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9 章 打油诗

胡惟庸离去后,管事近前,轻声问道:“老爷,观胡大人神色,似是心中不悦?”

李善长微微一叹,道:“他能高兴么?唉……”

胡惟庸前番遭罢相之黜,李善长本冀其能收敛锋芒、自省己身。.秒*璋¨截¢晓\税?王! ?醉`芯-漳,截~庚/新·哙`然事与愿违,结果……

李善长摇首,面露憾色,续道:“惟庸经此变故,本应洞悉君心,谨言慎行,韬光养晦以图后举。

然观其近日所为,非但未改,反愈发张扬无忌,行事莽撞,不虑后果。

朝堂之上,每遇议事,皆欲强推己意,不顾大局,似忘却前车之鉴。

长此以往,恐将再陷险地,累及自身不说,亦或牵累同党。

吾虽有心提点,奈何其刚愎自用,难纳忠言,实令人堪忧。”

胡惟庸行事,常过分揣度圣意,自以为能洞悉上意,便独断专行。

朝堂诸事,本应集思广益,共商良策,以利国计民生。

然其往往不与众议,仅凭一己臆测,便强行推动诸事,不顾他人谏言。

如此行径,既失同僚之心,更恐触怒圣上。

为臣之道,贵在忠诚谋国,谦逊谨慎,而惟庸背道而驰,终非长久之策。¢1\9·9\t/x?t,.·c·o,m^

自朝堂定策后,数胡党官员相继往胡惟庸府邸。

入厅坐定,众人寒暄数语,其中一人率先开口,神色隐晦,言辞委婉道:“胡公,今次五年计划推行在即,诸多事宜繁杂。我等思忖,其间或有可周旋之处,不知胡公对此有何高见?”

言罢,众人皆目光灼灼,望向胡惟庸,神色间似有所求,又似有所忌。

胡惟庸闻此,目光一扫众人,眉头微皱,低声道:“诸君切莫急躁。此次五年计划,圣上极为看重,监管必然严苛。

稍有差池,便是杀身之祸。然事在人为,待辽东调研人员行事时,或有机可乘。

但目下切不可鲁莽,须暗中留意,寻那监管疏漏之处,方可有所图。且不可声张,以免打草惊蛇,坏了大事。”

未几,胡惟庸与胡党密会之事,为都卫司细作探知。

该员不敢耽搁,星夜驰报于二虎。

二虎闻之,不敢懈怠,即刻入宫面圣,将此情报陈于朱元璋御前,奏道:“陛下,都卫司来报,胡惟庸近日与党羽密会,似有所图谋,特来奏明陛下。”

朱元璋神色一凛,当即问道:“彼等密议何事?”

二虎躬身,恭敬答道:“启禀陛下,闻其所议乃关乎五年计划,然详情究竟,尚未探明。_求¨书+帮^ ?追-嶵*薪~章?洁\”

朱元璋微微摆手,沉声道:“嗯……继续紧盯。其余各处都卫司,亦不得懈怠,务必给咱盯紧了!”

二虎赶忙颔首称是,而后小心翼翼问道:“陛下,辽东那边……”

朱元璋神色稍缓,道:“那边照旧行事便好。辽东特勤组干练非常,其能甚于汝等,咱信得过辽侯。”

至于朱元璋心中,对辽东辽侯是真信亦或假信,个中究竟,唯朱元璋本人深知,旁人实难揣度。

彼时,应天城中坊间忽传一首打油诗,诗云:“常家双国耀门楣,权势熏天惹是非。朝堂风云凭势舞,不知来日可安归?”

此诗虽未首言贬损,然字里行间,似含影射之意,暗指常家一门双国公,权势过盛,隐隐有警示之意,引得市井百姓竞相谈论,一时之间,满城风雨。

常遇春闻此打油诗,怒发冲冠,拍案而起,怒道:“吾常家赤诚忠良,为国立功无数,何得此等谤言!”

蓝氏见状,赶忙相劝,温婉说道:“夫君息怒。身正不怕影子斜,我家常家一心为国,所作所为,天地可鉴。此等市井流言,无需理会,若将军为此动怒,反中了他人下怀。”

常遇春听后,虽怒火未消,然亦觉蓝氏所言有理,遂强压怒火,不再言语。

朱标闻此打油诗,念及太子妃常贞恐为此忧虑,遂急至其居所。

见常贞神色忧虑,朱标温言抚慰:“贞娘勿忧,此等流言蜚语,皆无稽之谈。岳父大人一门忠烈,为我朝鞠躬尽瘁,父皇心中亦明镜似的。些许小人造此谣言,妄图生事,岂能遂其愿。你我身居正位,莫为其所扰。”

太子妃常贞闻言,微微浅笑,神色坦然道:“殿下毋须挂怀,臣妾并未在意。常家一门双国公,臣妾又忝为太子妃,且己诞下嫡皇长孙。如此尊荣,焉能不招人嫉妒?臣妾深知树大招风之理,些许流言,实不足为惧。”

见常贞如此豁达,朱标心下稍宽。然一转念,恐朱元璋闻此流言心生芥蒂,遂不敢耽搁,连夜径往御书房求见。

朱标匆匆至御书房门外,二虎见状,赶忙躬身见礼。朱标不及寒暄,径首推门而入。

朱元璋正专注于批阅奏章,忽闻推门声响,抬首望去,见是朱标,神色稍缓,问道:“标儿,如此深夜,所为何事?”

朱标赶忙躬身见礼,旋即问道:“父皇,近日应天府流传一首打油诗,父皇可曾闻知?” 朱元璋轻笑一声,道:“坊间打油诗多如牛毛,咱哪有闲工夫去听。究竟是何事,你且说来。”

朱标遂将那影射常家的打油诗,一字不差禀于朱元璋:“父皇,此诗道‘常家双国耀门楣,权势熏天惹是非。朝堂风云凭势舞,不知来日可安归?’,儿臣闻之,恐父皇有所误会,特来禀明。”

朱元璋听罢,不禁哈哈大笑。然笑声骤止,目光看向朱标,问道:“标儿,你对此有何看法?”

朱标赶忙拱手,道:“父皇,常家世代忠勇,常叔父为我朝开国立下不世之功,其勋业彪炳史册。今常家一门双国公,实乃其家族忠诚、浴血奋战所获。

常贞为儿臣之妃,诞下嫡皇长孙,常家于皇室亦有亲谊。

此打油诗所言,实乃无稽之谈,望父皇明鉴,莫为流言所惑,寒了功臣之心。”

朱元璋首视朱标,问道:“你就不怕常家功勋卓著,又身为外戚,权势日盛,尾大不掉?”

朱标神情笃定,拱手而道:“父皇,常家累世忠良,一心为国,绝无贰心。

今我朝初立,正需倚仗这般功臣宿将,以安社稷、抚民心。

常家若知父皇信重,必当愈加竭诚尽忠。

再者,儿臣与常贞伉俪情深,常家因亲谊亦当护我皇室。

儿臣以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此方为驭下之道,亦能令臣子感恩图报,父皇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