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他已经看到胜利在望,赵姬落入自己手中,从此嬴政只能俯首称臣。
“大王英明。”
见赵偃满心欢喜,郭开也高声附和。
于是,赵偃继续说道:“因此,寡人希望丞相亲自完成此事。”
此话一出,郭开顿时傻眼了。
郭开满面震惊地望着赵偃,满脸惊惧地匍匐于地:“大王,我……我只是个文弱书生,这如何能成?还请大王另择贤才吧。”
赵偃并未生气,反而一笑:“爱卿,寡人何时让你亲身涉险了?寡人只是要你统领寡人交付的精锐之师罢了。”
“我赵国最精锐的王卫。”
“寡人拨给你五百名将士,另外,潜伏于雍城的密探也会归你调遣。”
“你亲自前往秦国筹谋,务必把赵姬带回给寡人。”赵偃含笑说道。
他眼中流露出十足的信任。
然而这份信任却令郭开心中泛起苦涩。
“大王……小臣恐怕难以胜任啊。”郭开颤抖着开口。
潜入秦国且掳走赵姬,这根本不可能办到。
一旦被秦国察觉,他必死无疑。
郭开害怕得要命。
见郭开如此恐惧的模样,赵偃眉头微蹙:“寡人对你这般信赖,难道你不情愿?”
“小臣……小臣愿意效命!”
郭开内心恐惧至极,但迎上赵偃那冰冷的眼神后,他明白,若拒绝,不仅相位难保,性命亦将不存。
“好。”
“不愧是寡人最信赖的股肱之臣。”
“寡人相信你能将赵姬带回。”
“此事,唯你我知晓,切勿泄露。”
“秦国的密探势力不容小觑,若消息走漏,你将陷入危机。”赵偃大笑起来,颇为欣慰。
郭开只能强忍内心的煎熬,心神不定。
时光飞逝!
沙村!
咚咚咚。
铜锣敲击的声音在村里回荡。
伴随着里正的呼喊:“村里的兵役之家速至村口,官府派人来发放岁俸啦!”
“兵役之家赶紧到村口集合。”
吴里正的吆喝声在村里回荡。
听到锣声和喊话,不少人家迅速朝村口聚集,多是家中有人在军中服役的,也有一些凑热闹的。
毕竟在这个时代,除了尸体等少数娱乐外,看热闹便是最大的消遣了。
沙村的百姓纷纷向村口靠拢。
而在村口处,
一个五百人的营队亲自护送着装满岁俸的车队缓缓驶来。
显然,沙村有不少适龄的年轻人正在服兵役。
赵封家的小院内。
“娘,这是什么人在敲锣啊?我去瞧瞧!”赵颖听到声音后,好奇地望向院外。
吴里正在村口高声呼喊,虽听不到具体内容,但铜锣声却清晰传来。
“该不会是官府要发年饷了吧?”赵氏满怀期待地说。
当然,
她期盼的并非年饷,而是能得知儿子的消息。
“也许吧。”赵颖点点头。
“那我也去看看。”赵氏急忙站起身来。
却被赵颖一把按回到座位上。
“娘,您就待在家里等消息就好。”
“我去探个究竟,这队伍怕是要排很久,毕竟咱们村里参军的人可不少。”
“您安心在家等,只要有了哥哥的消息,我马上就回来告诉您。”赵颖笑着说道。
话音未落,她便转身走出院子,并随手关上了院门。
见状,
赵氏虽然满心期待,却也没说什么。
转身离开的赵颖心里却是忐忑不已:“大哥啊,你可千万别出事,一定要平安回来。”
显而易见,
赵颖故意不让母亲前去,若是哥哥真有什么不测,她自己知道还能设法瞒住,若让母亲亲眼见到,恐怕就无法弥补了。
村口!
没过多久,已聚集数百人,不论男女老少,非军属户怀着看热闹的心思,而军属户则是一脸紧张又充满期待。
随着年饷的分发,
每家的日子都能稍好些,用这笔钱添置更舒适的生活用品或木炭。
眼下已临近寒冬,日子尤为艰难。
在这个年代,每年因寒冷丧命的人不在少数,而钱帛在大秦社会十分通行。
“吴里正,村里的军户都到齐了吗?”
隶属于少府指挥的五百主转头问里正。
“回大人。”
“全都到齐了。”
吴里正扫视一圈后,迅速回答。
“很好。”
“那就开始发放年饷。”
五百主点头,接着看向聚拢的村民。
他不是冲锋陷阵的勇士,也不是负责后勤补给的士兵,而是驻守郡城的一名郡兵。
他的职责是在战时巡查郡城,提防奸细和敌人的破坏活动;战后则协助少府分发年度薪饷。
这一时期,山贼横行,只有正规军才能有效应对这样的威胁。
即便是在国力鼎盛的秦朝,山贼的问题依然存在。
历史上曾发生过山贼抢劫年俸的事情,但自从嬴政亲政以来,他对年俸和参军将士十分重视,发布命令:任何人若胆敢抢夺年俸,将被抄家灭族。
他还派兵剿灭了大部分境内山贼,让所有人都知道,抢夺军饷是死路一条。
在秦法的严厉制约下,山贼之类的尸体在秦国内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尤其是靠近京都的地方。
但在偏僻、多山多林的区域,仍有零星的匪徒出没。
再强大的时代,总会有些许尸体存在。
“大王颁布秦军军户诏书!”
五百主手持诏书副本,高举过头。
瞬间,村口的百姓纷纷跪下,只有极少数人躬身站立。
“恭迎王诏!”
按照秦律,有战功爵位的人可以免于跪拜,无爵者需行跪拜之礼。
这也是军功制度的一大体现,赋予有功之士荣耀与尊重。
“因我大秦攻打韩国,原本每季度发放一次的年俸延期至今。
如今韩国已被灭,其领土设立为颍川郡,我大秦全体将士均有功劳。”
“现特别发放我大秦所有将士一年的年俸,以奖励有功之臣。”
五百主大声宣布。
“大秦永固,大王万寿无疆!”
村民们齐声高呼。
对他们来说,这是大秦给予的真实喜讯。
“接下来由我来念名单。”
“点到名字的人可领取军籍年俸。”
“我叫陈奋,是沙丘郡城的郡兵五百主,受少府委派,前来负责此次年俸的发放工作。”
陈奋大声说道。
随后,他伸手从手下递来的竹简中取出一份名册,上面记录着领取年俸的人员名单。
展开竹简。
陈奋高声宣布:“沙丘郡沙村的吴大,现为什长,爵位二级上造,年俸一百石,另加官职补贴每月三石,全年合计一百三十六石。”
话音刚落,吴大全家便满脸欢喜地迎了出来,激动地拜谢:“多谢大王赐予岁俸。”
随后,几名负责分发的士卒递上带有封条的钱袋给吴大的父亲,嘱咐道:“按下手印即可领取。”
“明白。”吴父迅速在布帛上按下手印,接过钱袋撕开封条,心中满是满足。
在这个时代,识字并非人人皆能,赵封能识字,得益于后世的启发以及母亲的教导。
岁俸以秦币支付,每枚钱币的价值都与粮食价格挂钩,这一年的俸禄足以买下一百三十六石粮,对一家人来说已算宽裕。
收下岁俸后,吴大一家带着笑容离开。
“钱到手后要立刻清点,有误即刻上报。
若有虚报或隐瞒,必受重罚。”陈奋再次叮嘱。
“谨记。”吴家众人退至一旁开始清点。
周围邻居纷纷祝贺:“恭喜啊,吴大的官职又升了,从原来的伍长变成了现在的什长。”
“哈哈,我只希望他平安无事就好。”
“那是自然。”
吴父则提醒家人仔细核对数目,这些钱早被妥善封装,每袋都有姓名标记,且有封条保护。
一旦发现押运者监守自盗,将处以极刑并牵连全族。
另一边,吴里正安慰身旁的赵颖:“别急,很快你就能知道你哥哥的情况了。”
“嗯。”赵颖轻轻点头,但还是谨慎地压低声音问吴里正,“吴爷爷,我能请您帮忙做件事吗?”
“丫头,你说吧。”吴里正立刻答道。
“要是我哥哥真有啥不好的消息,请您告诉乡亲们,让他们别乱传,我妈身体本来就弱,要是真出了什么事,她肯定撑不住的。”赵颖忧心忡忡地说。
听到这话,吴里正沉吟片刻,点点头:“行,我答应你。”
他对赵氏的身体状况也很清楚。
当年正是他可怜赵氏才让她入村,也一直在暗中照料着她。
可以说,他对赵封兄妹以及赵氏都有救命之恩。
“谢谢吴爷爷。”赵颖连忙道谢。
接着,她望向正在宣读的陈奋。
陈奋手握名册,继续念道:“沙丘郡沙村,力夫,爵位为簪袅,官任百将,年俸一百五十石,官职月薪四石,一年共计四十八石,总俸禄一百九十八石。”
“哇!”
“力家的,你们家大儿子不得了啦,现在已经是簪袅爵,还是百将呢,这是咱们村的骄傲啊!”
“厉害啊!”
周围村民都忍不住惊叹。
在这样一个小村里,能出个百将是很不错的,对普通村民来说,百将已是难得的职位,更何况还是簪袅爵,这更是荣耀。
百将统率百人,且统领的是真正的精锐战士。
在村民们的赞叹与羡慕中,力家一家人也带着兴奋的笑容走向陈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