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的雨季 作品

第四百一十七章 赵煦与辛弃疾

中年男人年纪不大,约莫三四十岁,面容沉稳而坚毅,身材虽不魁梧,却显得格外挺拔。

望着下方站着的中年男人,赵煦满意地点点头。

他面前之人不是别人,正是元符三年的宗泽。

在知晓将来的宗泽会成长为一位帅才后,赵煦自然不会放过年轻时候的宗泽。

经过调查后发现,即使是年轻时候的宗泽,在担任底层官员的这段时间,也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才能。

于是他二话不说,下令让身为两浙路龙游县县令的宗泽进京。

至于进京后干什么,那自然是委以重任。

虽说如今的大宋,北方没有金国,但是却有辽国。

将来,他肯定是会北伐,收复燕云十六州的。

到那时,担任北伐主帅的,就是面前的这位宗泽了。

“宗卿,关于你父母之事不用担心,朕已派人将两位接来汴京好生照顾。”

“臣谢陛下恩典。”

宗泽极为恭敬地向赵煦表达了感谢。

感谢过后,宗泽心里泛起了无数的疑问。

元祐六年(1091),他参加殿试,被赐予同进士出身,开始步入仕途。

此后八年,他辗转各地任职,在任上算是有所建树。

但是这些功绩对官家而言应该九牛一毛,远远达不到特意召见他的程度。

此乃问题一。

前不久,还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

有人寄了一封信给身为两浙路龙游县县令的自己,让他好生照顾好父母。

那封信如此特殊,以至于他到现在依然印象深刻。

因为信件的署名人是二十八年后的自己。

虽说那确实是自己的字迹,但是二十八年后的自己怎么可能将信件寄到二十八年前。

此乃问题二。

而他在面见官家时,官家竟然说出派人照顾父母之事。

这件事他可从未向任何人提及,为何官家会知晓此事?

此乃问题三。

就在宗泽考虑要不要将心中的一些问题说出口时,赵煦再次开口。

“宗泽,此番朕将你召集回汴京,是想对你委以重任。

朕欲将你任命为河东路安抚使兼太原府知府,不知你意下如何?”

原本低着头的宗泽猛地将头抬起,眼神中满是难以置信。

大宋的行政等级分为三级,分别是路,州府军监,县。

路为最高层级,大宋建国之初,一共有十五路,到现如今,也只有二十三路。

中等层级为州,府,军,监。

其中州是大宋境内主体行政区,长官为知州,总揽民政、司法、赋税,兼管地方军队。

至于府,地位极其特殊,例如国都开封府,皇帝潜邸应天府,重镇大名府。

军侧重军事防御,兼管民政,例如南康军。

监则管理矿冶、铸钱、盐业等产业,例如桂阳监,专管矿冶与铸钱。

而县,则是第三层级,长官为县令,负责地方赋税、治安、诉讼、教化。

他目前所担任的就是两浙路龙游县的县令。

但是,如今官家却告知他,要将他任命为河东路的安抚使。

安抚使可不是普通的官员,那可是掌管一路军政、边防、民政的重要官员。

发起“庆历新政”的范仲淹范文正公与韩琦韩相,包拯包龙图都曾担任过安抚使,可以说是位高权重。

按照官家所言,他从一县县令直接升迁为了掌管一路的安抚使。

这怎么不让人感到惊讶。

在一旁的章惇倒是神色淡然。

作为与官家前往过南宋之人,他自然清楚将来的宗泽会有着何等的成就。

可以说,如今南宋与金国处在僵持的局面,宗泽功不可没。

同时,他也明白官家的打算。

河东路地处大宋与辽国的边界地带,将宗泽提前安排在河东路,也是让宗泽做好将来对辽国动手的准备。

“陛下,臣……”

此刻的宗泽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按理来说,他的赐同进士出身一般就只能担任中下层的官员,晋升的空间十分有限。

但是官家却将他从县令直接提拔为了安抚使,此等升迁速度闻所未闻。

“怎么,可是不愿?”

“臣遵旨,臣必定鞠躬尽瘁,以酬天眷。”

“好,朕还有一事要与你说。”

按照赵煦的计划,如今元符年间的北伐事宜倒是不急。

现在最主要的是,处理好建炎二年的北伐一事。

刚好可以趁着这段空闲时间,将元符一朝的宗泽带去建炎一朝,跟着建炎朝的宗泽学习一段时间,为将来元符朝的宗泽成长为一个帅才做足准备。

不过,赵煦还未将事情说出口,门外的禁卫就进殿禀告。 “启禀官家,李清照李小娘子在殿外求见。”

禁卫单膝跪地道。

这些日子,在陛下的吩咐下,整座皇城对这位李小娘子全面开放。

其权限较之宰相,曾经的皇后还要大,可以时刻面见官家。

而这,也是他胆敢在官家商议事情的时候请示官家的原因。

如禁卫所想的一般,在听到李小娘子的到来后,官家并未生气,而是和颜悦色地说道。

“李小娘子来了?宣?”

“是。”

禁卫缓缓退去。

不多时,李清照便与辛弃疾一同来到大殿之上。

“见过官家。”

“见过官家。”

行完礼的辛弃疾望着坐在首位的赵煦,神情一阵激动。

他终于见到哲宗官家了。

有哲宗官家出面,想来应该可以说动官家重启北伐之事。

赵煦的目光这时也落在了辛弃疾的身上。

虽说眼前这位陌生人的打扮毫不起眼,但是赵煦可不会小瞧对方。

来人最起码是历史有名的人物。

并且……

李小娘子既然将对方带来与自己见上一面,那就说明对方与自己有些渊源。

难不成,他大宋将会迎来第三个朝代?

怀着此等问题,赵煦将目光移向李清照。

“李小娘子,这位是?”

李清照刚想回话,就注意到了身边一位陌生的中年人。

“李小娘子,但说无妨,这位乃是元符年间的宗泽宗老将军。”

此刻的宗泽一脸疑惑之色。

宗老将军……

他正值壮年,也不老啊。

而且,为什么称呼他为宗老将军,他也没有担任过将军一职啊。

疑问加一。

听到身边的中年人是宗泽老将军时,李清照的脸上露出了恍然之色。

难怪她觉得对方这么眼熟。

不过,李清照并未忘记正事。

“官家,这位是稼轩居士辛弃疾。”

辛弃疾!

作为将宋朝史书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的赵煦,自然是听说过辛弃疾的大名。

辛弃疾年少成名,一生致力于北伐之事,但是却因为南宋当时的政策,致使后半生壮志未酬,着实可惜。

“臣辛弃疾参见官家。”

辛弃疾伏跪在地道。

望着伏跪在地的辛弃疾,赵煦验证了刚刚心中所想。

果然,他大宋又来了一个朝代。

就是不知道辛弃疾所属的,是哪个朝代。

“起来吧,辛弃疾。”

“多谢陛下。”

在辛弃疾起身后,赵煦将他刚刚心中所想问了出来。

“辛弃疾,不知你来自哪一年?”

“回官家,臣来自淳熙十四年。”

嗯?

淳熙十四年?

一旁的宗泽懵了。

淳熙十四年是哪一年?

而且,有淳熙这个年号吗?

但是……

似乎场上就他一人觉得淳熙十四年奇怪。

官家,左相,以及刚刚来此的李小娘子均神色如常,就好似知晓淳熙十四年一般。

疑问再加一。

“淳熙十四年吗?”

赵煦一边用手敲击着面前的桌子,一边在脑海中回忆着这个年份。

淳熙,所代表的皇帝是宋孝宗赵眘。

想到这一点,赵煦顿时神情一松。

如果再来一位与赵构那王八蛋差不多的皇帝,他可就头疼了。

宋孝宗,倒也不错。

其完全可以称得上南宋功绩最为斐然的皇帝。

虽然早些年的隆兴北伐失败,但是那也证明了他有太祖之资,想要锐意进取。

但是奈何,对手太强加之选将不当,使得隆兴北伐草草结束。

不过,在放弃北伐后,他像历代北宋官家那般,安心发展内政,使得经历了衣冠南渡的南宋迎来了一波小盛世。

而且,虽然宋孝宗赵眘血缘上是太祖皇帝之后,但是名义上他是赵构的养子。

按辈分来说,他应该算是赵眘的伯祖父。

一想到赵构,赵煦拳头便不自觉地握紧。

“辛弃疾,既然你来自淳熙十四年,那赵构那王八蛋可还活着?”

淳熙十四年十月份,赵构驾崩。

如果辛弃疾是来自于淳熙十四年的十月份后,那赵煦只能感慨一声赵构那家伙的命好。

但是,如果辛弃疾是来自于淳熙十四年十月份前,那么……

他可不会忘记,赵构那王八蛋干下的那些事!

辛弃疾听出了哲宗官家语气中的森森寒意,也听出了哲宗官家对赵构官家的不满。

但是,既然哲宗官家向他询问了,那他肯定要如实说啊。

“回官家,赵构官家还在世。”

一旁的宗泽已经麻了。

他完全听不懂这位辛弃疾在说什么。

赵构官家又是谁?

大宋到现在,仅有七位官家,里面可没有名为赵构的。

问题加一……

得知赵构依然在世的赵煦眼眸里浮现出一抹寒意。

“好好好,赵构那王八蛋活着就好!”

他现在已经有些迫不及待地前往淳熙十四年,去教训赵构一顿了。

不过,还是先办正事要紧。

“辛弃疾,既然你是来自淳熙十四年,那么你现在身在何处,是在饶州,还是临安?”

“回官家,臣目前身在饶州。”

“那之后你的打算是?”

“臣接下来打算前往临安,去见官家一面。”

赵煦点了点头。

“假使你到了临安,可有能力联系上你们淳熙一朝的官家赵眘?”

赵煦的想法很简单。

他想直接与赵眘见上一面。

赵眘与赵构那王八蛋不同,他是一个聪明人。

与聪明人交流,无疑要省事的多。

他相信,既然赵眘能够在南宋建立起一个盛世,他会知道如何行事。

如果一切顺利,他再前往建炎一朝,将老十一带上,让他好好教训他的儿子一顿。

“回官家,臣可以试试。”

“这样吧,朕直接书写一份圣旨给你,想来通过圣旨,你应该可以顺利见到赵眘。”

“多谢官家。”

“正好,朕正准备前往后世一趟,辛弃疾,你也一同来吧。”

“是。”

两刻钟的时间后,宋朝一行人出现在了农家乐外。

宗泽环顾四周,眼睛都快要瞪出来了。

在来此的过程中,官家向他讲述了一切事情。

诸如后世……其他朝代。

得知这一切的他,心中所有的问题都得到了解答。

为什么所有人在听到淳熙十四年后均神色如常,因为除了他,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一切。

为什么二十八年后的自己能够寄信给自己?因为各个朝代都能够在食肆聚集。

为什么官家会对自己委以重任并称呼自己为宗老将军,因为二十八年后的自己已经成长为了一位合格的将领。

……

所有的一切,都豁然开朗。

“走吧,我们去见此地的店家一面。”

在赵煦的带领下,一行人进入农家乐中。

李白在吃完饭后,便带着一背包酒离开了农家乐。

现在的农家乐中,仅有张泊一人。

张泊此刻打开了李清照带来的食盒,露出了里面的精致糕点。

就在张泊想要美美地大快朵颐的时候,一声熟悉的声音在院子里传来。

“店家,店家。”

张泊出了门,就看到了乌泱泱的一群人,为首之人乃是宋哲宗赵煦。

“哲宗,许久不见,进屋坐吧。”

“多谢店家了。”

在张泊邀约赵煦进屋坐时,辛弃疾拿起了被摆在躺椅上的背包与锄头。

“官家,容臣先行离开。”

“这……好吧,记得,如果遇到危险,直接来到店家这即可。”

赵煦对着辛弃疾叮嘱道。

“多谢官家。”

辛弃疾说罢,便背起行囊,踏上了返程的道路。

一行人进了屋,围绕着张泊的桌坐了一圈。

张泊这时也注意到了来了一位有些熟悉的陌生人。

“哲宗,这位是?”

“店家,这位是我元符三年的宗泽宗老将军。”

张泊当即露出了恍然之色。

难怪他看对方这么眼熟。

“哲宗,你此行前来可是为了让元符三年的宗泽宗老将军前往建炎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