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换银子 作品

第781章 练手之作

江南电影制片厂,看名字,是制作电影的,归属算是文化系统,天然就高大上,如果不了解内情的话,一定会觉得这里福利好、身份高,是那种顶好的单位。

可知道内情的,就有点一言难尽了。

以北影厂为例,59年建成的时候,厂区面积就有55万平方米,可以年产24部普通银幕和宽银幕影片。

厂区里面有环境优美的外景地,包括小山、人工湖、河流和一些半永久性的布景,比如南方的村镇、北方的四合院等。

除了这些外景,还特意建有三座摄影棚、一座录音剪接车间、一个布景修配车间和一座技术综合楼。

摄影棚里面有良好的隔音设备,棚内的布景和灯光操纵都有机械装置,还有完善的通风设备和冷气暖气设备。

这座位于京城安定门外小关的厂区,从筹建到设计、施工,老苏前后曾派遣了八位专家来帮助指导。通过北影厂的建设,北影人也与苏联电影界建立起比较密切的联系。

二三十年来,出产了数十部高质量的电影作品,就连在大风天的时候,还拍摄了《大河奔流》、《伤逝》、《骆驼祥子》。

看看,人家那是什么档次、什么格调?

后来的北影厂更是从55万平方米扩充到17万平方米,面积约合255亩。

这个规模不可谓不大。

那江影厂呢?

不能说江南省对江影厂不重视,当年58年建厂,省里就给江影厂批了200亩土地,比北影厂起步的55万平方米、约合82亩要多得多。

而且地址就位于省城老城区的核心地带,与民国时期的租界只有一街之隔,这片地方在后世也是核心cbd。哪怕江影厂后来破产核算,单单地皮价值就超过一个普通国企工厂,最后省里一合计,干脆以土地资产为核心,搬到郊区,重新成立了江南传媒集团。

够重视的了吧!

这还不算,人家北影厂、上影厂有的,咱江影厂也要有。

当年硬是发挥“跑步前进”的顽强拼搏精神,仅用半年时间,便干起了一百多亩的外景基地,有田园风光、农村田舍、小镇码头、竹林、花海……,其他什么室内摄影棚、剪辑车间、录音车间、布景修配车间、物料仓库、技术大楼、行政大楼、宿舍大楼,几乎是应有尽有。

此外还有10台从上海购买的摄影机,以及用从牙缝里抠出来的外汇、采购来自苏联的500盘胶片。

除了没有专业电影团队、导演和演员都全靠戏剧人士充任之外,其他东西都不缺。

主打一个差生文具多。

“那时候的江影厂设备是对照北影厂看齐的。”

武厂长指着柜子里的一堆摄影机,对着陈凡说道,“这种摄影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电影拍摄机器,发明人是著名电影摄影师、电影机械技术专家郑崇兰。

他先是在47年发明了我国第一台自研自产的维纳氏35毫米电影摄影机,著名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就是用维纳氏机器拍摄的。然后他在58年又发明了上海牌1101型中型电影摄影机,就是这一种。

那时候他已经是国营上海电影机械厂的副厂长,主管技术工作。

不过很可惜,他体型太大、太过明显,74年刮大风的时候没躲过去,被吹倒的树枝砸中,当时人就没了,要不然继续搞研发,现在咱们未必需要去进口国外的摄影机。”

陈凡沉默两秒,没接这个话题,而是看了看柜子里的机器,问道,“这些都不能用?”

武厂长叹了口气,“当年买的10台机器,几乎都没怎么用过,只拍了几部舞台戏剧,就开始刮大风,当时就被吹倒、全都被砸烂了。后来还是我们厂的技术员把机器捡回来全部拆掉,用零件东拼西凑,勉强拼了两台。

就是这个原因,造成了这二十年来几乎没怎么拍过一部正经电影,当然,也与缺少拍摄资金有关。

咱们这个省城啊,毕竟比不上有钱的长影厂,他们东北多有钱啊,是吧,全国的重工业一大半都在东北,要资金多简单。当然也比不上京城和上海。

江南省除了物产丰盛、不愁吃喝,在经济方面,放在全国顶了天也就是中等水平,能够把这个厂子维持住,不像隔壁扶栏的电影厂给关掉,就已经很不错了。”

他说着指了指另外一个铁皮柜,“现在厂里最宝贝的两台摄影机,平时就锁在柜子里,这个柜子有两把锁,我和康书记一人一把,两个人一起才能打开柜子。”

顿了一下,他又说道,“康书记也是在大风天着了凉,尤其是当年为了保护这些器材,被大风掀了十几个跟头,全身的骨头都断了十几根,如今常年在家养病。

本来他今天也是要过来的,但是被我劝住了,他那个身体,实在是不方便。”

陈凡点点头,“嗯嗯,理解。”

随即转身看向姜甜甜,“帮我记一下,待会儿带点礼物,去看望一下康书记。”

姜甜甜立刻点头,掏出小小的记事本记录下来。

武厂长以及他身后的几名干部,都忍不住低下头。

把当前名气最大的青年作家当秘书用,也就陈凡敢了吧?

关于现在姜甜甜正在复制他当年(去年?)声名鹊起这件事,陈凡是一点感觉都没有。

不就是发了一首诗、一部长篇小说,一部短篇小说么,产量还没他那时候随便哪个月的高,所以实在是生不出什么感触。

姜甜甜和姜丽丽也不关心外面的事,以至于对姜甜甜咖位提升这件事,家里三个人都一无所知。

但是在文学界,已经有人喊出“陈凡不出、谁与争锋”的口号,将这个文坛新人推上年轻一代第二人的位置。

若是陈凡知道,便清楚这个地位太高了,以姜甜甜现在的功底和成绩,排名青年作家前十肯定没问题,但若说第二,那就是有些吹捧。

不过即便他知道了也不会当回事,现在不够,不代表以后不够,有自己在后面撑着,姜甜甜早晚有名符其实的那天。

陈凡瞟了一眼众人,虽然对他们怪异的眼神感觉有些奇怪,但也没多想。

打了个手势,便出了设备室,继续参观江影厂。

刚才他已经看过外面的外景基地,这时候继续视察摄影棚、剪辑车间、录音车间等等场地和设施。

最后逛了一圈,陈凡不出所料的保持失望。

这些年来,江影厂得到的经费有限,除了每年都会采购的胶片和冲洗药剂,其他方面几乎没什么进步。

就连原来冲洗胶片的车间,也被指定为省城所有照相馆的洗印基地。

这个也是上级单位的一片好意,如果没有这个车间,江影厂真的早就散了,根本撑不到武厂长去求陈凡。

最后在一间比教室还大的排练室……外面的走廊上,透过窗户,看了十分钟的演员排练,陈凡呼出一口长气,对着武厂长打了个手势,转身离开。

……

他们刚一走,正在排练的演员们立刻伸长脖子张望,一个十几岁的小演员麻利地跑到门口,伸出脑袋看了一眼,回头喊道,“走了。”

几十个“老老老老老小”的演员迅速围成一团。

“刚才咱们表现还行不?”

“必须行啊,我那一记跟头,足足有三十年的功力,放眼全省能翻出来的就没几个。”

“师父,那放眼全国呢?”

“滚滚滚……”

“听说这次陈凡要拍的是武打片,就跟《故事会》里的武打小说那种一样,杨师傅跟头翻得好、李师傅把式打得妙,肯定能入选。”

“啊哈哈,借您吉言、借您吉言哈。”

“呜呜……,师父,我也要拍电影。”

“你年纪小,排后面去。”

……

回到厂长办公室,其他人都散去,留下来作陪的依然是武厂长、况明义和劳建华三人。

方老书记之前来过,不过老人家精力不济,陪着陈凡说了会儿话以后,就被送回家去了。

六人分宾主落座,等秘书泡好茶出去、关好房门,武厂长迫不及待地问道,“陈副主席……”

刚开了个头,陈凡便将手一挥,“从今天起,请叫我陈导演、或者陈导。”

武厂长毫不介意、转换流畅自如,“陈导演,你看咱们厂的演员们,还能用么?”

陈凡牙关紧咬,比敌人皮鞭下的同志还要坚定,……实在是张不开口啊。

看到他的表情,武厂长三人便明白了他的意思。

只是况明义还有些不甘心,小声问道,“他们大多都是从建厂之初起就进厂的老同志,表演经验非常丰富,真的都不能用?”

陈凡抹了把脸,想了想,问道,“武厂长,我想问一下,江影厂有多久没招新演员了?”

武厂长立刻说道,“今年刚招过,刚才你看到的那十几个年轻演员,就是今年4月份招进来的。”

陈凡沉吟两秒,换了一个问法,“那上一次招新,是什么时候?”

武厂长顿时噎住,顿了两秒,他干咳两声,“啊,这个,上一次吗?”

陈凡认真点头,“上一次。”

武厂长看看况明义,哦,他是去年才来的,不熟悉情况。

再看看劳建华,这位是老人了,中专毕业就被分配到江影厂,除了每个月几十块钱的工资,还有年底雷打不动的10块钱奖金,其他一分钱的“补贴”都没拿过,绝对是根正苗红的“江影人”。

他当即干咳两声,对着劳建华说道,“劳主任,咱们厂上一次招新,是什么时候?”

劳建华瞪大眼睛,仿佛在说:你问我?

开玩笑的吧?!

我是办公室主任,不是人事科主任。……好吧,谁让人家是厂长,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主任呢。

劳建华微微叹了口气,抬头说道,“59年,也就是建厂的第二年。”

陈凡表情僵硬,看着他问道,“那就是二十年前?”

劳建华的表情有点一言难尽,“从数学的角度来说,是的。”

陈凡转头看向武厂长,一口老槽憋在喉咙口,是上不来下不去。

就这么个情况,你是怎么好意思说、请务必挑选本厂演员出演的?

没得说,《道士下山》这部戏里面,肯定是不会有江影厂的演员。

年纪太大、表演太尬,跟陈凡想象中的电影画面实在是不搭。

武厂长看着陈凡的脸色,感觉有点绝望。

刚才老杨、老李他们演得挺好的啊,就算演不了主角,演个配角总没问题吧?

但是这时候他根本就不敢说话,前几天他还接到过其他几个电影厂厂长的电话,要求一起合作、共摊成本。……上影厂看不上的剧本,多的是电影厂要,更何况还能与陈凡拉上关系。

他要是提出过分的要求,惹得陈凡不快,转而选择其他电影厂,那才是追悔莫及。

所以此时他也只能在心里,默默对老演员们说声抱歉,下次吧,下一次咱们厂自己开片,一定选你们!

就在这时,一直没说话的况明义忽然干咳一声。

屋里所有人都将目光转过去看他。

况明义笑了笑,先看了一眼姜甜甜,随即对着陈凡说道,“陈副、哦,陈导演,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

陈凡看着他,轻轻点点头,“请讲。”

况明义又看了一眼姜甜甜,随后说道,“就是姜作家在上个月的《收获》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短篇小说,《小荷才露尖尖角》,不知道这篇文章,你会不会改编成电影、并亲自导演呢?”

陈凡顿时一愣,意味深长地看看他,笑道,“莫非,况主任对这篇文章有兴趣?”

旁边的姜甜甜则完全愣住,改编我的作品?

况明义立刻笑着说道,“是这样的,这篇文章确实非常吸引我,我昨天也和武厂长商量了一下,如果改编权还没有被其他电影厂拿走的话,我们江影厂是非常有意对其进行改编的。”

说话的时候,他还看了一眼武厂长。

武厂长是风里来、火里去,灭过小鬼子、也冲出过解放区,什么样的事没见过?

此时况明义这么一说,哪怕昨天他们根本没聊过这个事,他也满脸坚定地说道,“对对,确实有这回事,只不过还没来得及提。”

陈凡看看两人,脸上笑容越来越浓,他转头看了一眼姜甜甜,笑道,“你怎么说?”

姜甜甜有点茫然无措,“我、我不知道。”

姜丽丽比当事人还着急,偷偷拿手指头捅她,还一个劲地使眼色。

姜甜甜看到她的表情,瞬间反应过来,对着陈凡说道,“你帮我拿主意吧。”

陈凡对着她笑了笑,转头说道,“如果江影厂确实有兴趣,那改编权就给江影厂了。”

姜甜甜的短篇小说名字叫《小荷才露尖尖角》,写的就是改开后社会上的变化,通过一个返城知青的工作变迁,说明了化被动为主动的重要性,其中更掺杂了不少在深圳的见闻。

文学性不是特别高,但重在新颖,并且反映了时代变迁过程中的变化点,算是一篇佳作。

要不然也不会得到巴老的赞扬。

只不过这篇文章是上个月15号才出版,这么短的时间,自然不会有电影厂找上门来联系。

却没想到,况明义竟然会想到,以这篇文章为突破口,推动陈凡答应让江影厂的演员参演。

正如陈凡所猜测的那样,等他刚答应下来,况明义便说话了。

他一副满脸兴奋的样子,笑道,“那真是太感谢了,在改编费方面,我们就按最高标准支付,……”

说着看向武厂长。

武厂长也不含糊,伸出一个巴掌,“本来改编剧本最多是3000,不过剧本还要麻烦一下姜作家,那就按原创剧本的最高标准5000块算。”

虽然现在厂里没钱,但只要举着陈凡的招牌,厅里随随便便不得拨个几十万的拍摄经费下来?!

几千块钱的剧本费,不值一提。

陈凡笑了笑,对这个价钱没有说话,只是说道,“那过两天,甜甜会把剧本写好给你们。”

姜甜甜更没有出声。

虽然她没什么钱,连工资都没有,只有学校的助学金和出版小说的稿费,可是小凡有钱啊,5000还是3000,对她来说没什么区别。

反倒是自己没写过剧本,这方面还得向陈凡求助才行。哎,就是不知道这次他又要什么样的学费?

顿了两秒,况明义转头看向陈凡,继续说道,“陈导,我有句肺腑之言,要是说的不对,还请不要见怪。”

陈凡伸了一下手,“请讲。”

况明义正色说道,“你在文学方面的造诣,自然是无人怀疑,但毕竟没有拍过电影,头一次上手的话,不妨用一部剧情简单的影片练练手。”

他又看了一眼姜甜甜,笑道,“姜作家的这部短篇小说,文学性和艺术性自然毋庸置疑,但故事情节和场景也确实比较简单,不如,陈导就用这部戏当练手作品,正好二位也是熟人,沟通起来更方便。你觉得如何?”

陈凡认真地点点头,“况主任言之有理。”

本来他就想在拍《道士下山》之前,拍一部短片练手,现在正好,还能助推姜甜甜一臂之力。

和后世一样,有电影改编作品的作家,与没有改编作品的作家,咖位都不一样的好吧。

人家投之以桃,他自然要报之以李。

当即便说道,“这部戏虽然简单,但对演技的要求却不低,我看需要资历比较深一点、舞台经验丰富一点的资深演员出演,才最合适。”

武厂长、况明义和劳建华瞬间两眼放光。

带着几分期许,武厂长看着陈凡,小声说道,“我们江影厂的演员都是有几十年舞台经验的,要不,主要演员就从他们中选?”

陈凡轻轻点头,笑道,“我看可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