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肃的手指因疼痛而微微颤抖,但他很快便掩饰住了自己的不适。
“识时务者为俊杰!”
朱肃一边用手指点着古翁,一边因疼痛而咬紧牙关:
“过去的事,本王可以不再追究。”
“但是,你古翁既然做错了,就得付出代价。”
“不过,念你年岁已高,本王也不忍心让你受太大的苦。”
朱肃说到这儿,目光转向站在门外的陈锋,向他递了个只有他们俩才懂的眼神。
“吴王殿下,我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陈锋轻手轻脚地走进殿堂,声音里透着几分机敏:
“西南的麻烦,殿下心里自然有数。”
“如今安南侵犯了云南,许多土司遭了殃,但沐英大将军守在那里,云南并未大乱。”
陈锋偷瞥了朱肃一眼,见后者微微点头,便接着说道:
“沐英大将军后来挥师出征,攻下安南城池,十几座城池血流成河,为那些遇害的土司们报了仇。”
“可云南是安宁了,川贵却因田州岑猛的叛乱而鸡飞狗跳。”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古翁:
“田州岑猛一呼百应,四大土司纷纷响应,杨氏、田氏、宋氏,还有水西安氏,全都被牵扯了进去。”
“古长老,您看这局势,是不是有点……”
古翁的脸色顿时苍白如纸,嘴唇也在微微颤抖着。
“我知道您心里明白,但我还是要问个清楚。”
陈锋直视着古翁:
“这些土司们,他们是真心为云南的土司们鸣不平,还是各有各的小算盘,想借机扩大自己的势力?”
大堂内,一阵沉默。
古翁的眼神游移不定,他知道,这次自己是躲不过去了。
陈锋紧接着补充道:
“所以,朝廷派兵平定叛乱,这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吗?”
“难道陛下会坐视西南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吗?”
古翁无力地回应道:
“这自然是应当的。”
陈锋又继续说道:
“既然如此,当初殿下刚到铜仁时,四大土司带领三十万大军一起来,他们的意图再明显不过。”
“尽管如此,殿下还是出于减少杀戮的考虑,给了他们一个机会。”
“殿下用岑猛的人头作为警示,安氏家族最早表示臣服。”
“在那之后,尽管其他三家土司或是因为恐惧,或是因为半信半疑,他们最终还是接受了殿下的条件,同意归顺。”
古翁听着,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陈锋眼神锐利地瞥向古翁,嘴角挂着讽刺的笑意:
“一回到封地,宋家就迫不及待地举起了反旗。”
“宋启山那厮,受了谁的撺掇,古长老心里应该是一清二楚的。”
他与古翁四目相对,对方默然不语,算是默许了此事。
“因此,殿下一举将反复无常的宋家连根拔起,意图以儆效尤……”
“警示那些自诩为土皇帝的土司们,让他们知道国法不容儿戏,军中更没有玩笑可言。”
陈锋目光深沉,扫过古翁的脸庞:
“可这似乎引起了众怒,都觉得殿下做得过了头,古长老,您觉得殿下是不是真的过分了呢?”
古翁紧闭着嘴唇,牙齿轻咬着舌尖,艰难地从牙缝中挤出几个字:
“是我们过分了。”
陈锋微微点头,向朱肃一拱手,随即退至一旁,身姿笔挺。
朱肃目光柔和地望着匍匐在地的古翁,语气温和:
“起来吧,你习惯了高高在上,如今却要向我这少年俯首,确实有些难为你了。”
“不敢,绝无委屈。”
古翁的头更低了,额头触地,声音中带着几分颤抖:
“我深知罪孽深重,愿意以任何方式赎罪。”
“只要殿下吩咐,我即便是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古翁的心中充满了惊惧,因为他知道,朱肃完全有能力杀了他,却还是愿意和他讲道理。
绝不能小瞧了对手,那意味着你的生命在对方眼里轻如鸿毛,你无论如何挣扎,也别想逃出他的掌控。
“对本王来说,你并无太多用途!”
朱肃直言不讳:
“你瞧,本王身边的这三名护卫,随便挑出一个,都能确保刺杀杨倾的任务万无一失。”
“所以,本王突然想到让你去执行这个任务,马上又觉得不划算。”
“这样吧……”
朱肃瞥了古翁一眼:
“你回山去吧。”
古翁又一次愣住了,他觉得这个少年,就像一个在江湖中闯荡多年的老狐狸。
“殿下!”
古翁舔了舔干燥的唇瓣,试图压制住内心的冲动,想顺着朱肃的话离开。
他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你们汉人常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即便是朽木,也有它的用途。”
“我古翁,总有一样能为吴王效力的。”
“既然古长老如此忠诚!”
朱肃目光闪烁,嘴角挂着似有若无的笑意:
“那就回山去吧,告诉你的同伴们,别再管山外的事。”
“本王承诺,等这边的事情处理完毕,苗民的生活困境,在未来十数年里,会逐步得到改善。”
“古长老,你看怎么样?”
“王爷……”
古翁目光游移不定地看着朱肃,嘴唇颤抖,却发不出声音。
“天下土地,都是我大明之土,天下百姓,都是我大明之子民。”
“哪怕你们躲在深山之中,也是我朱家的子民,我有责任让你们过上好日子。”
朱肃霍然起身,不顾陈锋的劝诫,亲手将古翁搀扶起来:
“我已经了解,你帮杨倾,不过是为了粮食和布匹,山里的生活确实不易,荒山野岭,土地贫瘠,种不出多少粮食。”
“等着吧,等我解决了这些麻烦,山里的百姓,都会有自己的土地。”
“王爷!”
古翁刚刚站稳,又猛地跪倒,这次的忏悔发自内心:
“古翁承认,之前帮助杨倾,并非全无私心……”
“但确实,帮他的原因,一是杨家与十二峒有旧;二来,今年夏汛严重,许多地方被淹,粮食绝收……”
古翁的声音越来越低,最后几乎是在哭诉:
“我们真的走投无路了……”
“再没有粮食,就会有人饿死,大批的人会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