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喝口小酒 润润喉

朱肃描述得绘声绘色,那双灵活的眼眸闪烁着狡黠的光芒,朱元璋原本严肃的脸庞也不禁露出一丝笑意:

“你这家伙,还没把老朱家的脸丢光。”

“哼!”

朱肃唇瓣轻启,透出一股桀骜不驯:

“您可以说我丢了自己的脸,但要说丢朱家的脸,我可是从未有过半点行差踏错。”

朱元璋听后微微一愣,看着眼前这个身材逐渐与自己相仿的儿子,想起他放过李善长,在狱中展现出的那份坚韧,心中不禁一暖:

“这一点,我确实得对你心悦诚服,是我说错了话。”

朱肃一愣,眼睛瞪得老大:

“爹?你这是怎么了?是不是身子不适,需要传太医来看看?”

他紧张地冲着身边的朴仁安下达命令。

“朱肃,你这是翅膀硬了是吧?我夸你两句你就飘飘然了?”

“你二哥那事儿我不跟你计较,他自作自受,可你放走蓝玉,这事儿你得给我个说法!”

朱元璋脸色一沉,语气冷冽。

朱肃一摊手,无奈地说道:

“还能是什么,不都是按您的意思来的嘛!”

“呵,我什么时候让你放人了?”

朱元璋冷哼一声,眼神里透着不满。

朱肃叹了口气,嘴角带着丝苦笑:

“都说伴君如伴虎,这话真是一点也没错啊。”

朱元璋瞪着朱肃,威胁地拿起桌上的金瓜锤,又缓缓放下,那动作里满是警告。

“皇上,就算是猛虎也不会吞噬亲生骨肉吧?”

朱肃满眼乞求地盯着老朱,看来今天是非得把实情说出来了:

“您别这么瞪着我,我对您了解得很。”

“蓝玉触犯了忌讳,您作为皇上,对权力极为敏感,他的行为已经让您觉得不能留他。”

“但是要杀他,最大的障碍就是常遇春和淮西勋贵的支持。

“虽然您也能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但为了这件事伤害大家的感情,实在不值得。”

“再说,现在国家刚刚建立,内忧外患还很多,并不是‘狡兔死,走狗烹’的时候。”

“所以,我决定主动处置,放了蓝玉。”

“将来您追究起来,可以把责任推到我头上,就说是我先斩后奏。”

朱肃耸了耸肩,那副无所谓的样子让朱元璋既感动又觉得不顺眼:

“反正我给父亲背锅,是天经地义的事,也算了尽了一份孝心。”

“哼,你这小子,口才倒是不错,是不是还有什么没说?幸亏有常遇春提醒。”

朱元璋脸色难看地盯着朱肃:

“你是不是还想维护他?”

“爹,你误会我了!”

朱肃提高了声音,带着几分急切:

“常伯伯是您麾下最能征善战的大将之一,他来问问蓝玉的情况,难道不是人之常情吗?”

“求您开开恩,体谅一下常伯伯的苦衷。他摊上这么个不争气的小舅子,日夜忧心会连累自己。”

朱肃的话让朱元璋微微皱眉,却依旧沉默不语。

朱肃见状,索性转变了策略:

“爹,咱们之前说的父子相疑,那不过玩笑话,您我心知肚明。”

“但今天您对常伯伯的质疑,却真正刺痛了我的心,让我感到被轻视。”

朱元璋的脸色愈发阴沉,朱肃却不管不顾,继续说道:

“我知道,作为藩王,我不该私下与武将们有瓜葛。”

“但您扪心自问,我私下与勋贵子弟交往,是在我封王之后的事吗?您还没称帝时,我们不就是这样过来的?

“至于常伯伯的事,您觉得我会私下与他联络?我知道您有眼线,这话本不该说出口,但我朱肃行事光明磊落——”

“我明白,常伯伯、徐伯伯这些武将再可靠,他们都是您的部下,是皇帝的将领,不是属于我朱肃的,这一点,我拎得很清。”

朱肃向朱元璋解释自己的决定,语气平静:

“之所以同意让二哥与二嫂和离,那是因为我之前答应了王保保,要好好照看他的妹妹。”

“父皇您也知道,二嫂在封地的日子过得并不好。过去王保保无法为您效力,您或许可以视而不见,但现在情况变了。”

“我是为了笼络人心,才自作主张这么做的。”

“今天回宫之前,我还特意去见了王保保,我告诉他,他的官职由父皇决定。”

“但我向他保证,如果父皇不诚心对待他,我会确保他得到应有的待遇。这并不算不孝吧。”

朱肃的目光在朱元璋平静的脸上扫过,继续说道:

“王保保是个聪明又独特的人,要想让他全心全意效忠大明,就必须真诚对待他,充分利用他的才能。”

“否则,万一处理不当,他可能会变成另一个刘伯温。”

朱元璋深邃的目光锁定着朱肃,漫不经心地问道:

“刘伯温怎么了?”

他对这个儿子越来越多的不同寻常之处感到好奇。

“说到刘伯温,我想先跟父皇提一下三国时期的诸葛家。诸葛亮的几个兄弟分别效忠于魏、蜀、吴。”

“显然,刘伯温的家族比不上诸葛家,刘家只有他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

朱肃轻轻摇头:

“我知道父皇看不上刘伯温。”

朱元璋的面色变幻莫测,朱肃依旧平静地说道:

“我明白,您心中一直有个结:您的亲人,包括祖父母和几位叔叔伯伯,都因饥荒丧命,这使您对元朝充满了仇恨……”

“以至于把名字从朱重八改成了朱元璋(诛元璋——璋:一种象征复仇的玉器)。”

“而刘伯温,他选择了效忠元朝,成为了他们的官员。您越发现他的才华,就越感到愤怒。”

“您清楚,如果刘伯温还为元朝效力,他的帮助会让多少人遭受苦难。”

朱肃的话,句句戳中朱元璋的心。

“不过,我还是想问,刘伯温真的做错了吗?”

朱肃的问题,让朱元璋陷入了沉思。

朱肃并未理会沉思中的朱元璋,继续说道:

“其实,这就像‘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一样。”

说完这番话,朱肃觉得口渴,便给自己倒了一杯酒:

“父皇,请您谅解,我实在说得口干舌燥,让我喝口酒润润喉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