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的雨季 作品

第三百八十一章 分封?郡县?

打算?

扶苏愣在原地。

说实话,其实他到现在为止还是有些懵的,因为这一切发展得实在是太快了。

一两个时辰前,他还如同往常一般,在咸阳宫外静静等待父皇的归来。

而现在,他却同父皇身在后世,与食肆的店家洽谈甚欢。

甚至在此过程中,他还见识到了一些其他朝代之人。

如此繁杂的信息,使得他在听到店家的问题后,并未在第一时间反应过来。

不过,随着轻声念叨一声,扶苏瞬间清醒。

既然如今店家问询他的打算,那他肯定得先弄清楚大秦灭亡的原因。

“店家,我可否先行询问大秦灭亡的原因?”

嗯?

张泊瞬间将目光转向一旁的“赵佗”,就见赵佗抬眼望天,一副神游的模样。

他先前已经将秦朝灭亡之事告知了赵佗。

如今看来,似乎赵佗并未将这事告知扶苏。

不过……

这貌似也能够理解。

赵佗身为臣子,当着扶苏的面评价秦始皇嬴政,貌似确实有些不妥。

感受到了张泊的目光,嬴政明白为什么店家会望向他。

不就是因为他没有将大秦灭亡的原因告知扶苏吗。

问题是在店家的口中,大秦灭亡可是有着他很大一部分责任的。

他可是还要脸的!

张泊很快便从“赵佗”的身上收回了目光。

既然扶苏不清楚秦朝灭亡的原因,那他不介意再给扶苏讲解一番。

“扶苏,你应该知道你们秦朝是亡在胡亥手里的吧。”

扶苏点点头。

这一切,父皇与他已经说过了。

“是的,店家。”

在他初听这件事时,那可是异常惊讶。

没想到他的这位十八弟如此胆大,竟然会伙同赵高矫诏。

“实际上,如果细究秦国灭亡的原因,亡国的胡亥差不多只能占三四成,而那六七成,都与你父皇有关。”

“与我父皇有关?”

扶苏下意识地就望向了嬴政的方向。

感受到了扶苏的目光,嬴政眼神一凝,扶苏赶忙收回了视线。

“没错,比如在胡亥登基的秦二世元年七月,就爆发了陈胜吴广等戍卒的起义,这一切,与胡亥的关系其实不大,主要是因为你父皇留下来的祸患。”

扶苏还想将头转向嬴政,不过他还是忍住了。

“店家,那不知有那些祸患?”

“首先,便是你父皇的暴政。”

扶苏讪讪一笑,脸上强行挤出一抹笑容。

父皇可还在这呢!

不过,等到扶苏用余光瞥向嬴政时,他发现,身边的父皇神色如常,似乎并未将这一切放在心上。

奇怪……

以他对父皇的了解,父皇不应该这么淡定啊。

“而你父皇的暴政,体现在多个方面,就例如那堪称严苛的秦律。

不仅刑法多种多样,包括死刑、肉刑、徒刑、迁刑和笞刑等。

如果这样也就算了,但是他对于犯罪的划分实在是太过详细以及严重了。

就比如偷盗价值不到一钱的桑叶,就要罚做三十天的徭役。”

如果仅是这样,那安分守己也行。

但是,秦律还实行连坐与灭族的制度,即一人犯罪,其家属、邻里甚至整个家族都可能受到牵连和处罚。

并且,还支持邻里,夫妻,父子之间的互相告密,以免除刑罚。

如此,势必让人惶惶不可终日。长此以往,怎能不反?”

一旁的嬴政听不下去了,提出了异议。

“店家,我大秦律法传承百年,期间可未曾有过差错。”

张泊瞥了赵佗一眼。

“一方面,如此秦律,可追溯到当年的商鞅变法,变法一事确实给百姓带来了好处,就例如军功制,在好处的诱惑下,秦人也逐渐适应了秦律。

但是,现在的秦朝,可不是当初的秦国。

现在秦朝占据的面积较之以前的秦国,那是大了数倍,其囊括了以往的六国故地。

而在秦律的重压之下,六国百姓苦不堪言。

伴随着秦朝走向末路,六国皆反。

不过,不要以为秦人未反,将来,刘……汉朝开国皇帝进入关中,废除了秦国的严苛律法,百姓们那是对其夹道欢迎,推崇备至,可见即使是秦人,也无法忍受你们秦国的律法了。”

嬴政单手托腮,敲击着桌子,并不言语。

扶苏偷偷打量着嬴政,同样不言语。

其实,他对于秦律的严苛一直是持有反对的意见,但是奈何,父皇从未听取过他的意见。

如今,有着店家的劝导,希望父皇能够有所改变吧。

在扶苏如实想着的时候,张泊还在继续说着。

“扶苏,除了秦律外,你父皇的暴政还体现在了那沉重的赋税与徭役上。

修建阿房宫,修建骊山陵墓,修长城、驰道,直道,沟渠,攻打匈奴,攻打百越,这些都需要年轻的男子。

在此过程中,无数人因为劳累,饥寒交迫而死。

而伴随着年轻男子被征用,势必就会影响土地生产,致使土地荒芜,继而影响赋税。

谈及赋税,不得不说,你们大秦的赋税是真的离谱。

来此的历朝历代的赋税,撑死了不超过一成,但是你们秦朝的赋税,直接六七成。

工作一年,一大半的收成都要交给国家。

这谁顶得住啊。”

“店家,那照你的意思,就是不做这些事?让年轻男子去从事生产,然后降低赋税?”

嬴政皱着眉说道。

“像阿房宫之类修的干啥,劳民伤财,你也见过唐太宗李世民,他就不在这些身外之物多花心思,人家的风评可比你们的秦始皇好太多了。

至于长城,相信大秦以后也不怎么需要长城了。

而驰道,直道,沟渠这种利国利民的好事,是可以修的,但是一定要慢慢来,别想着一年修成十年的样子。

之前来到这里的杨广就是一个例子。”

对于杨广,嬴政还是有很深的印象的。

一方面,据店家所言,隋朝与他们秦朝是唯二两个二世而亡的大一统国家,另一方面,在店家的口中,这个杨广较之胡亥还要差。

这很难不让人印象深刻。

“这杨广不知干了什么事?”

“像秦始皇,历史记载,他修建骊山陵寝,前前后后不过动用了七十万的民夫,但是杨广,修建一座洛阳城,耗时六个月,每月动用民夫两百万,期间死伤不计。”

即使是嬴政,此刻也不由得倒吸一口气凉气。

与杨广一比,他简直是大善人啊。

“另外,他耗费六年修渠,动用民夫三百万,派兵征讨他国,又损失百万人。”

好家伙。

嬴政难得的露出一抹惊容。

这隋朝也厉害,竟然有这么多家底给这杨广挥霍。

扶苏此刻也已经被这个杨广惊讶的说不出话了。

“而且扶苏,除了你父皇给你们大秦所埋藏的隐患外,其实,现在的秦朝正走向了一条歪路。”

“店家,这是何意?”

扶苏还未有所反应,嬴政就抢先开口。

张泊瞅了嬴政一眼。

不是?

人家扶苏都没急,你一个赵佗急什么啊。

张泊瞥了“赵佗”一眼,便收回了目光。

“扶苏,你们现在秦朝所实行的是郡县制吧。”

秦朝的郡县制是由李斯所提出来的,但是这却不是李斯首创。

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国楚武王熊通,郡制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秦国秦穆公嬴任好。

在战国末期,郡,县就已经算是比较普遍了。

不过当时的郡,县和秦朝的郡县又很大的区别。

先秦时期,县比郡大,秦朝反之。

“是的,店家,郡县制乃是我大秦的丞相李斯提出的。

在大秦一统初期,曾经就此事有过具体的讨论。

当时,大秦的丞相王绾认为,楚国,燕国、齐国等地的领土都远离秦国,应该实行分封制,授予各地贵族世袭诸侯的身份。”

张泊点点头。

项羽就这么干的。

如果真给项羽成功,那可真是完犊子了。

“但是,如今的丞相李斯却提出了反对的意见,他认为分封制是祸乱的根源,并且从周朝灭亡这件事便可以看出,一旦诸侯拥有了自己的土地,他们便会疏远天子,相互攻伐,最终天子也将会无力阻止这一切,父皇考虑一番后,便选取了丞相李斯的提议。”

嬴政此刻嘴角上扬。

这算是他的得意之笔了。

力排众议选择了李斯,选择了郡县制。

现在来看,他当初的选择是极为正确的。

为了掩饰自己上扬的嘴角,嬴政端起桌上的茶水浅啜一口。

不过,很快嬴政便微微皱眉。

店家先前刚提到大秦走上了一条歪路,然后便突然询问起郡县制,难不成,郡县制是歪路?

这不可能吧?

嬴政将目光转向张泊,他看到了张泊微微摇头。

顿时他一阵激动,被刚刚喝下的水呛到了。

“父……赵将军。”

扶苏一脸关切地询问。

看着扶苏的动作,张泊不住得点头。

不愧是扶苏,竟如此礼贤下士。

嬴政低着头,对着扶苏摆了摆手,缓了几息的时间,对着张泊说道。

“店家,你刚刚所说的大秦走上歪路,难不成就是指郡县制。”

“并未如此,大秦的郡县制可以说极其优异,一直使用到了一千年后,我所说的大秦走上歪路,是因为对于现在的大秦而言,实行单一的郡县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单一的郡县制?不符合实际情况?难不成还有复杂的郡县制?”

“也不是复杂的郡县制,其实,这是你们秦朝之后的汉朝所找到的一条道路。”

“汉朝?”

一听到汉朝,嬴政的眉头不自觉地一皱,对于这个终结了秦朝的汉朝,每次听到总感到不爽。

不过,他不介意听听看,这汉朝的什么制度,能够超过郡县制。

“店家,那不知汉朝所实行的制度是?”

“汉朝的制度是将分封制与郡县制合二为一,取名为郡国并行制。”

“合二为一?郡国并行?”

嬴政摸索着下巴,一副沉吟之色。

他首先想到了便是先秦时期,各个诸侯国所实行的县,郡制度。

但是那个制度平平无奇,店家应该不会将之拿出来说。

想到这一点,嬴政便一脸期待地等待着张泊的下文。

“郡县制的好处就是将所有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所有官员的任命也通过皇帝,这就使得皇帝的权力无比庞大,家族子弟完全排除在实权之外,不分封诸侯王,不给子弟封地和实权,就像现在的大秦一样。”

嬴政微微点头。

确实是这样。

“不过,郡县制虽然可以将皇子与宗室对皇帝权力的威胁见到最小,但是与之相对的,一旦皇帝发生任何风险,那一切也将随之土崩瓦解。

就例如赵高矫诏一样,因为赵高掌控了皇帝,所以他间接掌控了整个大秦,而秦始皇的其他儿子们,一般反抗的余地都没有。

而汉朝的郡国并行制,就有效地防止了这一点。

通过分封子孙,将各个子孙分封到地方,而汉朝的开国皇帝也定下了一个规矩‘非刘氏称王,天下共击之’,换而言之,即使皇帝被掌控,各地也可以驰援中央。”

“那如果反过来,各个诸侯王不听命令,造反怎么办?”

哟嚯。

张泊意外的看了一眼面前的“赵佗”。

果然,不愧是历史留名的南越王,短时间内,便已经想到了诸侯王造反一事。

“关于这一点,你不用担心,汉朝早就有解决方案了,其名为推恩令。

简单来说,例如你有三个儿子,在你死后,三个儿子就将你的封地分了,也就是说,你的封地变成了三个小封地,长此以往,封地越来越小,这些诸侯将不会对中央造成威胁。”

“推恩令?有点意思。”

嬴政摸索着下巴,一副思索之色。

“而除了推恩令可以防止诸侯王造反以外,别忘了,郡国并行制可是还有郡县制的存在呢,郡县制的核心就是,由中央派遣官员管理郡县,也就是说,中央可以派遣官员,前往各个诸侯国去监视诸侯国的一举一动。

结合着推恩令与郡县制,诸侯王翻不起多大的浪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