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fpv无人机的热源信号很小,但架不住背景板对比实在太鲜明啊。
就算热源点小,挂在夜空背景板上也照样是“最亮眼的崽”。
很快,将上半身探出车顶亲自当起了观察手的苏洛维琴科,便靠手中的双筒光电望远镜的热成像通道有了收获。
“两点钟方向,距离350米!无人机靠近,准备战斗!”
说350米听起来挺远,但对于挂了弹还能保持时速上百公里的高性能fpv无人机来说,也不过是转瞬即逝的事儿。
好在,苏洛维琴科麾下这些身经百战的特战队员们反应够快。
在手持更高性能观瞄设备的指挥员率先索敌、率先引导完成后,头戴着四目热融合夜视仪的特战队员们,也纷纷第一时间将枪口指向对准了目标。
砰砰砰砰——
霎时间枪响四起,12号口径霰弹枪开火本就动静不小,眼下多支枪响连成一片更是犹如落雷滚地。
但,令人惊奇的是,从枪口中飞出去的投射物,却并不是传统霰弹的一片钢珠,而是一张张六角形的金属网。
原理就类似于坦克炮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俗称“钢针”那样。
提前约束好的六角形软质金属网,被收纳进特制的12号口径弹壳之中,受限于弹壳容积虽然无法把网做得太大,但罩住一般fpv无人机的横截面还是完全没问题的。
其用途也只有很简单的一个——反fpv无人机,从诞生时间上来讲更是妥妥的“新生儿”。
乃是卡拉什尼科夫集团在特别军事行动开始后,综合前线多支俄军野战部队的反馈,本着“前线需要什么我就研制什么”为出发点,而紧急上马研制成功的“短平快”项目产物。
此款弹药最大的好处便是通用性极强。
不只是saiga-12这样的俄军制式霰弹枪能装上就打,换把一般的民用霰弹枪来也能发射。
甚至搞把“终结者专用枪”,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温彻斯特m1887来了,也能单手转着圈上弹打,只要有这个本事就行。
这对于许多还没有铺开配发霰弹枪,却面临着严峻反无人机作战需求的俄军部队来说相当重要。
意味着哪怕没有saiga-12这样的制式军用霰弹枪,你去路边枪店跟店主说“祖国母亲需要你为特别军事行动无偿奉献”,然后“零元购”临时征用一把12号口径的民用霰弹枪来,也能装上新弹药照打不误。
虽然跟半自动军用霰弹枪的战斗效能有所差距,但这起码解决了基层一线战斗部队的“专业反无人机能力”有无问题。
比继续瞅着无人机干瞪眼,用步枪机枪瞎突突上百发子弹还打不下来要强。
且造价低廉、成本可控,短期内就可铺开产能全面上量,以满足前线部队作战所需。
区区一发内含金属网的12号口径特制霰弹而已,无论怎么看都比大规模采购反无人机枪要便宜得多。
虽然只是战争期间一个小小的发明,但也确实体现了那句“俄国人可能不是最会打仗的,但一定是最能适应战争的”。这祖传的本事从当年跟拿破仑干仗,随后又到卫国战争,直到现在的特别军事行动,还真是一点没变。
同理,这种通用12号口径的俄制霰弹,装到dp12这把正宗的美国12号口径霰弹枪上一样也能发射。
确实算得上某种“美俄联手,强强联合”,当然也能说是斯拉夫大汉的弹药把美国佬的枪给牛了,也算某种黄毛行为。
眼下,合计7把霰弹枪从车队中的不同方位上连续开火,一发出膛紧接着又是一发,意味着短短一瞬间就有14张六角形的金属网,呈扇形攻击面向着来袭无人机的所在点汇聚而去。
也许是没料到对手竟然能提前有所防备,还能拿出“高战斗效能霰弹枪+反无人机专用弹”这种“美俄组合”。
只见那架茫茫夜空中俯冲直下、照准车队迎头撞来的无人机,面对密集的地面防空火力,竟然没有做出任何的规避动作,依旧直愣愣地维持原有俯冲航道径直而来。
由此导致的结果,便是这架自爆无人机在短短一瞬之间,便被纷至沓来的至少七八张金属网给连续罩住。
高速旋转的聚合材料旋翼可不是锋利金属制品,面对强度和拉伸延展性均足够的金属网,那自然是毫无悬念地当场折断被绞成碎片。
总共4个旋翼有3个都被金属网干碎,要么是直接缠住抱死进而当场停机。
失去了绝大部分动力的这架自爆无人机立刻坠落,也是因为距离车队本就很近,即便是遭到物理拦截而坠机也依旧惯性俯冲了好一段距离,只差十来米就能撞到公路之上。
好消息是,或许是坠机角度不正导致碰炸引信战斗部未能触发的缘故,这架坠落在地的自爆无人机并未发生爆炸,就那么直愣愣地躺在地上成了一堆残骸。
然而一切还未就此结束,更要命的连环攻击还在后头。
一架自爆无人机刚刚被击落,特战队员们还没来得及高兴松口气,便听得自家指挥员的呐喊再度于耳边无线电中响起。
“小心!又来一架——不,两架!一点钟和四点钟方向各一架,开火把它打下来!”
一架不成又是两架,敌人的丧心病狂俨然已经来到了一定程度,大有不把周正搞死誓不罢休的意思。
事情到这份上也没啥好说的了,拉动拉机筒退出两枚12号口径弹壳、重新上弹完成的特战队员们,再一次将手中双管霰弹枪的并列枪口指向了天空。
砰砰砰砰——
又是一阵连成串的霰弹枪枪响,接二连三的金属网再度冲出枪口扑向天空。
原以为敌人吃了刚才第一击的亏,发现刺杀目标有所防备,且还持有专业的反无人机器材后,应当会改变袭击战术,至少会尝试无人机变轨以规避地面防空火力。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两架再度来袭的自爆fpv无人机,依旧如刚才的第一架一样主打一个“愣头冲”。
不光末段变轨没有,连基本的小幅度机动都不带做。
就这么直愣愣地俯冲而下,又一次毫无悬念地撞击在了凌空拦截的金属网上。
这给人的感觉就好像“与其说特战队员们打得准,不如说敌军无人机接得准”,虽然是好事但却总让人觉得有些诡异。
随即,两架被成功拦截的自爆无人机一前一后、相机坠落,这一次成功拦截的距离比刚才的第一次拦截还要更远,接近百米。得说也多亏是拦截距离足够远,否则会被坠机殉爆殃及成什么样还不好说。
两架坠落的自爆无人机先后发生爆炸,剧烈的爆炸威力直接原地席卷起了起码有十二三米高的火光扬尘,看这架势是和不久前撞烂穆萨拉赫宅邸的那架自爆无人机威力相同,起步也得是122毫米高爆榴弹级别的。
靠着“先进电磁态势感知能力+高作战效能霰弹枪+专用反无人机弹药”这对组合,虽然实现了堪称技惊四座的“三架自爆无人机全部击落,拦截率100%”战果。
但依然不敢掉以轻心的苏洛维琴科是生怕还有后续,继续手握着热成像模式的双筒光电望远镜,以广角搜索模式不断转身摇头、目力索敌扫视着天空。
“‘石勒喀河’报告,探测区间内没有再出现任何不明信号闪烁,没有后续更多无人机放飞的迹象。”
“......”
听到耳边无线电内再度传来的实时战况汇报,默不作声的苏洛维琴科又补充扫视了一圈夜空。
在一片白茫茫的热成像视角下依旧是毫无发现后,这才算暂时松口气地抬手按下无线电回复道。
“‘大鲟鱼’收到,继续监测,有情况随时向我汇报,完毕。”
“‘石勒喀河’了解,继续监测中,通话结束。”
一道命令刚下完,还觉得不够的苏洛维琴科又一次调频继续道。
“‘大鲟鱼’呼叫‘叶尼塞河’,立即前往回收第一架无人机残骸,小心行事,那上面可能会有很多有价值信息。”
就像过往反无人机作战后所做的事一样,回收那些尚可被回收的有价值敌机残骸,这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无人机产地的溯源,机载设备的分析,有不小的概率能获得许多有用的情报。
起码挨打也得挨个明白,不能打都挨完了还是稀里糊涂的。
接到苏洛维琴科的命令,呼号“叶尼塞河”的侦察组立刻分出一辆车脱离车队,在不耽误大部队继续前进的情况下,快速前往方才的坠机现场执行回收作业。
车子刚一停稳,甩开车门飞奔下车的几名特战队员立刻拉开架势,两人在前手持从车内带下的dp12霰弹枪对空警戒,一人居中手提内含专业拆除爆炸物器械的工具箱。
在热融合夜视仪的辅助下很快就找到了那架余温尚存的无人机残骸,迅速靠近上前就地开始回收。
“需要我们离远点吗?”
持枪对空警戒的特战队员发问,已经蹲伏在地打开工具箱,对着无人机残骸开始上下其手干活的队员,只顾头也不抬地回道。
“不,没那个必要。”
“是简易爆炸装置,触碰式引信电击发雷管引爆战斗部,手工痕迹明显,装药大概是C4,已经撞得洒地上了。”
“交给我来处理,半分钟就够,这就拆除引信。”
侦察兵部队作为野战部队中最为精锐、最擅长刀口舔血的一线尖兵,总是不乏爆破、狙击、渗透、捕俘、快速审讯等各方面的人才,这在特种部队中也是同理。
担任侦察组一职的“叶尼塞河”,堪称苏洛维琴科手下这队人里最拔尖的精锐,其中就有“埋弹”和“拆弹”双项全能的爆破专家,也就是现在正对着无人机残骸表演技能、高速干活儿中的这位。
“马上——马上——马上就——好!”
“都搞定了!碰炸引信拆除,雷管失效,装药我取走了一小部分采样留存,残骸也带上了。”
“撤!伙计们。”
从下车赶到坠机现场支摊子干活儿,到所有工序处理完毕清场撤离,全程耗时不过短短的一分钟出头。
抱着装有无人机残骸的收纳箱急速飞奔上车,还没来得及完全合上车门就见留守车内的司机已经一脚踩下、油门起步。
很快,苏洛维琴科那边就收到了“残骸已成功回收”的消息,更加松了口气。
一直在高速行进中的大部队这边,后续也再未见到有任何补刀的无人机袭来,这场“老鼠拉大锨——大头在后面”的伏击看似终于是结束了。
倒是全程都在车内,连根毛都没掉的周正眼下,脸色那黑得跟锅底似的简直都能滴出黑水来。
想想倒也不奇怪,又是叛乱反贼群殴、又是自爆无人机伏击的,如此架势的一环套一环刺杀何止是极其罕见,先把人弄死再炸成碎肉“物理蒸发”处理都妥妥足够了。
周正这次能活下来,甚至于还毫发未损,那可全靠苏洛维琴科这队人的护卫有加。
再加上周正老早就有远见的对苏洛维琴科长期投资,基本是需要啥就给弄啥、寻思着啥好用就给提供啥。既没耽误了赚钱,也愣是把苏洛维琴科这队人武装成了格鲁乌当中独一档的装备水平。
以上这些要素但凡是缺一个,周正估摸着自己这一百来斤,今儿可就得变成肉馅交代在伊朗人的地盘上了。
在后视镜中瞅见后座上的周正脸色不好,在刚刚驶入城的城区灯光照耀下显得格外显眼。
自知这次完全算得上死里逃生的苏洛维琴科,不由主动问道。
“是不是在想报复的力度不够,得对那群复国主义狂徒继续追加筹码?”
“......不,没那个必要。”
愤怒归愤怒,但并不妨碍周正的理智始终占据上风,主导思维的控制权。
周正清楚地知道这时候不能投入过多的资源,跟复国主义实体这帮彻头彻尾的锡安疯子过度纠缠,否则只会让未来科技那边喜笑颜开大喜过望。
下一个阶段的资源倾斜和战略重心,必须尽一切可能地放到非洲战区上来,把取得重大军事斗争节点的完全胜利当做头等要务。
深知“小不忍则乱大谋”的周正终究是平静继续道。
“让他们疯,但这既杀不了我也阻止不了我跟伊朗人继续做生意。”
“只要能保证这点,就足够让那群复国主义狂徒气得跳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