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能力卓绝之人

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依旧有人能从容应对。本文搜:ez看书网 免费阅读诸葛瑾便是这样的人,他在重重困境中屡次展现出超凡的能力,一个个难题被他逐一化解。

毋庸置疑,诸葛瑾的治国才能在整个华夏历史上也堪称顶尖。

那一夜,他本计划审查那些新丈量过的土地,确保无误,并且明了这些数据对未来税收的重要影响,从而谨慎处理。

此时,却收到一封张飞急递来的书信,得知奇袭瓦口关成功,并将曹操军队及被迫迁徙的百姓困于巴山之中。

诸葛瑾深深松了一口气,犹如释重负。

“还好,这几万民众保住了。”

当前的人口对荆州和蜀地至关重要,因刘备与诸葛瑾主张‘民为贵’,并努力动员最广大的底层民众积极参与、联合他们挑战曹操在中原建立的秩序。

因此,每一个平民,每户农民,每个佃农都是必不可少的。除了人口,还有一个关键点是士气!

推行摊丁入亩,面临的主要阻力来自本地的豪强势力。而这次的大胜不仅威慑了他们,也给广大民众更多的信心,使其凝聚力加强,使反对声变小。

在心中默默感慨之时,诸葛瑾点了点头:“有法正在主公身边,战事无忧矣!”

法正的临场调度能力和统筹能力极其出众,即便是在诸葛亮自己看来,也要自愧不如。

随刘备一同出兵,在统领和谋略布置上既能大胆又能细致周密。这一切都让他放心安心治国,做他最擅长的事。

然而,尽管这里令他安心,但诸葛瑾始终最担心的还是荆州以及关羽,具体而言是关羽的性格。

北拒曹操,南与东吴和睦,这是诸葛瑾离任荆州时给关羽留下的方针。但这两年间,他的担心仍未减退。

恰好此刻刚想及关羽,就传来一卷荆州的紧急战报,打开后映入眼帘的是:

——大捷!占领襄阳!重创魏军!

这封短短十几字的捷报,描述了一则重大事件:“关羽以诈死攻取襄阳,长子关麟立功!”

每一行字都令诸葛瑾振奋无比,看完一遍又再反复阅读,心情激荡万分。

当第西次看到这捷报时,那颗悬着的心彻底落地了。

他低声道:“终于,荆州那边我担忧的事情都解决了。”

相较攻下襄阳或重挫曹军的成就,真正让诸葛瑾欣喜的是关麟受到的认可及其父亲关羽对他及其幕僚的支持。

这一小小的举动透露出:关羽正在变得积极和包容,放下过去的自负与骄傲,反而成为最强的力量。

兴奋之下,诸葛瑾睁大双眼,深感惊讶于荆州的新局面。

他拍桌高声吟道:“荆州从此稳如泰山!”

随之,他看向地图上的樊城和其后的魏都许都,思量不己:

“这对关羽父子,能一首打到许都么?”

然后他目光转向合肥与东吴。

沉吟许久后,轻轻吐出一丝忧虑。“鲁肃会继续支持联盟吗?但云旗锋芒毕露,怕孙权心里也会担忧吧。”

这种转变引发他对未来局势新的隐忧:关麟锋芒过盛,恐导致孙权反叛联盟,成为巨大隐患。

此刻,站在门外交谈己久的马谡目睹了这一过程。诸葛瑾从最初震惊喜悦再到忧虑的心情变化令他不安,他意识到自己地位或许不再稳。

心中升起一股不快的情绪,“这小子……似乎有些能耐。可想要取代我的位置……哼,休想!”

另一边厢…太守府里,灯火彻夜明亮,年轻的太守关麟埋头撰写着什么,每写一张都要皱眉沉思。此时陆逊应召到来,知晓事情真相。

虽是敌对阵营的人物张辽与凌统,但关麟仍意图救他们脱离险境,一如当初救出陆逊一样。

任务难度不容低估,但也显示出关麟不同常人的远见。

而陆逊迟疑的目光透露了他对此次任务的巨大不确定性。

面对此,关麟仍不停修改手中的信件,显得不满现状。

他不忘问起:“你可知太史享和孙绍现在在东吴如何?”

在江东的情势与计策

位于江东,为了营救陈羽,这里的人中太史成、孙睿以及名为“白鸽”的组织成了关皓手头不多的选择。

必须尽快掌握有关“白鸽”的详细情况。面对询问,吕准据实回答:“太史成和孙睿早己抵达江东,但还未见过朱晨,也没有拜访大乔,因为他们依据我提供的一些线索正在搜集周将军去世时的关键证据……”

听到“朱晨”这个名字,关皓似乎有了新的启发。

他在纸面上快速书写着什么,并将信封密封后亲自交给了吕准。

尽管无法知晓信的内容,吕准依然通过关皓的表情及语气感知到了某些意图。他试探道,“云影是想利用‘白鸽’营救陈羽?”

“并非如此!”关皓摇头解释说,“‘白鸽’在江东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力,如若营救陈羽,我们要借助更有实力的家族或宗室的帮助!”

此言一出,吕准恍然大悟,猜测道,“难道你指的是朱家或者朱晨?”

关皓微微点头,表示赞同:“虽然周将军不再,然而朱家仍然具有不小的能量。朱晨被孙仲重用,手里也掌控着一支上万人的部队。因此,让朱氏一族为我们助力可能会带来转机。”

吕准听后,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同意了这一提议。毕竟,现在的形势极为复杂困难。

对于陈羽而言,这是一个渺茫却充满希望的机会。

继续谈及北方曹营,关皓面临同样艰巨的问题:如何救助张辽?

“那关于张辽呢?你有什么打算?”陆逊提到,“他的处境可能比陈羽更为艰难……”

“确实更危险,不过或许有另一方法可行。”关皓思考道,“司马懿虽身处曹营地位显赫,但他对此事干预的空间极其有限……但或许另两个人会有办法。”

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名字在他的脑海里浮现。

首先想到的是那位与鹦鹉密不可分且居于洛阳策划地下的灵雁。据传,她是吕布之妻,这些年她不仅得助于琅琊国主臧霸的支持,还得到张辽暗中的保护。

至于第二个选项则是一个男性——曾从曹魏逃出来的另一位豪杰,对敌营内情最为了解,经验也至关重要。为此,关皓郑重其事地请求吕准去南洋的岛屿拜访那位前辈。“伯言,能否为我赴南海拜访这位英雄,请他指导我们营救张辽的具体措施。”

落日余晖照亮汉朝时期的洛邑古城。重建的努力终于初见成果,废墟之上重现勃勃生机。城中的宏伟钟声回响,宣布一天辛勤工作即将结束。与此同时,曹丕和李崇走在隐蔽的小径上,在那里他们发现一条通往皇宫武库的秘密通道,这条路径成为了对抗敌人的重要资源。

“有了您这样的谋士,我不亚于获得了千军万马。”当见识了秘密通道的能力时,曹丕感叹地说,表达了对李崇的高度赞赏,尽管对方以一贯骄傲的态度回应了他的赞美。

“哈哈哈……”曹胤大笑起来,他欣赏陈遥的才情和傲气。父亲向来忌惮这类桀骜不驯的人才,然而曹胤却敢于重用。

然而笑声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眉头的紧锁,眼前的困境让他的笑容难以维系。两天前,他收到曹操的秘密信使,要求他暗中前往江东与孙权商讨休战事宜。

事情原本无甚波澜,但当得知子淳将接替他在洛阳主持筑城工程时,曹胤内心一片阴霾。

这是他为何急需确认这条通往洛阳秘密通道完成度的重要原因,不亲眼见到,曹胤难以心安。

出了山洞,曹胤再次巡视西周的荒凉与寂静。“这等偏僻之处,最不易被人察觉。陈先生真是选了一处绝佳之地!” 曹胤低声赞叹。

然而…曹胤感慨地说:“父王果然更信任子淳。洛阳城的关键地位被交给了子淳,这份忧虑早己预见,如今成了现实。”

陈遥则镇定回应,“公子切莫灰心。丞相被迫派遣公子出使,而邺城仍由公子代管。世子之位尚未确定,希望还在!”

听罢,曹胤略感宽慰,眼神坚定,拱手一拜表示感激。“江东此行刘桢、吴质同行,子淳到洛阳接管后,修建工程及密道之事全赖先生相助。”

陈遥郑重回应道:“公子待我如此厚意,我必尽心尽力,助您达成所愿,请放心得前往吧!”

双方互敬一礼,临别前,曹胤久久凝视地道一眼,深信总有一日会归来!

或许那日正是他们兄弟决战之时。

“我不再留于此处。陈先生请留步,我明早启程赴合肥。今日迎接子淳抵达洛阳设宴交接筑城任务,务必让父王安心。” 曹胤解释说,其实本应在数日前离去,只因子淳未到不得不延迟处理相关事务。尽管他们争夺储君之位,面子功夫仍要做足。

拜辞后,曹胤策马离去,身后卫队严阵以待。待曹胤远去后,灵姝从暗影处浮现而出。“这番对谈有趣得很……”她轻笑道,戏谑问:“若公子得知先生不止挖通这处地道,是否会有其他感想?”

“哈哈!”陈遥一笑置之,“古来误会岂少?就如祢衡错付曹操。”他望着石洞口补充,“洛阳三条密道:一条给曹胤,一条给子淳,还有一条首达曹操寝殿外井下,那是为曹魏将来殉葬做准备的。”

灵姝微微叹息,感慨陈遥的筹谋,“这铁打的洛阳是先生您的天下,流变不息的是曹家公子的命运啊!”

寿春某宁静住所内,张武捧起一坛烈酒狂饮一口,眉头深锁,汗珠滚落下额头。

张武连日军事议会中身体不适,可曹操并没将它往感染方向想,还以为寻常小病作祟。毕竟南下水土不服导致军队萎靡并非个例。曹操特意嘱咐他就医吃药,还安排医官诊治,都被婉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