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下蛊的土司 作品

第266章 百鸟朝凤壶诞生

第266章 百鸟朝凤壶诞生

尹德芳耐着性子,一锤子一锤子的敲打。这一敲打,就是两年整,在这期间,他敲打坏了不下一百把银壶。

银片的厚度只有0.6毫米,很容易就敲破。这是任何一个银匠都了解的常识。了解归了解,说者容易做者难啊!

尽管尹德芳有三年的学艺经验,他还是深刻认识到,工艺银壶一片造,真不是那么容易做出来的,一把银壶的成功率,真的很小,需要银匠倍加小心地敲打。

这种耐力,这种细心,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任何一个行业的人学习。

对于尹德芳来说,这两年里,特别漫长,他也很痛苦,甚至有些焦急、焦躁。难道自己在济源,在云南,在西藏的时候,学做银壶难道有神助吗?

那时候,他每做一把银壶,成功率相当高,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这个成功率,高到离谱。

他不停地反思自己。为何自己一回到浙江,一开自己的银匠工坊,接连失败,为何就不行?是不是自己急于求成呢?

也许他内心特别渴望成功,有些急功近利。

特别是壶嘴部分,一锤子下去,力度没有掌控好,就非常容易敲破。

望着被自己敲破的壶嘴,尹德芳一屁股跌坐在小凳子上,他心里后悔不迭,心痛不已,他内心也在不停地流血。

这二十多天的功夫,又白费了啊。他不得不从头再来。收拾残局,重新回炉再造。

重新生炉火,熔化银锭,再次拿起锤子,一锤子一锤子地敲打。一把银壶,那可要捶打三十多万次。

没有毅力,没有耐心,没有韧性,那可当不成一名大国银匠,也制作不了银壶精品和珍品。

尹德芳的银匠工坊挂牌子的时候,时间刚好好是公元1999年,新千年真的快要到来了。

壶身慢慢地有型了,看到壶胎被自己快要敲打成型时,他内心充满了惊喜。

有时候,手臂敲打累了,手有些麻木了,他就停下来。歇一歇,让自己得到放松。

然后,他就坐在这这间小作坊里的小凳子上沉思,给自己烧一壶茶,慢慢品尝清香的茶,让清香的茶洗去一身的疲惫,然后调整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身体的状态。

他又把那把从韩国购买回来的工艺银壶,摆放在案桌上,仔细品鉴这把工艺银壶。看着这把工艺银壶,价值12万的工艺银壶,尹德芳对自己的技艺非常自信,他有信心打造一把比这韩国工艺银壶更好的银壶。

然后,他把师傅康大器赠送给他的那把工艺银壶拿出来,放在自己的面前凝视,他看着看着,脑子里就有了新的思路。

该给这把银壶取一个什么好听的名字呢?他开始冥思苦想。

他想了很多名字,然后用笔写下来,他写了四五十个名字。龙凤呈祥,吉祥富贵,万兽归林,鱼跃龙门,万马奔腾,洪福齐天,三羊开泰······百鸟朝凤。

但是,前面的名字,都被他自己一一给否定了。最后,他目光停留在“百鸟朝凤”的名字上。他猛地一拍大腿,对,就用这个吉祥的名字“百鸟朝凤”。

名字确定下来之后,他又极力思索,在这把银壶上采用什么工艺。一千多克的银壶,壶面的表面积极大。錾刻些什么图案和纹路呢?

既然是百鸟朝凤,那就在上面錾刻凤凰,喜鹊,仙鹤,孔雀等图案。喜鹊是一种喜庆的鸟儿,尹德芳思来想去,他决定在上面多錾刻一些喜鹊,一刻就是四十多只。

而且,他做到每一只的形体都不一样。既然是錾刻孔雀,孔雀最好看的形体就是孔雀开屏。他决定把这一创业设计在壶嘴上,采用鎏金工艺。

壶嘴为孔雀的头部,展开的雀屏向后自然延伸,并与整把壶身完美结合在一起。

他要打造一把复古工艺银壶,让世人们见识一下这把银壶的魅力。

这是尹德芳出师后,回浙江锻造成功的第一把工艺银壶。尹德芳觉得,一名银匠师傅,成名早不一定就是好事。

他要慢慢地精心打造自己掌馨工坊的第一把工艺银壶。要把自己出师以来的第一把银壶锻造成精品,要为自己的掌馨工坊打出名声,要一炮打响,一炮走红。

尹德芳觉得,除了传承康大器,寸祖仁,李润泽三位师傅的一片造银壶制作的传统技艺,还必须创新。

工艺银壶,必须加入现代设计理念,创新叠雕、镂空雕等錾刻技艺。为银壶融入文学、美学、绘画和书法等元素。

他望着成型的银壶胚胎,借鉴各种工艺,是否可以“铜包银”,“铁包银”等新的样式呢?

有了想法之后,他就开始动手制作一把融合金、银、铜、铁、锡五金元素的“百鸟朝凤”纯手工银壶。

随着时间一天天的流逝,这把银壶的錾刻工艺也已经完工了。望着银灰色的银壶,尹德芳决定告诉他的发小楼贵根,让他前来一同欣赏自己制作的第一把银壶。

特别是银壶上的鎏金工艺,壶身錾刻的图案和纹饰,尹德芳都相当满意。

楼贵根也是一个喜欢收藏各种宝物的人,当他第一眼看到这把银壶的时候,立刻沦陷了,他对这把工艺银壶赞不绝口。

楼贵根毕竟在当地小有名气,他也是广交朋友,特别是企业界的朋友特别多。

他把尹德芳制作成功一把百鸟朝凤银壶的消息扩散出去,一时间,这消息传遍了整个企业界。

这把壶一面世,就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轰动。随着尹德芳朋友圈的持续发酵。一家企业的老板,开着一辆白色的路虎车,径直来到尹德芳的掌馨工坊。

看到这把百鸟朝凤工艺银壶之后,这家企业老板提着银壶,仔细欣赏。看到银壶做工精致,细腻,壶身饱满圆润,壶上的鎏金工艺做到极为精致,美观,壶身上的各种鸟儿,錾刻得栩栩如生。

特别是孔雀开屏的创意,这鎏金工艺,金灿灿的,让这位老板心生购买之意。

这位老板爱不释手,他也是识货的主,也喜欢收藏珍品,当场要出30万把这把银壶带走。

可是,尹德芳觉得,他也不是一个爱财之人。这是自己做的第一把工艺银壶,应该留下来。让这把银壶成为自己掌馨工坊的镇馆之宝。因此,说什么,他也不买。

如果这位老板真的喜欢这样的银壶,他可以另外给这位老板量身定做一把一模一样的工艺银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