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疟疾来袭?

“徐伯伯,常伯伯怎么样了?他人在哪里?”朱肃急切地询问,希望自己来的还不算晚。

“老常的状况挺好啊,昨晚他还精神抖擞地巡视营地呢。”徐达显得有些无可奈何。

他眉头紧皱着疑惑道,“朱肃,你不会是发了信还不踏实,特意跑这一趟吧?”

皇帝和皇后怎么可能同意朱肃独自一人冒险前来。

看来这家伙很可能是自己偷跑出来的。

徐达心里五味杂陈,一时半会儿竟无言以对。

“我要见他,立刻就要见他!”朱肃被士兵搀扶着,喝了几口水后,立刻焦急地要求见常遇春。

话音未落,一个身着参将服饰的人急匆匆走进徐达的帐篷,通报过后便径直跪下:

“大帅,大将军今日不知为何从马背上摔了下来,至今未醒。军医诊断是卸甲风。”

“几天前,我见军医给大将军处理箭伤,那时伤口已有发脓迹象,军医只简单割除腐肉,重新敷上金疮药。”

“但今日我发现,大将军的伤口脓液更多了!我担心……”

参将的声音越来越低沉,到最后几乎哽咽说不出话来。

徐达的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脸色苍白地回头看了朱肃一眼,眼中闪过一丝震惊,随即被深深的悲凉所取代。

朱肃的嘴唇紧抿,沉默片刻后,忽然开口说:“徐伯伯,我想去看看常伯伯。”他在旁边士兵的扶持下,努力站直了身体。

徐达听后,目光在朱肃身上停留了片刻,虽然眼神有些复杂,但他还是默默点头,随后带着朱肃向常遇春的大帐走去。

当他们到达大帐外,只见帐前已经聚集了一大群人。徐达环视一圈,这些人都是常遇春的部下:“都回去。”

“大帅!”一个常遇春的亲兵突然跪倒在地,他并不知道朱肃的身份,直接向徐达请求:

“请大帅允许我们前往宣化城中请名医,为常大帅治疗。”

这个亲兵的话虽然有些冒犯,但现在的军医确实无法救治常遇春,他们只能干着急。

那个亲兵接着又说道:“大将军福大命大,或许能挺过这一关……”

这话让他们听了只想骂人!如果常遇春有个三长两短,他们怎么能够无动于衷!

徐达冷冷地说道:“再说一遍,都回去,否则军法处置!”

他的目光一一扫过那一大群人,众人都低下了头。

徐达虽然对朱肃的突然造访和那些不同寻常的举动感到不解,但一想到朱肃是为了他们的健康和安全风尘仆仆地赶来……

即便心中疑云密布,他也选择保持沉默,不主动开口询问缘由。

徐达刚想转头指向刚进门的朱肃说些什么,却被朱肃轻按手臂制止:“你们先说说常伯伯的病情吧。”

“疟疾?这怎么可能?!”他的脸上首次显露出惊慌的神色。

“将军,老夫推测,或许是在追击蒙元残部时,他们故意用病死的牲畜污染了水源,导致大将军不幸饮用……”

“老夫建议,应当立刻下令调集物资,做好应对准备,把所有感染疟疾的士兵集中管理,以免……”

老者的话没说完,他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记得当年军队对待病患的手段——一旦有人染病,便是毫不留情的斩杀。

那时候,物资匮乏,军队只能采取极端措施。

现在呢?

把病患集中起来,再用从前的手段处理?

除了朱肃,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徐达身上。

即便是徐达这样果敢坚决的将领,面对这样的难题,也不禁陷入了沉默。

正当众人议论纷纷之际,帐内忽然响起一个声音。

“大家先别慌,关于士兵们所患的疟疾,我朱肃愿意尝试治疗。”

“先将所有患病的士兵,都转移到指定区域,我有信心能够救治他们。”

朱肃语气坚定而有力,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一丝安心。

“徐将军,我接下来的话,就如同立下军令状一般……”

“如果我做不到,愿意接受任何惩罚。”

“但我也请求,您能全力支持我。”

朱肃申请严肃地说道。

徐达没有立即回答,他沉默着,帐内气氛紧张到连呼吸声都显得突兀。

过了一会儿,徐达拾起头,目光锐利地扫过朱肃:“你有多大把握能治好他们?”

“至少七成。”朱肃回答得不卑不亢。

事实上,对于治愈常遇春的病,朱肃心里也没底,七成是他的乐观估计。

徐达深深地看了朱肃一眼,语气复杂地说道:“小五,你的心地确实和皇后娘娘很像。但你这性格,又似乎和你的老爹如出一辙……”

徐达停顿了一下,又迅速下达命令:

“传令下去,全体士兵立刻进行检查,不适者立即送往十里外的新营地隔离。”

“军中物资分配,从现在起由吴王朱肃负责。”

最后,徐达加重了语气:“所有后果,由我一

人承担。”

话音刚落,他便转身走出了大帐,留下了一群目瞪口呆、还缓不过神的军医与参将们。

朱肃随意地挥了挥手,让行礼的军医们退出了帐篷。

他不忘提醒参将们管束好自己的兵士,保持营地的干净整洁,然后便打发他们离开了,显然朱肃没打算给他们分配什么任务。

紧接着,朱肃把军需官召唤了来,从他那里领走了大部分的麻布。

此外,他还命令军需官去搭建一座新的营地,规模无需太大,但必须靠近水源,还要提前准备好炉灶和几十口大锅。

朱肃随后找到徐达,让他签署一份军令,再让自己的鬼影兵将这份军令送达宣化知府手中,由他负责采购所需物资。

为了防止疫情再次蔓延,朱肃让徐达下令,严禁任何人再与外界接触。

朱肃要采购的物资种类虽少,但数量却很大。

首先,他让宣化知府收集所有的蒜头,还有尽可能多的粗盐。

其次,他要求宣化知府在宣化府的药材商手中购买大量的黄花蒿。

最后,朱肃让宣化知府采购大量的铁锅,并且调动宣化境内的所有铁匠铺,按照他的要求,赶制蒸馏用的铜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