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收网!

“怎么这样啊?这米面里面掺了沙子,这可怎么吃啊?”

“就是就是,好好的米面,为什么要掺沙子?真不把老百姓当人看了是吧?难怪只卖一两银子一石,原来是以次充好?卖沙子?”

“……”

百姓们看到粮食的那一刻,纷纷怨声载道。

不过他们的怨言,是非常合理的,原本以为一两银子买的平价粮,是好粮食,结果朝廷整这死出,他们能高兴?

粮商的粮食卖的贵,但是粮食好啊,至少不会掺沙子。

如此一来,一两银子一石的粮食,就不算便宜了,毕竟沙子也要算在重量之中。

王登库看到这一幕,脸上稍稍恢复了一些笑意。

百姓到底还是愚昧的,他们看不到叶铭这么做的深层动机,这很好,这样一闹,说不定叶铭自已就放弃了这样的计划。

负责此处摊位的,是宫内的一位宦官,早在卖粮之前,皇爷和叶先生,就已经预判到了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并做出了相应的部署。

很简单,从百姓最看重的钱袋子着手。

“张榜上写的,平价粮一两银子一石,但因为粮中有沙,粮食降价销售,一石粮食,七钱银子。”

钱是世上唯一的真神,绝大多数问题,都能够通过钱来解决,极少一部分,是因为钱还不够。

当价格足够低廉,追求品质本身就是一个笑话。

这是叶先生说的话,宦官不觉得全对,但觉得还是很有道理的。

七钱银子一石的粮食,你还能说什么?

果然,此言一出,在场的百姓,顿时就不闹了。

粮食价格不断飙升,每天的粮价,都不一样,可能两三天之后,在粮商那里买一石粮食,就可以在此处买四石了。

如此恐怖的价格差距,即便粮里有沙,好像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能填饱肚子,有什么不好?

王登库在对面的酒楼窗内,他脸上的笑容,再一次的收敛。

他低声喃喃道:“好一个叶铭,真有点东西。”

苏元春在一旁说道:“的确,只这一招,就让我们的回购之路,彻底断绝,更何况,他即便是卖七钱银子,比卖一两银子,也差不了多少。”

“放在其中的沙子,也和粮食一样,卖出了价钱。”

许久之后,王登库才恢复了情绪,说道:“小道而已,即便如此,他还是亏。”

“即便是还算他一石粮食卖出了一两银子,可他的收购价,是二两三钱银子,一石粮食,他就得亏一两三钱银子!”

“既然阴谋无用,那就阳谋!从四面八方调粮入京!看他叶铭胃口有多好!”

苏元春总觉得事情透着蹊跷,但他始终很难牵出线头,理清出一个合适的脉络。

少顷,苏元春问道:“听说在建奴围城的时候,叶铭在煤山上,种了不少奇奇怪怪的东西?”

王登库笑道:“确实听说过,当时叶铭为了让北京城守的时间更长一些,不只是在煤山上,北京城大大小小有土地地方,都被他种上了粮食蔬菜。”

“有些用到了,有些没用,有些到现在,也都还没成熟,至于煤山上的那些,也是种了一些东西,倒是没有在意。”“元春担心这作甚?怎么?就算种了些粮食,又能影响大局?”

苏元春摇了摇头,将那些思绪扫空,笑道;“是我多虑了。”

如果不动用武力,叶铭想要对付他们,是不可能的事情。

一千多万两银子,很多吗?

他们在场的随便几个人拉出来,加起来不都有一两千万两银子?

玩死他们,跟玩儿一样。

……

三天之后,叶铭就让人找到王登库等一众商人,开始购买下一批粮食。

王登库等人自然还是卖惨,说粮食真没多少了,想要也只能从其他地方加急运送,现在的储备不多了,不敢动用诸如此类。

最后,叶铭的人磨了半天,将价格磨到了二两五钱一石。

其实这个价格,已经偏高了,因为京城百姓购平价粮的多了,粮商的价格自然就会降低,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价格。

但是因为朝廷参与,这些贱种粮商一个个反而不急,等着朝廷以高价购粮。

王登库又听说陛下在宫里大发雷霆,想要直接下旨,出台一系列限制策略,规定粮价不可高于一两银子,违者杀无赦。

被大臣们劝下来了,说如今虽说建奴北撤,天下人心惶惶,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不可大动干戈。

而且陕西的旱灾愈演愈烈,陕西巡抚胡廷宴已经有奏本到来,说陕西大旱,十室九空,饥民已经开始闹事,有几个县的县衙已经被攻破,已经有人打出了均粮口号,有造反的嫌疑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更是不可大动干戈,得罪了这些粮商,谁能帮忙运粮。

所以陛下又打碎门牙和血吞了,全然没有不久之前战胜建奴的意气风发。

甚至还透露出要大量收购粮食,去陕西赈灾,哪怕是将内帑剩余的一千多万两银子全部花完,也在所不惜的消息。

王登库知道这个消息,多半是真的,因为从这两人的种种事迹来看,真的称得上为国为民,看不得民间疾苦。

否则守京城的时候,也不必拿出那么多的银子出来,你手握兵权,同时又属于特殊时刻,不必如此为百姓考虑的。

有意思,想当好人,是要付出代价的。

王登库的心情大好,掺沙?叶铭也就只能抖擞一点小聪明了。

主子被如此欺辱,怎么不见你站出来?除了一股子蛮力?你还会什么?你知道什么叫软刀子割肉?你知道什么叫软钉子硌人最疼?

接下来的事情,同样非常顺利,朝廷被逼无奈购买粮商的高价粮,又有准备购买粮食赈灾的消息,天下的粮商闻风而动,纷纷朝着京城的方向赶来。

一个月的时间,朱由检已经从内帑之中,拿出了五十万两银子买粮!

一个半月之后,京城的粮食越来越多,朱由检收购的愈发厉害,半个月的时间,又拿出一百万两银子,高价购粮!显然是为了陕西的灾情做准备。

如今运河上,处处都是船只北上,而不见船只南下。

饕餮盛宴,瓜分陛下的那一千多万两银子,让天下粮商,无不疯狂。

而在宫内,叶铭、朱由检等人齐聚一堂。

叶铭看着眼前的情报,暗自思索了半晌,说道:“可以收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