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 作品

第16章 创新医术

当日暴鸢之子命丧后勤兵之手,大家原以为是运气所致,现在才知暴鸢父子遇上了后勤军里的精锐。”尉缭感叹道。

“上天保佑我大秦。”

“使我大秦有此猛将。”

“此定是大王福泽深厚,蒙天眷顾。”李斯即刻举笏高呼。

在他话语落定之后,

满朝文武随之齐声高呼:“大王福泽深厚,蒙天眷顾!”

嬴政素来厌烦谄媚之言,但今日却面露笑意。

“后勤军中藏有这般勇士,确实是天助孤。”

“此等功劳,自当厚赏。”嬴政开怀笑道。

接着,

嬴政转向尉缭:“尉爱卿,赵封此番所建之功该如何奖赏?”

“回禀大王。”

“五百主以下,凭杀敌之功升职。”

“五百主以上,凭斩将破敌之功升迁。”

“赵封身为后勤屯长,斩敌三百,可晋升为五百主,赐爵两级。”

“赵封既立斩将之功,又破敌偷袭之功,可连升两级,爵位再进两级。”尉缭当即上前,大声陈奏。

“这分明是以锐士之功行赏。”嬴政问。

“回大王。”

“如此悍将,自应按锐士之功封赏,难道大王还想让他留居后勤军吗?”尉缭笑答。

嬴政一笑:“我大秦唯才是用,如此良将怎会滞留后勤?”

就在这一刻!

“报!”

“太医夏无且在外求见。”

殿外,禁卫统领任嚣大声奏报。

听见这个名字,

嬴政眼中闪过一丝喜悦,随即挥袖示意:“宣!”

应声而入。

一位身披秦医官服的老者缓缓步入殿内。

见到他,

群臣注视着彼此,无不流露出善意的目光。

“老臣夏无且,拜见大王。”

夏无且步入殿内,深深一揖。

嬴政眼神温柔,语气亦显平和:“夏卿前来,可是有何紧要之事?若有急务,直接进宫告知寡人便可。”

仅从这话里就可看出秦王对夏无且的倚重。

这样的待遇,在满朝文武之中实属罕见。

“臣启大王。”

“蓝田大营发现一位奇才。”

“医道奇才。”

夏无且满脸笑意,兴奋地说道。

看着激动不已的夏无且,嬴政心中也生出几分好奇。

不仅是他,满朝官员皆然。

这位老者谁人不知?

大秦帝国首席名医,医术冠绝一时的夏无且。

能得他称赞为医道奇才的人,必然非凡。

“夏大医,莫非您又收了个天资卓绝的尸体?”尉缭笑问。

“非也,是在军中发现的一位医道奇才。”夏无且转身笑道。

“夏卿,不妨详细说说,是什么样的医道奇才让您特意上奏。”嬴政含笑说道。

他自是察觉到此刻夏无且情绪高涨。

“大王。”

“空口无凭。”

“这是老臣在蓝田大营整理的伤兵存活记录。”

夏无且从怀中取出一封竹简,双手奉上。

站在嬴政身旁的赵高迅速下阶,恭敬接过夏无且手中的竹简,递与嬴政。

嬴政带着好奇展开竹简一看。

瞬间。

神色微微一变

片刻平静之后。

嬴政放下竹简。

“夏卿。”

“你所奏之事,是否属实?”嬴政收起竹简,正色问道。

“此奏报乃由臣的挚友陈夫子亲手拟定并呈递。”

“千真万确。”

“缝合术与淬火消毒法确实有效。”

“陈夫子以三百名重伤员为样本,三百人中有二百七十五人存活,仅二十五人因伤势过重不幸离世。”

“且这些幸存者均未感染七日风。”

“此事若放在从前,简直不可想象。”夏无且神情庄重,然而眉宇间却掩饰不住兴奋之意。

作为医者,能习得更精妙的医术本就是一件值得欢喜的事,而能救更多人,更是让人振奋。

那令人头疼的“七日风”。

自古以来便是难以避开的难题。

而今却有了应对之策。

缝合伤口与止血秘法相结合,使那些濒临死亡的伤员得以大幅止血,辅以药物效果更佳。

听完夏无且的话。

朝堂中的众臣立即明白为何平日极少上朝的夏无且今日竟会突然现身。

对于大秦军队来说,这无疑是一件举足轻重的大事。

每逢大战,伤员众多之际。

这些战士皆为大秦的精锐之士,少有伤亡都极为可惜,何况每次大战都会有上千名伤员,甚至更多。

当然,多数伤者的伤情多为内脏受损或流血不止。

另外,“七日风”也是一大难以规避的问题。

往昔十个重伤员仅有一两个存活已是万幸,如今居然完全反转了局面。

生存几率竟如此之高。

“既然夏卿认可,那么这医术必定有所长处,定能发挥作用。”

“况且已经经过实际验证,实乃天助我大秦。”嬴政朗声说道。

“仅凭这两项创新医术,便能看出此人天赋非凡。”

“老臣恳请将其调至蓝田军医营,由老臣那不成器的尸体指导一番,将来再召回咸阳,老臣愿亲自教授。”夏无且激动地说道。

听到这话。

嬴政嘴角浮现出一抹苦笑。

若是在过去,不论夏无且提出何种要求,嬴政都会应允。

可就在刚才,他已宣布将赵封调往主营,若是让这样一位勇猛将领转职军医,恐怕天下都会嘲笑大秦。

“夏卿。”

“若换作他人,孤或许可以答应,但他绝不行。”嬴政笑着说道。

“为何?”

夏无且脸色微变,疑惑道:“老臣那不成器的尸体曾言,此人不过是一名后勤人员。”

此语一出。

朝堂上的众臣目光先看夏无且,再转向嬴政。

瞬间。

有不少大臣心生疑虑。

“后勤人员?而且大王连夏大医的请求都拒绝了,难道说这位开创全新医术的人竟是赵封?”朝堂中敏锐的大臣不禁猜测道。

自然不然。

嬴政绝不会驳回夏无且的要求。

“夏爱卿提及的这支后勤部队非同小可。”

“暴鸢暗伏于阳城,突袭我军时,若非此人英勇,率领后勤部众迎击,我秦国粮道便会被暴鸢毁掉。”

“他独力斩敌三百,亲手击杀暴鸢。”

“这样一位猛将,岂止是一个后勤指挥官那么简单。”

“王翦将军已向寡人呈报,提议调此人至主战营效力,寡人已同意了。”嬴政带着笑意说道。

夏无且满脸震惊:“这赵封居然如此厉害?”

“确实令寡人大感意外。”

“原本寡人也只是知晓他勇猛善战,可称猛将。”

“未曾想到夏爱卿一来又为寡人带来了喜讯。”

“他还擅长医术,并且在我们军中的伤兵营里发挥了极大作用。”嬴政同样用惊讶的语气回答。

夏无且缓过神来:“既然他是猛将,而且王翦将军也推荐了,那么老臣先前多有冒犯了。”

“不过,老臣愿意以性命担保,赵封所创医术前所未见,疗效显著,足以挽救我大秦无数未愈的伤病。”

“老臣代表全体秦军伤兵请求大王对赵封予以嘉奖。”

话音刚落。

夏无且便深深一拜。

嬴政轻轻摆手:“夏爱卿不必担忧,凡为我秦国建功立业之人,定会得到厚赏!”

“尉缭。”

“拟旨,送往蓝田大营。”

尉缭立刻上前:“臣遵旨!”

“后勤军屯长赵封,于国建功,英勇抗敌,化解外敌威胁,更发明疗伤之法救治我军伤员,功勋卓著,理应重赏。”

“现。”

“调赵封进入主战营掌管军队,授予‘锐士’称号!”

“升赵封四级军职,任命为军侯长,统领五千士兵!”

“晋赵封五级爵位,赐予‘官大夫’爵位!”

“军职薪饷、爵位年俸以及相应田产,均按军功制度核算,待战后兑现。”嬴政庄重地下达旨意。

凭借斩敌与杀敌将领的功劳,赵封本该晋升四级爵位,但这次嬴政特意给他额外提升了等级。

相较而言,爵位的晋升比军职更为困难。

毕竟,爵位还意味着额外的待遇、年度薪俸以及土地分配。

“臣接旨。”尉缭立即回应。

“告知王翦。”

“此等猛将,用之何如,调之何如,悉听其便。”嬴政续言道。

“臣领命。”

“臣有奏。”

“尚有一事需禀明。”尉缭谦敬地禀告。

“讲。”嬴政凝视着他。

“暴鸢暗袭失利,实因李腾急功冒进而起。

后勤营原属辎重供给之职,并非主营作战,此次虽遭敌奇袭,却奋不顾身迎战,遂成我秦灭暴鸢良机,建功甚伟。”

“然后勤营阵亡者抚恤远逊于锐士营。”

“这些阵亡将士皆因一人之误而陨,为国捐躯亦无怨无悔。”

“臣恳请大王广布仁慈,依锐士营抚恤标准厚待这些后勤营将士,以彰王恩浩荡。”尉缭俯身一拜,高声陈词。

此言既出。

嬴政眉间似有触动。

“相邦。”

“爵秩之制不可废。”

“今次后勤营阵亡近万,若全按锐士营抚恤金发放,国库势必增加巨额负担。”

“我秦连年征战,已使国帑日益空虚,不可因一时之义废长久之规。”

说话间,朝堂首位的老臣起身,乃当世相邦王绾。

“臣附议。”

“爵秩之制,国帑支出,一旦滥施,必损国体。”

“请大王慎行。”

继王绾之后,又有众多廷臣相继附和。

果然不出所料。

这些人尽皆文官。

…………

“相邦!”

“若因国帑支绌而令这些英勇捐躯的将士遭受冷遇,恐全军士气尽失。”尉缭回头对王绾说道。

“爵秩制度本该如此,后勤营与主营自然各有章程。”

“若一切可随意更改,日后如何维系纲纪?”王绾立场坚定地回应。

尉缭轻哂一声:“纲纪固然重要,但后勤营亦属将士,其本职虽为后勤供应,今却赴汤蹈火,其阵亡抚恤理应与主营锐士同列。

我秦之强盛,兵威之盛,士气之盛,皆赖此辈支撑。”

话音甫落。

“人情或可通融,然律法不容僭越。”

“尉大人掌管军功赏罚,自当明此道理,更知我秦连年征战,耗资巨大。”王绾依旧不改初衷。

然而!

秦王抬眸,沉声道:“罢了!”

“大王!”

王绾与尉缭齐齐俯首。

“律法虽不可废,然为国捐躯者亦不可轻忽。

以军功爵封赏,抚恤阵亡将士。”

此乃寡人对他们的一份交待。”嬴政语气温和却坚定。

此话出口,便是决断。

“大王英明。”尉缭拱手称颂,眉间笑意难掩。

唯独王绾默然不语。

“相国,听清否?”嬴政目光微凝,扫向王绾。

王绾只得垂首应道:“老臣领命。”

“退朝吧。”

“夏太医,留步。”嬴政起身,挥手示意。

随后,他转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