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汁糖丸 作品

第206章 有样学样 歪树养斜苗

“唉!”

朱肃看着满桌子的美味佳肴,对马皇后无奈地说道:

“还是娘亲心疼我。”

“你这个小没良心的!”

马皇后轻轻笑了笑,用手指戳了戳朱肃的额头:

“让你爹教训你一顿怎么了?要不是你爹排除万难,坚持给你们输送粮草,你和小四在高丽能这么安心?”

马皇后说到这儿,微微叹了口气:

“你也该理解你父皇……”

马皇后的话音未落,又轻轻摇了摇头,剩下的话没有再说出口。

马皇后心里透亮,她清楚朱肃对被朱元璋打发到辽东耿耿于怀,而朱元璋则对朱肃的误解感到愤怒。

朱肃一心想证明自己的实力,打算另起炉灶。

他指责朝中的文官们虚伪造作,只追求那些虚无的名利,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对读书人的那一套理论深恶痛绝。

一顿饭的功夫,朱肃没再说话,只是默默吃着鸡腿。

吃完后,他淡淡地说道:

“我对他的心思还能不了解吗?”

“我爹就是爱面子,那些武将还算实在,他们在战场上见识过生死,知道实际最重要。”

“可那些文官,光说不练,尽搞些虚的。”

他看着那些装饰华丽的衣裳,紧绷在文官们身上,似乎也遮不住他们内心的空虚。

“他们吃得是百姓的血汗,口口声声仁义道德,实际上却争名夺利,追逐那些虚无的东西。”

朱肃说到这儿,轻轻摇了摇头,一脸的失望。

朱肃明白,自己总有一天会离开这里,但他想在走之前,试着改变一下这种风气。

他特别反感那些读书人自以为是的逻辑。

几千年来,他们似乎一直在逼着人们学会所谓的“道理”。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首先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理论。

而在达成目标之后,他们不仅在自己人之间传播这套理论,甚至还想用这套理论去说服那些未接触过这些观念的异族。

这就好比什么呢?

一个书呆子拼命想要把其他人也变成书呆子……

甚至妄想凭借自己多年书呆子的经验,成为这一群体的楷模。

但有一天,他们这群人遭遇了强盗土匪。

这该如何是好呢?

书呆子试图上前说服强盗土匪接受他们的观点,于是……

讲道理?

你正滔滔不绝地说到一半,对方却上来就是两巴掌,紧接着给你两刀。

等你躺在地上,意识到讲道理这条路行不通时,你已经只剩出的气,没有进的气了。

这,才是最让人头疼的。

在朱肃看来,能心平气和地和别人讲道理不算什么本事。

能让别人心平气和地听你讲道理,那才算有真本事。

而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得在武力上对对方形成绝对的震慑。因为实力决定话语权,这就是现实。

朱肃明白,想要改变这种风气,道路漫长且艰难。

但他愿意从现在开始,一点一滴地努力,终有一天,一切都会有所不同。

而在那之前,有些话他只能藏在心底,不能对人说起:

“这就是实力,让人无法拒绝的魅力。”

朱肃心情低落,于是把隐藏在寝宫的两只灵兽白虎山君和弟弟小白唤了出来。

他尽量让自己显得平静。

“山君,小白!”

朱肃话音刚落,门外就传来了宫女们的尖叫声,紧接着两道白色身影疾速闯入坤宁殿!

朱肃把最后一块鸡腿喂给山君后,小白这个弟弟就把大脑袋放在了他的腿上,发出“嗷呜嗷呜”的声音,那双楚楚可怜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他。

“别急,也有你的份。”

朱肃说着,就把一盘香喷喷的大肘子放在地上,然后又放了一盘炖排骨在山君面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脑袋:

“你是老大,要让着弟弟,别抢他的。”

朱肃安排好一切,正想向惊讶的马皇后解释,一群侍卫突然冲了进来。

“娘娘,殿下,让您们受惊了。”

“我接到宫人报信,说坤宁宫出现了白……白……”

侍卫统领话说一半,突然停住了。

因为他看到小白几口吃完食物后,非常机灵地察觉到,在这个房间内,地位最高的不是他的主人,而是那个身上有着和主人相似气息的妇人。

小白这小家伙没几天大就学会了找靠山,一摇三摆地蹭到马皇后腿边……

小脑袋像小狗一样在她的小腿上来回蹭着,随后低下头,用头顶轻轻抵住了皇后本能想要推开的掌心。

它那双圆溜溜的大眼睛一眨一眨的,直勾勾地盯着马皇后,嘴里发出轻轻的“嗷呜”声。

更绝的是,小白还左右摇晃着小脑瓜,引诱马皇后的手在自己头顶上轻抚,这一幕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马皇后回过神来,禁不住笑着拍了拍小老虎的头顶,然后转头看向朱肃,那眼神里分明写着明了。

马皇后对朱肃想要收养这对不凡的白虎的心思早已看透,但她没有立即表态,只是说这件事得和朱元璋商量一下。

朱元璋此刻正忙得脚不沾地,估计要明天才有时间处理这件事。

当人群散去,那个迟到的侍卫统领在回程的路上,心里还回味着小白虎向皇后示好的样子,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

他脑海中闪过吴王殿下的面容,随即摇头笑了笑。

“真是的……什么人养什么虎啊……”

朱肃坚持养虎的主意,跟老朱同志的看法产生了分歧。

老朱同志的观点大概是:这两只幼崽和你,只能留下一个。

结果,尚未成年的吴王殿下,就这么被逐出了皇宫,搬到了金陵的吴王府定居。

在朱肃看来,这无疑是因祸得福的喜事。

但遗憾的是,尽管离开了皇宫,每天上早朝对他而言,依旧是无法回避的义务。

于是,回到金陵的第三天,朱肃和一群朝臣再次步入了朝堂。

这次朝臣聚集,自然是为了高丽之战的论功行赏。

而这天,发生了不少让朱肃意想不到的事。

比如他的同僚们,除了李景隆这个年轻人撞上好运,得到了侯爵的封号,其他人个个都晋升为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