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昂眼睛一亮:“姑娘有何妙计?”苏瑶道:“我略通法术,可召唤狂风。但狂风之力难以控制,需有坚固的战船承载火势,方能发挥最大威力。我观我军战船,多为木质,若被火势蔓延,恐会自乱阵脚。”
曹昂沉思片刻:“我军中有一批新造的铁甲战船,虽数量不多,但坚固异常。可让铁甲战船在前,承载火势,冲入东吴水军阵中,后方木船随后跟进,趁机掩杀。”
于是,曹昂下令调整战术。数日后,江面突然狂风大作,曹昂一声令下,铁甲战船满载易燃之物,冲向东吴水军。东吴水军见状,纷纷放箭阻拦,但铁甲战船坚固无比,箭矢难以穿透。
当铁甲战船接近东吴水军时,曹昂下令点燃易燃物。一时间,火借风势,风助火威,东吴水军阵中顿时陷入一片火海。曹军木船随后跟进,喊杀声震天。
东吴水军大乱,周瑜见势不妙,急忙下令撤退。曹昂岂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他亲自率领精锐水军,乘胜追击。在追击过程中,曹昂与东吴大将甘宁狭路相逢。
甘宁手持双戟,大喝一声:“曹昂小儿,今日便是你的死期!”说罢,便向曹昂冲来。曹昂毫不畏惧,挥舞长剑迎了上去。两人你来我往,战了数十回合,不分胜负。
苏瑶见曹昂久战不下,心中焦急,她施展法术,召唤出一道水龙,向甘宁袭去。甘宁猝不及防,被水龙击中,摔倒在地。曹昂趁机上前,剑指甘宁咽喉:“甘将军,你乃当世豪杰,何不归降我军,共图大业?”
甘宁仰天大笑:“曹昂,我甘宁生是东吴人,死是东吴鬼,岂会降你!”说罢,他竟自刎而死。曹昂心中一阵惋惜,命人厚葬甘宁。
此役过后,曹军大获全胜,攻克江夏。江夏的失守,让东吴水军元气大伤,孙权闻讯,大为震惊。
江夏战事刚平,曹操便传来密令,命曹昂速速率军支援合肥。原来,孙权得知江夏失守后,亲率十万大军进攻合肥,欲夺回失地,挽回局面。
曹昂不敢怠慢,留下部分兵马驻守江夏,自己则率领主力部队日夜兼程赶往合肥。当他抵达合肥时,发现合肥城已被东吴大军团团围住,形势岌岌可危。
曹昂与城中守将张辽、李典、乐进等人会合后,商议破敌之策。张辽道:“如今敌军势大,我军兵力悬殊,若死守合肥,恐难以支撑。我愿率八百精锐死士,趁夜突袭敌军大营,打乱其部署,以振我军士气。”
曹昂思索片刻:“文远将军此计虽险,但值得一试。我愿与将军一同前往,共破敌军。”张辽大惊:“曹公子乃千金之躯,岂可轻涉险地!”曹昂笑道:“将军莫要推辞,我曹昂虽不才,但也愿与将军并肩作战,为保合肥,为保大汉江山,死而无憾!”
当夜,曹昂与张辽率领八百精锐死士,趁着夜色悄悄摸向东吴大军大营。他们如猛虎下山,冲入敌军阵中,喊杀声震天。东吴大军正在熟睡,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打得措手不及,顿时大乱。
孙权从梦中惊醒,慌忙披挂上阵。他见曹昂与张辽勇猛无比,所到之处,敌军纷纷倒地,心中又惊又怒。他指挥大军围拢过来,欲将曹昂等人一举歼灭。
曹昂与张辽背靠背,奋力拼杀。苏瑶也在一旁施展法术,为二人抵挡箭雨和敌军的攻击。然而,东吴大军人数众多,曹昂等人渐渐陷入困境。
就在此时,合肥城门大开,李典、乐进率领城中守军杀出。原来,他们见曹昂与张辽突袭成功,便趁机出城接应。三军会合,士气大振,向东吴大军发起猛烈攻击。
孙权见大势已去,急忙下令撤退。曹昂等人乘胜追击,大破东吴大军。此役过后,曹昂之名威震江东,孙权对曹军更是忌惮三分。
合肥大捷后,曹操对曹昂的表现大为赞赏。他上表朝廷,为曹昂请封。皇帝念曹昂平定北方、收复荆襄、大破东吴之功,封曹昂为魏王世子,加封镇国大将军。
曹昂虽身居高位,但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他深知天下尚未统一,百姓仍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继续辅佐曹操,整顿内政,发展经济,训练军队,为统一全国做着最后的准备。
一日,曹操与曹昂在府中相对而坐。曹操看着曹昂,眼中满是欣慰:“昂儿,如今你已长大成人,文韬武略,皆不输为父。待为父百年之后,这天下便交由你来守护了。”
曹昂连忙跪地:“父亲春秋正盛,何出此言。儿愿一生追随父亲,为大汉江山,为天下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曹操扶起曹昂:“昂儿,你有此心,为父甚感欣慰。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如今我曹家历经多年征战,已具统一天下之势。你需时刻牢记,以仁德治天下,让百姓安居乐业。”
曹昂郑重地点点头:“儿谨记父亲教诲。”
此后,在曹昂与曹操的共同努力下,曹军势力愈发强大。经过数年的征战,终于先后平定了东吴与蜀汉,统一了全国。
曹昂登基称帝,国号大魏。他即位后,推行一系列仁政,轻徭薄赋,与民休息,选拔贤能,整顿吏治。在他的治理下,大魏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天下迎来了久违的和平与繁荣。而曹昂,这位从乱世中崛起的英雄,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一代明君,他的传奇故事,永远铭刻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曹昂登基后,定都许昌,改元建安。初登大宝,他满心壮志,欲以仁德之政抚平乱世创伤。每日天未亮便起身批阅奏章,与朝中贤臣商议国事,常至深夜方歇。
这一日,曹昂在御书房与司徒荀彧、太尉贾诩商议赋税改革之事。荀彧拱手道:“陛下,如今天下初定,百姓历经战乱,田地荒芜,赋税若能再减三分,让百姓休养生息,不出数年,国库自当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