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还带着一股夜里的凉气,白小柔整顿好外交小组,让刘工、冯伟和罗敏都将随身装备检查了一遍。
很快,一辆面包车开到他们跟前,车窗上蒙着黑布,一个戴鸭舌帽的小伙子简单和他们核对了身份,只说:“请都上车,东西扣紧,路上不能开窗。”
车子启动后,颠簸得厉害,白小柔手里捏着写有工艺参数的本子,心里琢磨对方谨慎成这个样子,是怕附近有别的势力盯梢。
刘工低声说:“这车的避震不行,估计没进过正规保养。”
冯伟则按捺不住,偷偷掀了下黑布,只看到一片模糊的铁皮和墙角。
他立刻放下,没敢作声。
大概四十分钟后,车终于停下。小伙子伸手在车门上一拨,门被推开,扑面是一股明显的地下潮气。
冯伟深吸一口气,柔声说:“味道有点像旧地铁。”
白小柔下了车,第一眼就看到一条向下的混凝土坡道,两侧埋着粗大的管道。
马克迎出来,没有多余寒暄,只做了个手势:“跟我走。”
地下商场的格局被改造得很彻底,一侧忙碌着检修电路板的技师,还有几个小车间里传来敲敲打打。
顶棚上新装了一排排Led灯,中间隔着密集的线缆,保证每个角落都有人手能伸进去。
再往里,各种机械设备摊开堆放,墙根贴着成捆钢管和散落的金属件。
马克边走边说:“我们这儿现在正经登记的技术人员有三十二个。
在危机前,大部分人就在工业园做工程师或技工。
后来散了一阵,现在慢慢又聚到一块,每天靠修设备和改点零件给周围好几个势力供货,换些吃的喝的。
我们一直挺注意安全,把各家派来的护卫全都分区轮岗,以防哪边一家独大。”
白小柔环顾,发现几个角落里的修理棚明显加固过,有些简陋壕沟和掩体痕迹。
再留心一看,靠墙一块旧白板上密密麻麻列着计划,最多的两个栏分别写着“钢铁订单”和“马氏项目”,下方工时表填得满满当当。
绕过一排忙碌的工具台后,他们被马克领进了角落一间用咖啡厅改出来的会议室。
桌上摆着热水壶和几片干面包。马克交代完流程就出去了,屋里一阵安静。
时间没过多久,门被推开,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拄着拐杖进了屋,身后跟着两名中年人。
老人清理一下衣服袖口,落座,说道:“刘鸿光,我这边负责工程师联盟。
按规矩,麻烦介绍下你们团队。”
白小柔平静地把带来的人逐一介绍,按事先商量的说法描述本方的食物产能、医疗保障和主要技术。
刘教授询问:“你们用的太阳能设备是哪家工艺?
这转换效率表,跟我们之前拆解的老模块有很大不同。”
白小柔从兜里掏出一个小型板,把背面的阵列参数指出来,说:“我们这批是自己改进的,以高转换率为主,户外装配便利。”
刘教授摘下老花镜,翻看了阵脚,又细致琢磨:“这思路,我们也试过,但没能解决材料一致性。
你们怎么做到大批量复制的?”白小柔顺势说:“我们的熟练工人不多,但有比较全套的设备,又有些‘巧工’的小办法。”
她带着笑意点头,“如果先生愿意,能否考虑双方长期合作?
你们的人才和机械为强项,我们有丰富农场和医药等物资。”
刘教授瞥一眼旁边的记录员,转身问:“那你们实际掌控的人力和原材料呢?”
白小柔说:“详情我不方便做主。但我们提议可以先开展小步试点。
比如先派五名工程师去我们基地,帮忙升级太阳能系统。
食物和药品,由我们按实际人头供给,不光照顾你们派出去的人,也能让你们留在这里的家属少些后顾之忧。”
她话锋一转,“我们不要求你们立刻表态全部合作,双方都可以用这两周试试看效果,合则继续,合不来大家再议。”
刘教授听罢,低声同两名中年人商量几句,终于说:“五人,两周,别的不能退让。
人身安全你们要保证,出点岔子,合作就先暂停。”
白小柔把协议内容记下,说:“我们这就安排物流,先由你们选人,双方都签留档。”
议定初步意向,刘教授准备结束会谈。谁知白小柔随口说:“能否让我们参观一下你们的几个机修间?
毕竟项目要实施,先了解下现有条件,安排起来更顺当。”
刘教授沉默了一下,最后点头:“只能看设备间和公共实验室,那边有些地方不方便带你们过去。”
随行的马克主动领路。
顺着一条狭窄通道,众人步入开阔的金属车间,几排数控机床嗡嗡作响,几名工程师围着拆解的小型发电机议论。
往里,看见一道用钢板焊好的大门,门外有两名手持冲锋枪的守卫,扛枪站得笔直。
白小柔试探着问:“那边是实验装备仓库?”马克说:“特殊研究区,谁都不能乱进去,搞能源的高难项目。”
随行一年轻工程师嘴快低声道:“里头据说在搞新发电技术,连我们都进不去。”
正说着,一名中年白大褂推门而出,手里捧着数据板,直接走到刘教授身边递了个神色焦急的文件。
白小柔注意到,这人胸前领带别针和之前见的“新世界”档案符号极为相似。
她佯作无意,顺口称赞:“你们这位专家看着很能干。”
刘教授面色尴尬,停了一下才道:“能源那块事多,他近来负责项目攻关。”
白小柔再问,对方就迅速岔开话题。
参观结束,一行人在回到会议室途中暂作休息。
白小柔去自助饮水,一边等水,一边观察四周,见有两个工程师靠在墙边低声争论。
年长那位说:“没法干了,就上个月在‘钢铁’被活活打死的米勒,只因为武器出库慢了一天。
咱们迟早得找条活路。”年轻的声音喊:“不干也得干,那边就靠‘钢铁’罩着,要是被丢出去,比老马地盘还难混。
半年前那次,丧尸进了车间,死的不是都自己人?”
年长的叹着头:“能去个新地方我立刻走,哪怕白手起家。”
白小柔放下水杯,装作偶遇开口:“两位,抱歉听到你们这些烦心事。
我来自的地方环境还稳,每个人有吃有安全,更重要是不用造武器给不讲理的人用。”
年长者看了她一眼没再说话,年轻的苦笑:“你们那真能进去?”
白小柔顺手把一张写有联系方式的纸条揉成一团,递了过去,小声道:“无论联盟怎么选,你们个人想走,我这边都会优先照应。
食物就医,过得安心,这些都是写进规章里的。”
外交小组撤出工程师联盟基地,白小柔在回程车上用文件夹做掩护,给我发出一份加密电子简报,将谈判细节、基地结构、特殊研究区情况事无巨细附表分条。
结尾她补充:“首批五名工程师务必专人专岗,待遇优厚,争取更多内部信息,尤其关注特殊研究区动静。”
临走前,白小柔借口要用洗手间,沿着走廊往回走。
她突然放慢步伐,趁人未注意故意偏离道路,摸到特殊研究区外侧一处半开通风口。
机器轰鸣正忙,她屏住呼吸,凑近格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谈话声——
“样本分析证实,这和军工设施的原型一致。
再联系上刘研究员或者翻出他的实验记录,我们就能逆向工程批量复制。”
另一个男子低低道:“新世界总部下了最后期限。
这个月没突破,上头会撤资,我们全完蛋。”
警卫喊了一声,白小柔赶紧装作茫然:“不好意思,卫生间怎么走?”
警卫狐疑地盯她几眼,最后还是送她回到了主通道。
她趁乱把听到的话记在笔记本夹层。
回程时,车上穆着静气。白小柔悄悄点开早已落在背包夹层的录音笔,录下车厢里工程师的悄声对话。
马克和同伴刚松了把劲,话音小得利索:“今儿见那帮人你信吗?”
马克说:“刘教授很上心那太阳能技术,食物救命——尤其是药,咱们没得选。”
边上同伴压着嗓子提到:“特区那头知道了不一定肯放人。”
马克声音低沉:“医药我们缺得狠,刘教授血压天天不稳,只要能治病,信息什么的慢慢来。”
安静一会儿,又有人嘟囔一句:“实验那头传来,上周两个自愿的又开始发疯,已隔离,有点像当初的17号事态。”
白小柔把整个录音存好,等取得安全信号后立刻打包上传认为最敏感的那几句话。
外交小组一到集合点,她召集众人复盘谈判要点,把刚才见闻都直说无隐。
记录员拿本子仔细记下,她说:“问题最大是特殊研究区和‘新世界’的关系,以及联盟内部人心未定。
以后合作就从分化切入,尽快把关键人拉拢到我们阵营,最少让五个工程师一个都别缺。”
她把那张藏有联系方式的纸装进密码盒,又让冯伟按惯例清点设备,吩咐别带回任何带联盟标记的物资。
嘱咐完毕,白小柔坐下,草拟给我的密报,又单独备注:“联盟实验进展受制于外来组织压力。
特殊研究区可能与军工设施密切联动。可试着诱导工程师主动叛离。
建议对首批工程师予以最高保障,必要时用离心和安置方案……”
她咬着笔一字一句码完,听着外交小组同伴陆续归帐篷,夜色下,基地一点风声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