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每日上朝和每日打卡上班没太大区别,谁见过一直不累的?
朱元璋此刻却带着几分愧疚,目光柔和地看着自己的儿子,有些尴尬地说道:
“小五啊,之前的事,是爹的不对……”
“爹,不是那么回事!”
朱肃对朱元璋的歉意毫不在意,立刻转移话题:
“我们父子之间,哪有隔夜仇。”
“我的意思是,您能否答应我不用上朝?”
尽管朱肃的提议让朱元璋有些意外,但他可不是容易被糊弄的人。
稍作思索后,朱元璋便明白了朱肃的意图,立刻冷笑回应道:
“你以为你爹这么好骗?告诉你,大明的塞王,哪有闲人?”
朱肃无奈地抿了抿嘴,点头又拱手,心想:又是一次失败的尝试。
就在他打算另寻机会溜走时,目光忽然落在书架上的一本书上。
《三国志》,那本封面略显破旧,与周围整洁的书本形成鲜明对比……
朱肃一眼就认出了,这正是自己那本常看的睡前书。
“爹,你这是干嘛?沐英哥送给我的书,你干吗要翻看?”
朱肃有些懊恼地从书架上取回自己的书,那是沐英的心意,他一直视如珍宝。
朱元璋的目光从书本上掠过,眼神突然暗淡下来。
这位平日里总想和朱肃亲近的父亲,这次却罕见地露出了示弱的姿态:
“你不在,我随便翻翻……”
“嗯?”
朱肃察觉到朱元璋语气中的异样,他端着水走到朱元璋身边,轻轻撞了他一下:
“怎么了,爹?空印案的事情不是已经在处理了吗?”
“你怎么突然变得这么情绪化,跟我的那两个还没过门的媳妇一样。”
“小五啊!”
朱元璋忽然伸手轻轻抚过朱肃的脖颈:
“我知道自己天生多疑,这个毛病改不了了……”
他这样说道,同时心中涌起对过去的回忆,想起了被郭子兴和义父的背叛、被曾经下属的出卖……
他经历得太多,可能除了马皇后和太子朱标,他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去全心全意地信任一个人。
他的孩子朱肃,原本也应该像其他孩子一样,得到他的信任。
但是这个孩子太出色了,出色到连他自己都必须承认,朱肃或许能成为一个更优秀的继承人。
当朱元璋第一次有这个念头时,是因为朱肃巧妙地救下了李善长,而他竟然没有察觉。
后来,这小家伙的表现越来越让他惊喜,但同时也让他对朱标感到愧疚。
朱元璋心中纷繁复杂,他已经有些迷茫,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一切。
“爹,这本书你读过了吗?”
朱肃忽然晃了晃手中的《三国志》,其实他清楚,另一个时空里,朱元璋的晚年与孙权惊人地相似:
“都说孙权晚年最大的败笔是失去儿子后性情大变,杀了很多人,成了昏君。”“但爹,我不这么认为。”
朱肃看着朱元璋愣住的神情,他伸出手,握住了那个曾经征战沙场,即便如今养尊处优多年,手上依然布满老茧的淮西猛虎,诚恳地说道:
“重情之人,天生多疑,这是必然的。”
“没有人能在付出极大的信任后,还能轻松地承受背叛的打击。”
朱肃的话如同破云而出的阳光,驱散了朱元璋心头的阴霾。
他看着眼前这个英俊少年,眼中闪过一丝光芒。
然而,刚刚解开朱元璋心结的朱肃,接下来的话却有些破坏气氛:
“爹,我就不提在这几位兄弟中,你最喜欢我这件事了。”
“我还是刚才那个问题,我可不可以不上朝?”
听到朱肃的话,朱元璋的眼中掠过一丝感动,嘴角轻轻上扬,显露出一个细微的弧度……
这细微的变化已经足够表明,他心中的那个结已经解开。
“不愿上朝?那便称病吧。”
“不知如何称病?”
“别急,我来教你,伤病也是病,是可以用来告假的……”
不久,原本宁静的御书房再次传来朱五皇子四处躲闪,椅子翻倒,偶尔疼得哼哼,偶尔找机会求饶的声音……
经过一番嬉闹,朱元璋和朱肃之间的信任危机终于化解于无形。
马皇后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甚至亲自下厨为小儿子准备了一桌丰盛的菜肴,但朱肃此刻却没有了胃口。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将从明天开始,以成年皇子的身份参与政务,正式行使大明亲王的权力。
这一步看似简单,但在朱肃的兄弟中,有这种资格的都是已经成年的皇子。
他们一旦成年,大多数都会被立刻派往封地,此后,他们可能就再也没机会回到朝堂。
因此,朱肃这样的情况可以说是非常罕见的。
“娘,我爹他到底是怎么想的?难道他还真觉得我有王莽那般的才能?”
朱肃一脸苦相,下巴抵在饭桌上,眼睛湿漉漉地盯着马皇后:
“娘,是不是有了大孙子,你就不要小儿子了?”
“我在大牢里蹲了那么久,你都不来看我一眼。”
“哼,你这就是自作自受!”
马皇后轻笑一声,夹了一块清蒸鲈鱼放到朱肃的碗里:
“都说‘慈母多败儿’,你爹这句话说得我耳朵都长茧了。”
“为了不让你爹抓住把柄,我只能硬着心肠,不去看望你……”
朱肃突然挺直身子,双手交叉在胸前……
他意识到自己和大哥性格中的狡猾部分,可能并不是遗传自父亲,而是这个一边调侃他,一边给朱元璋使绊子的母亲。
看来,我们家也就我朱肃朱小五是个实诚人,其他的,都是一群心机深沉的家伙。
根本不是对手,根本不是……
打消了再向娘亲求助的念头,朱肃在陪马皇后吃完晚膳后,便告辞离开。
他向马皇后解释了自己的担忧,因为担心家里的两头白虎——
然后在马皇后无奈的目光中,他急匆匆地离开了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