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 作品

第65章 领取岁俸

而吴里正则在一旁观察着。

发放年俸自然要核对身份,每次负责发放的陈奋都会看吴里正一眼,确保准确无误。

确认身份的责任就在里正身上,每个村子都一样。

若是在县城或郡城,那就得凭借专门的户籍册才能领取。

“按下手印,领取年俸。”

当力家来到陈奋面前时,一个士兵递上一袋更丰厚的钱财给力家人。

接过之后,他们自然连声道谢。

然后一家人便到一旁去清点钱财了。

在沙丘郡的沙村,罗苗是一名拥有田地可以耕作的农夫,他手头宽裕后,不是去买粮食,而是买布料和日常生活用品。

而那些在城里服役的锐士家属,则要去粮铺买粮食。

也许这就是后世城乡之间的差异。

即便在这个时代也一样。

“沙丘郡沙村,罗苗,一级爵,官职伍长,每年五十石的年俸,加上每月一石的官位补贴,一年总共十二石,总计得到六十二石的俸禄。”

“沙丘郡沙村,萧一,二级爵……”

陈奋继续宣布着名单。

一个个从军的家庭满心欢喜地领取俸禄。

即便是最低的一级爵,这样的年俸对普通百姓而言也相当丰厚。

沙村或许规模不大,但这些年符合服兵役年龄的年轻人数量不少,全村有六十多人在军队服役。

“都已经念了这么多人了,怎么还没轮到我哥哥?”赵颖一直安静地听着,看着乡亲们领取年俸。

可是念了半天,已经有三十多人领到了年俸,却没有听到哥哥的名字。

这让赵颖非常焦虑。

当日里正吴伯来报信时说哥哥已调入主战营,尽管赵颖自己不相信哥哥能有这样的能力进入主战营,但她心里还是担忧不已。

从小听闻秦军锐士英勇无敌,但打仗总归是要死人的。

主战营的任务便是冲锋陷阵。

赵颖真真切切地感到害怕。

“赵姑娘莫慌。”

“咱们村在军中服役的有六十多人,现在领年俸的还不到一半呢。”

看到赵颖着急的样子,吴里正赶紧安慰道。

他看着赵颖兄妹长大,感情深厚,作为里正,吴里正并非仅因年长,他的三个儿子历经数十年也都为国捐躯。

吴里正深受官府恩惠,村民们对他十分尊敬。

“吴爷爷,我哥哥该不会真出什么事了吧?”

“那天您说哥哥进了主战营,不会真是他吧?”赵颖越想越不安。

陈奋仍在宣读名单。

许多村民激动地领取属于他们子女的年俸。

整个村口洋溢着喜庆气氛。

但像赵颖这样担忧的人不只是她一个,还有其他没被念到名字的村民。

这次发放的军饷不同于以往,往常并无大战,但如今秦国攻打韩国,难免会有伤亡。

越往后,风险越高。

这正是那些新入伍却未登记姓名的人所担忧的。

陈奋再次快速浏览一遍后,将记录军饷发放名单的竹简合上,高声宣布:“沙村所有安然无恙的精锐士兵的军饷已全部发放完毕。”

此言一出。

村中仍有十余户人家尚未领取军饷。

这些人都陷入了慌乱之中。

“我儿的名字为何没被念到?难道他在战场出了意外?”

“不可能的,我儿才参军两年,他不会有事的,他才十七岁啊。”

“是啊,他一定会平安无事的。”

“大人,我的儿子吴林,难道真的不在领取军饷的名单之上?”

“大人……”

所有未领取军饷的人都开始焦急不安。

赵颖也不例外,她本就忐忑不安,此刻更是紧张得面色发白。

“安静!都安静!”见场面失控,吴里正大声呵斥。

然后走向陈奋,试探性地问道:“那些未提到名字的人,难道……”

话未说完,吴里正虽未直接点明,但已经明白了个大概。

“存活的精锐士兵和战士的军饷均已发放。”

“未能发放的是那些为国负伤或为国捐躯者的军饷。”陈奋对吴里正说道。

吴里正点头表示理解,接着转向哭成一团的村民,轻声安慰:“别急,让这位大人把名单念完再说,一切尚未可知。”

在吴里正的安抚下,混乱的局面稍有缓解。

但原本热闹的村口此时也变得沉寂,没有人再讲话。

即使已领到军饷的人,也难以在此刻露出笑容,大家同属一个村庄,怎能在这种时候表现出冷漠?

“接下来宣读因战负伤的人员名单。”

陈奋从身后士兵手中接过另一份竹简。

“沙丘郡沙村共七名精锐战士受伤。”

“蒙受王恩,赐予两倍军饷,并在其户籍所在地安排适宜的工作,王旨意,大秦绝不会遗忘任何一位为国效力的勇士。”

"吴二,获爵二级,任什长之职,年享岁俸百石,官禄月三石,总计年三十六石,蒙大王恩典,抚恤加倍,合计岁俸二百七十二石。

"

陈奋高声宣读完毕。

此言刚落。

吴二的家人泪流满面地走出,相比先前担忧儿子战死,如今总算稍感宽慰,虽受重伤却能存活,已是不幸中的万幸。

"敢问尊者,

"

"吾儿负伤,何时得以返家?

"

吴大的母亲心神不定地询问。

"伤愈锐士返乡之事,自会由少府安排,预计就在本月内。

"陈奋答道。

"多谢尊者。

"

吴大母亲致谢后,带着赏银退至一旁。

而那些未得岁俸的乡邻们愈发焦虑。

若能因伤退役返乡,这也算是一种幸运。

毕竟活着回来才是最重要的。

"大哥,你一定要回来啊。

"

"就算受伤,你也必须回来。

"

"要是你回不来,娘撑不住,我也撑不住。

"

"你说过要照顾我和娘的,还要亲自送我出嫁,你可别食言。

"

赵颖紧握双手,内心忐忑不已。

此刻。

她和那些迟迟未收到儿子消息的乡邻一样,宁愿听到兄长负伤归乡的消息,也不愿面对战死的噩耗。

"曹三,爵……官百将……

"

陈奋继续宣读。

转瞬之间。

其余六个伤残即将退役的锐士姓名也被一一念出。

这让这六户军属家庭总算松了一口气。

"我哥莫非真的已经……

"

赵颖彻底慌了,连站都站不稳。

"颖丫头,别怕。

"

旁边一位大婶连忙上前扶住赵颖,温柔地劝慰。

周围领到岁俸的婶子们也围拢过来,唯恐赵颖承受不住打击。

从现状看。

赵颖的兄长似乎真的已经阵亡。

领取岁俸名单里没有他的名字,伤残名单中同样不见踪影。

此刻,除赵颖外,还有四户人家也是一样,因无法接受现实,瘫倒在地,放声痛哭,周围的村民虽上前安抚,却毫无作用。

吴里正听到这个消息,只能叹息一声:“赵封啊,这可怎么好?他娘辛苦把兄妹俩拉扯大,怎么就……”在他心里,赵封大概已经不在人世了。

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可能。

即使负责发放年俸的陈奋,也难掩眼中的无奈。

沙村并不是他首个走访的村落,之前去过的地方,同样遭遇了类似的悲痛,父母们怎能不感同身受?

尽管如此,作为官员,陈奋仍需履行职责。

"现在公布阵亡名单。”他高声说道,翻开最后一份名册。

然而,剩下的几户人家早已心如死灰,他们知道,自己家的名字就在未被念出的名单中。

此刻,他们只能坐倒在地,无力回天。

“沙丘郡沙村村民吴刻,爵位一级,年俸五十石,因皇帝恩泽,加倍赏赐,共一百五十石,并抚恤家属。”声音刚落,一阵撕心裂肺的哀号响彻云霄。

"我的儿啊!”“你怎么就这样走了?”母亲悲痛欲绝。

每念及一个名字,便有一户痛哭失声,那种失去亲人的痛苦,深入骨髓。

这样的场景,在这个动荡尸体的时代屡见不鲜。

战乱频仍,杀戮不止,无论天下是否统一,利益之争始终让战争延续。

这就是人性!

当陈奋读完名单,宣布道:“所有阵亡名单已全部公布。”六个精锐士兵的离去,让沙村六户人家痛不欲生。

然而,躺在地上的赵颖却满脸泪水,满是疑惑。

周围的村民亦是如此,目尸体杂地望着陈奋和赵颖。

在这诧异的眼神中……

赵颖强忍内心悲痛,重新拾起一丝期待,慢慢走近陈奋,轻声询问:“大人……为何我兄长的名字未出现在名单中?”

看着眼前年轻的赵颖,青春美丽,散发出少女特有的光彩。

身为五百人的将领陈奋也是一时失神,不过随即恢复平静,语气柔和地问:“沙村的所有名单都在这里,令兄是否已经入伍?”

显然,就连他自己也略感惊讶。

“我兄长在十一个月前便已入伍,并且去了韩国的战场。”

“然而在这三份名单中,却没有我兄长的名字。”赵颖声音温柔地回答。

此刻,

赵颖心中又萌生了一丝希望。

既然伤残与阵亡名单上没有她兄长的名字,那么他是不是还活着?

“令兄叫什么名字?”陈奋接着问。

“赵封。”赵颖立即答道。

“你刚才说什么?”

“赵封?”

陈奋瞪大双眼,仿佛极其震惊地看着赵颖。

“我兄长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赵颖神色骤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