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你放心,无论是传说中的三神器,还是樱花国那些美貌女子,我邓镇都会想法子给你弄回来。”
朱肃闻言,眉头一皱,冷冷地说道:
“邓镇,你是不是喝多了?”
“我何时提过要什么美貌女子?”
“徐家两位兄长还在这里,你这不是让我难堪吗?”
邓镇一愣,意识到自己失言,忙笑着解释:
“喝多了,喝多了……都是玩笑话,大家别介意。”
说完,他忙举杯敬酒,试图转移话题:
“来,来,都在酒里,喝!”
众人继续畅饮,直到夜幕降临,宵禁开始,才各自散去。
朱肃步回吴王府,简单洗漱一番后,正准备到书房稍微休息,顺便处理锦衣卫的文件。
没料到刚跨出房门,两道壮硕的身影就猛地向他扑来。
山君和小白,这对朱肃收养的灵兽白虎,似乎觉得时机正好,可以和他们的主人来一场嬉戏。
结果,这对尚未熟练掌握急停技巧的白虎,在距离朱肃不到两米的地方才开始刹车。
地面过于光滑,朱肃被这两个力大无穷的家伙撞得差点飞出去。
“哎!”
朱肃被山君和小白撞得大腿和肚子生疼,后退了几步,最终跌坐在地上。
“吼!呜……”
意识到自己闯祸的两只白虎,低吼了两声后,立刻转变态度,发出呜咽声,跑到朱肃身边,用鼻子轻轻蹭着他的手背。
“你们俩,特别是山君!给我小心点!”
“小心我哪天把你的骨头拆下来泡酒!”
朱肃一边轻轻拍着两只白虎的脸颊,一边责备道。
吴王府的伙食确实不错,短短两个月,这两个小家伙的体型就长大了一圈。
和两只愧疚地低着头的白虎嬉戏一番后,朱肃轻轻扭了扭有些酸痛的脖子,然后向书房走去。
“真是够闲的啊!”
朱肃懒洋洋地坐在桌前,随手翻看着锦衣卫送来的情报。
他无意中发现,手下们连谁家生了孩子,几点几分的事都记录得清清楚楚,不禁摇头失笑:
“这帮家伙,连这种琐事都不放过,真是闲得蛋疼。”
他随手把玩着情报,心里暗想:这效率,估计连我自己的一半都不如。
就在这时,一份来自漠北的急报突然吸引了朱肃的注意。
“乃儿不花?”
他眉头紧锁:
“这混账东西,又来犯边了。”
原来,北元太尉乃儿不花自去年叛逃漠北后,纠集了两万多人,屡次侵犯边境,手段残忍,令人发指。
“漠北这是又要乱起来了?”
朱肃沉思片刻,拿起笔给四哥朱棣写信。
恰好,王保保也在朱棣那里。
朱肃相信,朱棣加上王保保,漠北草原上无人能敌。
他在给朱棣的信中,简单明了地说明了情况,甚至为了省事,直接将那份情报塞进了信封。
他在情报的最后,只加了一句话:
“犯我汉疆者,虽强必戮,虽远必诛!”
他知道,四哥看到这句话,一定会明白他的意图。
然而,让朱肃心情沉重的是,就在他给四哥写信的三天后,云南又传来了关于沐英的噩耗。“傅友德来信提到,沐英伤势严重,但云南的叛乱已近尾声,本来大军即将凯旋,偏偏安南之事横生枝节,导致意外发生。”
“他认为沐英如今无法指挥作战,建议暂且退回云南休整,待沐英康复再行定夺。”
御书房中,朱元璋将傅友德的信件递给朱肃……
这个儿子对沐英的关心,朱元璋看在眼里,他对这个忠心的义子也是颇为看重……
知道儿子与沐英关系匪浅,因此对朱肃的焦虑,朱元璋并不感到意外。
“父亲!”
朱肃接过信件,扫了一眼,抬头直视朱元璋:
“这事儿不能轻易揭过。”
“你打算怎么办?”
朱元璋重新落座,对朱肃的坚决态度不以为然:
“打算再征讨安南?为了给你沐英大哥出口气?”
“是他们主动挑衅,安南王室居然敢侵犯云南,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朱肃语气激烈:
“这些鼠辈,以为我手中刀不利,就能侥幸逃脱?”
“小兔崽子,别装了。”
朱元璋一眼看穿了朱肃的心思:
“你就是想给你沐英大哥报仇,还‘手中刀不利’,你那肚子里装的一点墨水,也就这么点水平吧?”
朱肃的眉头紧皱,显然对朱元璋的质疑有些不悦,但又不便发作。
“爹!”
朱肃的声音提高了几分,眉头紧皱,显得异常焦虑:
“难道您就能忍受那安南小国如此嚣张,践踏我大明的土地,还伤害了沐英大哥?”
“若是以前,您定会亲自挥剑上阵吧!”
“唉,年纪大了,不比当年了。”
朱元璋轻叹一声,慢慢品了口茶,语气平静:
“英雄气概,似乎随岁月一同流逝了。”
“爹,这话可不像是从您嘴里说出的!”
朱肃瞪大眼睛,眼神里满是失望:
“我从未想过,会有一天对您如此失望,觉得您不够英勇,不够果断!”
“哼,你这是在逼我吗?”
朱元璋不为所动,冷哼一声:
“国库的银子不是用来随意挥霍的。”
“你征伐高丽,若非盐铁和海事司的税收填补,恐怕你的战事也难以持久。”
朱元璋目光锐利地扫过朱肃,语气加重了些:
“身为君主,要考虑全局,不能因一时的冲动而误了大局。”
“一步错,可能就会导致全局崩溃。”
“可是那高丽王室的财富确实成了我大明的囊中之物,我没有浪费啊!”
朱肃有些得意地挑了挑眉,试图为自己的行为辩解。
“你这么想,唉!”
朱元璋摇了摇头:
“你以为我看中的只是眼前的那点小利?”
“那点金银能用到大明的建设上吗?”
“我们还是要把高丽百姓的生活放在心上。”
“小五,不是土地越多就越划算,至少在咱们这里不是。”
“不管是漠北还是高丽,只要纳入了大明的范围,那里的百姓就是朕的子民,朕得照顾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