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麟说到此处,轻轻摇头,随后提议道:
“朱肃,你不妨以你的名义,送一套蜀锦给高丽王,他应该能领会你的意图。”
朱肃惊讶地看着汤麟,心想:果然,这些谋士都不是什么善茬。
“你们一个个都太狡猾了。”
朱肃心中暗道,嘴角却忍不住勾起一丝笑意:
“但是,本王确实很喜欢这种聪明……”
朱肃脑海中浮现出一个画面:那位虬髯大汉的高丽王,穿上女装后的反差形象……
“这画面,想想都觉得有些辣眼睛……”
朱肃忍不住低声自语。
“这计策确实巧妙。”
陈墉在一旁接口道:
“朱肃送了高丽王一套女装,他若是收下,便是认同了司马懿的计谋;若是不收,那便连司马懿都不如。”
“不管他收或不收,想要在史册上留名,恐怕只能是幻想了。”
“这招儿可真是阴险毒辣啊。”
李景隆微微点头,对朱肃说道:
“我看这办法行得通,这样一来,咱们就能让高丽王疑神疑鬼,怀疑辽东军队的补给是不是也出了问题。”
“对啊……”
李景隆刚说完,吴寿安就猛地一拍大腿:
“辽东的补给线主要靠海路,旅顺口是关键节点。”
“咱们可以让花铭的管家老钟,在和高丽人做盐生意的时候,故意泄露点风声,引诱他们去打旅顺口,然后我们再埋伏起来。”
“这可使不得,太容易节外生枝了。”
“钟叔虽然认识不少高丽权贵,但这种事一旦败露,他立刻就会陷入险境。”
“再者,就算真的打下旅顺口,高丽最多也就派个两三万人来,多了他们自己也会起疑。”
“咱们这样干,风险太大,划不来。”
花铭直截了当地拒绝了吴寿安的提议,他觉得这根本不是什么好主意。
朱肃观察着这些热烈讨论的手下,心里暗自点头:
嗯,这气氛不错,想当年老爹起家的时候,大概也是这样的场景吧……
嗯,吴寿安这小子,越来越有反骨的样子了……
“那就这么定了,给高丽王送一套蜀锦,看看他有什么反应。”
朱肃最后拍板,随后他看向花铭。
“知道了!”
花铭扯着嗓子说道:
“保证样式够妖娆,够魅惑,够直接!我这会儿就随手送他个粉色肚兜!”
“哈哈哈……”
他的话音刚落,屏山茶楼里就响起了一片欢快的笑声……
朱肃制定了计划,便心满意足的离开了屏山茶楼。
他嘴里轻轻哼着跑调的《牡丹亭》,一副轻松自在的模样,来到了东宫。
今日,小家伙朱雄英并不在,他跟着母亲回了鄂国公府,去看望外公了……
所以,朱肃一直到走进大哥朱标的书房,都没有听到那声熟悉地、天真无邪地“五叔”。
走进朱标书房后,一切都跟以前不一样了。
倒不是物件变了,而是感觉不一样了。
朱肃最不想见到的人之一——太子侧妃吕氏此刻就身在书房之中。
她怀里则抱着刚满两岁的朱允炆。
朱肃进来时,吕氏正抱着孩子站在朱标的书案旁,看着他在练字。
这是朱肃第一次看到朱标的书案上没有堆积如山的奏折。
怎么啦?被父皇冷落了?还是太子不想再处理政务了?
朱标抬头看了朱肃一眼,两人同时露出了一些尴尬的表情。
“呵呵,允炆想看我写大字,所以……”
朱标看懂了朱肃眼中的疑惑,有些尴尬地解释道。
“哦……”
朱肃意味深长地应了一声,那一刻,他觉得自己就像个无意中撞破秘密的旁观者。
朱肃的目光落在吕氏抱着的朱允炆身上,心里却飘到了另一幕:
小豆丁正赖在常遇春怀里,拽着他的胡须,要他讲述战场上的故事。
他在心里对两岁的朱允炆说道:你那个顽皮的大哥,我可是要一直照顾他的,所以,对你……
不得已,他和朱允炆叔侄二人,进行了一场尴尬的对话。
朱肃幽幽说道:
“允炆,你已经两岁了,要好好吃饭。”
这样的废话,说了一箩筐。
吕氏几乎忍不住要打断这场尬聊,朱肃却摘下腰间的玉佩,递给朱允炆。
他还没意识到这个举动的深远意义。
“还不谢谢五叔?”
吕氏的笑容让朱肃觉得有些刺眼。
“谢谢五叔。”
朱允炆的回答像提线木偶一般,但他的乖顺,远超那个顽皮的小豆丁。
朱肃笑着点头,然后转向朱标,朱标立刻明白他有话要说,便对吕氏说道:
“你先带允炆出去,我和小五有些事要谈。”
“那殿下,吴王,妾身告退。”
吕氏自觉地退出了书房。
至少在朱标看来,吴王朱肃的威势,足以震慑住吕氏,让她不敢再生出非分之想。
作为朱标身边的人,她再清楚不过朱标对朱肃抱有多么深厚的信任。
等到吕氏离开后,朱肃转过头来,冲着朱标说道:
“大哥,趁着大侄子和芸姐不在,你这是偷偷摸摸地搞上了别人啊?”
“朱肃,你这张嘴!”
朱标笑着骂道,他自然知道朱肃和吕氏有矛盾,但朱肃对朱允炆的态度,他也是看在眼里的。
他对朱允炆说不上有多喜欢,但绝无半点冷落的意思。
从过去到现在,一直都是这样。
朱标对此也无可奈何,只能暗自感叹——
如果吕氏当初能安分守己,不惹常希芸反感,或许朱允炆这孩子,也能赢得朱肃的青睐。
“吴王殿下此行若无要事,恐怕不会光临寒舍,不知今日来找我,有何贵干?”
朱标挥去心头的杂念,微笑着举起手中的茶杯,与朱肃玩起了官场上的虚与委蛇。
“看来太子爷今天心情颇佳啊。”
朱肃也跟着装模作样,找了个椅子坐下,顺便把腿一翘,摆出一副随意的姿态。
“你倒真有点太子爷的派头。”
朱标瞥了一眼朱肃那散漫的坐姿,有些无可奈何:
“当年父皇母后对你疏于管教,才让你养成了现在这幅懒散的样子。”
对于朱肃,朱标总是有什么说什么,说话间毫无避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