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死者,男的叫张旺,年方二十五,父母早逝,靠着祖传的木工手艺,日子过得倒也自在,在村里也算是有点积蓄。女的是邻村的李翠莲,年仅十八,虽未出阁,却早己与桃源村的赵平定下婚约。李翠莲模样俊俏,性格温柔,本该有着美好的未来,却不幸横遭变故,着实令人扼腕叹息。
李翠莲的父母李福和老伴儿,在女儿死后,悲痛欲绝,肝肠寸断。他们跌跌撞撞地来到县衙,向县太爷哭诉冤情,恳请县太爷为女儿做主,缉拿真凶,还女儿一个公道。
县太爷一脸威严,坐在公堂之上,询问李福:“案发当晚,你可察觉到有什么异常情况?”
李福抹了把眼泪,声音颤抖着说:“回禀太爷,那晚我睡得正沉,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两声凄厉的惨叫。我心里害怕,担心是惹上了什么麻烦,没敢出去查看。就这样提心吊胆地熬了一夜,天刚蒙蒙亮,我赶忙跑去女儿房间,这才发现,我那可怜的翠莲,己经没了气息。更让我震惊的是,在翠莲的房门外,还躺着一个陌生男人,也是没了呼吸,而且赤身裸体,我实在想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
县太爷眉头紧皱,心中暗自思忖,这李福的话听起来着实可疑。老话说得好,“色字头上一把刀”,这桩命案,十有八九和男女私情脱不了干系。只怕是李福顾及颜面,不好意思道出实情罢了。
不管怎样,既然苦主前来告状,身为父母官,自然不能坐视不管。县太爷当即派遣捕快,全力侦查此案。然而,这案子犹如一团迷雾,捕快们东奔西走,查了足足两个月,却一无所获,没有找到任何有用的线索。县衙公务繁忙,不可能一首把精力都耗费在这一个案子上,无奈之下,县太爷只能暂且将此案搁置,等待新的线索出现。
就在大家逐渐将这件事淡忘的时候,李翠莲的父母再次来到县衙,这次他们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杀人凶手,竟然是李翠莲的未婚夫,赵平。
未婚夫杀害未婚妻,如此耸人听闻的消息,瞬间在村子里炸开了锅。县太爷不敢耽搁,立刻下令将赵平缉拿归案。
公堂之上,赵平神色镇定,没有丝毫畏惧。面对县太爷的审问,他对答如流,随后在供词上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按下手印,坦然承认自己就是凶手。但他紧接着说道:“太爷,我杀的这两人,绝非什么善类,他们做出这等伤风败俗之事,实在是罪有应得!”
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隐情呢?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赵平家原本也是村里的殷实人家,李福见赵家家境不错,便主动上门,为两个孩子定下了娃娃亲。双方家长当着族人和亲朋好友的面,立下婚约文书,只等两个孩子长大成人,便举办婚礼,成就一段佳话。
然而,命运常常喜欢捉弄人。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将赵家的房屋和财产烧得一干二净,赵平的父母也在这场灾难中不幸离世。原本衣食无忧的赵平,一下子变得一无所有,只能靠着给人打零工勉强维持生计。
随着年龄的增长,赵平到了该娶亲的年纪,可他一贫如洗,根本无力迎娶李翠莲过门。李福看着赵平如今落魄的模样,心中懊悔不己,后悔自己当初不该贪图赵家的钱财,草率地定下这门亲事。他动了悔婚的念头,可又害怕遭到村里人的议论,更担心赵平拿着婚约文书将自己告上公堂。
李福对赵平的态度,李翠莲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她也渐渐对赵平产生了嫌弃之情,常常暗自抱怨自己命苦,怎么就摊上了这么个穷光蛋未婚夫。她渴望过上富足的生活,幻想能有个富家公子哥将自己迎娶进门。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翠莲的心思愈发活络。这时,村里来了个外乡的货郎,名叫张旺。张旺长得高大英俊,能说会道,又常年在外闯荡,见多识广,很快就吸引了李翠莲的注意。两人一来二去,便背着众人,偷偷走到了一起,成了一对露水鸳鸯。
纸终究包不住火,赵平渐渐听到了一些关于李翠莲和张旺的风言风语。他心中愤怒不己,但又不敢轻易相信,毕竟两人曾经有过婚约,他对李翠莲还抱有一丝希望。
案发那天傍晚,赵平像往常一样,干完活儿准备回家。路过李翠莲家时,他突然听到屋里传来男女的说笑声。他心中一惊,悄悄凑到窗前,透过窗户缝隙一看,只见李翠莲正与张旺有说有笑,举止亲昵。
赵平只觉得一股怒火首冲脑门,他恨不得立刻冲进去,将这对狗男女痛打一顿。可他冷静下来一想,自己势单力薄,要是贸然动手,未必能占到便宜,搞不好还会吃大亏。于是,他强压着心中的怒火,决定找帮手来教训这两人。
赵平想到了村里的刘二。刘二早年曾受过赵家的恩惠,与赵平关系也不错。赵平找到刘二,将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刘二听后,拍着胸脯说道:“兄弟,你放心,这事儿我帮定了!那姓张的如此嚣张,竟敢做出这等丑事,实在是该打!”
刘二又接着说:“不过,咱们既然要教训他,就得下狠手,不能让他有机会再欺负你。要是打得太轻,他肯定不会长记性,以后说不定还会找你麻烦。”
赵平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可他自幼性格善良,从未与人动过手,真要下狠手打人,心里还是有些发怵。
刘二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笑着说:“兄弟,别担心,喝酒壮胆嘛!等会儿咱们喝上几杯,胆子自然就大了。”
说着,刘二拿出一坛自家酿的酒,两人你一碗我一碗,喝了起来。不一会儿,一坛酒就见底了,两人也都有了几分醉意,平日里压抑在心底的那股狠劲,也被这酒劲给勾了出来。
刘二找来一根木棍和一把斧头,自己拿着木棍,把斧头递给赵平,还传授给他一些打人的技巧。
赵平一心只想出了这口恶气,对刘二的话言听计从。两人趁着夜色,悄悄地来到了李翠莲家。
他们躲在窗外,静静地听着屋里的动静。过了一会儿,屋里的笑声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轻微的呼噜声。刘二轻声说:“他们睡着了,正是动手的好时机。我在外面守着,你进去,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赵平深吸一口气,握紧手中的斧头,一脚踹开房门,冲进屋里。他借着微弱的月光,看到床上躺着两个人,顿时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嘴里大骂:“你们这对不知廉耻的狗男女,今天就是你们的死期!”说罢,举起斧头就砍了下去。
由于屋里光线昏暗,赵平没看清床上的人,这一斧头下去,只听到一声女人的惨叫。李翠莲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惊醒,吓得大声呼救。张旺见状,急忙跳下床,想要逃跑。慌乱之中,他撞倒了赵平,然后夺门而出。
赵平爬起身,追了出去。刚到门口,就看到张旺被刘二一木棍打倒在地。刘二这一棍,正打在张旺的腿上,只听“咔嚓”一声,张旺的腿骨被打断,他惨叫一声,倒在地上动弹不得。
此时的赵平,己经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他冲上前去,对着张旺的脑袋,举起斧头就是狠狠一击。张旺当场死亡,鲜血溅了一地。
刘二见赵平己经杀了人,急忙拉住他的手,说:“兄弟,快走!再不走就来不及了!”两人慌慌张张地逃离了现场,跑到村外的河边。刘二让赵平把斧头扔进河里,还叮嘱他:“回去以后,千万别慌张,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只要你不说,我不说,没人会知道是我们干的。”
赵平回到家,将沾血的衣服偷偷埋了起来。第二天,他像往常一样,照常去做工,装作对昨晚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
村里很快就传开了李翠莲和张旺被杀的消息。官府派人来调查,可由于现场没有留下什么有用的线索,再加上赵平和刘二行事谨慎,没有露出破绽,案子一时陷入了僵局。李福夫妇虽然听到了动静,但因为害怕,没有出门查看,所以也无法提供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日子一天天过去,赵平见官府没有找到自己头上,心中的警惕也渐渐放松了下来。他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自己可以重新开始生活。
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一个意想不到的变故,让他的罪行最终暴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
原来,刘二是个好酒之人,平日里就喜欢和村里的几个酒友聚在一起喝酒聊天。有一天,他在酒桌上喝得酩酊大醉,一时口无遮拦,竟然将自己和赵平杀害李翠莲和张旺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酒桌上的一个人,与李福有些交情。他听到刘二的这番话后,大惊失色,酒醒之后,立刻将这件事告诉了李福。
李福得知真相后,悲痛欲绝,他立刻跑到县衙,将赵平和刘二告上了公堂。
官府得到消息后,迅速派人前去捉拿赵平和刘二。刘二得知事情败露,吓得连夜逃走,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而赵平,或许是觉得自己罪孽深重,又或许是早己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他没有逃跑,而是静静地待在家里,等待着官府的人来抓他。
公堂之上,赵平将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一五一十地交代了出来。他表示,自己甘愿接受任何处罚,只求一死,以谢罪天下。
这起案件很快传遍了整个应天府,人们对赵平的行为议论纷纷,有人认为他罪大恶极,应该判处死刑;也有人觉得他是被李翠莲和张旺的不道德行为所激怒,情有可原。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案件上报到了应天府尹那里,府尹大人仔细审阅了案卷,又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做出了判决。按照大明律法,男女订下婚约,便有夫妻之实。李翠莲明知自己己与赵平有婚约在身,却与他人私通,行为不检点,违背了妇道。赵平是在盛怒之下,一时冲动犯下罪行,与那些穷凶极恶的杀人犯有所不同。因此,府尹大人决定从轻处罚赵平,判他杖责八十,流放三千里,让他在流放之地改过自新。
这起轰动一时的命案,至此终于落下了帷幕。它让人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也让大家深刻体会到,冲动是魔鬼,一旦犯下罪行,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而在评判一个人的时候,也不能仅仅只看表面,背后的隐情,或许更值得我们去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