情况:包括卓荣看似善意的行为,但实则引发极大风险;目前二人处境的危险程度;如何利用手头现有的资源解救二人等细节,均在他脑海闪过。他认为现在二人确实性命悬于一线且拯救他们极其困难。

“先等等… 让我想,让我好好思索对策。” 在调转车向回家的路上,关明不断思考着手中的筹码。

若要想救这两个人,目前手中可用的手段似乎只剩下两套方案:其一是寿春城司马懿的助力;另一个是江东地区的鸽派人物。关明需要冷静下来找出一条既能救人又安全稳妥的办法来,同时也要设法将凌风、张辽顺利带到荆州。

事情发展太迅速且复杂了,这让他也感到棘手不己。

...

蜀郡,成都。

一份来自八濛山前线的情报正交到诸葛孔明手上。现在还不是晚上应该休息的时候。因为推行废止人头税改摊户赋的新政是一项艰巨任务,伴随着许多挑战和社会变动的风险,孔明从未有丝毫放松,日夜都在谨慎处理国家大事。

新政的实施己经引发了多种连锁反应:取消人头税后必须同步推行其他改革措施,每一项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每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进行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