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醉梦心 作品

第547章 皇甫嵩的忧虑(下)

而且这场仗究竟还要打多久,他心里根本没底。

想到这里,孙坚不禁黯然神伤,缓缓地低下头去。

他突然意识到,在这官场之中,战场上的厮杀拼搏,竟然远远不如朝廷三公九卿的一句话。

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这两年听到的关于故太尉段熲的事迹。

段熲,一生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最终却因为朝廷上的一些流言蜚语,被打入大牢,最终忧郁而死。

孙坚不禁感叹,这世间之事,还真是不公。

厮杀一生,历经无数生死,所立下的赫赫战功,竟然还比不上朝廷三公九卿的随口一言!

这残酷的现实,如同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在孙坚的心上,让他心中原本坚定的信念开始逐渐动摇。

他缓缓地抬起头,目光落在皇甫嵩的背影上。

皇甫嵩此刻在朝廷中的处境也颇为艰难。

多年来,皇甫嵩在战场上屡战屡败,这使得皇帝和大臣们对他的忍耐已经濒临极限。

可以想象得到,一旦这场战争结束,皇甫嵩必定会被打入大牢,不仅会被剥夺所有官职,甚至可能面临更严重的惩处。

毕竟,卢植的遭遇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卢植辛辛苦苦地平定了张角三兄弟的叛乱,成功稳住了冀州的局势,然而,就在局势刚刚稳定下来的时候,他却突然被撤职查办,差一点就被关进大牢。

这样的结局,怎能不让人心寒?

孙坚不禁为皇甫嵩感到惋惜,同时也意识到,自已不能再坐以待毙,必须要为自已寻找一条出路了。

“如今朝廷正在不断地向华阴运输粮食,数量之多,据我所知,其数量不下二十万石!而且后续仍有源源不断的粮食在运往华阴。不仅如此,朝廷还在持续不断地向弘农增兵!”

皇甫嵩一脸凝重地说道。

孙坚听到这个消息,心中猛地一震,他瞪大了眼睛,满脸惊愕,难以置信地喊道:“二……二十万石粮食!”

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他怎么也想不到朝廷竟然会有如此巨大的手笔。

然而,惊愕过后,孙坚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起来。

他眉头紧蹙,面露愤恨之色,咬牙切齿地说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个月朝廷运到陈仓的粮食,似乎才不过四五万石而已!”

皇甫嵩见状,无奈地叹息一声,缓缓闭上了双眼。

他心中自然明白孙坚为何如此愤恨,毕竟他们所率领的军队,在与叛军的长期交战中,损失惨重,而朝廷却对他们如此吝啬,实在让人寒心。

皇甫嵩麾下的大军共有四万之众,但其中真正的精锐仅有两万,其余两万不过是在关中招募的乡勇罢了。

经过两三年与叛军的鏖战,皇甫嵩的军队也不可避免地遭受了一些损失。

不过,他通过在关中招募青壮,及时补充了兵员,总算将军队的建制维持在了四万左右。

而朝廷每月仅仅向皇甫嵩的大军调拨区区五万石粮食。

这看似不少的数量,在经过漫运输过程后,真正到达皇甫嵩手中的粮食,实际上仅仅只有四万石而已。

要知道,在战争时期,大军的消耗是极其惊人的。

通常情况下,一万大军每月就需要消耗三万石粮食。

而皇甫嵩所率领的四万大军,却只有四万石粮食可供支配。

如此巨大的供需差距,无疑给皇甫嵩的军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洛阳对于皇甫嵩大军的态度是何等的苛刻。

这种不合理的资源分配,不仅使得皇甫嵩的军队面临着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更反映出洛阳朝廷对于皇甫嵩及其军队的不重视和不公正对待。

历史上,董卓进入洛阳后,之所以能够仅凭一道诏书,就轻而易举地将皇甫嵩麾下的四万关中精锐纳入自已的掌控之中,原因就在于此。

洛阳朝廷的所作所为实在是令人发指,完全不顾及关中大军的实际需求和处境。

皇甫嵩心中对朝廷的这种举动自然是深感失望,甚至有些埋怨。

然而,尽管心中有所不满,皇甫嵩却始终无法摆脱忠君思想的束缚。

这种思想如同深深烙印在他脑海中的印记一般,使得他在面对朝廷的不公时,仍然选择默默忍受,而不是奋起反抗。

“另外,洛阳还在不断往华阴调兵,两三个月下来,华阴城集结了不下四万的朝廷精锐,后续还有六万,正在从关东各地调集!”

皇甫嵩的话语如同惊雷一般在孙坚耳边炸响。

孙坚瞪大了眼睛,满脸都是难以置信的表情,他喃喃自语道:“这……朝廷哪来的这么多大军?”

要知道,为了应对凉州的叛军,四处奔波,竭尽全力,也才勉强招募到三万兵力而已。

就像皇甫嵩所率领的四万大军,实际上其中只有两万多是朝廷的兵马,其余的都是他在关中地区就地招募的。

而朝廷之所以只给皇甫嵩五万石粮食,也仅仅是按照他麾下真正的朝廷编制来计算的,至于他自已招募的那些兵马,就得由皇甫嵩自已想办法养活了。

然而,如今朝廷为了对付李渊,竟然一下子出动了十万大军!

就在孙坚惊愕之际,皇甫嵩突然发出了一声嗤笑。这笑声在孙坚听来,充满了讽刺和不屑。

“朝廷如何拿不出十万大军?”

皇甫嵩反问了孙坚一句。

接着,皇甫嵩的目光越过孙坚,投向了遥远的洛阳方向,若有所思地说道:“只不过是刀没有落到他们头上,一个个的便只知道有小家,而无大家罢了!”

在这短短几个月里,皇甫嵩目睹了朝廷的种种行径,这些举动让他对朝廷的期望逐渐破灭,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失望。

他对朝堂上那些大臣们的心思了如指掌。

如今的朝堂,早已不是昔日那般清明。

关东世家把持朝政。

这些关东人又怎么会在意关西人的生死呢?

他们只关心自已的利益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