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肃转过头,目光落在刘监正身上,语气冷硬:
“刘大人,你还没说,今天是不是要吃廷杖的苦头?”
周围的官员们立刻对刘监正投去了同情的目光,这位监正想用《周易》显示自己的存在,却没想到成了朱肃警示他人的工具。
刘监正额头上的冷汗一滴滴落下,嘴唇颤抖着,却说不出一句话。
“吴王,你何必这样逼人太甚?”
这时,吕闯忍不住站出来,为刘监正抱不平。
朱肃的目光锁定在吕闯身上,这位户部尚书先前一直没吭声,现在面对朱肃的逼问,终于有些沉不住气了。
“吕闯,你掌管国库大权,给本王说句实话,重开海禁,于国于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朱肃没有拐弯抹角,直接抛出了问题。
“这,自然是利大于弊……”
吕闯回答得有些吞吐。
“既是利大于弊,那江南那些官员为何集体反对?”
朱肃紧追不舍。
吕闯沉默了,脸上的表情变得复杂。
“张贤文!”
朱肃忽然又叫了另一个名字。
“臣在……”
一个年轻的兵部主事应声而出,刚才他也是反对的一员。
“你表舅最近因为足利义满没来沿海贸易,是不是挺焦虑的?”
朱肃嘴角勾起一丝冷笑。
张贤文一听,脸色顿时变得苍白,想要辩解,但看到朱肃那冷冽的目光,他知道再说也无益。
他双腿一软,直接跪在地上,一个劲地磕头:
“臣罪该万死,但所有罪责都在臣一人身上,求殿下放过我的家人。”
殿中的群臣们,有的面露困惑,有的则是脸色发白,双腿颤抖。
胆小的几个,甚至紧张得直冒冷汗。
“我本想以普通王爷的身份,与各位勋贵们和平共处,没想到换来的只是冷遇……”
朱肃说出口的话,就像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弹,让那些事不关己的淮西勋贵们不由心头一震。
“所以……”
朱肃踏上台阶,站在龙椅之下,双手一摊:
“那我就坦白说了,我摊牌了,我不装了,那个一个月前横扫大明海域的海盗朱八重,就是我!”
“现在,大明几千里的海岸线,甚至延伸到海外近千里,都是我说了算!”
朱肃语气坚定,不等群臣反应,又扔出了下一个重磅消息。
“足利义满、方国珍的旧部,包括那个一直躲在角落的方国珍……”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方国珍,吓得他一个哆嗦,连忙跪倒在地。
“以及张士诚的旧部,现在,他们都听从我的号令。”
朱肃的目光扫过全场,所到之处,一片寂静:
“所以,我打算重开海禁,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但有些人,就是喜欢找麻烦:
“那好吧,我们就一起找麻烦!”
朱肃骄傲地叉着腰,下巴微抬。
年轻人,哪有不气盛的?可就是有人不长眼,想阻止他继续风光。
“老五,你这是打算谋反吗?!”
朱樉王爷猛地抓住机会,声音严厉地质问着朱肃。
“嗯?”
朱肃一脸惊讶地看着他的二哥:
“二哥,你怎会看出来的?”
随即,朱肃装出一副悲痛的样子:
“可惜我创业还未成功,父皇就下手了——他早已下令招安我了。”
“……”
朱樉本想继续责问,却被朱肃的话堵住了嘴,无法反驳。
蓝玉本想出场,却被常遇春一个眼神制止,避免了进一步的尴尬。
“吴王,你这是什么意思?”
“当初皇帝下令招安朱八重,却并不知道海盗朱八重就是你!”
“这可是欺君之罪!”
胡惟庸终于找到了机会,他知道朱元璋曾下令招安那个大胆的海盗“朱八重”……
甚至知道皇帝让吴王朱肃出海招安海盗“朱八重”,但他唯一不知道的是,吴王就是朱八重。
这个发现,就像“李鬼就是李逵”一样荒谬。
胡惟庸在震惊之后,立刻发现了这个漏洞——
皇帝当时肯定不知道吴王去当了海盗,所以这就是欺君之罪!
胡惟庸抬头看着朱肃,眼神中闪烁着胜利的光芒:
“吴王殿下,你打算如何解释?”
朱肃面对胡惟庸的犀利攻势,心中忽然冒出一个古怪的念头:
这种节骨眼上,慌张不得,得学学那位出了名的无赖皇帝——汉高祖刘邦如何应对此类局面……
在龙椅之下的御阶上,朱肃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他脑海中浮现出刘邦与韩信畅饮时,讨论各自领军能力的情形。
刘邦发问,韩信从容回答:
曹参能指挥一万五千人,此人更适合管理军纪。樊哙是个勇猛的将领,但缺乏战略眼光,因此他只能带领两万人。至于陛下您,则能驾驭十万大军。
刘邦不甘心地追问韩信:
那你又能指挥多少人马?
韩信淡然回答:越多越好。
这回答让刘邦心生不悦,他立刻翻脸,愤怒地质问韩信:
既然如此,为何你却要听命于我?
韩信机智回应,解了刘邦的疑惑:
因为陛下虽不能亲自带领众多兵马,却有控制将领的才能……
朱肃念头一转,决定模仿刘邦的思路:谁让我不悦,谁就得想法让我高兴起来。
“胡惟庸,你指责我犯了欺君之罪,对吗?”
朱肃嘴角挂着冷笑,问道。
“没错。”
胡惟庸虽然不如蓝玉那般言语粗鲁,但他的回答依旧坚定而强硬。
“既然这样,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赶紧的,你这就去坤宁宫,向父皇请罪,让他亲自定我的罪责!”
朱肃一边说着,一边从台阶上走下来,站在胡惟庸面前——他的身形明显高出胡惟庸一头。
朱肃挂着淡淡的微笑,目光平和地落在胡惟庸身上,他的语气平静得仿佛在谈论天气:
“别告诉我,你不敢。”
这句话,听上去既是威胁,也是提醒,胡惟庸一愣之后,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朱肃这是在逼他啊。
但实话实说,他胡惟庸确实不敢踏进坤宁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