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的雨季 作品

第三百八十三章 主战派李纲

“将秦……始皇陛下带来?”

虽然自己称呼自己有些奇怪,但是嬴政此刻的念头完全不在这上面。

他拿着茶杯的手停在空中,有些不敢相信地问道。

“店家,你的意思是,能够接受始皇陛下来此?”

“赵佗”的话听的张泊一愣。

他貌似并没有表现出不欢迎嬴政的态度吧。

“这有什么接不接受的?”

“店家,你先前可是一直说始皇陛下是一个暴君,所以我就认为,你对始皇陛下不怎么欢迎。”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我那不是评价秦始皇的功过吗,自然需要批评秦始皇做的差的一面,同时,我不是也说了秦始皇做的好的地方嘛。

说起来,之前来此的杨广做的可是比秦始皇,秦二世还要过分,我这也不是照样欢迎。”

得知张泊的想法后,嬴政止不住脸上的笑意。

原先他以为,店家对他有很大的意见。

为此,他才不暴露自己的身份,转而以赵佗的身份示人。

但是如今,既然店家对他没有偏见,那他自然不用再隐藏身份了。

与其用赵佗的身份遮遮掩掩,拐弯抹角地打听事情,倒不如直接用秦始皇的身份来的直截了当。

不过……

还是等下次来的时候再说吧,反正他现在一直待在咸阳,用不了多久,便会再度前来。

到那时,穿着一身冠服来到后世袒露身份,势必要让店家惊掉下巴。

嬴政一边想着,一边将茶杯中的水饮下。

“店家,我知晓了,我下次便将始皇陛下带来。”

得知“赵佗”打算的张泊微笑着点点头。

他有些迫不及待想要见识这位史上第一位皇帝的风采了。

“店家,不知关于上次提到的治疗一事,可有眉目?”

放下茶杯的嬴政,说出了此行的其他目的。

他如今已经回到了咸阳,那第一件事情,自然就是解决身体问题。

力求能够做到像店家所说的那般延寿。

“赵佗,你稍等一下啊,我看看。”

张泊拿出手机,查看起来。

过了差不多一分钟的时间,张泊重新抬起头。

“赵佗,你的运气不错,明天便可前来,按照你们秦朝的时间推算,差不多等于五六日。”

“五六日吗?行,店家,我知晓了。”

嬴政微微颔首。

五六日后,便是他揭晓身份的时候!

“另外,店家,汉武帝刘彻最近可曾来过此地?”

“并未来过。”

“这样啊……”

嬴政略有惋惜。

“怎么,赵佗,你怎么突然想起询问刘彻一事?”

“他之前不是说要跟随我前往秦朝一趟,去见一见他的那位先祖吗,刚好我最近无所事事,可以带他前往。

趁着这个时机,顺便再看看将来灭亡我大秦之人是何许人也。”

说这话的时候,嬴政的心里也升起了一个恶趣味。

如果汉武帝知晓自己的身份,会不会无比惊讶,甚至会大打出手。

不过,他可不怕对方。

另外,他也想看看,在知道自己的身份后,汉武帝刘彻是否还有胆子跟随他回到大秦。

如果对方不敢,那就意味着对方认怂,以后他与对方见面,对方就矮自己一头。

如果对方敢的话,那他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带他去呗。

杀了汉武帝刘彻可不划算,这他还是知道的。

……

建炎二年,南宋。

一辆马车正在缓缓驶向汴京城。

马车前面的帷幕被拉开,一位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从马车里探出头来,看向不远处的汴京城。

他的眼神中,伴随着淡淡的忧伤。

两年前的场景,恍如昨日。

伴随着联金灭辽的顺利进行,与大宋相互攻伐了百余年的辽国被金国所灭。

金国趁此机会,顺势南下,想要将大宋一同灭亡。

此等危急存亡的情况下,他据理力争,劝说赵佶官家让位于赵桓官家,并且开始着手准备抗金事宜。

在赵佶官家逃走后,赵桓官家也想逃走,多次劝说后,终于使赵桓官家放弃了逃走的打算,转而坚守。

事实上就和他想的一样,在汴京君臣的众志成城下,金军并未能攻破汴京,最终想要和解。

金人的和解条件极其苛责,虽然他极力辩驳,但是赵桓官最终还是同意了。

不过,面对着各地勤王的兵马,金军未能收够钱财,就仓皇逃离。

在此事之后,赵桓官家对他愈加不信任,加之还有主和派的构陷,最终他一路被贬。

在他被贬后不久,金军再次南下,赵桓官家想要再度启用它,但是奈何,等任命传到他手上时,汴京已破,赵佶官家与赵桓官家被金军掳走。

不过好在康王,也就是如今的官家还在。

官家重整兵马,准备抗金,并且对他委以重任。

而他也没有辜负赵构官家的期望,积极准备抗金事宜。

只是后来,他的想法与赵构官家相悖。

他希望官家前往南阳,以展示不放弃中原的想法。

但是黄潜善、汪伯彦却提出巡幸东南以此避祸事。

最终赵构官家选定了黄潜善、汪伯彦的提议,并逐渐疏远了他,之后将他贬官。

如今,时隔两年,他再一次回到了汴京。

虽然如今的汴京城,无法与巅峰时期的汴京城相比,但是目前看来,已经恢复了三四成左右,并且军民的仪容也超乎了他的想象。

李纲正观察着如今汴京外来来往往的景象,突然便看到几匹马匹快速从车旁掠过,为首之人是一位极为年轻的将领。

他并未细究此事,而是缓缓地放下了车前的帷幔,坐回到了车内。

紧接着从身侧取过一只木盒。

打开木盒里躺着的诏书,李纲的眼眸细细地打量着诏书中所记载的内容。

上面其实并未有什么重要的信息,仅仅是极为简单的一行字。

让他火速前往汴京,不得有误!

不过,他对这份诏书的来历着实好奇。

虽然上面的印玺确实是大宋的印玺,但是伴随着金军攻入汴京,这些印玺应该被金军劫掠走了才是,怎么又落入到了赵构官家的手里?

不过,既然是盖章的诏书,那他自然会遵守命令,因而他便第一时间动身前往汴京。

等抵达东京后,他准备问问开封府尹宗泽,有关印玺一事。

搞不好宗泽知道些什么。

怀着重重疑问,李纲乘坐着马车,进入了汴京城。

在前往府尹府的途中,李纲也见识到了如今逐渐复苏的汴京。

他知晓,汴京能够如此快速恢复过来,与东京留守,开封府尹宗泽那是脱不开关系。

因而,对于不久后将要见到宗泽一事,他是充满了期待。

来到开封府尹的门口,李纲报上了自己的名讳。

而听到李纲名讳的士卒不敢怠慢,急匆匆地进去禀告。

没过多长时间,士卒便回来,领着李纲向府尹府的深处走去。

来到议事厅,李纲顺利见到了如今的东京留守,开封府尹宗泽。

除了宗泽以外,还有几位陌生的面孔。

“汝霖(宗泽)。”

进入议事厅的第一时间,李纲便拱手向宗泽问好。

“文纪(李纲)。”

宗泽将李纲引进议事厅,将在座众人介绍给李纲。

“文纪,这些都是周边一些准备北伐的有志之士,这位是……”

“北伐?”

此刻的李纲注意到,有一幅巨大的地图摊在桌面上,看行军路线,竟然是北伐的路线!

李帆只感觉异常惊讶。

他虽不在朝中,但是也时刻紧盯国家大事。

所以宗泽想要北伐的想法他是知道的。

并且,他还知道,宗泽不止一次的请求赵构官家北伐,但是似乎都未能得到赵构官家的同意。

“汝霖,难不成官家同意北伐一事了?”

联想到自己的诏书,李纲心中当即生出了无限的豪情。

难道官家准备驾临汴京了?

“文纪,官家确实同意我北伐之事,不过,这个官家与你所想的官家恐怕不是一人。”

“两位官家?”

李纲的思绪转的飞快,他瞬间就想到了一种可能。

“莫非是赵佶官家与赵桓官家回来了?可是为何一点消息都未曾传出?”

见李纲正在瞎猜,宗泽也就不再隐瞒了。

“都不是,而是赵煦官家。”

李纲就像被人掐住喉咙一般,什么话也说不出,仅是嘴巴微张,凝望向宗泽。

“赵……煦官家?”

赵煦官家都死了三十年了……

“文纪,此时说来话长,我还是慢慢和你说吧。”

随着宗泽的讲述,李纲很快就瞪大了眼睛,满脸的惊讶。

“汝霖,你是说,你前往了大宋九百年后的后世一趟,并且,赵煦官家通过这所谓的后世,来到了建炎二年,并且,还授予了你北伐事宜?”

作为政和二年的进士,李纲是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会有如此匪夷所思之事发生。

“是的,文纪,虽然这一切听起来不可思议,但是这确实是发生了。”

李纲的目光环顾一周,发现在场之人的神色极为平静,就好似早就知道了一般。

“而且,文纪,你来的正好,刚好岳飞回来了,待会便可以让他带你前往这后世一趟,以验证我所言非虚。”“岳飞?前往后世?”

在李纲自言自语的同时,宗泽朗声道。

“来人,将鹏举召来。”

在让人喊岳飞后,宗泽前往后方的案旁,拿过上面的一卷诏书,将之递给了李纲。

“文纪,这是赵煦官家交予我的诏书。”

见到诏书的霎那,李纲也从袖口处掏出之前他查看的那卷诏书。

“难不成,这诏书不是赵构官家给我的,而是哲宗官家给我的?”

“是的,文纪,这确实是哲宗官家所写,让我派人寄给你的。”

“这……”

“另外,除了诏书外,我这还有一物让你观看。”

宗泽掏出手机,给李纲播放起了赵煦先前录制好的视频。

虽然李纲并未见过赵煦,但是,视频中的另一个人影,吸引了他的注意。

“这是……赵佶官家!”

作为征和二年的进士,以及后来守卫汴京之人,赵佶官家对他而言,那是熟的不能再熟了。

只是,眼前的赵佶官家有些年轻。

“如此说来,站在赵佶官家面前的,就是赵煦官家了?”

“是的。”

“可是为何赵佶官家与赵煦官家在如此小的物件里。”

李纲歪着头,上下打量着手机。

“这是赵煦官家与赵佶官家留下来的视频,至于什么是视频,文纪,容我慢慢讲解给你听。”

在宗泽演示一番后,李纲也是明白了原理。

“原来是这么回事。”

就在这时,一位年级轻轻的将领快步走进了议事厅,正是许久未曾前往后世的岳飞。

他回来的第一时间,便来面见宗帅,与宗帅交谈一番后,并未有什么事情,他就离开了。

如今宗帅又找他,想来是因为有要事。

与此同时,李纲的目光也落在了岳飞的身上。

他认得眼前之人。

他刚刚进城时,从他车旁略过的领头之人便是他。

“鹏举,我来为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我大宋的右相李纲。”

李相!

就算没有看过史书,李纲之名对岳飞而言,那也是如雷贯耳。

他当即拱手道。

“岳飞见过李相。”

对此,李纲脸上露出了一抹苦笑。

“汝霖,我现在仅是一闲散之人,可不是右相。”

宗泽轻叹一声,有些无奈。

原本他与李纲合作的亲密无间,他主外,李纲主内,主持北伐事宜。

奈何……

不过,很快宗泽便调整好了心态。

“文纪,这位就是我刚刚与你提到的鹏举,我们要前往后世,离不开鹏举的帮助。”

介绍完岳飞后,宗泽便又将目光落在了岳飞的身上。

“鹏举,此行还需麻烦你带我们前往后世一趟。”

“是,宗帅。”

一阵等待后,李纲只觉得眼前的场景一阵变化,便从原来的府衙瞬间来到了野外。

李纲环顾四周,发现在场之人仅有三人。

他,宗泽,以及岳飞。

“汝霖,这就是你刚刚来此途中所说的听天由命?”

“是的,这处食肆并非所有人都能前来,而是只有历史留名之人才能够前来,目前看来,只有我们三人。”

“这样啊。”

“文纪,走吧,我领你去见一见食肆的店家。”

宗泽带着李纲与岳飞来到农家乐外,然后他们就看到了一扇紧闭的大门。

“现在后世似乎是清晨,店家还未开门营业,我们不妨过些时日再来吧。”

在众人准备离去的时候,农家乐的大门“吱嘎”一声打开了,穿着睡衣,嘴里塞着牙刷的张泊引入众人的眼帘。

“咦,宗老将军,鹏举。”

见到来人,张泊嘴巴含糊不清地说道。

“店家。”

宗泽与岳飞齐齐向张泊问好。

此刻的张泊,注意力全都放在了宗泽与岳飞身后的陌生男子身上。

“店家,这位是我大宋右相,李纲。”

宗泽移开身子,为张泊进行介绍。

当即,张泊露出了了然的神色。

原来是李纲啊。

他与宗泽一样,也是坚定的主战派。

“快快请进。”

张泊招呼着三人进入农家乐。

“店家,是谁来了?”

正在院子里刷着牙的赵佶,抬起睡眼惺忪的眼眸,向张泊询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