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自掏腰包买自己

奉天殿内再次响起五殿下被痛殴的惨叫声,连门外的宫人都忍不住心头一紧,眼中泛起泪光。

那声音,熟悉得让人心疼……

五殿下,又一次遭到了陛下的痛殴。

朱肃一瘸一拐地正要退出奉天殿,朱元璋眼见着他那副模样,心里不禁泛起一丝同情,便随意说了句:

“你自个儿去找能帮你的人吧!”

这正是朱肃一心期盼的。

他立刻赶往曹国公府。

得知吴王朱肃来访,李文忠急匆匆地赶来,额头上挂着汗珠,衣带也有些散乱。

朱肃说明了自己“吸纳人才”的来意,点名李景隆出任他的王府长史。

李文忠听后有些惊讶跟不敢置信。

他不知道朱小五这是要闹哪出?但还是一口拒绝了。

朱肃随即从怀中取出一叠银票,修长的手指轻轻捻起一叠,然后放到李文忠面前:

“表哥,这是我和景隆合作做精盐生意,他那份应得的分红,你点点,五万两。”

李文忠看着眼前这厚厚一叠银票,眼中闪过一丝惊愕。

朱肃这突如其来的举动,让他有些反应不过来。

“你不是说吸纳人才吗?怎么突然又提出分红这档子事来了?”

朱肃察觉到他的困惑,索性直截了当:

“表哥,你也清楚,我和景隆从小玩得好,形影不离。”

“这样吧,让他陪我一起去杭州封地待段时间怎么样?”

“殿下,这……”

李文忠面对朱肃再次提出的要求,加上那笔诱人的分红,想要拒绝,却又觉得难以开口。

“哎呀!表哥!”

朱肃猛地一拍脑门:

“瞧我这记性,景隆今年的分红应该是十万两!”

说着,朱肃从怀里掏出一叠银票,数了五万两,轻轻放到已有的银票堆上。

“殿下,这……实在不妥。”

李文忠嘴角微微颤抖。

“哦?看来我又记错了?那应该是十五万两!”

朱肃又开始数起银票。

李文忠再也坐不住了……

“李景隆!年一过,你就跟你五表叔去杭州,听明白没有!”

躲在会客厅外偷听的李景隆,立刻走进前厅,大声回答道:

“知道了,爹!”

国公府门口,朱肃与李文忠告别后,把李景隆悄悄拉到一边,递给他一叠大约六万两的银票。

“这是你的分红,自己收好,别让人看见。”

朱肃低声说道。

“小五,你给我好好解释一下,我爹怎么就答应你了?”

“十五万两虽然听起来挺多,但也不至于让我爹轻易点头啊。”

李景隆接过那些银票,疑惑地问道。

“这事儿说起来简单,首先我得提出个让人咂舌的条件……”

“比如一上来我就要求你做我的王府长史,你爹当然会一口回绝。”

“然后我再退一步,提出让你跟我去杭州,他心里可能就开始动摇了。”

“最后,我每隔一阵子就给你爹五万两分红。”

“这样一来,你爹就会一次次拒绝我,等到他发现自己再也拒绝不了的时候,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朱肃说完,自信地冲李景隆扬了扬眉。

“高,实在是高。”李景隆不由竖起了大拇指。

收起银票,他又变了副苦瓜脸,说道:

“只是让你破费了,花了这么多银子……”

“古时候有千金买马骨,我李景隆有什么值得你这样做的……”

“打住,打住……”

朱肃打断了李景隆的话,语气坚定地说道:

“那些分红可是你应得的,加起来一共二十一万两。”

“啊?那你为什么要给我爹十五万?!”

李景隆脸色瞬间变得苍白,震惊之中带着一丝愤怒。

“别胡说……”

朱肃把双手往腰间一叉,瞪着便宜侄子,理直气壮地说道:

“你第一天认识我吗?用别人的银子,买自个儿的马……”

“这向来是我的作风!你自个儿都说过,千金难买马骨啊!”

李景隆一脸悲愤地看着朱肃,心里委屈到了极点:

“但你用的是我的钱……这世上,哪有自己掏钱买自己马骨的道理?”

“我书读得少,但你也不能这么糊弄我啊!”

最后,任朱肃的马车消失在视线中,一下子损失了十五万两白银的李景隆……

却对这位一掷千金的朱肃,没有半点“士为知己者死”的感激之情。

反而,他失魂落魄地捡起一根树枝,蹲在路边,用树枝在地上画着圈……

一边画,一边喃喃自语:“银子,我的银子啊……”

他不知道,其实朱肃用同样的手段,一次性买回了七八匹心怀不满的“千里马”。

醉仙楼经过修缮重新开张,今日高朋满座,但似

乎除了朱肃,其他人脸色都不太好看。

哦,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财产自主、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花铭,他倒是挺开心:

“小五,那你打算给我安排个什么职位?”

说着,他眼眸闪亮,唇瓣微翘,似乎对未来的官职充满了期待。

听到花铭那句话,原本沉闷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朱肃身上。

“你这是问谁呢?长史!”

朱肃正埋首于饭桌,吃得有滋有味,一块红烧肉刚送进嘴里,嚼得满口生香。

“那我的位置呢?”

李景隆迫不及待地插话问道。

“长史!”

朱肃又夹了一口菜,那鲜美的滋味让他微微眯起了眼睛,显得十分享受。

“小五,那我呢?”

汤和的儿子汤麟,因代替父亲回凤阳老家祭祖,错过了醉仙楼的那场热闹,心中多少有些遗憾。

“长史!”

朱肃嘴里嚼着食物,含糊不清地回答。

这一下,群贤们又议论纷纷起来。

王府总共才两个长史(左右长史),难道你打算每个人都封个长史?

朱肃似乎看穿了他们的心思,他随意地指了指花铭:

“你,左长史。”

然后又指向李景隆:

“景隆,右长史。”

再转向汤麟:“麟哥儿,你做中长史。”

紧接着,陈墉、吴寿安、吴高、吴忠、郭震、邓镇这几位,也被朱肃一一列入王府长史的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