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基丶 作品

第790章 所谓希望是讲究传承,有延续性的

大抵是因为周正在自家地盘上遇刺这事儿整太大,先是在将军府被叛徒打上门来,随后又是在返程路上被自爆无人机伏击,前后两次加起来还没死只能说八字硬到了一定程度。

差点又一次上演“哈尼亚活动限时复刻”的伊朗人也慌了。

旋即拿出尽力补偿一般的态度,立刻答应了周正的要求不说,把300枚弹道导弹供应合同签字成书,以纸面协议的方式确定下来承诺现货尽快交付,甚至还额外多给了30枚。

虽然是需要在发射前进行液体燃料加注的老式弹道导弹,考虑到周正承诺的将会供应弹道导弹零部件和子系统,这某种意义上也算是伊朗人的一种“以旧换新”去库存行动。

但是,这30枚弹道导弹可是一分钱不用掏、一点额外成本都不用付出,完全是在事先约定合同外的“免费dLC”。

既然都免费了,那还嫌弃啥有的没的?

老式液体燃料弹道导弹那也是弹道导弹,打出去也是实打实的成吨伤害,远程精确打击火力永远都不嫌多。

周正也是知道伊朗人这么做的用意。

无非就是自己都意识到这次的破事儿是又烂又大,不止牵扯复国主义实体,还有自家的叛徒也参与其中。

这要是还不出点血给俄国人些甜头补偿补偿,俄国人这要吹胡子瞪眼一生气,将来给你在供应链上做点文章、卡卡脖子,到头来只会出血量更大、损失更重。

与其到那时候再哭爹喊娘,不如现在就付出点“小甜头”把俄国人稳住再说。

一口气签了300枚弹道导弹的供应合同不说,还“因祸得福”白捡了30枚当补偿,这合计330枚的弹道导弹现货供应可是把咱周大老板给乐坏了。

“行啊,也算没白瞎了这趟冒死前来,顶着这么大的生命危险。”

“330枚弹道导弹,这可足够把博纳特和未来科技捆一块轰下海了。这场战争拖了这么久,我都等不耐烦了,是时候该亲手送这帮殖民渣滓大杂烩一程了。”

在下榻酒店的房间内,望着周正那一脸乐呵的样,没想到伊朗人这次还能这么大方的苏洛维琴科也不禁开口。

“实话说,我没想到伊朗人这次竟然会这么大方,就好像这不是弹道导弹,而是地里的白萝卜一样。”

“嗯~那是因为他们知道,把这些老式导弹免费送给我,就能确保从我这儿收获到更多更大的回报。这可不是单纯的关系好或者互信程度高,伊朗人也在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做打算。”

拍了拍手里刚签没多久的合同,语气意味深长的周正稍有一顿,旋即继续道。

“这就是伊朗人的一次试探,如果我收下了这30枚免费的导弹,代表这事在我这儿就能翻篇过去、既往不咎了,说好的合作还是按原计划进行。”

“反之要是我没收下,搁这儿摆谱拒绝,那伊朗人的心里就该七上八下打鼓了,也说不好他们会送什么更大的礼包过来,决定再多出点血。”

“哦?还有这事。”

来了兴趣的苏洛维琴科径直一笑。

“那或许你不该这么急着签它的,把伊朗人拿捏一把多爆点金币出来,那样岂不是更好?这毕竟是拿你的生命危险而且是两次换来的机会。”

“嗯,你这么说也有道理,但话也不能完全这么说。”

将手中合同撂到一边,一把扯过行李箱往进塞着桌子上的东西,开始为即将到来的返程做准备。

边收拾行李边开口的周正继续道。

“如果只是一锤子买卖,只做这么一次生意,或者做完这一次往后再也不碰了,那大可按你说的这么办,只可惜不是。”

“和伊朗人的合作没有到此为止,以后说不准还有别的用得着他们的地方。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平等合作、高度互信是需要当事双方共同去维护的,而不是其中一方吃拿卡要、得寸进尺,一而再的贪得无厌。”

“中国有句话,叫做‘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说的就是这方面的意思。”

“我们不止是要变革剥削压迫不平等的旧秩序,苏洛维琴科,破坏不是关键,也从来不是最难的。关键始终在于,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新秩序来将旧秩序中的糟粕部分取而代之。”

“而我不觉得延续美国佬那种‘零和思维’,不吃肉就被吃的秩序是合适的。”

“那样的话我们根本称不上是变革者,只不过是把美国佬打落神坛,然后自己爬上去取而代之,岂不是说我们最终的形态也是后现代贵物?这不对。”

“只要条件允许、能力足够,我始终会追求一种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而非‘没占到便宜就是吃亏,不欺凌弱小就是原罪’,事实上我也正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

换做是别人来了,大抵是不会从周正口中听到这样的话的,但苏洛维琴科可以。

能跟苏洛维琴科讲这些,无非是因为彼此间有共同的价值观,周正确信能够相互理解才说出这样的话。

反观苏洛维琴科的回答也亦如周正所料。

“这就是你们中国人现在在做的吗?不是彻底颠覆既有的秩序,而是纠正其中糟粕被歪曲的部分,使之回归应有的正轨。”

“......可以这么说吧,肉身进了现代、脑子还留在冷战的人是没有未来的,未来会证明我们今天所做的事和做出的选择是正确的。”

每次和周正坐下来聊天,苏洛维琴科总能得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收获,这次也不例外。

度过了这堪称惊心动魄的大半夜,眼瞅着没剩下多少功夫能休息的周正抓紧时间,在叮嘱苏洛维琴科也注意休息后旋即扯开被子倒头就睡,几乎是刚闭上眼睛就已魂飞九天外、进入梦乡。

再一睁眼,时间已经来到了第二天一早,捂着昏昏沉沉的脑袋刚下床把牙刷叼嘴里的周正,还没来得及刷上两下就听到了苏洛维琴科的敲门声。

“这么早?你昨晚没睡吗?”

叼着牙刷前去开门的周正疑惑问道,反观苏洛维琴科就好像永远都有用不完的精神劲一般,依旧是精力十足。

“我?你不用拿一般人的标准去衡量我,相信我,那没什么意义。”“我来是想跟你说,伊朗人天刚亮就派人过来了一趟,是穆萨拉赫的人,一个少校带队,点名求见你。”

“我想着你那会儿应该睡的正香,要是被临时叫起来可能一整天都没精神,就问那少校是不是什么特别要紧的急事,如果不是可以由我代为转达。”

“那少校没怎么多想就同意了,大概也是知道自己来的不是时候。然后就从随身公文包里掏出了一份文件,这个,说要你亲自过目。”

“保险起见我拆开检查了一下,没什么特别的,也不含什么害人的机关暗器,像是打开文件夹就会释放的微量毒气之类的,你可以放心去看。”

说着,那份被穆萨拉赫派人送来的文件,已经被苏洛维琴科递到了周正面前。

这牙看来是得等会儿再刷,将手中牙缸牙刷放到一边,接过文件的周正随即请苏洛维琴科进屋,这就扯开椅子桌下开始翻阅。

“哦?那卡德尼的老巢被端了,可以,穆萨拉赫这老家伙行动够快的,不愧是和苏莱曼尼同期的猛男。”

翻看着文件的周正已经乐呵起来,这文件中只叙述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卡德尼叛国团伙已经全员落网伏法,目前正在走程序进行审讯定罪。

尽管从理论上说,处在不同体系下,且还是“退休老干部”的穆萨拉赫,是不太方便直接对另一个独立体系的卡德尼团伙动手的。

但谁让人家穆萨拉赫门生遍地、声望甚高呢?

他这老家伙虽然退休了,但他带出来的那些兵可还没退,而且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现如今革命卫队中的高层中坚。

其中就包括那位接到消息后,立刻遵从穆萨拉赫之命紧急召集部队,对叛徒团伙重拳出击来了手“先斩后奏”的革命卫队准将。

而之所以能这么做、敢这么做,那其实也涉及到“革命卫队为什么叫革命卫队”的问题。

像卡德尼这种卖国求荣,甘当复国主义实体走狗的叛徒,可以预料到其危害性不是一般的大。

须知这厮可不是什么“陆军一般兵”,而是实打实的现役陆军中校。

不但因其职位而有策划参与某些对外军事行动与合作的权力,其麾下还有一支听命于他指挥,且长期从事海外军事相关任务的陆军部队。

再加上卡德尼犯下的真实罪行已经证明,涉及直接参与刺杀事件的可不止是他自己,还有他麾下的部队。

所以不论那些参与进来的卡德尼部队,是真不知情被忽悠着来当叛徒,还是嘴硬狡辩揣着明白装糊涂硬说不知情,这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其实际行动已经坐实了叛徒的性质,就不好说这样的叛徒到底是少部分、个别人,还是说卡德尼麾下的整支部队都是这情况。

为了防止出现更大的麻烦,免得卡德尼这个头脑精明却甘当叛国走狗的叛徒,还留有什么后手准备鱼死网破。

既不缺乏独当一面的勇气,更加敢于承担责任的穆萨拉赫当机立断,在未经请示最高领袖的前提下决定把握战机先斩后奏,冒着事后顶缸背黑锅的风险直接唤来了自己的老部下——那位现如今指挥革命卫队内卫特战部队的准将。

理由很简单,卡德尼团伙的行为已经严重威胁到了革命成果,从内部掘革命果实的根企图颠覆这一切。

当初成立革命卫队的意义是什么?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为了什么?这时候再不行动还待何时?等到咱们也玩上叙利亚限时活动复刻吗?

以“捍卫革命硕果”为理由,亲自出马带着专门干这事的革命卫队内卫特种部队,穆萨拉赫最终用一场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动结束了这一切、消除了潜在隐患。

并且事后还没有因为先斩后奏而被处以任何追责,反倒是因为对形势掌控有力、对战机把握准确,而受到最高意志的认可与嘉奖。

而从卡德尼指挥部搜缴出的硬盘、服务器,以及纸质文档和其它没来得及销毁的证据则表明。

卡德尼腐化自己的部队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是从其担任这支对外特别部队指挥官的那一天起,就利用职务之便私通外敌一直在做。

上级让其担任这种特殊性质部队主官的初衷是好的。

想着其是公派留学海外归来的高材生,对外面的世界认知充分,尤其是了解敌人的意识形态和思维逻辑、处事方式,足够了解敌人才能更好地展开对外军事工作。

再加上卡德尼的出身无可挑剔,上面还有个“不是亲哥胜似亲哥”的表哥阿巴斯,在担任穆萨拉赫的卫队长如影随形。

这样的“根正苗绿”好青年按常理那必须重用,不重用反而会让人觉得其中有问题,是不是故意给人家穿小鞋搞迫害。

只是谁都没想到,卡德尼早在从军入伍之前的留学阶段就已经被洗脑了,且受到了专门的培训得以很好地隐藏伪装自己的真面目。

出发点从一开始就是歪到不成样子的,往后再怎么重用培养那也于事无补,反而会酿成灾祸。

虽然与刺杀周正相关的痕迹基本都被抹去了,自知此行可能有去无回的卡德尼,对自己效忠的境外势力倒是忠诚得很,硬是赶在行动前把刺杀相关证据基本毁灭了个干净。

穆萨拉赫甚至还从其办公室内,找到了先被碎纸机粉碎,而后又火烧成灰的不明文件残骸,可想而知这文件里是啥内容。

但光是卡德尼专注于腐化自己部队的行径,还有其它那些总会留下蛛丝马迹的传统复国主义实体证据,就已经足够给其盖棺定论,出具初步的调查结论书。

翻看完了手头这本还带着新鲜油墨味的结论书,一把合上了文件夹的周正还没说话,在一旁受邀参观的苏洛维琴科便已抢先半开玩笑道。

“我忽然觉得伊朗人还是有希望的,并不是苏莱曼尼之后再无猛男,得说穆萨拉赫这老东西干得还真是可圈可点的漂亮。”

“是啊,是很漂亮。敢作敢当、才思敏捷,信仰坚定又雷厉风行,这种内务特战行动从策划到实施都足以登上教科书了,卡德尼在他面前幼稚的就像六岁小屁孩要跟泰森打擂台,但问题却出在别处。”

撂下了文件夹的周正多少有些哀叹,又若有所思,短暂片刻后这才继续道。

“所谓希望是讲究传承,有延续性的。”

“正如你所说,穆萨拉赫已经是老东西了,而苏莱曼尼更是已成古人。新生一代中本应是接班人的优秀人才,却偏偏是卡德尼这种货色,到头来还得靠老东西们来力挽狂澜。”

“这是本末倒置,苏洛维琴科,穆萨拉赫越是干得漂亮就越是让人感到悲哀,不是吗?”

“当希望之光被颠倒,那就是无可辩驳的绝望,这才是最大的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