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的雨季 作品

第三百七十八章 清洗

洛阳宫,乾元殿。

李世民坐在乾元殿前的龙榻之上,他的左右两侧,坐着武曌,太平公主,上官婉儿等一众人。

尉迟恭与秦琼两人倒是没有坐下,而是拿着武器,在乾元殿前方的台阶下方进行着切磋。

此刻的李世民,注意力并未放在下方切磋的尉迟恭与秦琼身上,而是低头看着刚刚张泊给他的资料。

“武三思?武承嗣?武曌,这两人是你的侄子?”

听到李世民的问询,武曌便知道,今日她的这两位侄子恐怕是大事不妙了。

这两人的所作所为,她可是无比清楚。

而太宗皇帝突然向她询问这一事,恐怕是要对两人动手了。

对此,她也是爱莫能助。

“是,陛下。”

李世民微微颔首,并未多言。

从手机上的资料来看,武三思的父亲武元庆与武承嗣的父亲武元爽与武曌是同父异母的关系,他们都是应国公武士彟的后代。

准确的来说,武三思与武承嗣是应国公武士彟的孙子。

如果这两人安分守己还则罢了,但是很显然,这两人并不是安分守己之人,甚至称之为虫豸都不为过。

两人身为武曌的侄子,对武曌那是百般阿谀奉承。

如果仅是如此,倒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他们竟然向武曌提出,清除李唐宗室及不归附的文武大臣,甚至还盯上了太子之位!

此等胆大妄为的行径,必须出重拳。

李世民在心里给两人下达了判决。

而在李世民继续翻阅资料的同时,有一人被带至了台阶下方。

正在切磋的尉迟恭与秦琼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看向来人。

来人是一个和尚,身着一身黄色的袈裟,看上去约莫二十余岁,长相极为俊美。

此时的薛怀义一脸鄙夷地瞥了眼面前的尉迟恭与秦琼,随后便将目光移向了台阶之上。

“怀义见过陛下。”

不过,在看到台阶上的人时,他有些愣住了。

在陛下身侧,正坐着一位中年男人。

顿时,一股浓浓的危机感涌上薛怀义的心头。

此人难不成是陛下的新欢?

经过几息的打量,薛怀义不由得眉头一皱。

眼前的中年男人一点都不俊美,可以说较之他差远了。

难不成陛下的口味发生了变化?

亦或者,这中年男子有什么长处?

李世民抬起头,眉头微皱地望着下方的薛怀义。

眼前之人是武曌的男宠。

虽然他确实对武曌豢养男宠一事有些膈应,毕竟武曌可是稚奴的皇后。

但是武曌既然身为皇帝,此事勉勉强强倒也说的过去。

如果眼前之人安心地做好男宠的话,倒也没什么问题。

待武曌退位,临朝称制后,大不了就将此人遣退。

但是,眼前之人做的实在是太过了。

仗着有武曌的宠爱,嚣张跋扈,纵马行凶,不将任何人放在眼里,即使是面对御史的弹劾,也是如此,甚至还敢对御史动手。

而随着后期恩宠加剧,他竟然将宰相都不放在眼里。

此人留不得。

“你便是薛怀义?”

“大胆,陛下还未开口,你却抢先开口,是何居心?”

薛怀义说完,一脸得意地看向李世民。

他这是给新男宠一个下马威,让其不要太过嚣张。

至于责罚,他相信陛下不会责罚他的,因为他这是为陛下考量。

随着薛怀义曝出的惊人言论,高台之上的众人皆一脸看傻子一般看向薛怀义。

“诶呦。”

在薛怀义不远处的尉迟恭一声惊呼。

这男宠真是嚣张,竟然敢这么和陛下说话。

他手持长槊,正欲上前,秦琼拉住了他。

“敬德,别冲动,这样太便宜他了。”

见尉迟恭要动手,薛怀义退后几步。

“我乃鄂国公薛怀义,你敢动手?”

“什么,你是鄂国公?”

尉迟恭有些错愕地盯着薛怀义。

因为他也是鄂国公。

原本他是吴国公,但是在贞观十一年年初,他被改封为了鄂国公。

结果,这个男宠竟然也是鄂国公。

尉迟恭只感觉一阵恶心。

“怎么,害怕了吧。”

见尉迟恭脸色变换,薛怀义将头高高昂起说道。

“害怕……害怕个球。”

尉迟恭将手中长槊一扔,直接举起沙包大的拳头便砸向薛怀义。

只一个照面,薛怀义就便被砸倒在地。

“就你是鄂国公啊?”

尉迟恭一边挥舞着拳头,猛砸薛怀义的面门,一边口中不停地念叨着。

薛怀义也慌了,他没想到眼前的二愣子竟然敢直接动手。

在被狠砸几下后,薛怀义终于想起了寻求外援。

他环顾一圈,却发现周围的禁军好似木雕一般一动不动。

因而,他将目光投向了台阶之上的武曌身上。

“陛下……”

面对着没有脑子的男宠薛怀义,武曌没有丝毫怜悯。

她都不敢这么和太宗皇帝这么说话。

“来人,将薛怀义拖出去杖毙。”

随着武曌的命令,从一旁走出两位禁军,架起鼻青脸肿的薛怀义就往外走。

薛怀义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直到被拖行出一段距离,他才如梦初醒。

“陛下,冤枉啊,陛下……”

薛怀义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求饶。

不过,最终薛怀义还是没有等到武曌的命令。

与此同时,宫墙外的一众官员亲眼看到了被拖走的薛怀义。

他们聚集在此,等待着人员来齐,结果谁曾想,竟然看到了这一幕。

站在队伍前列的武三思与武承嗣两人,相互之间对望了一眼,皆是神色一凛。

明明两日前,薛怀义还极为受宠,两人还在他面前溜须拍马。

结果今日就被拖走了,而且看其结局,应该不太好。

这是发生了何事?难不成薛怀义惹姑母生气了?

那他们接下来就应该小心行事,避免触到姑母的眉头。

虽然他们目前是武周双王,但是他们深知,能够有今日的地位,都是姑母给予的。

可以说,只要姑母一个念头,他们如今的地位就会烟消云散。

没有等待多久,禁卫就打开宫门,让众人进入深宫。

武三思与武承嗣一眼便看到了坐于台阶之上姑母,以及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

见到太平公主,武承嗣一脸热切。

曾经,他是有机会将太平公主收入囊中的,只是太平公主不答应。

着实有些可惜。

与武承嗣紧盯着太平公主不同,武三思注意到,现场有几位他不认识的人。

就比如台阶下的那两位武将,又例如坐在姑母旁的那位中年男子。

难道那人是姑母的新欢?

或许,待会可以与其套套近乎。

毕竟现在薛怀义已死,也是时候再找个人在姑母耳边吹吹枕边风了。

见众大臣齐聚于此,武则天瞅了身侧的李世民一眼,见李世民微微点头,她当即走出一步,宣告了她的决定。

“朕决定即日退位,将武周改回大唐,临朝称制,不知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随着武则天宣布这一消息,全场鸦雀无声。

因为这个消息实在是太过震撼了。

可以说,在场之人都是人精,经历了以往的一次次筛选。

他们深切地知晓,陛下为了登上帝位,做出了哪些事情。

重用来俊臣等酷吏,严密监视大臣。

制造各种祥瑞,为登基铺垫。

任何在朝中反对陛下的大臣,要么被贬谪,要么身死,几乎都没有好下场。

而陛下成为皇帝还没有两年,却突然提出退位。

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这是陛下为了试探他们,而挖下的坑。

与众大臣思考着陛下此举背后深意不同,武家两兄弟急了。

“陛下,不可!”

武三思出身阻止。

现在姑母是皇帝,那可以说是说一不二。想杀谁,就杀谁。

但是如果临朝称制,那将来等个几年,等李显李旦成长起来,那不就是他们重掌大权吗,到那时,他还会有好下场?

况且,他还想当太子呢。

这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自古以来的天子,就没有选取过异姓人作为继承人。

姑母姓武,他也姓武,虽然不是姑母亲生,但是他是很有可能成为武周太子的。

一旦成为太子,等到将来姑母百年之后,那他不就是武周天子吗。

结果现在,姑母突发奇想,竟然想要退位临朝称制,这不就意味着他的太子之位飞了吗?

武承嗣与武三思有着相同的想法,他同样盯上了那个太子之位。

“是啊,陛下,如果陛下退位,恐……恐天下大乱,不知此等提议是何人提出,其心可诛。”

在台阶下方的尉迟恭怒发冲冠地看向说话的武承嗣,想要动手。

“敬德!”

李世民站了出来。

见姑母旁边的李世民站了出来,武三思眉头一挑。

“你是何人?此地没有你说话的份。”

人在感到无语时会笑一下。

李世民也不例外。

“我乃大唐皇帝李世民。”

“我呸,你说你是太宗皇帝就是太宗皇帝啊。” 武承嗣破口大骂。

见到这一幕的武曌只感觉呼吸困难,她明白,今日这对兄弟俩是死定了。

为了让这对兄弟的血别溅到别人的身上,武曌面色阴沉地下达了命令。

“来人,将武三思,武承嗣拉出去杖毙。”

“啊?”

兄弟两人一脸错愕。

他们一时还未回过神来。

低下的众位大臣也是如此。

武三思与武承嗣两人在武周的地位那是非比寻常,就因为两人是陛下的亲侄子。

结果现在陛下竟二话不说,将两人杖毙。

站在队伍前列的尚书令狄仁杰,盯着武曌身旁的李世民,眉头微皱。

刚刚此人说的话实在是太过离奇,实在是让人难以相信。

但是……

结合者陛下的反应,就很耐人寻味了。

如果他刚刚观察得不差,武三思与武承嗣是在对那位男子出言不逊后,陛下才震怒的。

被架着离开的武三思与武承嗣,这时终于慌了。

“陛下,不知我们所犯何罪!”

“姑母,姑母,饶我们一命。”

见武三思武承嗣被拖走,李世民面色不变,再度宣布了自己的身份。

顿时,场下众人开始了叽叽喳喳的讨论。

太宗皇帝早就逝世四十余年,这是人尽皆知的消息。

但是眼前之人,竟然说自己是太宗皇帝。

虽然其身上确实有一股皇者的气息,但是……

“诶,你们这一群人,简直无药可救,陛下大老远来你们天授一朝,你们还怀疑这怀疑那的。”

双手交叉抱于胸前的尉迟恭一脸不满地说道。

众人的目光齐齐聚在说话的尉迟恭身上。

很快就有人发现了一个问题。

眼前这人,与凌烟阁中的画像一模一样。

“鄂国公?”

“翼国公?”

“咦,你们竟然认得我与叔宝?”

这下子众人的目光也是落在了李世民的身上。

如果这两位人物是真的话,那么……

当即,就有一人直接伏跪在地,很快,所有人便伏跪在地。

“见过太宗文皇帝陛下!”

众人此刻脑海中的想法就只有一个。

太宗皇帝陛下显灵了。

李世民示意所有人平身,紧接着便将他此行的目的说了出来。

而随着李世民的讲述,在场的诸位大臣又一次感到震惊。

太宗皇帝来此的目的就两个。

一是为了将武周改回大唐,并让陛下退位。

这一点无可厚非。

真正令他们感到惊讶的是第二点。

太宗皇帝陛下钦点了下一位继承人。

不过,不是他们印象中的两位皇帝,而是太平公主!

虽然众人一时难以接受,但是,既然是太宗皇帝所言,那他们自然无话可说。

在交代完一些事宜后,李世民便踏上了返回后世的道路。

见到太宗皇帝陛下骤然消失不见,在场众人对于太宗皇帝身份的那一丁点怀疑,也都烟消云散了。

……

始皇二十九年,清晨,咸阳宫外。

城墙之上,一排排士卒正神情肃穆望着远方,眼神中透露着坚定之色。

城门外,百官早已列队等候,他们身着华丽的官服,头戴高冠,神情肃然,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敬畏与期待。

站在队伍左侧的是如今在大秦如日中天的左丞相李斯,站在队伍右边的是宰相冯去疾。

除了文武百官之外,还有着秦始皇嬴政的各位子嗣,站在首位的,乃是公子扶苏。

所有人都在等待一人的带来。

不多时,街道上出现了一队全部武装的士卒。

士卒盔甲鲜明,旗帜猎猎,步伐整齐,气势如虹,漆黑的盔甲在太阳的映照下,显得熠熠生辉。

见到这一幕,在场之人均知道是陛下回来了。

在队伍中央的车銮内,秦始皇嬴政并未关注外面的动作,他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手机上。

大概看了十几息的时间,嬴政面色一沉。

“该死,这是《南越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