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的雨季 作品

第三百七十九章 嬴政的动作,扶苏

嬴政一副上当的神情。

经过他这段时间的学习,算是大致学会了后世的文字。

而当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查看起店家给他的史书时,赫然发现,店家给他的史书是《南越列传》。

很明显,这史书与他无关,而与赵佗有关。

嬴政有些气恼,不过很快平复了心情。

谁让他当初与店家介绍时,是用的赵佗这个身份呢。

无奈地摇摇头,嬴政心里已经再度升起了一个计划。

一个不需要袒露身份,也能够拿到大秦史书的方法。

通过扶苏。

既然已经和店家以及大唐的太子商量好了,那他就可以将扶苏带到后世。

扶苏身为秦始皇的长子,要一份大秦的史书应该很合理吧。

想到这,嬴政不由得频频点头。

“陛下,我们已抵达咸阳宫外,丞相与百官正在车驾外等候。”

嬴政轻“嗯”一声,便起身下车。

俯身的李斯见到嬴政下车,略微有些愣神。

奇了怪了,按理来说,陛下应该是在中车府令赵高的搀扶下走下马车的,但是中车府令赵高人呢?

李斯并未思考太久,见到陛下向他走来,他忙是率领百官向陛下行礼。

见到行礼的李斯,嬴政微微皱眉。

他想起了先前店家与他说的话。

李斯为了丞相之位,竟然背弃了自己对他的信任!

不过,片刻后,嬴政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接着长吁一口气。

他并不打算追究李斯的责任。

算算日子,李斯也跟随他二十多年,在这期间,他由傀儡成为了始皇帝,李斯也由长史成长为了如今大秦的丞相。

可以说,大秦能够如此,与李斯密不可分。

他可不是薄情寡恩之辈!

加之将来的一切尚未发生,他完全可以在此期间,好好敲打李斯。

嬴政一边想着,一边向着咸阳宫内走去。

途中,他瞥了一眼长子扶苏俯身拱手的身影,并未多言。

因为他打算之后好好地和扶苏聊聊。

作为与嬴政相处了二十多年的李斯,敏锐地发现了嬴政的异常。

自打陛下从车驾上下来后,便一直阴沉着脸,一言不发。

因而,他第一时间就拉过了卫尉章邯,问出了心中的问题。

“章邯,为何此番东巡时间较之以往要短这么多?”

“丞相,陛下下令返程,末将仅是听命行事。”

“下令返程……”

李斯轻声念叨了一声。

“那此番东巡是否顺利?”

“丞相,此番东巡略有波折,陛下在博浪沙遭遇了刺杀。”

“刺杀!”

“是的,丞相,不过众刺客皆已伏诛,仅有一人逃脱。”

李斯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那不知中车府令赵高?”

“中车府令赵高已被陛下下令处以极刑。”

“处以极刑!”

李斯略微有些愕然。

中车府令赵高可不是一般人,他极受陛下的宠爱,甚至还让他教导公子胡亥。

并且,赵高此人善于观言察色、逢迎献媚。

曾经他触犯律法,理当被处以死刑,但是在他的巧言令色下,陛下不仅赦免了他的罪,还让其官复原职。

原本他以为赵高是遭遇了刺杀而身死,但是现在看来,竟是陛下动的手。

难不成,赵高惹陛下升起了?

不,不对。

以赵高的行事作风,不可能惹陛下生气。

“章邯,陛下因为何事处死中车府令赵高?”

“丞相,关于此事末将也不知。”

李斯眉头皱的更深。

不知为何,他总感觉陛下此番出行变化极大,那目光就好似能够看透人心一般。

“通古,我们该跟着陛下了。”

李斯身旁的冯去疾提醒着李斯。

李斯这时也回过神来,忙率领百官跟上了嬴政的步伐。

嬴政回来后,并未休息,而是直接开始了朝会。

在朝会上,嬴政单手托腮撑在腿上,另一只手敲击着龙案,意兴阑珊地听着底下的诸位官员汇报着近日大秦所发生的事情。

如他所想的那般,并未有什么要事。

汇报结束,嬴政便迫不及待地开口道。

“朕欲在大秦设立文庙武庙。”

“文庙武庙?”

坐于嬴政左手边首位的李斯面露疑惑之色。

庙,一般是供奉祭祀祖先的场所。

《礼记》有云:“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也就是说,天子可以祭祀供奉七代以前的祖先,诸侯可以祭祀供奉五代以前的祖先,大夫可以祭祀供奉三代以前的祖先,以此类推。

但是,他从未听说过什么文庙武庙。

“陛下,不知这文庙武庙是?”

“简单来说,文庙是为了表彰并祭祀历代先贤的庙宇,而武庙则是表彰祭祀历代名将的庙宇。”

“祭祀历代先贤,名将?”

李斯有些懵。

他从未听说过此等祭祀方式。

“简单来说,历代先贤包括李耳,管仲,荀况这些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历代名将也是如此,孙武吴起田穰苴等。

当然,现如今还存在于世之人,也可以进入文庙武庙,受到大秦的世世供奉祭祀。”

嬴政说完,即使是李斯也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以往,一般都是子孙供奉祭祀先祖。

而现在,陛下却提出了由大秦供奉这些先贤,名将,并且还是世世供奉。

这显然是超出了《礼记》所记载的范畴。

但是要说这个祭祀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李斯想不到,恰恰相反,他看到了天大的好处。

首先,进入文庙武庙供奉祭祀,这就是一个莫大的荣誉。

武将他了解不多,单说文庙。

一旦某人的老师,学派,能够进入大秦的文庙,也就意味着他的老师,学派有了登堂入室的资格。

这可是传播学说的利器!

其次,以往庙宇内供奉的先祖,都有亲疏之别,而陛下提出的文庙武庙,自然也离不开这一点。

那谁的地位高,谁收到的供奉祭祀就多。

用什么来决定地位呢。

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李斯,你觉得此事如何?”

“陛下,此事大有可为,臣附议。”

“好,那此事就交由你来办吧。”

李斯快要按耐不住心中的狂喜了。

与他估计的差不多,陛下当真将此事交由他来办。

既然如此,那还用说吧。

自然将诸位法家的先辈排在文庙前面,以此来宣布法家正统。

当然,李斯也深知,此事不能太绝。

陛下提出此事,绝不是为了让法家一家独大。

因而,这一切需要从长计议,需要仔细考量。

不过,法家超过儒家,这是板上钉钉之事。

在李斯退下的同时,嬴政将目光投向了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者。

“郑国。”

嬴政一声呼喊,名为郑国的老者踏着小碎步,来到了嬴政下方不远处。

“臣在。”

嬴政望着面前的郑国,微微点头。

郑国,乃是目前大秦九卿之一的治栗内史,负责掌管全国谷物与国家财政。

而除了这个身份外,他还有一个身份。

曾经韩国的奸细。

在他刚刚登基之初,韩国派郑国入秦劝说,建议引泾水东注北洛水为渠,用以灌溉良田。

他一开始信以为真,相信了郑国的言辞,并且命令他主持修渠的事宜。

但是后来发现,郑国的目的并不简单。

郑国来到大秦,建议他修渠的目的,是韩国想要借此疲敝大秦,让大秦没有余力去攻伐他们。

得知这一切的他大怒,想要直接处死郑国。

面对此等状况,郑国也坦然承认了。

不过,郑国说出了一个令他无法拒绝的条件。

修渠不过是延长韩国数年寿命,但是却能够使秦国享受到万世的收益。

事实上确实如郑国所说的那样,自从那条渠打通后,秦国是发生了肉眼可见的变化。

秦国位于关中地区,土地其实并不好,甚至可以称得上贫瘠。

但是,伴随着渠的打通,关中地区的百姓便可用泾河泥水灌溉田地,原本贫瘠的土地一跃成为了沃土良田,粮食产量极大的增加,这使得关中地区迅速成为了当时最为富庶的地区。

因为韩国的这个无意之举,使得“疲秦”的政策并未有多大的效果,反而极大地增加了秦国的国力。

秦国也得益于此,最终吞并了六国。

而为了表彰郑国的功绩,他便将郑国修建的渠命名为郑国渠。

因为郑国所作出的贡献,他对于先前郑国奸细一事也是既往不咎,转而让其一路升职,如今已做到了九卿之一的治栗内史。

“郑国,此次东巡,朕从仙人处获得了一些亩产千斤的作物,到时你将之播种下去。”

虽然嬴政已经不怎么相信仙人之事了,但是用仙人之事作为借口用用,还是不错的。

听到嬴政的话语后,郑国整个人为之一愣。

仙人?亩产千斤的粮食?

这听起来就感觉不对劲。

但是……

他能说什么。

难不成反驳陛下?

他可还没疯。

先种下去再说吧。

“是,陛下。”

“另外,郑国,你可曾听过张良,张子房。”

先前在他与店家谈及武庙十哲的时候,就听到店家极力推崇张良,甚至说张良的才能甚于韩非。

加之店家让他尝试招揽张良,因而即使张良曾经在博浪沙刺杀他,他也愿意试试。

而张良是韩国人,郑国是作为韩国使臣来到大秦的,说不定他会认识张良。

张良?

郑国眉头一拧。

他确实认识张良。

只是,他有些奇怪。

为什么陛下会突然向他提及张良一事。

按理来说,张良的名字在大秦应该算不上响亮。

“陛下,臣确实认识张良,其祖父乃是韩国三朝国相,其父亲乃是韩国二朝国相,不过,因为韩国灭亡的原因,张良也就不知所踪了。”

嬴政一阵腹诽。

不知所踪?几月前刺杀完他。

“那郑国可有这张良的消息?或者能够联系上他?”

“这……臣可以试一试。”

“好,如果你能够获悉张良的消息,大大有赏。”

在交代完所有的事情后,伴随着诸位大臣的离开,嬴政召见了长子扶苏。

“父皇。”

扶苏一袭白衣,宛如一位翩翩公子,对着嬴政俯身拱手,极为有礼。

望着俯身的扶苏,嬴政微微皱眉。

希望前往其他朝代,能够改变如今扶苏的性格吧。

嬴政如是想着,对着扶苏说道。

“扶苏,坐于朕的面前。”

虽然扶苏有些好奇,为什么父皇较之以往要和善的多。

但是他也没有多想,而是听话地坐在了嬴政的面前。

随着嬴政的挥挥手,宫殿内仅剩下了父子二人。

嬴政也将他这段时间的经历娓娓道来。

扶苏听得一愣一愣的。

“父皇,您的意思是,在东巡途中,您前往了一趟大秦后世?”

对于嬴政口中的后世经历,扶苏一时有些难以接受。

“没错,待会朕便可以将你带往后世,不过,此次后世之行,你需要谨记三点。”

嬴政蓦然脸色一沉,用极为郑重的语气说道。

见到自己父皇如此凝重的神情,扶苏也是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是,父皇。”

“第一件事,朕在后世的身份乃是赵佗,而你的身份则是大秦的公子扶苏,你不需要称呼我为父皇,而是称呼我为赵将军。”

“这……”

扶苏有些懵。

让他称呼父皇为赵将军?

这让他怎么开口?

而且,为什么父皇会假借赵将军的名号?而不是用自己的名字?

“扶苏,你可知晓?”

扶苏沉默几息,缓缓点头。

父皇这么说,总有他的道理。

“是,父皇。”

“第二件事,此番你前往后世,有一个任务,那便是前往其他朝代历练,朕已于其他朝代沟通过了,你跟着他们走就行,他们会安排好一切。

切记,不可透露朕的身份。”

此刻的扶苏有些宕机。

他还沉浸在刚刚繁杂的信息中。

过了几息,扶苏才回过神来。

“父皇,您刚刚所说的其他朝代是指?”

嬴政抬眼,瞥了一眼扶苏。

一提这个他就来气。

大秦竟然二世而亡!

嬴政长舒一口气,然后缓缓说道。

“大秦二世而亡,后面自然有其他的朝代。”

扶苏一脸骇然,神情剧变。

要知道他可是长子,而大秦又是二世而亡,那岂不是说,大秦是亡在他手里吗?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

扶苏想询问关于大秦灭亡的具体原因,就被嬴政止住了。

嬴政知道扶苏的想法。

“大秦的灭亡与你没关系,与胡亥有关。”

胡亥?

当即,嬴政便将死后的事情和盘托出。

“十八弟竟然联合赵高下达伪诏!”

“朕已经将此事处理好了,赵高已被赐死,胡亥朕会好好教训他的,现在还是说第三件事吧。”

扶苏阖上微张的嘴,继续听嬴政的讲述。

“第三件事,朕需要你向食肆的主人要一份我大秦的史书。”

“史书?”

“没错,历朝历代都从食肆主人那获得了史书,朕发生了些意外,并未获得史书,所以,获得史书的任务,便交到了你的手上。”

扶苏有些担心。

“父皇,食肆店家会将史书交给我吗?”

“放心,带些金子交给店家就行。”

“这……好的,父皇,我明白了。”

“既然如此,我们即刻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