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的雨季 作品

第四百一十六章 辛弃疾前往元符朝

元符二年?建炎二年?

经历了短暂的愣神,辛弃疾脸上的欣喜转变为狂喜。

这两个朝代意味着什么他可太清楚了。

元符二年,乃是哲宗官家执政的时期,那个时期的大宋可谓是蒸蒸日上。

推行新法,令大宋的国力再上一个台阶。

一改元祐年间弃地求和的政策,打赢两场西夏战争,迫使西夏臣服。

重启河湟之役,收复青唐地区。

可以说,在哲宗官家时期,一改大宋自太宗以来对外战争的颓势。

那时的大宋,正值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建炎二年,虽然靖康之变还未发生多久,金人正值势大。

但是与之相对的,大宋的文臣武将也都不弱的。

文臣有李纲、赵鼎、李光、胡铨……

武将方面有岳武穆,韩世忠,张俊,刘光世……

如果赵构官家能够知晓未来的发展……

不过,为今之计,还是要先行了解一番,元符二年与建炎二年都有哪些人来到食肆。

“店家,既然元符二年与建炎二年都有人来过此地,那不知来者都有谁?”

“这两个朝代来到后世的人可不少,就拿元符二年来说,来此的人有李清照李小娘子,宋哲宗赵煦,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章惇,元符年间的端王赵佶,以及东坡居士苏轼。”

听着张泊如同报菜名一般说出来过食肆之人的名字,即使是辛弃疾也有些咋舌。

因为刚刚店家所说的名字,可都是他耳熟能详的人物。

“稼轩居士,关于食肆,我这还有一个规则要告知与你,即各个朝代代理人。

朝代代理人可以将他朝之人带来后世这个中转站,也可以将其他朝代的人带往他的朝代。

例如李叔,就是天宝年间的代理人,稼轩居士你,就是淳熙朝的代理人。

而元符二年的代理人,则是李清照李小娘子。”

说起来,李清照与辛弃疾两人的关系,不仅是各自朝代的代理人这么简单。

准确的来说,两人还是同乡。

李清照是齐州章丘人,辛弃疾是齐州历城人。

齐州,在后世被称为济南。

又因为李清照是易安,辛弃疾是幼安,所以后人将两人并称为济南二安。

“店家,也就是说,我能够跟着易安居士前往元符年间,并且,如果有可能的话,还能够携带着哲宗官家返回淳熙朝。”

“确实如此,不过稼轩居士,元符年间的李小娘子并不喜欢易安居士这个称号,稼轩居士你见到李小娘子时还是不要这么称呼比较好。”

见店家这么说,辛弃疾默默地点点头,将这一切都牢牢地记在心里。

“店家,那不知建炎二年的代理人是?”

“建炎二年的代理人是岳飞,岳鹏举。”

“什么,是岳武穆!”

辛弃疾再次激动了起来。

他对岳武穆那可是敬仰有加。

不仅是他,就连官家也是对岳武穆极其推崇。

隆兴元年(1162),在官家即位之初,就下诏恢复了恢复岳武穆生前官职,赦免其家族成员,归还被抄没的田宅,给予后代补偿,并允许岳氏后人重新入仕。

乾道六年(1170),官家在鄂州为岳武穆立庙,赐额“忠烈”,供民众祭奠。

淳熙五年(1178),进一步追谥为“武穆”,这也是岳武穆名字的由来。

如果,让官家知道岳武穆还活着的话,想来官家也会十分开心。

“建炎二年,除了岳飞以外,开封府尹宗泽,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李纲也来到了我这食肆。

并且,建炎二年的北伐事宜也已经提上了日程。“

辛弃疾没想到,他又听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宗泽老将军竟然还活着!

想当年,正是因为有着宗老将军在汴京镇守,金军才迟迟无法南下。

直到宗老将军死后,北方的大片国土才彻底陷落。

但是,紧接着,辛弃疾便突然意识到一件事。

“店家,你刚刚所说的北伐一事又是怎么回事?

据我所知,虽然宗老将军当初确实有想要北伐的想法,但是却因为当时的赵构官家不同意此事,北伐之事也就没有了下文,宗老将军最终也郁郁而终。”

联想到赵构官家,辛弃疾有些气结。

在他看来,自赵构官家衣冠南渡后,是有四次北伐成功的机会的。

第一次便是宗泽老将军固守开封的时期,在那时期,宗泽老将军整顿军务,联络北方义军,建立抗金统一战线。

在当时,已经形成了不小的战力。

宗老将军多次上书官家,请求官家还与旧都并进行北伐。

但是赵构官家却执意南逃,拒绝北伐。

最终宗泽老将军忧愤成疾而死,北伐计划夭折。

第二次便是韩世忠黄天荡之战,此战韩世忠在黄天荡以水军阻击金兀术,围困金军48天,重创金军士气,有望能够全歼金军。

但是赵构官家却未调动其他军队配合,致使韩世忠因兵力不足,未能全歼金军,错失反攻良机。

第三次则是在金国废除傀儡政权伪齐时,那时的中原地区陷入统治空虚,大宋可以趁势北伐。

但是赵构官家却未主动出击,反而向金朝示好,从而错过了利用内乱的机会。

第四次是他感觉到最可惜的一次。

岳武穆的第四次北伐,他率领“岳家军”北伐至朱仙镇,已经逼近汴京,北方义军纷纷响应,金军则是溃不成军。

正常发展下去,岳武穆是能够全歼金军,收复汴京的。

但是赵构官家竟然与奸臣秦桧连发十二道金牌,令岳武穆撤军,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武穆,并与金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绍兴和议》,放弃收复的失地。

后来,在赵眘官家发起隆兴北伐的时候,赵构官家也并不支持。

但是,现在店家竟然说,宗老将军竟然要准备北伐了!

这明显与他记忆中的赵构官家作风不符。

“店家,难不成是宗老将军将赵构官家带来此地,让赵构官家知晓了历史发展,赵构官家这才同意北伐之事?”

张泊摇了摇头。

辛弃疾身为南宋的臣子,还对完颜构抱有一定程度的幻想。

但是他可是知道,完颜构是个什么货色。

想当初,赵煦与赵佶可是怀着友好的态度去见赵构的,结果赵构二话不说,直接动手。

“宗老将军确实获得了北伐的旨意,但是这并不是赵构的旨意,而是哲宗赵煦的旨意。”

想来稼轩居士你也清楚,赵构早些年所干下的那些事,想要靠他实现北伐,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在得知赵构的事迹后,哲宗赵煦便直接越过赵构发号施令,甚至准备另起炉灶,将建炎二年的赵构废掉。

目前,哲宗赵煦已经将元符二年的端王赵佶,安排在了建炎二年用作稳定军心之用。”

“嘶……”

辛弃疾倒吸一口凉气。

他没想到,还有这般的操作。

在震惊片刻后,辛弃疾想到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店家,不知李小娘子与岳武穆何时前来食肆?”

“关于这个,我也不知,上次他们并未说明来此的时间。”

“这样啊。”

原先辛弃疾兴奋的情绪有些回落,不过依然难掩脸上的激动。

如果他将哲宗官家与岳武穆之事告知赵眘官家,说不定赵眘官家就会重提北伐之事。

而且,此次北伐,胜率极大。

因为大宋如今可不是淳熙朝一朝,还有着元符一朝与建炎一朝。

集三朝之力,北伐成功不再是水中月镜中花。

“稼轩居士,其实你不用如此失落,如今的你,应该家住江南东路饶州吧。”

“是的,店家,目前我正在饶州隐居。”

“那稼轩居士你现在的情况就与李叔当初的情况差不多,因为一时也等不到元符一朝与建炎一朝,所以干脆直接上路。

因为你将来是肯定要带着哲宗赵煦去见孝宗赵眘的,刚好可以利用这段等待的时间,先行一步出发前往临安。

到时,因为代理人的特殊性,哲宗赵煦便可在你的带领下,直接出现在临安。”

辛弃疾所在的饶州,在后世名为上饶,而南宋的首都临安,在后世名为杭州。

两者之间相距三百多公里。

此番辛弃疾的路途,算是来农家乐的这些人中最短的了。

“原来如此。”

辛弃疾了然地点点头。

“那店家,我现在即刻出发!”

“稼轩居士,不用急于一时,你看,菜肴都准备好了,还是吃完饭再走吧。”

“这……好吧,店家如此盛情邀约,我就却之不恭了。”

如今的辛弃疾,算是解开了心结,整个人无比振奋。

他对于将来之事,充满了期待。

午饭过后,张泊前往了仓库,为辛弃疾添置了一身装备。

然后花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的时间,教会了辛弃疾如何使用。

接着张泊与李白一道,将辛弃疾送出门去。

不过,三人还未行至门口,就有一位身着淡青色襦裙的少女出现在了农家乐的门口。

其正是许久未见的李清照。

而此刻李清照的手上,正提着一只食盒。

“店家,李翁。”

见到张泊与李白后,李清照热情地打起了招呼。

张泊倒是没想到,李清照竟然来的这么凑巧,刚好是在他要将辛弃疾送走的时候。

将辛弃疾留在这吃一顿饭还真留对了。

“李小娘子,许久未见,不知在忙些什么呢?”

听到张泊的称呼,背着大背包,手拿锄头的辛弃疾整个人浑身一震。

李小娘子?该不会是……

“店家,前些日子,元符二年正值过年,奴就忙碌了一些,这才长时间未来后世。”

张泊点点头。

想来赵煦也是忙着过年的事,这才长时间没有来后世转转。

“对了,李小娘子,你此行来的正好,我这有一人,要介绍给你认识认识。”

张泊说罢,让开一个身位,露出了身后的辛弃疾。

“李小娘子,这位是来自元符二……三年八十七年后的稼轩居士辛弃疾。”

元符三年的八十七年后!辛弃疾!

李清照美目微张,略带惊讶地望着辛弃疾。

她一开始是不打算观看后世史书,知晓后世发展的。

但是最终她没有按耐住,还是偷偷看了史书。

然后,她便从史书中,了解到了这位同乡人的经历。

当即,李清照向着辛弃疾款款行礼。

“稼轩居士,我来为你介绍一下,这位乃是我刚刚与你提到的元符二,不,现在应该是元符三年的李清照李小娘子。”

辛弃疾也第一时间向李清照拱手示意。

看上去辛弃疾极为平静,但是只有辛弃疾自己才知道,他的内心是多么的心绪难平。

李清照李小娘子的到来,意味着他能够去元符三年,去见一见那位自太祖太宗后,大宋最为武德充沛的哲宗官家。

寒暄过后,李清照开门见山地说道。

“店家,稼轩居士那一朝是不是也受到了金人的威胁?”

“没错,所以此行恐怕要麻烦李小娘子跑一趟了,去将这个消息告知给哲宗官家。”

“好,店家,奴这就带稼轩居士前往元符三年。”

李清照正欲转身离去,突然想起了手中还有一只食盒。

“店家,这是奴特意从相国寺购买的一些糕点,还请店家你尝尝看。”

“多谢李小娘子。”

没过多久,李清照与辛弃疾便回到了元符三年。

然后,两人一同踏上了前往皇宫的道路。

在路途上,辛弃疾按耐不住心中的好奇,掀开车帘,好奇地查看起周围的景象。

这是出生在靖康之变后的辛弃疾,第一次见识到盛世汴京的景象。

他都有些看痴了。

原本,李府的位置距离皇城非常远,但是现如今,则是被赵煦安排在了皇城的边上。

因而,李清照一行并未花费的多长时间,就抵达了皇城。

在赵煦特别配备的马车下,李清照与辛弃疾两人一路畅行无阻地驶入宫中。

下了马车后,李清照带着辛弃疾轻车熟路地来到了垂拱殿外。

说明来意后,门后的侍卫便进殿禀告。

与此同时,垂拱殿内,宋哲宗赵煦正在接见一位中年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