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下方站着的中年男人,赵煦满意地点点头。
他面前之人不是别人,正是元符三年的宗泽。
在知晓将来的宗泽会成长为一位帅才后,赵煦自然不会放过年轻时候的宗泽。
经过调查后发现,即使是年轻时候的宗泽,在担任底层官员的这段时间,也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才能。
于是他二话不说,下令让身为两浙路龙游县县令的宗泽进京。
至于进京后干什么,那自然是委以重任。
虽说如今的大宋,北方没有金国,但是却有辽国。
将来,他肯定是会北伐,收复燕云十六州的。
到那时,担任北伐主帅的,就是面前的这位宗泽了。
“宗卿,关于你父母之事不用担心,朕已派人将两位接来汴京好生照顾。”
“臣谢陛下恩典。”
宗泽极为恭敬地向赵煦表达了感谢。
感谢过后,宗泽心里泛起了无数的疑问。
元祐六年(1091),他参加殿试,被赐予同进士出身,开始步入仕途。
此后八年,他辗转各地任职,在任上算是有所建树。
但是这些功绩对官家而言应该九牛一毛,远远达不到特意召见他的程度。
此乃问题一。
前不久,还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
有人寄了一封信给身为两浙路龙游县县令的自己,让他好生照顾好父母。
那封信如此特殊,以至于他到现在依然印象深刻。
因为信件的署名人是二十八年后的自己。
虽说那确实是自己的字迹,但是二十八年后的自己怎么可能将信件寄到二十八年前。
此乃问题二。
而他在面见官家时,官家竟然说出派人照顾父母之事。
这件事他可从未向任何人提及,为何官家会知晓此事?
此乃问题三。
就在宗泽考虑要不要将心中的一些问题说出口时,赵煦再次开口。
“宗泽,此番朕将你召集回汴京,是想对你委以重任。
朕欲将你任命为河东路安抚使兼太原府知府,不知你意下如何?”
原本低着头的宗泽猛地将头抬起,眼神中满是难以置信。
大宋的行政等级分为三级,分别是路,州府军监,县。
路为最高层级,大宋建国之初,一共有十五路,到现如今,也只有二十三路。
中等层级为州,府,军,监。
其中州是大宋境内主体行政区,长官为知州,总揽民政、司法、赋税,兼管地方军队。
至于府,地位极其特殊,例如国都开封府,皇帝潜邸应天府,重镇大名府。
军侧重军事防御,兼管民政,例如南康军。
监则管理矿冶、铸钱、盐业等产业,例如桂阳监,专管矿冶与铸钱。
而县,则是第三层级,长官为县令,负责地方赋税、治安、诉讼、教化。
他目前所担任的就是两浙路龙游县的县令。
但是,如今官家却告知他,要将他任命为河东路的安抚使。
安抚使可不是普通的官员,那可是掌管一路军政、边防、民政的重要官员。
发起“庆历新政”的范仲淹范文正公与韩琦韩相,包拯包龙图都曾担任过安抚使,可以说是位高权重。
按照官家所言,他从一县县令直接升迁为了掌管一路的安抚使。
这怎么不让人感到惊讶。
在一旁的章惇倒是神色淡然。
作为与官家前往过南宋之人,他自然清楚将来的宗泽会有着何等的成就。
可以说,如今南宋与金国处在僵持的局面,宗泽功不可没。
同时,他也明白官家的打算。
河东路地处大宋与辽国的边界地带,将宗泽提前安排在河东路,也是让宗泽做好将来对辽国动手的准备。
“陛下,臣……”
此刻的宗泽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按理来说,他的赐同进士出身一般就只能担任中下层的官员,晋升的空间十分有限。
但是官家却将他从县令直接提拔为了安抚使,此等升迁速度闻所未闻。
“怎么,可是不愿?”
“臣遵旨,臣必定鞠躬尽瘁,以酬天眷。”
“好,朕还有一事要与你说。”
按照赵煦的计划,如今元符年间的北伐事宜倒是不急。
现在最主要的是,处理好建炎二年的北伐一事。
刚好可以趁着这段空闲时间,将元符一朝的宗泽带去建炎一朝,跟着建炎朝的宗泽学习一段时间,为将来元符朝的宗泽成长为一个帅才做足准备。
不过,赵煦还未将事情说出口,门外的禁卫就进殿禀告。 “启禀官家,李清照李小娘子在殿外求见。”
禁卫单膝跪地道。
这些日子,在陛下的吩咐下,整座皇城对这位李小娘子全面开放。
其权限较之宰相,曾经的皇后还要大,可以时刻面见官家。
而这,也是他胆敢在官家商议事情的时候请示官家的原因。
如禁卫所想的一般,在听到李小娘子的到来后,官家并未生气,而是和颜悦色地说道。
“李小娘子来了?宣?”
“是。”
禁卫缓缓退去。
不多时,李清照便与辛弃疾一同来到大殿之上。
“见过官家。”
“见过官家。”
行完礼的辛弃疾望着坐在首位的赵煦,神情一阵激动。
他终于见到哲宗官家了。
有哲宗官家出面,想来应该可以说动官家重启北伐之事。
赵煦的目光这时也落在了辛弃疾的身上。
虽说眼前这位陌生人的打扮毫不起眼,但是赵煦可不会小瞧对方。
来人最起码是历史有名的人物。
并且……
李小娘子既然将对方带来与自己见上一面,那就说明对方与自己有些渊源。
难不成,他大宋将会迎来第三个朝代?
怀着此等问题,赵煦将目光移向李清照。
“李小娘子,这位是?”
李清照刚想回话,就注意到了身边一位陌生的中年人。
“李小娘子,但说无妨,这位乃是元符年间的宗泽宗老将军。”
此刻的宗泽一脸疑惑之色。
宗老将军……
他正值壮年,也不老啊。
而且,为什么称呼他为宗老将军,他也没有担任过将军一职啊。
疑问加一。
听到身边的中年人是宗泽老将军时,李清照的脸上露出了恍然之色。
难怪她觉得对方这么眼熟。
不过,李清照并未忘记正事。
“官家,这位是稼轩居士辛弃疾。”
辛弃疾!
作为将宋朝史书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的赵煦,自然是听说过辛弃疾的大名。
辛弃疾年少成名,一生致力于北伐之事,但是却因为南宋当时的政策,致使后半生壮志未酬,着实可惜。
“臣辛弃疾参见官家。”
辛弃疾伏跪在地道。
望着伏跪在地的辛弃疾,赵煦验证了刚刚心中所想。
果然,他大宋又来了一个朝代。
就是不知道辛弃疾所属的,是哪个朝代。
“起来吧,辛弃疾。”
“多谢陛下。”
在辛弃疾起身后,赵煦将他刚刚心中所想问了出来。
“辛弃疾,不知你来自哪一年?”
“回官家,臣来自淳熙十四年。”
嗯?
淳熙十四年?
一旁的宗泽懵了。
淳熙十四年是哪一年?
而且,有淳熙这个年号吗?
但是……
似乎场上就他一人觉得淳熙十四年奇怪。
官家,左相,以及刚刚来此的李小娘子均神色如常,就好似知晓淳熙十四年一般。
疑问再加一。
“淳熙十四年吗?”
赵煦一边用手敲击着面前的桌子,一边在脑海中回忆着这个年份。
淳熙,所代表的皇帝是宋孝宗赵眘。
想到这一点,赵煦顿时神情一松。
如果再来一位与赵构那王八蛋差不多的皇帝,他可就头疼了。
宋孝宗,倒也不错。
其完全可以称得上南宋功绩最为斐然的皇帝。
虽然早些年的隆兴北伐失败,但是那也证明了他有太祖之资,想要锐意进取。
但是奈何,对手太强加之选将不当,使得隆兴北伐草草结束。
不过,在放弃北伐后,他像历代北宋官家那般,安心发展内政,使得经历了衣冠南渡的南宋迎来了一波小盛世。
而且,虽然宋孝宗赵眘血缘上是太祖皇帝之后,但是名义上他是赵构的养子。
按辈分来说,他应该算是赵眘的伯祖父。
一想到赵构,赵煦拳头便不自觉地握紧。
“辛弃疾,既然你来自淳熙十四年,那赵构那王八蛋可还活着?”
淳熙十四年十月份,赵构驾崩。
如果辛弃疾是来自于淳熙十四年的十月份后,那赵煦只能感慨一声赵构那家伙的命好。
但是,如果辛弃疾是来自于淳熙十四年十月份前,那么……
他可不会忘记,赵构那王八蛋干下的那些事!
辛弃疾听出了哲宗官家语气中的森森寒意,也听出了哲宗官家对赵构官家的不满。
但是,既然哲宗官家向他询问了,那他肯定要如实说啊。
“回官家,赵构官家还在世。”
一旁的宗泽已经麻了。
他完全听不懂这位辛弃疾在说什么。
赵构官家又是谁?
大宋到现在,仅有七位官家,里面可没有名为赵构的。
问题加一……
得知赵构依然在世的赵煦眼眸里浮现出一抹寒意。
“好好好,赵构那王八蛋活着就好!”
他现在已经有些迫不及待地前往淳熙十四年,去教训赵构一顿了。
不过,还是先办正事要紧。
“辛弃疾,既然你是来自淳熙十四年,那么你现在身在何处,是在饶州,还是临安?”
“回官家,臣目前身在饶州。”
“那之后你的打算是?”
“臣接下来打算前往临安,去见官家一面。”
赵煦点了点头。
“假使你到了临安,可有能力联系上你们淳熙一朝的官家赵眘?”
赵煦的想法很简单。
他想直接与赵眘见上一面。
赵眘与赵构那王八蛋不同,他是一个聪明人。
与聪明人交流,无疑要省事的多。
他相信,既然赵眘能够在南宋建立起一个盛世,他会知道如何行事。
如果一切顺利,他再前往建炎一朝,将老十一带上,让他好好教训他的儿子一顿。
“回官家,臣可以试试。”
“这样吧,朕直接书写一份圣旨给你,想来通过圣旨,你应该可以顺利见到赵眘。”
“多谢官家。”
“正好,朕正准备前往后世一趟,辛弃疾,你也一同来吧。”
“是。”
两刻钟的时间后,宋朝一行人出现在了农家乐外。
宗泽环顾四周,眼睛都快要瞪出来了。
在来此的过程中,官家向他讲述了一切事情。
诸如后世……其他朝代。
得知这一切的他,心中所有的问题都得到了解答。
为什么所有人在听到淳熙十四年后均神色如常,因为除了他,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一切。
为什么二十八年后的自己能够寄信给自己?因为各个朝代都能够在食肆聚集。
为什么官家会对自己委以重任并称呼自己为宗老将军,因为二十八年后的自己已经成长为了一位合格的将领。
……
所有的一切,都豁然开朗。
“走吧,我们去见此地的店家一面。”
在赵煦的带领下,一行人进入农家乐中。
李白在吃完饭后,便带着一背包酒离开了农家乐。
现在的农家乐中,仅有张泊一人。
张泊此刻打开了李清照带来的食盒,露出了里面的精致糕点。
就在张泊想要美美地大快朵颐的时候,一声熟悉的声音在院子里传来。
“店家,店家。”
张泊出了门,就看到了乌泱泱的一群人,为首之人乃是宋哲宗赵煦。
“哲宗,许久不见,进屋坐吧。”
“多谢店家了。”
在张泊邀约赵煦进屋坐时,辛弃疾拿起了被摆在躺椅上的背包与锄头。
“官家,容臣先行离开。”
“这……好吧,记得,如果遇到危险,直接来到店家这即可。”
赵煦对着辛弃疾叮嘱道。
“多谢官家。”
辛弃疾说罢,便背起行囊,踏上了返程的道路。
一行人进了屋,围绕着张泊的桌坐了一圈。
张泊这时也注意到了来了一位有些熟悉的陌生人。
“哲宗,这位是?”
“店家,这位是我元符三年的宗泽宗老将军。”
张泊当即露出了恍然之色。
难怪他看对方这么眼熟。
“哲宗,你此行前来可是为了让元符三年的宗泽宗老将军前往建炎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