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他这段时间的学习,算是大致学会了后世的文字。
而当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查看起店家给他的史书时,赫然发现,店家给他的史书是《南越列传》。
很明显,这史书与他无关,而与赵佗有关。
嬴政有些气恼,不过很快平复了心情。
谁让他当初与店家介绍时,是用的赵佗这个身份呢。
无奈地摇摇头,嬴政心里已经再度升起了一个计划。
一个不需要袒露身份,也能够拿到大秦史书的方法。
通过扶苏。
既然已经和店家以及大唐的太子商量好了,那他就可以将扶苏带到后世。
扶苏身为秦始皇的长子,要一份大秦的史书应该很合理吧。
想到这,嬴政不由得频频点头。
“陛下,我们已抵达咸阳宫外,丞相与百官正在车驾外等候。”
嬴政轻“嗯”一声,便起身下车。
俯身的李斯见到嬴政下车,略微有些愣神。
奇了怪了,按理来说,陛下应该是在中车府令赵高的搀扶下走下马车的,但是中车府令赵高人呢?
李斯并未思考太久,见到陛下向他走来,他忙是率领百官向陛下行礼。
见到行礼的李斯,嬴政微微皱眉。
他想起了先前店家与他说的话。
李斯为了丞相之位,竟然背弃了自己对他的信任!
不过,片刻后,嬴政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接着长吁一口气。
他并不打算追究李斯的责任。
算算日子,李斯也跟随他二十多年,在这期间,他由傀儡成为了始皇帝,李斯也由长史成长为了如今大秦的丞相。
可以说,大秦能够如此,与李斯密不可分。
他可不是薄情寡恩之辈!
加之将来的一切尚未发生,他完全可以在此期间,好好敲打李斯。
嬴政一边想着,一边向着咸阳宫内走去。
途中,他瞥了一眼长子扶苏俯身拱手的身影,并未多言。
因为他打算之后好好地和扶苏聊聊。
作为与嬴政相处了二十多年的李斯,敏锐地发现了嬴政的异常。
自打陛下从车驾上下来后,便一直阴沉着脸,一言不发。
因而,他第一时间就拉过了卫尉章邯,问出了心中的问题。
“章邯,为何此番东巡时间较之以往要短这么多?”
“丞相,陛下下令返程,末将仅是听命行事。”
“下令返程……”
李斯轻声念叨了一声。
“那此番东巡是否顺利?”
“丞相,此番东巡略有波折,陛下在博浪沙遭遇了刺杀。”
“刺杀!”
“是的,丞相,不过众刺客皆已伏诛,仅有一人逃脱。”
李斯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那不知中车府令赵高?”
“中车府令赵高已被陛下下令处以极刑。”
“处以极刑!”
李斯略微有些愕然。
中车府令赵高可不是一般人,他极受陛下的宠爱,甚至还让他教导公子胡亥。
并且,赵高此人善于观言察色、逢迎献媚。
曾经他触犯律法,理当被处以死刑,但是在他的巧言令色下,陛下不仅赦免了他的罪,还让其官复原职。
原本他以为赵高是遭遇了刺杀而身死,但是现在看来,竟是陛下动的手。
难不成,赵高惹陛下升起了?
不,不对。
以赵高的行事作风,不可能惹陛下生气。
“章邯,陛下因为何事处死中车府令赵高?”
“丞相,关于此事末将也不知。”
李斯眉头皱的更深。
不知为何,他总感觉陛下此番出行变化极大,那目光就好似能够看透人心一般。
“通古,我们该跟着陛下了。”
李斯身旁的冯去疾提醒着李斯。
李斯这时也回过神来,忙率领百官跟上了嬴政的步伐。
嬴政回来后,并未休息,而是直接开始了朝会。
在朝会上,嬴政单手托腮撑在腿上,另一只手敲击着龙案,意兴阑珊地听着底下的诸位官员汇报着近日大秦所发生的事情。
如他所想的那般,并未有什么要事。
汇报结束,嬴政便迫不及待地开口道。
“朕欲在大秦设立文庙武庙。”
“文庙武庙?”
坐于嬴政左手边首位的李斯面露疑惑之色。
庙,一般是供奉祭祀祖先的场所。
《礼记》有云:“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也就是说,天子可以祭祀供奉七代以前的祖先,诸侯可以祭祀供奉五代以前的祖先,大夫可以祭祀供奉三代以前的祖先,以此类推。
但是,他从未听说过什么文庙武庙。
“陛下,不知这文庙武庙是?”
“简单来说,文庙是为了表彰并祭祀历代先贤的庙宇,而武庙则是表彰祭祀历代名将的庙宇。”
“祭祀历代先贤,名将?”
李斯有些懵。
他从未听说过此等祭祀方式。
“简单来说,历代先贤包括李耳,管仲,荀况这些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历代名将也是如此,孙武吴起田穰苴等。
当然,现如今还存在于世之人,也可以进入文庙武庙,受到大秦的世世供奉祭祀。”
嬴政说完,即使是李斯也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以往,一般都是子孙供奉祭祀先祖。
而现在,陛下却提出了由大秦供奉这些先贤,名将,并且还是世世供奉。
这显然是超出了《礼记》所记载的范畴。
但是要说这个祭祀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李斯想不到,恰恰相反,他看到了天大的好处。
首先,进入文庙武庙供奉祭祀,这就是一个莫大的荣誉。
武将他了解不多,单说文庙。
一旦某人的老师,学派,能够进入大秦的文庙,也就意味着他的老师,学派有了登堂入室的资格。
这可是传播学说的利器!
其次,以往庙宇内供奉的先祖,都有亲疏之别,而陛下提出的文庙武庙,自然也离不开这一点。
那谁的地位高,谁收到的供奉祭祀就多。
用什么来决定地位呢。
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李斯,你觉得此事如何?”
“陛下,此事大有可为,臣附议。”
“好,那此事就交由你来办吧。”
李斯快要按耐不住心中的狂喜了。
与他估计的差不多,陛下当真将此事交由他来办。
既然如此,那还用说吧。
自然将诸位法家的先辈排在文庙前面,以此来宣布法家正统。
当然,李斯也深知,此事不能太绝。
陛下提出此事,绝不是为了让法家一家独大。
因而,这一切需要从长计议,需要仔细考量。
不过,法家超过儒家,这是板上钉钉之事。
在李斯退下的同时,嬴政将目光投向了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者。
“郑国。”
嬴政一声呼喊,名为郑国的老者踏着小碎步,来到了嬴政下方不远处。
“臣在。”
嬴政望着面前的郑国,微微点头。
郑国,乃是目前大秦九卿之一的治栗内史,负责掌管全国谷物与国家财政。
而除了这个身份外,他还有一个身份。
曾经韩国的奸细。
在他刚刚登基之初,韩国派郑国入秦劝说,建议引泾水东注北洛水为渠,用以灌溉良田。
他一开始信以为真,相信了郑国的言辞,并且命令他主持修渠的事宜。
但是后来发现,郑国的目的并不简单。
郑国来到大秦,建议他修渠的目的,是韩国想要借此疲敝大秦,让大秦没有余力去攻伐他们。
得知这一切的他大怒,想要直接处死郑国。
面对此等状况,郑国也坦然承认了。
不过,郑国说出了一个令他无法拒绝的条件。
修渠不过是延长韩国数年寿命,但是却能够使秦国享受到万世的收益。
事实上确实如郑国所说的那样,自从那条渠打通后,秦国是发生了肉眼可见的变化。
秦国位于关中地区,土地其实并不好,甚至可以称得上贫瘠。
但是,伴随着渠的打通,关中地区的百姓便可用泾河泥水灌溉田地,原本贫瘠的土地一跃成为了沃土良田,粮食产量极大的增加,这使得关中地区迅速成为了当时最为富庶的地区。
因为韩国的这个无意之举,使得“疲秦”的政策并未有多大的效果,反而极大地增加了秦国的国力。
秦国也得益于此,最终吞并了六国。
而为了表彰郑国的功绩,他便将郑国修建的渠命名为郑国渠。
因为郑国所作出的贡献,他对于先前郑国奸细一事也是既往不咎,转而让其一路升职,如今已做到了九卿之一的治栗内史。
“郑国,此次东巡,朕从仙人处获得了一些亩产千斤的作物,到时你将之播种下去。”
虽然嬴政已经不怎么相信仙人之事了,但是用仙人之事作为借口用用,还是不错的。
听到嬴政的话语后,郑国整个人为之一愣。
仙人?亩产千斤的粮食?
这听起来就感觉不对劲。
但是……
他能说什么。
难不成反驳陛下?
他可还没疯。
先种下去再说吧。
“是,陛下。”
“另外,郑国,你可曾听过张良,张子房。”
先前在他与店家谈及武庙十哲的时候,就听到店家极力推崇张良,甚至说张良的才能甚于韩非。
加之店家让他尝试招揽张良,因而即使张良曾经在博浪沙刺杀他,他也愿意试试。
而张良是韩国人,郑国是作为韩国使臣来到大秦的,说不定他会认识张良。
张良?
郑国眉头一拧。
他确实认识张良。
只是,他有些奇怪。
为什么陛下会突然向他提及张良一事。
按理来说,张良的名字在大秦应该算不上响亮。
“陛下,臣确实认识张良,其祖父乃是韩国三朝国相,其父亲乃是韩国二朝国相,不过,因为韩国灭亡的原因,张良也就不知所踪了。”
嬴政一阵腹诽。
不知所踪?几月前刺杀完他。
“那郑国可有这张良的消息?或者能够联系上他?”
“这……臣可以试一试。”
“好,如果你能够获悉张良的消息,大大有赏。”
在交代完所有的事情后,伴随着诸位大臣的离开,嬴政召见了长子扶苏。
“父皇。”
扶苏一袭白衣,宛如一位翩翩公子,对着嬴政俯身拱手,极为有礼。
望着俯身的扶苏,嬴政微微皱眉。
希望前往其他朝代,能够改变如今扶苏的性格吧。
嬴政如是想着,对着扶苏说道。
“扶苏,坐于朕的面前。”
虽然扶苏有些好奇,为什么父皇较之以往要和善的多。
但是他也没有多想,而是听话地坐在了嬴政的面前。
随着嬴政的挥挥手,宫殿内仅剩下了父子二人。
嬴政也将他这段时间的经历娓娓道来。
扶苏听得一愣一愣的。
“父皇,您的意思是,在东巡途中,您前往了一趟大秦后世?”
对于嬴政口中的后世经历,扶苏一时有些难以接受。
“没错,待会朕便可以将你带往后世,不过,此次后世之行,你需要谨记三点。”
嬴政蓦然脸色一沉,用极为郑重的语气说道。
见到自己父皇如此凝重的神情,扶苏也是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是,父皇。”
“第一件事,朕在后世的身份乃是赵佗,而你的身份则是大秦的公子扶苏,你不需要称呼我为父皇,而是称呼我为赵将军。”
“这……”
扶苏有些懵。
让他称呼父皇为赵将军?
这让他怎么开口?
而且,为什么父皇会假借赵将军的名号?而不是用自己的名字?
“扶苏,你可知晓?”
扶苏沉默几息,缓缓点头。
父皇这么说,总有他的道理。
“是,父皇。”
“第二件事,此番你前往后世,有一个任务,那便是前往其他朝代历练,朕已于其他朝代沟通过了,你跟着他们走就行,他们会安排好一切。
切记,不可透露朕的身份。”
此刻的扶苏有些宕机。
他还沉浸在刚刚繁杂的信息中。
过了几息,扶苏才回过神来。
“父皇,您刚刚所说的其他朝代是指?”
嬴政抬眼,瞥了一眼扶苏。
一提这个他就来气。
大秦竟然二世而亡!
嬴政长舒一口气,然后缓缓说道。
“大秦二世而亡,后面自然有其他的朝代。”
扶苏一脸骇然,神情剧变。
要知道他可是长子,而大秦又是二世而亡,那岂不是说,大秦是亡在他手里吗?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
扶苏想询问关于大秦灭亡的具体原因,就被嬴政止住了。
嬴政知道扶苏的想法。
“大秦的灭亡与你没关系,与胡亥有关。”
胡亥?
当即,嬴政便将死后的事情和盘托出。
“十八弟竟然联合赵高下达伪诏!”
“朕已经将此事处理好了,赵高已被赐死,胡亥朕会好好教训他的,现在还是说第三件事吧。”
扶苏阖上微张的嘴,继续听嬴政的讲述。
“第三件事,朕需要你向食肆的主人要一份我大秦的史书。”
“史书?”
“没错,历朝历代都从食肆主人那获得了史书,朕发生了些意外,并未获得史书,所以,获得史书的任务,便交到了你的手上。”
扶苏有些担心。
“父皇,食肆店家会将史书交给我吗?”
“放心,带些金子交给店家就行。”
“这……好的,父皇,我明白了。”
“既然如此,我们即刻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