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汁糖丸 作品

第137章 被陪绑的捣蛋三人组

“那些制作大炮的技术,我暂时不想交出去。”

“毕竟,我担心一旦泄露出去,后果不堪设想。”

朱肃自信满满地提起了自己的鬼影兵团,那支忠诚可靠的队伍,足以确保一切机密不外泄。

“好吧。”

朱元璋没有多想,立刻同意了朱肃的请求。

他对儿子的试探早已过去,现在他对朱肃的信任越来越深,毕竟朱肃的一举一动他都看在眼里。

“还有件事,我原本有五万亲兵。其中一万负责保护药工坊等关键地方,剩下的四万交给了马三刀,打算训练成水师。”

朱肃望着朱元璋,继续说道:

“现在,这些水师已经训练有素。我想把他们调到海事司,负责海上护航和巡视海疆。”

“你小子早就计划好了吧?”

朱元璋暗自称赞,同时也感到自豪,儿子如此深谋远虑,真是像他!

“哪有啊,当时训练他们是为了平定张士诚的旧部,没想到这个过程……如此顺利。”

朱肃略带羞涩地笑了。

“哈哈哈……”

朱元璋心里明镜似的,知道这件事如此顺利是因为什么,当下也不打算继续让朱肃受委屈:

“爹答应你了,等苗儿回到金陵,归顺朝廷,爹就颁布圣旨,为你们俩举行婚礼!”

尽管这事儿大家心里都有数,甚至徐达也清楚,基本算是公开的秘密了,但朱元璋此刻正式表态,却还是头一遭。

“那儿子,就谢父皇的厚爱了。”

朱肃朝朱元璋一拱手,挑了挑眉。

“哼!”

朱元璋斜了他一眼:

“别得意得太早,怎么跟妙云说,让她接受这个事实,那可是你的事。”

“嘿……”

朱肃咧嘴一笑,满不在乎地说道:

“女人嘛,哄一哄就好。”

“说巧不巧,哄女人这方面,儿子可是高手。”

说完,他冲朱元璋竖了个大拇指。

就在朱肃跟朱元璋炫耀的时候,他并不知道,一场关于王妃的考验正在等着他……

朱肃离开后,朱棣就接到了老朱的圣旨,他被封为燕王,封地在沈阳,离铁岭不远。

朱元璋这么做,也是受了朱肃的鼓动。

沈阳离铁岭近,有利于大明对铁岭的控制。

目前,朱棣还需要在朝中锻炼两年。

两年之后,他将与海别公主完婚,接着会前往沈阳,成为那里的塞王。

朱肃的日子也不再轻松自在——

因为老朱的命令,被锻炼的可不止是朱棣一人,他这个吴王殿下也必须开始参与早朝。

每天拂晓前,四哥就会毫不留情地将他从温暖的被窝中拉出来……

宫人们便忙碌起来,帮他穿衣、洗漱,随后他被迫跟随四哥走向大雄宝殿,面对冗长的朝会。

这样的生活对朱肃来说无比煎熬,他总想找借口生病来逃避……

但无论是他哄得心情好转的母亲,还是用美食拉近距离的侄子朱雄英,他们的求情都未能改变老朱的决心。

最终,朱肃只得无奈接受现实。

值得一提的是,或许是为了让他不那么孤单,朱元璋特意安排了花铭和李景隆“陪伴”他。

李景隆担任兵部主事一职,所以他跟花铭的位置相对靠后,只能偶尔与站在前面的朱肃对视一眼。

当然,这彼此心中那一番难言的苦涩,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所以,朝会时,朱肃便时长给朱元璋或是李善长制造些麻烦。

他在朝堂上的站位总是随心所欲,一会儿站在文官的最前面,一会儿又站在武官的最前端,让人捉摸不透他的心思。

文官这边,胡惟庸心怀鬼胎却始终缺乏行动的胆量……

而李善长,这位东山再起的老者……

虽然他对朱肃当初的善意有所辜负,但终究还是念着旧情。

加上吴王殿下如今的权势,使他学会了隐忍。

无论是侄儿的离世,还是儿子的受伤……

现在的李善长,内部有势力庞大的胡惟庸让他如芒在背,外部又有徐达磨刀霍霍,准备为女儿报仇。

他的生活,可以说是步步惊心。

再加上吴王朱肃背后有朱元璋和太子朱标的支持,稍有不慎,他便是自寻死路。

可喜的是,朱元璋最终采纳了朱肃的建议,重新启用了刘伯温。

老朱设立了一个新的机构——海事司。

它跳过户部,直接由皇家管理。

同时老朱将刘伯温派往浙江宁波,负责处理重开海禁后的种种事务。

朱肃早已神游天外,他的目光在端坐龙椅的父皇,以及坐在父皇下方的太子朱标身上流转。

他心里默默叹了口气:快乐,是如何在这权谋的漩涡中消失的呢……

“吴王殿下……吴王……”

今天早朝的气氛似乎有些异样,朱肃正沉浸在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中,突然身后胡惟庸低声连唤了两遍他的名字。

他回过神来,只见父皇和大哥的目光双双投来,那眼神……

难以描述。

朱肃吓得一个激灵,直觉今天不宜久留于宫中。

“这是出了何事?”

朱肃转过头,发现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都在注视着他。

这无数目光中蕴含的情感复杂多变:有隐忍的责备,有自然的崇敬,有坦荡的欣赏,有狂热的仰慕,有直接的羡慕,还有含蓄的拥护。

“这是怎的?”

朱肃心中升起一连串疑问。

当他目光落在那个穿着与明朝官员截然不同的高丽使节身上时,他似乎找到了答案。

“嗯……”

朱肃尴尬地环视一圈满朝文武:

“这位高丽来的使臣,方才说了些什么?”

他话音刚落,朝堂上立刻爆发出一阵哄笑,连平时与他有隙的李善长、胡惟庸、李斌等人,也忍不住加入了笑潮。

常言道,最大的轻蔑是无视。

习惯在早朝中神游太虚的吴王,不经意间已经流露出这样的姿态。

“朱肃!”

朱标注意到朱元璋脸色阴沉,显然是对朱肃整日懒散、无所事事的状态已为光火。

于是,他打算为弟弟开脱:

“高丽使节金石灿指责你指使足利义满掠夺高丽……”

“父皇,这中间必有误会。”

朱标又转头对朱元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