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樱 作品

第 76 章 刘益遣使,常孤雏凶恶!

常孤雏闻罢,挥了挥手,令校尉退下。

奏报己加急送往应天府,唯待朱元璋允准,并调拨粮草。

欲兴大规模战事,仅恃辽东现有之资,实难以为继。

辽东所储物资,用以守备与袭扰,尚无大碍。

然若欲攻克刘益,非得朝廷助力不可。

今辽东初行新政,尚需时日以兴。

常孤雏决意攻打刘益,近言之,乃为策应北伐之举;远而论之,则欲使辽东各地连为一体,来日成大明之东北巨仓也!

与此同时,常孤雏有意散布消息,言其将征伐刘益,意在先撩动彼方之情绪。

叶旺己分批次,向着与刘益辖境接壤的边关之地,调遣兵马、粮草。

此双管齐下之法,果见奇效,刘益果为所惧,旋即联络纳哈出,共商抵御常孤雏之策。

纳哈出得刘益书信,颇感惊愕,心下思忖:这常孤雏缘何遽然决意发动决战?

难道常孤雏竟真以为凭数万辽东军,便可吞并刘益之十几万雄师?真乃痴人说梦也!

此前,刘益与纳哈出虽屡有受挫,然皆为小规模之摩擦。

然一旦展开决战,局势便截然不同,不可同日而语矣。

今时,纳哈出与刘益己然结盟,两方合兵,多达五十万之众,常孤雏此举,莫不是失心疯了?

纳哈出与刘益连日调兵遣将,于边界之处,日夜戒备,不敢稍有懈怠。

对于刘益之求助,纳哈出心下犹豫。

若刘益势弱,他纳哈出或能从中谋利。

然其更忧者,若刘益覆灭,届时便只剩自己独对常孤雏,实非善策。

思忖良久,纳哈出觉常孤雏此番扬言全力攻打刘益,恐为虚张声势。

单论以辽东现有家底,欲吞刘益,实难成事。

然纳哈出亦不敢断言,万一常孤雏真欲与刘益决一雌雄,又当如何?

自辽东军始行动员之令,边关诸县百姓,皆投身于战事筹备。

虽无需亲赴沙场,然助辽东军转运军资,众人皆欣然为之。

此事己非首次,众人轻车熟路,操办起来毫不生疏。

边关诸县,民风剽悍,此由所处环境使然,亦与常孤雏数年来积极宣导,干系重大。

众人皆知,大家存则小家存,大家亡则小家亡,大家与小家,实乃一体,休戚与共,密不可分。

蓝玉所率之小队,未被征调至前线,而是司职粮草辎重之转运。

此事令蓝玉颇感郁闷,本欲奔赴前线杀敌建功,孰料竟被委以后勤之任。

其麾下义子,亦皆垂头丧气,皆忖度此必是常孤雏那小子存心报复。

蓝玉往见其上司,问道:“校尉,缘何我等不得赴往前线?”

校尉答曰:“怎地,押送粮草便非要事?将军常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等粮草辎重,乃战事之根本保障,切不可轻视。

况且,目下尚未真个开战,何须急于前往前线?

汝岂未见,辽东军中战力最为强劲之两个卫所,亦在司职运送粮草乎?”

如此,蓝玉无言以对,其义子们亦皆缄口。

数日后,有一人自称乃刘益所遣之使臣,前来与常孤雏交涉。

常孤雏遂将此使臣延入中军大帐。

常孤雏目光投向那使臣,问道:“怎地,刘益亦欲如高家奴般归降乎?若当真如此,本将倒也并非不能接纳。”

那使臣神色不卑不亢,望向常孤雏,说道:“大明都指挥使大人何为此言?我家平章现今坐拥十几万雄兵,岂会惧你这辽东军。”

常孤雏觉此事颇有意思,遂对使臣道:“哦?如此说来,你此番前来,莫不是下战书的?”

使臣摇头道:“非也,并非来下战书。都指挥使大人,常言道:‘和气生财,以和为贵。’

我家平章与大人素无冤仇,虽往昔略有摩擦,然我家平章有言,只要大人止息攻势,我家平章愿与辽东边关诸县相安,彼此互不侵扰,不知都指挥使大人意下怎样?”

常孤雏道:“吾意不然。汝不妨传语刘益,彼仅有两条路可走:一则归降,二则战死。欲于辽东割据称霸,绝无此可能。”

使者未料常孤雏竟如此强硬,毫无转圜余地,遂道:“都指挥使大人,莫真以为麾下数万辽东军,便能尽占我家平章之地?恐大人并无此等海量。”

常孤雏笑道:“能否吞之,届时尔等自会知晓。

至于刘益那十几万兵马,在吾眼中,不过尔尔。

若其不服,不妨沙场见分晓,打上几场便知。”

使者闻此语,心内含怒,却不便发作。

皆因刘益之兵马,于与常孤雏之较量中,屡战屡败,全无胜绩,纵欲逞强,亦无借口由头。

常孤雏向使者道:“请回吧。”

使者尚欲再辩数语,常孤雏又言:“莫非要我将汝之头颅送回?”

使者惊得一颤,忙道:“都指挥使大人,自古两军相交,不斩来使啊!”

常孤雏冷哼一声:“与吾何干!”

使者听闻,双腿发软,一屁股瘫坐于地。

中军大帐内诸将官,顿时哄堂大笑。

常孤雏遂命人将那使者拖将出去。

众将虽哄笑不止,然众人皆知,常孤雏实有斩那使者之可能。

使者被掷出军营,顿时吓得屁滚尿流。

良久,方掩面狼狈遁去。

使者返回盖州,将自己遭常孤雏折辱之事,一五一十倾诉而出。

刘益闻之,自觉颜面无光,好言抚慰使者一番,便令其退下。

刘益未曾料到,常孤雏竟对他如此轻蔑,全不放在眼中。

然刘益心内怯懦,实无胆量与常孤雏拼死一搏。

若纳哈出愿一同兴兵,刘益尚有些许胆气。

可若仅他孤身一方,着实惧怕那辽东卫。

再者,那些于正面战场从未现身之辽东军,料想亦非易与之辈。

辽东军或不及辽东卫骁勇,然皆为常孤雏麾下之众,料亦不会孱弱到何种地步。

此时,刘益确在郑重思忖归降之事。

其坐拥西州之地,筹码颇丰,自是不愁日后富贵。

然于这西州之地,虽刘益为统领,然部分地方手握实权之将领,却未必赞同归降之举。

实则,内部利益分配之事宜,方乃关键所在。

归降之后,何人能尽享富贵,此为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