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尴尬逃窜
对比那紧张的外科气氛,两人其实都很佩服。
舒静娴能在短期内就获得如此信任,说明实力确实强劲。
傅衍礼递给他一个饭盒,让他先吃,自己转身开了电脑。
把邮件又看了一遍,心中感觉大石落地。
“等舒静娴明天回,我们再去外面搓一顿,好好庆祝。”
“这段时间的焦虑都该散了。”他简短说了几句,也在思考后续方向。
傅星河瞟了他一眼,继续低头吃饭,随后提出自己的想法
说自己在康复中心也算稳定下来,如果一切顺利。
就能慢慢攒钱,还能早点脱离这个破屋子。
两人一拍即合,为了加快舒缓现状,就等再过一个月。
看看情况能不能搬到更好点的小区住。
深夜,公寓里安静异常,唯有风把阳台窗帘吹得沙沙作响。
傅衍礼坐在床沿,脑中不断翻涌出一连串画面:
自己当初回国,本想沉淀学术,却被意外束缚,险些颠沛流离。
现在好不容易获得喘息机会,接下来是不是该思考更多,比如关于他的情感状况。
对比以往,他忽然发现自己对舒静娴投入了很特别的感情,一种与学术兴趣不同的牵绊。
他回想着她在一旁递刀剪,或为自己压背驱疲。
甚至默默挡在他面前做保护,那些瞬间一点点在他心里蓄积。
傍晚时分,他曾和傅星河聊过这个话题,只得到一句淡淡的调侃,让他更加不知所措。
天亮之前,傅衍礼几乎彻夜未眠。
反复折腾那份导师研究计划,也让自己的内心矛盾加剧。
次日中午,舒静娴才拖着泄了气般的步伐回到公寓。
她通宵奋战手术,整个人虚脱,往床上一躺就不想动。
她闭目养神,隔着房门还能听到傅衍礼和傅星河在客厅讨论。
“要不要现在就告诉她,钱已经到位?”
最后还是决定让她先睡一觉,下午再说也不迟。
对比她在医院那种高强度操作,此刻需要的是深度休息。
直到下午两点,舒静娴才悠悠醒来,摸到水杯喝了几口。
看见桌上放着一沓资料和一张银行交易单。
她翻到最后一页,发现号码那栏写着实打实的金额。
再对比写着“实验室租金结清”几个字,心头一下子就舒缓了不少。
傍晚三人终于碰齐,傅衍礼提议。
“今晚别吃泡面了,我们去街对面餐馆好好吃顿,这段日子熬得太苦。”
另外两人都没意见,当即换了干净衣服,一同出门走向城市霓虹脚下。
他们选了家口碑不错的小店,点了好几个家常菜,也要了些饮料,坐在角落。
日子里连番波折,如今略微柳暗花明,三个人边吃边讲话。
时而安静咀嚼,时而主动提几个话头。
吃到差不多,傅衍礼掏出两份文档。
说导师已经同意再追加一笔预算,如果论文成果不错,还能帮他来医院牵线推动更大项目。
“这对比之前那些天真的苦闷,要光明多了。”
傅衍礼话虽短,但隐含无尽感慨。
舒静娴把碗筷放下。
“那就先恭喜你,我这里外科那边也比较满意我的表现,短期合同可能会转长期。”
她想到了自己这段时间心力交瘁,但也得到一定回报,内心不算失落。
傅星河则说,“我那边康复中心还算稳定。”
“要比以前漂泊好多了,每天虽累,但看见患者恢复,也挺踏实。”
对比他们三个先前居无定所,如今都有一份安身立命的事业。
虽不算大富大贵,但已是难得状态。
夜渐深,街上灯火璀璨,三个人边聊边走回公寓。
偶尔碰到夜市小摊,也兴致勃勃去翻翻淘点小东西。
回到住处后,煤黄色灯光下,傅衍礼伸了个懒腰。
忽然想继续开口,刚酝酿情绪,却被手机铃声打断。
手机屏幕闪着国外区号,是导师来电,他迅速接起,边听边在纸上写些记录。
通话持续超过十分钟,对面好像给了某种积极答复。
挂断后,傅衍礼整个人显得放松。
他回头跟舒静娴说。
“导师让我尽快筹备一份最终草案,然后会协助我办理相关学术评审,下个月就能有初步结果。”
对比过去的彷徨,他已经渐渐看到学术生涯里更明确的上升通道。
当天夜里,傅衍礼打开电脑开始赶稿,说要把论文的各大章节合并成一个定稿。
傅星河帮忙搜集一些国内外文献,虽然他不是专业。
但至少能处理基础检索,避免傅衍礼重复劳动。
舒静娴洗了个热水澡,随后坐到一旁。
把外科心得文档也拿出来,构思下一步在医院如何争取更好机会。
看似三个人都很忙碌,各谋其政。
但他们彼此之间形成一股说不清的微妙关怀,共同拧成一股劲对抗生活压力。
不觉到了凌晨,夜风吹进阳台,带走不少燥热。
傅衍礼合上电脑,轻声叹着,此刻他却迫切想认真谈谈心里的感受。
相比之下,傅星河和舒静娴已经倚在沙发,熬得东倒西歪,毫无精力。
他只能无奈撑着自己的想法,回到房间。
把桌上文件归置好,打算等个合适时候再倾诉心意。
接下来几天,生活节奏依旧繁忙,但已经告别了前期那些尴尬逃窜。
他们有时聚在狭小公寓,互相打气,分摊各种买菜煮饭,也逐渐有了家的味道。
这当中,舒静娴更是抓住一切零碎时间。
用来进修或者积累实践经验,希望早日在医院站稳脚跟。
傅星河依然每天去康复中心,同事之间渐渐熟络。
也没再被欺负,一次次带患者做锻炼,心里也升起一种别样成就感。
而傅衍礼的论文进度越发紧凑,每次回到公寓。
他都胡乱吃几口饭,就钻进房间忙活,直到躺倒在床。
又过了半月,一天深夜,他突然兴冲冲跑到客厅,找到还没睡的舒静娴。
拿出手机给她看导师发来的信息,说他提交的论文初审通过,等待最后答辩节点。
她看得出这是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尽管没有太多语言,但两人都感觉到那种属于胜利的欣喜。
傅星河当晚加班没回来,公寓只有他们两个人,窗外乌云密布,仿佛要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