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李成桂一万八千骑兵的冲锋,这位曾经的城门校尉,如今的游击将军,单手紧握长矛,头盔戴正,大声呼喊:
“准备战斗!”
他身后的士兵们齐声响应,声音响亮,如同春雷滚滚,震撼人心。
陈锋又敷上面甲,冷冷地看向李成桂的大军,然后猛地扯动缰绳,胯下的健马长嘶一声,开始加速冲锋。
他身先士卒,冲在最前方,身后万名骑兵原本紧凑的人字形阵,随着冲锋的加速,如同一对雁翅般舒展开来,形成一道绵延不绝的蛇形长阵。
铁骑奔腾,犹如一道闪电划破长空。
李成桂看到这一幕,不禁愣住了。
按照常规战术,对方应该用骑兵组成数个方阵,层层设防才对。
然而,李成桂眼前的景象却是对方骑兵以一种近似疯狂的打法,毫不犹豫地冲来,仿佛要将他的后军一口吞没。
这种打法,只有亡命之徒才会采用。
李成桂心中一寒,对那位领军将领产生了深深的忌惮。
“这家伙,冲在最前头还行,但怎么敢指挥这么多人?”
李成桂暗自嘀咕。
而那位令人忌惮的将领,此刻正站在高丽城墙之上,双手抱胸,嘴角挂着笑意,冷眼旁观着城下的激战。
因为他同样是个愣头青。
“杀!”
两军距离缩短至百米,李成桂清楚地听到那声音透过面甲传来,虽然有些失真,却让人瞬间热血沸腾。
“他娘的,豁出去了!”
李成桂身为武人,被逼到绝境后也爆发出了困兽之斗的勇气。
两军前锋瞬间撞击在一起,陈锋所在的前军如同重锤击打,向前冲出数丈,紧接着被后续的骑兵猛烈撞击开来。
陈锋像断线风筝一样被抛出两丈开外,整个人连带着铁甲轰然一声砸在坚硬的地面上。
而他,却也在向前冲击的那一刻,完成了他的使命——留下李成桂。
尘土弥漫之中,陈锋手中空空如也,耳边却响起了震天的欢呼声。
“哈……哈哈哈……”
陈锋躺在地上,全身筋骨如同被撕裂一般痛苦,鲜血从唇角缓缓流出,他却不在乎,反而放声大笑。
朱棣为确保万无一失,不留给李成桂一丝逃生的机会,立刻下令剩余的骑兵,包括自己的亲卫队,全体出动,务必将李成桂擒拿。
这支队伍的领头人名叫张玉,是燕王朱棣的亲卫统领,他的忠诚和智谋都深得朱棣的信任。
张玉眼见李成桂被陈锋一矛刺伤,立刻意识到保护陈锋成了自己的首要任务。
果然,朱肃站在全州城头,朱棣坐在中军大帐中,两人都满意地看着张玉的机敏反应。
“哈……呵……哈……呵……”
李成桂艰难地喘息着,他的身体大量失血,意识已经开始模糊,几乎丧失了思考的能力。
他未曾想过,生命的终章竟会如此狼狈收尾。
城墙上的朱肃正要撩起衣袍解手,却被身旁的李景隆所制止:
“小五,你现在可是风光无限,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大明的颜面,别在这种时候掉链子。”朱肃闻言,哈哈一笑,手却停在了衣袍上:
“景隆,你这话说得我心里痒痒的,不过今天确实不是闹着玩的时候。”
他最终还是按捺住了冲动。
战斗的喧嚣渐渐远去,但朱肃面临的任务还远未结束。
他下令飞影兵将樱花国留守的舰船人员全部清除,一个不留。
那些樱花国的大船,朱肃打算废物利用,命令飞影兵将它们驶向杭州。
他心中早有打算,要组建一支远洋舰队,这些船只虽然破旧,但总比没有强。
朱肃心里盘算着,拿着这些小玩意去跟老头子换点蜀中的巨木,他总不会再阻拦了吧。
真是想不通,这老头子成了皇帝,最大的兴趣居然是娶妻置产。
在朱肃的眼里,朱元璋的这个爱好未免显得有些俗气。
朱棣在全州城见到朱肃,两人并没有上演什么感人至深的久别重逢,反而是燕王用马鞭轻轻敲了敲朱肃的头盔,语气不善地说道:
“你给我等着,等着瞧!”
“吴王身先士卒,勇夺全州,这份战功我一定给你大大地宣扬,然后火速上报。”
“你不是喜欢风光吗?我让你风光个够!”
朱棣说话时,眼中闪过一丝凶光。
“这……”
朱肃瞬间感到一股寒意,冷汗顺着额头滑落。
他不怕别的,就怕老朱同志知道了会生气。
朱肃想象着,如果朱雄英处在自己的位置,自己会怎样对待他,肯定不会像旁人那样称赞他是英雄,而是会狠狠地教训他一顿。
一想到朱棣的威胁,朱肃就感到一阵绝望。
如果让爹知道了……
朱肃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朱元璋那张愤怒的国字脸,那双如同铜铃般的大眼睛,还有那抖动的虎须。
朱元璋可不是什么好惹的角色,他会让朱肃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疼痛。
朱肃猛地摇了摇头,试图把那股子不适感从脑袋里赶出去。
他心想: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的事情明日再愁。
他决定先让自己沉浸在这胜利的喜悦之中,别的暂且不管。
当晚,朱肃和朱棣两兄弟一声令下,全军上下都得到了犒赏。
酒席上,吴王殿下因为酒劲上头,又要拉着同样醉醺醺的蓝玉和王保保结拜成兄弟。
幸亏朱棣还保持着几分清醒,及时阻止了他们,否则朱元璋在金陵恐怕就要多出两个儿子了。
热闹归热闹,正事却不能马虎。
朱肃虽然是第一个登上城头的人,但他身份尊贵,如果按功行赏再封个侯,那无疑会让人笑话。
于是,他非常大度地将这份功劳以“三口黑锅”的代价,转手给了第二个登城的李景隆。
不过朱肃也明确提出,自己先登城头那是大功一件,很可能一生就这一次……
所以朱棣必须在战报中详细描述他的英勇表现,一字一句都不能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