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的雨季 作品

第四百一十四章 稼轩

来人年纪不大,看上去约莫四五十岁,衣着朴素,扛着一只锄头。

这身打扮令张泊一怔。

他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念头,便是眼前的这名中年男人是青兴村的村民,因为这一身打扮就是一位极其普通的庄家汉。

但是……这个想法转瞬即逝。

因为也不能排除对方是历史留名的古人。

历史上亲自种田的名人可不少。

躬耕于南阳的诸葛亮,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五柳先生陶渊明,他们可都是自己种地的。

或许,眼前之人也是那样。

正好奇地四处打量着农家乐环境的中年男子,觉察到了张泊的出现。

他第一时间就将锄头放下,对着张泊拱手行礼。

“这位店家,我偶然来此,多有冒昧,还望见谅。”

听着对方这般文绉绉的说法,张泊便意识到,他的想法是对的。

眼前之人大概率还真是位古人,而且,还是一位文人。

难不成是陶渊明?

张泊一边想着,一边无所谓地摆摆手。

“相见既是有缘,不妨进来坐坐。”

“这……”

中年男子环顾农家乐的内景,犹豫片刻后点了点头。

他有些好奇,明明前几日,这附近还没有这间食肆,怎么突然间,便拔起而起一间食肆。

“既然店家邀约,那我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答应张泊的邀约后,男子跟在张泊的身后向着屋内走去。

“冒昧地问一句,不知店家你是何方人士?”

得,现在的张泊已经确定对方是古人了。

因为如果是青兴村的村民,就不会问这种问题了。

“我乃是临台市人士。”

“临台市?”

中年男子轻声念叨了一声,面露疑惑之色。

因为他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

但是,很快,男子就不再纠结于临台市这个地名了。

他的目光,已经深深被院子中的一堆物件吸引。

“店家,不知我能否看看那些物件?”

循着男子所指的方向望去,张泊发现,男子所说之物,乃是今天早些时候,迅哥送来的一部分已经锻造完成的武器。

“这个自然没问题。”

听到张泊的允许,男子快步走到屋檐下,在众多武器中,挑选出一柄长剑。

男子盯着长剑看了几息,然后着屈指微弹。

听着剑身传出的声音,男子的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神色。

“好剑。”

看到这一幕的张泊顿时来了兴趣。

又有了一个特征。

懂剑。

文人,会种田,懂剑。

貌似陶渊明还真符合。

不过张泊并未妄下决断。

而是继续在脑海中搜寻符合这几项的人物。

仅仅考虑几息,张泊便无奈地摇摇头。

历史上有着相同经历的名人不少,在不知道其他信息的情况下,想要推测出对方的身份,无异于大海捞针。

与其废那功夫,不如等会吃饭的时候一并询问。

男子舞动一番长剑后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紧接着意犹未尽地将长剑放回那堆武器中。

收回目光,男子迫不及待地向张泊问道。

“店家,为何你这会有如此神兵利器?”

“关于这个,我们边吃边聊如何?”

“店家,我此行并未携带钱财……”

“不用,就和我之前说的那样,相见即是有缘,这一顿算我请你了。”

“如此,那我就却之不恭了。”

两人来到屋内,见到有新人来此的李白第一时间就起身拱手示意。

男子也是拱手回礼。

“还请在此稍等片刻,我去准备一些吃食。”

将男子安顿到李白一桌,张泊便前往厨房,为男子准备吃的。

中年男子这时也开始了与李白的交谈。

“不知阁下怎么称呼?”

“在下姓李,名……”

李白刚想说话,却突然想起了刚刚店家的嘱托。

遇到陌生人,切记不可说出真名。

除非有他的介绍。

而眼前的中年男子,毫无疑问就是陌生人。

当即,李白便选择了沉默不言。

中年男子并未在姓氏上过多的纠结。

“既然李兄是这间食肆的客人,可知这间食肆是何时建成的。”

“这……”

男子的问题将李白问住了。

他没想到对方竟然会问出这样一个问题。

事实上,他也不知道这间食肆是什么时候建成的,因为他来到这的时候,食肆早就已经在接客了。

“关于此事,我也不知,但是几月前,食肆就已经在这了。”

“几月?”

中年男子有些难以置信。

他前几日从这里经过,还没有食肆,因此他才推测,此食肆是在短短几日内建成的。

结果,这位客人竟然说食肆存在了数月。

这怎么可能呢?

“不知足下怎么称呼?”

李白考虑几息,也是问起了男子的姓名。

“我姓辛,名弃疾,字幼安,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士。”

山东东路?济南府?

李白有些懵。

因为他没有听说过这两个地名。

不过,历城县他倒是异常熟悉。

在大唐,历城县隶属于河南道齐州,是齐州的治所。

天宝三年,他前往齐州紫极宫请高天师传授道箓,在那之后,他便是入了道教。

话说回来,既然在他的记忆中,没有山东东路,以及济南府之名,那么是否就意味着眼前之人是来自他之后的朝代。

或者,直接是后世之人。

想到这,李白选择闭口不言,与对方安心喝酒。

没过多久,张泊端着满满当当的托盘走出厨房。

然后他发现一件事。

屋子里没人了。

不仅是李白,还有之前的那位中年男子也不见了踪影。

将菜肴放在桌上,张泊听到屋子外传来一阵动静。

走出屋子,张泊顿时就知道了消失的李白与那位中年男人去哪里了。

敢情在院子里舞剑呢。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嗯?

等等?

那位中年男子在舞剑时言语,令得张泊瞪大了双眼。

这不是辛弃疾的《破阵子》吗?

难不成眼前之人是辛弃疾?

文人,辛弃疾乃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存词有六百余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文人,又“词中之龙”之称,他可是能够与苏轼,李清照并列的人物。

对剑有兴趣,辛弃疾可是亲自带兵打过仗的。

会种田,辛弃疾因为被当时的主和派打压,郁郁不得志,便归隐山林,会种田理所应当。

全都符合!

“好!”

在张泊沉吟的时候,李白的一声惊呼令得张波回过神来。

确实,如果来人真是辛弃疾的话,李白还真与辛弃疾有很多的共同话题。

首先,李白的剑术那是真不赖,辛弃疾也是如此。两人可都是杀过人的。

其次,两人都是文人,都算得上唐诗宋词的代表人物。

虽说词这一文学体裁,一般是与宋朝搭配在一起,但是实际上,词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梁,在隋唐时期萌芽,五代十国时期开始兴盛,等到宋朝达到巅峰。

加之李白先前已经和婉约派词人李清照见过面,所以如今的李白,对于词并不陌生。

想来这就是李白在听到辛弃疾的《破阵子》后大声叫好的原因。

不过,李白很快意识到了什么,忙连连摆手。

“幼安,我不是那个意思。”

刚刚他沉浸在词的意境中,却忽视了这首词想要表达的意思。

这首词想要表达的是壮志未酬之情,如果他大声叫好,属实不妥。

辛弃疾将剑收起,并未将刚刚李白的“冒犯”之言放在心上。

这时,他注意到了站在屋子门口的张泊。

“店家,实属抱歉,刚刚一时兴起,便又拿剑起舞。”

辛弃疾双手抱拳,向张泊道歉道。

“稼轩居士,不必如此多礼。”

听到张泊的称呼,因为喝酒面色有些红晕的辛弃疾立刻清醒了过来。

“店家,你认得我?”

面对着辛弃疾的询问,张泊点了点头。

毫无疑问,辛弃疾已经直接承认了他的身份。

没想到辛弃疾竟然也来到了后世。

这可是位极其牛掰的人物。

一句话形容他,文人里最能打,武将里最有才,堪称文武双全的人物。

早些年,因为靖康之变,宋朝大量的北方国土落入到了金人手中。

辛弃疾的祖父辛赞因为家族人员众多,无法南迁,迫于无奈就在金朝入仕。

但是辛赞身在曹营心在汉,虽在金朝做官,但是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与金人决一死战。

而在祖父辛赞的指导下,辛弃疾自小便立下了恢复中原的志向。

后来,在金人统治的中原地区,赋税繁重,百姓苦不堪言,人民不堪重负,纷纷起义反抗。

辛弃疾靠着自己拉了一只两千人的队伍,投靠了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领头人名为耿京。

原本一切都在向着好的一面发展。

耿京派辛弃疾前往南宋,想要接受南宋朝廷的领导,与南宋军队配合作战。

但是,在辛弃疾前往南宋的过程中,发生了些意外。

起义军中出现了叛徒,首领耿京被害,叛徒投靠金朝。

返程的辛弃疾听闻此事,二话不说,直接率领五十人,冲入五万人的金军营地活捉叛徒,并将叛徒带回南宋斩首。

自此,辛弃疾在南宋的名声响彻一时,那时的辛弃疾,年仅二十三岁。

不久后,宋孝宗主持隆兴北伐,重用主战派人士张浚,想要收复失地。

但是因为主将之间妒功忌能,致使隆兴北伐大败,自此主战派一蹶不振,主和派再次占据上风。

在此等情况下,辛弃疾连连上书,献上无数计策,分析形势,提出周密的计划与战术。

他想要借此坚定南宋君臣抗金的信念。

但在主和派的影响下,辛弃疾冥思苦想的计策如石沉大海一般,了无音信。

不过,虽然南宋对于北伐的念头兴致缺缺,但是辛弃疾的才能还是引起了当权者的主意。

自此,辛弃疾一路升迁。

不过,频繁的升迁却并未让辛弃疾感到开心,因为他渴望的是收复失地。

最终,因为他倔强的性格,以及在地方上大刀阔斧的改革,触动了权贵们的利益,辛弃疾便被罢免了所有的官职。

从那时起,辛弃疾便开始了隐居生活。

也就是说,现如今的辛弃疾,就来自于那段隐居的时间。

后来,在辛弃疾晚年时,南宋朝廷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北伐。

虽然辛弃疾得到重用,但是官职并不是带兵打仗。

因而,辛弃疾最终积郁成疾,怀着遗憾离世。

不过嘛,既然如今辛弃疾都来此了,那他将来势必不会郁郁而终。

只不过,恐怕宋哲宗就要压力山大了。

可以说,比唐太宗李世民的压力还要大。

原本,令李世民糟心的事有两件,一间便是天授朝的事,一件便是天宝朝的事。

但是如今,天授朝的事已经可以说差不多完结了,仅剩下天宝一朝的事。

而对宋哲宗赵煦而言,如今的两个南宋,所要面对的,那可是实打实的两个金朝。

他要一拖二。

压力山大啊。

不过嘛,张泊倒不怎么担心。

实在不行,还能够请外援,加上后世的一些玩意,帮助两个宋朝打败两个金朝,没有问题。

“没错,稼轩居士,我确实认得你,至于为什么,我们进屋详谈吧。”

辛弃疾跟着张泊进屋后,就看到了张泊摆在桌上的一系列佳肴。

“稼轩居士,我们边吃边聊?”

“店家,如今我心中有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店家你解答,实在无心吃饭,还望店家见谅。”

“既然如此,那我们还是先行解答稼轩居士心中的问题吧。”

“多谢店家了,其实我主要有三个问题。

为什么店家你的这间食肆中,有着如此多的神兵利器。

另外,明明几日前,我在此经过,没有见到店家你的食肆,但是在今日,一座食肆便拔地而起。

还有,我先前似乎并未告知过店家身份,但是店家你为何能够直接说出我的名号。”

辛弃疾如同竹筒倒豆子一般将心中的问题和盘托出。

“稼轩居士,其实这三个问题都可以用一个答案来回答。”

“三个问题用一个答案?”

辛弃疾皱眉思考片刻,却并未想到有什么答案能够一并回答这三个问题。

于是在沉默片刻后,辛弃疾缓缓道。

“店家,不知问题的答案是?”

“很简单,因为我这并不是你所熟知的宋朝,而是宋朝八百年的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