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话短舍 作品

第90章 选贤任能

安定县,城破第三日。

此前召集的安定郡内大大小小的汉人坞堡主,还有部族头人,悉数到场。

汉人坞堡主自不必说,姜瑜治军严整的名声早就传遍关中,在安定郡这半个多月,他们也是亲眼目睹,除了索要粮草,当真秋毫无犯,行军时也不会踩踏农田。

至于胡人部族,姜瑜已经明发将令,不来的直接按照附逆论罪,人人得而诛之。

县内一处寻常食肆前,一伙人风尘仆仆地跳下马,领头的几个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叫嚷道。

“店家,热乎的羊汤泡饼,给俺们每人来上一碗,记住,加肉加饼!”

“好嘞~您稍候~”

跑堂的伙计赶忙应和,又小步跑过来,三两下收拾好一张桌子,抹了两下。

“各位贵客,实在对不住了,今日小店客人实在太多,眼下只有这一张桌子空闲,还请屈尊。”

“腹中饥渴,汝赶紧上吃食就是,我等自己寻地方。”

那为首的胡人大手一挥,很是豪爽。

这样着急忙慌的远来之客,在眼下的安定县中,并不稀奇,只不过,队伍之中,明显是一半胡人,一半汉人。

“皇甫公,听闻那鹰扬将军很是年轻,此番召集全郡豪族,所谓何事啊?”

对坐的中年汉子,身材很是魁梧,穿了一件单薄的戎服,腰带上,左侧悬挂着环首刀,右侧佩戴一块青色玉佩。

闻言轻笑一下,说道。

“呼延兄,汝铁弗部纵横河西,大不了返回上郡就是,有何担心。”

“哎呀,我的皇甫,吾大父的父亲,就已经带着族人在安定郡安家落户,咱们这么多年的邻居,就别拿我说笑了,上郡那地方太冷,我才不去。你们汉人不是说什么……”

“故土难离。”

“对对对,故土难离,所以啊,皇甫公切莫藏私,与俺说上几句实在话,下午就要去将军府开……开会,俺们胡人没有多少见识,可别在将军面前丢丑啊。”

提到这位突然崛起的鹰扬将军,呼延祁多少有点畏惧,半月之内,三战三捷,几万羌人,像是泥塑的一般,一路而来,他们远远望见过那座快要封顶的京观。

皇甫信如何不知这位老邻居的心思,虽然两家多年以来,也是大矛盾没有,小龃龉不断的状态,但既然能结伴至此,也只好提点几句。

“放心吧,呼延兄既然能来,将军必然不会害你,鹰扬将军之名,传遍关中,都知道他只痛恨那些害命之贼,你我又不曾跟随羌人作乱,有何可惧?

整个安定郡,被羌人掳掠一空,依我看来,将军必然是想安民,再者,你知不知道?”

皇甫信突然放低声音,呼延祁连忙附耳过去。

“知道什么?”

“陛下大败杨渠川,姚苌要卷土重来了!”

“神神秘秘的,我当是什么事,皇甫公啊,我怕的就是这个,你说这鹰扬将军刚刚经历大战,虽然全胜,但损伤一定不小,姚苌这个时候又要回军安定,我怕……”

“羊肉来啦!这是军中做法,安定郡仅此一家,各位慢用~”

跑堂的伙计拖着满满一盘子吃食,高唱一声,打断二人说话。

跑了一日多的马,众人早就饥饿难耐,此刻面对香气扑鼻的的清亮羊汤,也顾不得说话,呼噜噜开始吃起来,就连一向刻意保持风度的皇甫信也不能免俗。

百多个头人豪酋,县廨中当然容不下这么多人,好在天气晴朗,又未到炎热的时候,姜瑜选了城外一处空地,并未多做整修,只令亲卫用木板草草搭建了一处几尺高的木台,方便说话而已。

“诸位!”

姜瑜登上高台,一声大喝,方才熙熙攘攘的人群,顿时安静下来,没有人敢在刚刚取得大胜的将军面前,拿乔作势。

“诸位都是安定郡内,能数得上名姓的豪右,远道而来,甚是辛苦,本应让诸位休息以后,再来商议郡中大事。

可军情不等人呐,想必大家已经知道,姚苌在北地郡获胜之后,虽然突入关中,但并未久留,而是回师新平,眼下,已经直扑安定郡而来了,不瞒各位,我麾下的轻骑,已经在西南郡界,与羌人先锋接战。”

姜瑜并未美化局势,而是一五一十地当众说了出来,引得台下又是一阵嘈切之声。

“噤声!”

身后的朱墩向前一步,大喝一声,指挥了几场战役之后,朱墩渐渐有了几分大将之气,浑不似以前的小跟班,其魁梧之态,让台下众人心中一惧。

“羌人的作风是什么样子,你们也知道,在场的不少人,也领教过。

此次召集诸位前来,只有四个字,保境安民而已!本将对诸位的要求,就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安定郡乃尔等乡梓之地,请诸位与本将一起,将羌贼拒之门外!”

姜瑜说罢,环视一周,见众人多少有些被他的直言所慑,于是沉吟一下,示意亲卫将姚兴、尹纬二人押上,指着二人又说道。

“我为大家做个介绍,这两位,年轻一些的,是姚苌的伪太子姚兴,先前是做过太子舍人的;年长一些的,便是天水尹纬,姚苌的右司马,先前为尚书令史,此二人,安定一战,被我军所擒获。

所以要本将说,羌人并不可怕,只要吾等同心协力,一定能将这群贼寇拒之门外!”

见姜瑜说罢,场面还是没有热闹起来,一旁的权宣吉立即向台下施展眼色。

午间刚刚吃了一肚子羊肉的皇甫信,立即前走几步,向台上躬身作揖道。

“将军在上,吾乃朝那县皇甫信,想代替乡人们说几句话。”

姜瑜见

“原来是前汉征西将军之后,还请上台说话!”

安定郡最有名望的,也就是皇甫氏了,其先祖皇甫规为凉州三明之一,官至护羌校尉,对付羌人,当是家传绝学。

皇甫规的侄子,皇甫嵩更是汉末名将,熟读《三国演义》的姜瑜自然是熟悉不过。

“将军解救安定于水火之上,吾代安定郡父老乡亲们,多谢将军,将军之恩,安定郡定然铭记。”

上台后,又对着姜瑜作了个长揖,台下也跟着行礼致谢,场面一时热闹起来。

“皇甫公请起,平定贼寇,是本将份内之事,当不得如此大礼。”

说着抬手扶起皇甫信。

“将军,抵御羌贼,是安定郡上下共同的心愿,只是此前姚羌势大,郡中官员或是逃散,或是附逆,吾等有力也无处用,如今有了将军,我安定郡上下,就有了主心骨啊。”

台下的呼延祁都快看傻了,两家毗邻,他真不知道这个好邻居是何时攀上的高枝。

不过,心中又是暗自窃喜,皇甫信至少是个实在人,既然他能搭上线,自己也有了条路子不是。

“皇甫公谬赞。”

姜瑜只能笑呵呵地陪他继续做戏。

“然则羌贼此番得胜后,气焰更盛,将军既然召我等前来,必然是有方略相告,将军直言便是,吾郡中上下,必然配合。”

皇甫信说罢,台下开始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朱墩带头,一应校尉齐齐上前怒视,场面又安静下来。

姜瑜欣慰地看了看皇甫信,回头说道:“诸位,安定郡被羌贼清洗一空,眼下六个县,一个县令都没有,只有三个游徼而已,郡中官员更是逃散一空。

这如何能够抵御羌贼,安定民生,而庙堂高远,此时通信又不畅,故此,本将首先要做的,便是选贤任能,委任官员,当然,所有官员都是暂代,吾会将奏疏呈于雍州牧、广平公,亦会呈于庙堂。”

此言一出,台下顿时炸开了锅,来的都是有名有姓,有些地位势力的,有些族中还窝藏着逃散回去的官员,但这是实实在在的一郡之官员呐,县令都有六个之多。

“静一静,本将还未说完!”

场下所有人立刻闭嘴,伸长脖子仔细倾听。

“此次,本将欲从尔等百人之中,推选六个县令、六个县主簿,鉴于战事,每个县再配一名县尉,主县中兵事,县中其余的官员,由此三位主官自行选取,而后报于郡中即可。

至于郡中,郡守、主簿、主记室、文学掾、郡尉等,皆虚位以待。”

这下,场内又一次炸开了锅,此时的制度,满一千户的县,编制职吏五十三人,散吏十二人,满五千户的郡国,则职吏六十三人,散吏二十一人。

就算安定郡小,又遭兵祸,战时不一定需要这么多官员,但这个蛋糕,当真是太大了,大到他们这些人,很可能人人有份。

“安静!”

“至于如何推选,当下抵御羌贼为全郡头等大事,必然是以此为准,谁能更好地抵御羌人,谁就能为官!

当然,本将丑话说在前头,既然做了官员,便要受吾的监督,第一条,便是不能害民,再者,两个任务,抵御羌贼为先,恢复生产在后。

半年后,郡中会派人考核诸县,不能胜任者,降职罢黜,若有作奸犯科者,定斩不饶!”

姜瑜话音刚落,权宣吉又是一个眼神,皇甫信连忙上前,拱手行礼,高喊道:“我安定皇甫氏,愿为将军献上粮草一万石、良马千匹、还有丁壮一千人,以感恩将军,以抗击羌贼!”

“好,好哇,皇甫一族果然世代忠良,依本将来看,皇甫公可以暂代安定太守之职。”

此言既出,场内众人都被皇甫氏的手笔所震惊,安定郡是偏僻穷地,一口气就拿出这么多,也只有皇甫氏有此底蕴了。

唯独呼延祁很是开心,他知道皇甫氏养马的规模很小,根本拿不出那么多,而自家就是养马大户,这个皇甫信,看来早就惦记上自家了。

众人只稍稍发愣,立马争先恐后地奉献起来,他们马上意识到,主官手下,还有很多职吏、散吏可以自己做主,大方些,不一定吃亏。

“排队!排队!排队在我这里登记!”

赵焕大喊道,他早早就令几个书吏铺开纸笔。

百多人,四五个书吏,单独登记,除了皇甫氏的奉献,其余每个人都秘密登记,没人知道其他人到底登记了多少,这让所有人,又心焦起来。

不到一个时辰,吵吵嚷嚷之下,终于登记完毕,赵焕立刻带人开始着手统计。

姜瑜继续起身说道:“官职之事,赵长史统计过后,即刻就会公布,诸位暂且等待。

正好,本将再说一说军略!”

众人又竖起耳朵,这更是要命之事。

“本将之军略,也很简单,本将会将诸位派出的部曲壮丁,分散在各县之中,由本将麾下部帅负责训练、指挥。

尔等之中,游牧部族,可以将族中老弱置于县城、坞壁之中,但见羌贼军伍,远离即可,但有通风报信之责,战时若有征召,也必须上阵,上阵者,头人可根据部众多寡,册封军职。

当然,本将不会刻意让尔等送死,划分战利品时也不会少了你们,这一点你们可以去打听。

至于坞堡主,羌人若来,有三个职责,一来,立即点燃狼烟烽火报信,二来,必须无条件收纳附近百姓前去避难,三来,谨守待援即可。

关于此策,尔等可有异议?”

等了半刻,终于有人颤巍巍地说道:“敢问将军,若羌人大军来犯,如何应对?”

“羌人大军,自有本将处置!

你们来时,应该看到过本将军营,羌人军容如何,本将麾下将士如何,汝等应该明白!”

又有人提了一些小问题,姜瑜一一作答,不多时,已是太阳西斜。

赵焕总算拿着一卷誊写整齐的竹纸,呈到姜瑜手中。

姜瑜缓缓打开,当先便是众人奉献的总计。

粮草三万多石,马匹近三千匹,丁壮四千,至于零零散散其他器物,姜瑜再未细看。

这一波战争红利,他已经吃进肚里。

人事即政治,他委任了官员,无论苻熙还是庙堂已经没有批驳的能力,事实上,安定郡已经摆脱雍州辖制,可以划入秦州了。

于是,继续展开,宣读了官员的任命。

鹰扬将军如此诚心,台下得了官的,不住拜谢欢呼。

姜瑜心中却并没有多少欣喜,因为他明白,这几乎是最糟糕的选官方式,但他又能怎么办呢?

姚苌马上就到,安定郡里确实一片空白,不说治理地方要依靠官吏,守卫地方,也不能缺了他们,他要分兵守卫各县,又要集中精锐,兵力当真不足,只能依赖地方。

秦州一时半会又拿不出这么多官吏,即使能拿得出,素质如何且不必说,又如何能得到安定豪右的支持,这个时代,当真是缺了地方豪右的支持,什么事都做不成!

至于自己培养,当然是最好的选择,只不过远水解不了近渴罢了,他军中都是人才奇缺,更不能将珍贵的人才,随意撒在地方上。

暂且如此,等安稳了,再慢慢改制吧。

想到此处姜瑜起身致谢后,转身离开,权宣吉作为此次大会的组织者,开始上前安排晚间宴席。

残阳如血,映照得天地间一片橘红之色,安定之战的血迹方干,远处的麦田却在疯狂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