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基丶 作品

第721章 弹道导弹骑脸轰炸,一吃一个不吱声

周正能料想到未来科技这次不会善罢甘休,必将有所行动。

只不过动静搞这么大,还拉出了暗中资助培训多时的叛军一窝蜂攻来,将这张原本大概会用在总决战的底牌提前暴露。

如此不惜代价,只为能结果掉麦迪逊的小命,防止被其所知的见不得人秘闻公之于世。

得说你们未来科技不止擅长军事冒险,还擅长资本利益挂帅。

军事上的底牌怎么用、何时用,全看如何才能最大化实现资本利益。至于这么做在军事上是否是值当的那管不着,总之先把眼下的资本利益保住再说。

诚然未来科技这么干,确实有其合理之处。

毕竟资本实体若不以资本利益为先导,那反而不正常,资本的短视性与不讲原则性在此时体现得淋漓尽致。

但合理不代表这么干就是对的,尤其是在面对周正这样一个“军事为政治服务,一切以政治结果为导向”的对手时,压根不在同一个高度可以说注定了未来科技的必败无疑。

“提前亮底牌?也好,现在给你未来科技清理干净,也省得我在决战时再费力去对付了。”

不觉得未来科技在此时动用“安沙尔救赎军”是件坏事,相反还觉得是大好事一件的周正照例还是料敌从宽。

哪怕对方是已经被瓦格纳正面清剿击溃过一次,理论上讲只配算作是丧家之犬的不入流对手,周正也依然拿出了自己手头最高效、最具杀伤力的手段来加以应对——弹道导弹。

事先为支援克劳泽一行而做的提前部署准备,在此时终于派上了用场。

接到周正亲自下达的发射指令时,执行机动部署的“征服者-110”弹道导弹车队合计6辆发射车,立刻从公路机动状态进入就近的预设发射阵地。

话说回来,己方控制区纵深足够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依托虽然稀少、有限,但起码还是有一些的公路网,提前规划出多个与公路相邻、可选备用的预设发射阵地。

一旦有实战发射任务,便可立即挑选出一处合适的发射点位投入部队。

防的就是固定发射阵地被未来科技盯上,进而招致有针对性的重点打击。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让伊朗人这卡车头拖平板车的机动弹道导弹发射架,越野机动能力实在和多轴特车没法比呢。

若是有特车底盘,且不用发射前加注液体燃料的固体燃料弹道导弹,那倒是省了周正不少麻烦。

直接舍弃公路机动,让特车驮着导弹进到各种复杂越野路况下机动待命都行,没了有迹可循的公路网就更是让未来科技完全抓瞎、逮不着目标。

也好在未来科技,不是什么战场侦察与态势感知能力强到变态的对手,能做到发射后拉响警报已经是其极限。

有限的侦察与态势感知能力,根本不足以实时覆盖整个安德罗集团控制区,刚好给了周正可以策划战术应用的空间。

进入发射阵位后就地展开的6辆发射车也是部署迅速。

在契卡洛夫中校这位弹道导弹专业人才带领下,凭借着之前已有的实战经验,以最快速度将发射架起竖、导弹直冲天际。

对着目标所在坐标的方位,给予一个初始的大致指向,随着契卡洛夫的一声令下当即齐齐按下了开火按钮。

“发射!”

轰轰轰——

连续6枚“征服者-110”弹道导弹以极快的速度连续升空,拖曳着橘红色的尾焰向着远方天边直刺而去。

另一边,身在战区机场内的克劳泽,也在接收到周正发来的紧急联络,得知了代号“冲天炮”的弹道导弹已经发射升空的消息后,以最快速度立刻做出反应。

“火力压制!全员火力压制,不要让敌人靠近,火力全开!”

眼下已经不是顾忌弹药消耗量的时候,对战局有着极为敏锐洞察力的克劳泽清楚地知道,此时绝不能被敌人靠近上前,更不被敌人近身战缠住。

杀伤半径巨大的弹道导弹一旦落下,战斗部里的高能装药和弹头破片可不分敌我,到时候要和敌人搅在一起那可得吃不了兜着走。

也就在此时,突破了外围防御一路杀来的“安沙尔救赎军”,也终于将打头阵的武装皮卡车冲上了货场。

并且数量还相当不少,仅这第一波冲上前来的先头部队,就有足足十几辆车。

车斗子里架着的不光有重机枪、通用机枪,甚至还有不知从什么直升机上拆下来的火箭弹巢。

刚一在空旷的货场上看见目标,当即不管三七二十一、也不在乎命中率如何,便已在机动中立刻开火。

“苏卡!火箭弹,快卧倒!!!”

咻咻咻咻——

轰轰轰——轰隆隆——

猛烈的火箭弹雨以几乎直射的角度呼啸打来,及时扑倒在地的瓦格纳战士们因反应迅速,这才堪堪躲过一劫。

几乎是感受着火箭弹的尖啸与灼热的尾焰气流从脑袋顶上划过,紧接在身后不远的位置炸响,就连呼啸的弹片也连续砸在身旁的装甲车上打得叮咣作响。

虽然这种无制导火箭弹在移动中直瞄射击,命中率纯靠人品抽奖属实感人,但也不得不说这帮匪军还算是比较有创意的。

把火箭皮卡冲在最前沿如此使用,那摆明了就是想增强突击尖刀的突破威力,将高机动性与强大的直射火力结合在一起。

一般正经军队中担负此种战场任务的技术装备,名字叫主战坦克。

但已经被瓦格纳摁在地上暴草过一次的“安沙尔救赎军”,显然是没这个物质条件。估计“看业绩表现决定追加投资”的未来科技,也没有一次性就下血本,直接把坦克援助到位。

甚至连未来科技自己的非洲分部部队都还缺重装备呢,有限的运力哪轮得到这种傀儡武装?

这点钱给你,自己手搓个土造火箭皮卡凑合得了。有的用就不错了,还要啥自行车啊?

除了一辆虎式装甲车运气不佳,在作为固定掩体的状态下被一发近失火箭弹波及,严重损毁了半个车身、被打瘫在原地外。

其余各车、各单位均无大碍的瓦格纳也不是吃素的,刚从地上爬起来,还没等火箭弹幕覆盖余威彻底过去,立刻抄起手中长枪短炮、轻重武器报以迎头还击。

“开火!干掉他们!”

咚咚咚咚——

哒哒哒哒——

瓦格纳的车阵这边轻重直射火力一响,方才还凶极一时的匪军立刻感受到了暴风骤雨般的压力。

各种7.62全威力弹和更大口径的12.7重机枪弹是玩命的打,编织成密集的赤红色弹幕,在匪军的阵型中是左扫右劈、横冲直撞。

顶多临时加挂了普通钢板,甚至可能是铁板边角料来加强防护的武装皮卡,在此等火力面前自然是只有遭殃的命。

十几挺通用机枪、重机枪只一轮扫过,就见冲在最前面的七八辆皮卡车连续被打瘫趴窝,驾驶室被打穿、里面的人直接扫成了筛子。

更有甚者不知是被打爆了油箱还是殉爆了弹药,当场连人带车炸成一团大火球。

轰隆——

被打爆的武装皮卡不止自己升天,连带着紧随其后的非武装运输皮卡上,那些坐在车斗子里“飘大厢”的武装分子也跟着一并遭殃。

还没来得及反应,甚至没来得及惊叫哀嚎,就被密集而来的车辆碎片和各种破零件打成了筛子。

“换子弹!快!”

一波持续扫射暂时压制住敌军,一弹箱50发12.7毫米弹链全部打光的车顶机枪手,立刻招呼着下方虎式装甲车车内的队友搭把手递换弹药。

“这儿!接着!”

端起一箱备用弹链的队友刚将之举过头顶、向上递去,没曾想突如其来的意外再度于此刻发生。

呜——

“什么声音?!”

“不好!是迫击炮,下来!快进车里!”

轰——

说时迟那时快,当被密集交火声阻碍了听觉的瓦格纳战士们,听到这小口径、大攻角、低速度的炮弹特有的呼啸声时,再想去赶紧规避已经晚了一步。

走了狗屎运的82毫米迫击炮炮弹打得不偏不倚,一击直接命中虎式装甲车的前引擎盖,在驾驶窗正前方炸成一团烈焰、霎时间破片四溅。

在防护性上绝对值得信赖的虎式装甲车是挺不错,是一款老中看了都觉得这车挺行,遂专门进口采购了一批加以自用,外带研究借鉴的好车。

但要求虎式零距离生吞82迫,还是用相对薄弱的穹甲以及防弹玻璃硬顶,这难度属实太高了点。

这毕竟只是斯拉夫虎式,不是德意志虎式。

被这发糊脸的82迫一炮干碎前半个车身,没来得及缩回找掩护的车顶机枪手当场阵亡。连带车内另一名队友也身负重伤倒在血泊中、凶多吉少,也不过是情理之中的正常情况。

也好在这辆虎式装甲车里的其余成员,都已各自持枪下车战斗,全车上下只留了机枪手和弹药手两人在岗,这才得以将伤亡控制到最低。

但即便如此,眼下的情况也绝对难称乐观。

从机场外不断呼啸打来的轻型迫击炮弹幕相当的密集,看样子至少有一个炮连划了块炮兵阵地,在对着同一射击诸元集火猛轰。

所以即便只是无制导的小口径迫击炮,即便匪军前锋刚被打退,缺少炮击落点的前沿观测反馈。

但一定程度上用数量弥补了质量的此等炮击,依旧是给缺少防御阵地的克劳泽一行人,造成了相当不小的麻烦。

不只是一辆虎式装甲车气运不佳、被直接命中,除此以外还有数名依托车辆为掩体的战士,在炮击中来不及躲闪、被放倒在地。

时间距离周正向克劳泽发来呼叫,已经过去了足足1分多钟,远不止预计的30秒。

远程重火力支援迟迟不落下到位,心急火燎的克劳泽眼见那第一波刚被击退,第二波又不知死活地涌了上来的敌军,终于忍不住准备拨通无线电呼叫催问。

却没想到自己这刚一抬手作势,背靠装甲车为掩体还没来得及开口,头顶的长空之上终于有数颗闪耀的光斑朝着大地直扑而来。

“导弹来了!做好隐蔽,别露头!”

克劳泽的大声提醒刚一响起,周遭同样抬头望天,亲眼目击了这一幕的队员们立刻就地隐蔽找掩护。

而对面那些何曾见识过,甚至在浅薄的认知中都不了解、更未曾听说过“弹道导弹打击”的匪军武装分子,可就没这么反应迅速加机警了。

嘭嘭嘭——

连续三发500公斤级弹头,在距地面不足30米的高度相继炸开。

三发集束弹头加起来的空爆覆盖面积,瞬间就将第二波冲上来的敌军给完整罩了进去。

劈头盖脸的“钢雨”攻击不得不说极为残暴,比鹌鹑蛋稍小一圈的大号钢珠打在人体上的效果,可远超一般枪械弹药,甚至足以洞穿轻型装甲。

各种胳膊腿乱飞,躯干被当场腰斩,大好人头当场炸成一坨浆糊。

第一波匪军的尸体还热乎着、尚未冷却,嗷嗷叫地冲上来送死的第二波匪军,便已紧随同伙步了后尘。

迅猛凌厉的弹道导弹轰炸来得快、去得也快。

意识到轰炸结束的瓦格纳战士们接连抬起头来,自车辆掩体后探着身子向前望去。

只见那刚被3枚500公斤级集束弹头覆盖过的区域,此时已经连一个站着的活人都看不见。目所能及之处遍地都是残缺不全的尸体,鲜血和碎肉不限量供应洒满大地。

被迎头而下的“钢雨”硬生生砸成了马蜂窝的车辆残骸,更是足以让任何密集恐惧症患者原地起一身的鸡皮疙瘩。

粗略目测估计之下,仅刚刚这一轮轰炸,不算第一波被打死的敌军,就至少干掉了近两百号人、三十余辆各类型载具。

急于求成想要速战速决,刚一照面就使出全力、投入大部队一波压上,意图让敌人来不及反应就将其迅速击垮消灭。

只能说“安沙尔救赎军”的想法是好的,但现实也是骨感而残酷的。

能被打得这么凄惨以至于连裤衩子都不剩下,更可以说是“非战之罪”。

毕竟,在挨大口径重炮远程轰击,都已经算得上是“稀有倒大霉”的非洲大区。

一波冲锋还没完全展开,结果迎头吃上了弹道导弹骑脸轰炸这种事,那甭管换谁来都绝对是一吃一个不吱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