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整了半只羊羔腿啃了个干净,又给嘴里塞了几大块烤肉。
感觉这一路漂泊而来的疲惫感正在消退的周正,瘫坐在椅子上摸了摸肚皮,选择主动开口。
“实在是美味,将军。能在远离家乡的地方吃到这么风味正宗的俄餐,就算在我遍布世界各地的行程中也是不多见的,再次感谢您的盛情款待!”
坐在宴会桌正对面的穆萨拉赫闻言一笑。
“哪里,谢里宁先生,只不过是一点地主之谊,不足挂齿。”
拿起桌上的水杯朝嘴里灌了一口,冲了冲满口香料味的周正估摸着时候差不多了。
眼看偌大的宴会厅里除了自己和穆萨拉赫外四下无人,连服务生都被穆萨拉赫拒之门外等候,明显就是为了方便谈正事而做的专门安排,索性便径直说道。
“将军,我想是时候告诉您我此行而来,真正的需求何在了。”
一听周正这话,上一秒还在摆弄盘中餐的穆萨拉赫立刻停下了手中动作,保持双手握着餐具的架势竖起耳朵。
“我想就算我不用说,您也应当有所了解,目前在非洲进行的工作就快进入最终收尾期了。”
周正口中的“非洲工作”所指自不必多说,明摆着就是“解决未来科技殖民掠夺集团与博纳特匪帮”。
能向穆萨拉赫话出此言,当然也是有原因的。
一方面是穆萨拉赫作为革命卫队的对外军事交流合作负责人,必然长期关注全球各地的军情动态,不可能对正在发生的非洲大事一无所知。
另一方面,周正早先从伊朗人这边聘请的那批技术专家、导弹的养护维保人员,至今仍在非洲外派给周正打工。
周正也知道伊朗人这边必定会通过这些人,来对遥远非洲的战争动态加以了解剖析,尝试从中获取经验或者学习些什么,不过这也无妨。
非洲毕竟是个过分远离伊朗人势力范围的地方,这里是俄国人负责武装开道、中国人负责跟进做生意,强强联手得以畅通无阻的新势力蓝海。
不是头一次上桌想跟“上三常”一起吃饭,就光速败下阵来的伊朗人现在,能说入局就入局的地方。
并且让伊朗人知道如今的非洲是个怎样的情况,知晓未来科技及其走狗已经被打得有多么半死不活,距离被赶下海只剩最后一步,这其实也有助于周正在伊朗人跟前谈一些生意、罗织一下话术,就比如说眼下。
“我明白,谢里宁先生。看样子贵方是打算发起最终决战,一举荡平未来科技及其仆从势力了,对吗?”
要表达的就是这意思的周正缓缓点头,转而以平淡如常的语气继续开口。
“未来科技及其走狗在非洲的存在必须被彻底终结,这片饱经殖民与掠夺荼毒的土地,是时候迎来属于自己的真正发展机遇了,靠我们俄国人的武力与中国人的先进生产力,一定可以做得到。”
“但是,综合目前在非洲的整体局势来看,我方恐怕还需要贵方,在军事上再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既然我们已经是老相识,且建立起了足够的互信关系,我就把话明说了,将军。”
“我方需要贵方提供更多的弹道导弹备弹与发射架,而且不是生产订单,是立即能交付使用的现货。”
“我明白,这对贵方的防务备战会造成一些不容否定的负面影响,这得承认。所以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先展示我方的诚意,便是您已经收到的上门礼,相信这已经足够说明我方的合作态度。”
果然,果然你们俄国人上门来就只能要这个。
全世界既有自行研制生产弹道导弹能力,手头还有四位数库存备弹的强者,就一个手都数得过来的那么几个。
穆萨拉赫心里也清楚,就目前的国际局势来看,能给俄国人大批量提供弹道导弹库存备弹乃至发射架的,就自家这么一个。
半岛的将军家备战压力大得一批,工业生产能力也受限于幅员狭小等因素并不是非常乐观,下限不好说但上限就只能是那样了。
跟俄国人做生意,给个小几十枚备弹和发射架还行,给得再多那就该耽误自身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至于说中国人那边......
那地球人都知道你毛子现在是买民品零件自己回去搓可以,要正经现货的武器装备那是一概没有,原因不消多说。
那如此一来,余下还能给俄国人提供现货弹道导弹,且量大管饱能做到短期内快速交付的,可不就只剩咱革命卫队一家了吗。
要是照这么看,情况似乎是对伊朗人有利的卖方市场,然而清楚地知道当下态势究竟如何的穆萨拉赫可不这么认为。
在穆萨拉赫看来,面前这位高权重的谢里宁先生说要对未来科技发起总攻,那就等同于在预告很快就会开启“深渊派对”爆满地的史诗装备。
换言之,你伊朗人要是现在敢狮子大开口,跟我玩漫天要价宰牲口这套,那就别怪我到时候爆满地装备了不邀你分享。
周正没明说这话的原因,仅仅只是因为知晓穆萨拉赫是个聪明人,就算自己不说,其也一定能料想到这点,进而基于理智思考而做出合理慎重的判断。
接下来发生的事也正如周正所料,果不其然。
“您需要多少,或者说贵方的具体需求如何,谢里宁先生,我想知道。”
没一口回绝就证明有戏,悬着的心稍稍能放下来点的周正应声回道。
“不多,将军,就300枚。”
“不——不多?就——就300枚?”
有那么一瞬间,穆萨拉赫差点以为自己是不是上了年纪,耳朵有问题出现了幻听。
直到花费数秒时间,从周正那一本正经的认真说事表情中,没找到半点开玩笑的意思,再三确认过后。
只能说这数字过于震撼的穆萨拉赫,颇有些头疼地回道。
“谢里宁先生,我想先向您说明,我方绝不是怀着消极不良的态度来对待此次合作的,主观上绝对没有这方面的意思。”
“只是,这可是足足300枚弹道导弹啊,不是300枚小作坊土造火箭弹。”“实不相瞒地告诉您,就算是我们革命卫队的库存备弹,在掏出这种数量级以后也会大受影响,往后一段时间内很多军事行动策划与组织都会受此制约,不得不更加小心谨慎甚至是消极保守。”
“——可你们有足够的工业造血实力啊,不是吗?”
“......”
闻言一怔的穆萨拉赫还没来得及接话,只听桌对面相视而坐的周正已然继续道。
“我想我们都很清楚贵方究竟有着怎样的工业实力,将军。”
“不夸张地说,贵方才是整个中东地区最强的那个工业实体,那些复国主义狂徒贫弱的工业造血能力,根本就无法与贵方相提并论。他们甚至连足够自身使用的常规弹药都造不齐,必须靠外部输血援助才能撑得下去,否则根本打不了仗。”
“虽然300枚弹道导弹听起来夸张,但实际上呢?以贵方的工业实力而言,我相信一旦开足马力运转起生产线,短期内即可完成生产填补库存。”
“问题仅仅只是在于贵方有没有动力、有没有意愿去提速生产,而根本不在于有没有这个能力。”
周正能说出这种话,那当然是做足了功课,对伊朗人的真实现状有足够了解才这么说的。
伊朗人的工业实力,实际上长期都是处在一种受限于外部环境而被压制,得不到释放更无谈良性发展的状态下。
按照正常的发展轨迹来说,伊朗人应当充分发挥自身工业优势,对外出口大量工业品以赚取利润、反哺工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令工业实力能得到充分的释放。
但现实情况却是,伊朗人这边甭管多能造、造的是啥玩意儿,整个外部环境本身就是被长期封锁制裁的。即便能造得出物美价廉的好东西,也无法正常投放向国际市场,就只能“小偷小摸”地搞点地下走私和见不得光的黑市交易。
而工业发展一旦缺少了至关重要的民用市场,仅仅只靠军用市场是根本撑不起来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人那边。
美军一年八千多亿美元的军费,加上整个北约乃至非北约盟友纷至沓来的各种军售订单,把这些全部加一起无法让工业重铸昔日荣光。
靠着军用订单吊口气续命的工业,到了民用市场上完全是被花式吊打,无论是技术迭代还是产能性价比均无优势可言。
那毕竟哈耶克的大手是“真·自由”的,绝大多数消费者也是正儿八经会用脚投票的。
你工业实力不行,造出来一堆既没性价比又没技术优势的垃圾,那就是没人买,就会以真实数据反馈在市场占有率上啪啪打脸,哈耶克的大手可不跟你讲意识形态那一套。
吃不到足额的民用市场,就无法实现工业的长久正向发展,到最后就只能“越靠军用订单续命越完蛋草”。
本质上就和饮鸩止渴没什么区别,主打一个“能苟活一时总好过暴毙当下”,属于是典型的恶性循环教材。
波斯人的情况,应当说也是某种意义上比较类似的,区别只是在于伊朗人压根连进入市场拼杀的机会都没有。
自后巴列维王朝时代开始就直接“天崩开局”,制裁封锁原地拉满,工业根本就打不出去。
可偏偏波斯人就是在这样一种“天崩开局”环境下,搞出了连波波看了都摇头不已的“过于城市化”水平,高达76%的城镇化率,没地可种指望工业来吃饭的城市人口那是满坑满谷。
结果却工业打不出去,空有庞大的潜在产能却得不到发展释放。
制造业接不到足够订单,那自然就会饭吃太饱的城镇懒汉满地跑,整天闲着没B事儿干可不就得瞎琢磨整事儿嘛。
这要是殖人老殇反贼不巨量增生,只能说确实不科学。
周正现在要表达的意思也很简单,就是在告诉穆萨拉赫,你们伊朗人有的是潜在的巨大工业产能可以释放,要城市化有城市化、要工业人口有工业人口。
只有你们革命卫队想不想追加订单增产,没有单子下了却做不到那一说。
甚至还能一举两得解决就业,打击一波失业率,消灭一部分吃饱了撑的还游手好闲的城镇懒汉,岂不美哉?
“......”
谈判桌上不怕胡搅蛮缠的对手,就怕了解你了解地太过透彻,你自己还没开口就能把你给安排了的对手。
穆萨拉赫此时就有这种感觉,似乎己方对面前这俄国人的大官,完全是单向透明的。
既不怕“伊朗通”,也不怕“谈判专家”,就怕这俩结合在一起可就忒不好对付了。
从穆萨拉赫那纠结且思索的表情中看出了端倪,估摸着火候已差不多了的周正稍作沉吟,紧接添了把火。
“这300枚弹道导弹以及配套的发射架,我也不会白拿,将军。”
“我可以向贵方提供后续补充生产,所需的部分零部件及原材料供应渠道,而且是足够的量。”
“我明白贵方充沛的工业能力基础上,只是欠缺部分关键的、有较高技术水平的零部件及子系统生产能力,这些大多要靠地下渠道从海外购进。如果局势不好、环境欠佳而买不到足够的量,将会直接限制导弹的补充产能,我说的对吧?”
伊朗人搓导弹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生产线上的产能不足,而是周正所言这般,有些关键零部件和子系统自己造不了只能靠买,那买多买少全看制裁封锁恶劣环境下的运气有多好。
你理论产能再高,欠缺关键零部件和子系统那也是白搭。
而周正现在抛出的这一提议,等同于直接解决了困扰伊朗人产能爬坡的最大难题。
以至于穆萨拉赫不止神情一振,一扫方才的纠结思索,甚至还顿时来了劲头地朝周正连声追问道。
“那——谢里宁先生,这种供应渠道可以保证未来长期持续吗?我是说,如果不止300枚的量呢?”
这话说难听点那就是“得了便宜还想要枣”,属实得寸进尺蹬鼻子上脸。
不过呢,这也正是周正想要的效果,不给点长远的希望怎么忽悠你先把现货给我交了?
至于以后的事,那大可以今天说了但以后再看实际情况嘛。
笑眯眯的周正随即回道。
“原则上是可行的,毕竟我们是长期且深度互信的合作伙伴了,将军。”
“过去的我们也是靠着对明天的坚信不疑,才能一起携手共进走到今天的,那站在今天展望明天,不也理应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