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白白一只 作品

第132章 可以崇敬,不要盲目

“他五岁误入土匪窝,杀了土匪头子,小小年纪就立了大功,这件事你又怎么说?”

看他深陷其中,金鸢福摸了摸眉骨,无奈地摇了摇头。,p^f′x·s¨s¨..c*o¨m?

“他表哥在追查一件案子,用了一本他最喜欢的书籍,哄他假扮表哥的孩子,他是故意上的山,也是故意被抓住,这样他表哥才能有理由杀上山去。”

村长很着急,追着问:“那土匪头子是不是他杀的?”

“不是他杀的,是那个土匪头子在打斗中自个没注意扑到刀尖上,恰好那把刀在他身边。”

村长彻底呆住了,最后使劲摇头。

“我不信。”

瞧他恨不得一头撞石头上,假装没听到自己这些话的样子,金鸢福瘪笑地努了下嘴。

一路上,村长都在她耳边叨叨一句话。

“我不信,金鸢福,你骗我的对不对?”

眼看快到村口了,村长还在重复这一句话,金鸢福还挺佩服他,从城里念到现在,一口水都没喝,他还能重复这个问题。

村长也发现快到村口了,他更着急了,“你说啊,你快说是骗我的。”

偏头看了他一眼,见他急躁到快把头发抓成鸡窝。

金鸢福不疾不徐地回:“没骗你,是真的。~s,h!u·b`x!s`.?c.o-m?”

闻言,快长耷拉下脑袋,说不清是失望还是幻想破灭,总之他的声音没什么情绪起伏了。

“你为什么非要说出真相,骗骗我也好啊。”

低头盯着挂在脖子上,藏在衣裳里看不见的骨哨,金鸢福眼睫微敛。

沉默了片刻,严肃地对他说:“因为我不想他被神话,他是个人,只是做得事对我们而言算不得普通,可他也是个会有情绪,会犯错的人。”

她还记得他冤枉叛国后,被押解出京当日,从前受到多少称赞。

当日就收到多少烂菜叶子。

这样的事情发生一次就够了,她不想他再遇到第二次。

收回思绪,侧首凝向若有所思的村长,无声地沉口气:“可以崇敬,但不要盲目。”

“若有一天你发现他与你想象中的谢君卿相差甚大,你可能会用最恶毒的语言或是行为去攻击他。”

村长拧着眉,想也不想说回:“我不会。”

不会最好,金鸢福耸了耸肩,语调很是轻松:“希望如此。”

拐进村里的路,她看到了万婶。

停下脚步,她对把脸皱成一团在想事情的村长,小声说:“今天的事谢谢了,我先回去了,你也早点回去休息。^1,7?n′o·v~e?l+.\c^o/m,”

说完,她大步朝万婶走去。

望着她远去的背影,村长找不到人说话,他把目光转向身边这头驴子。

傲娇地哼了一声,十分坚定地说:“我才不会背叛谢君卿,我可是他最忠实的簇拥者。”

牵着驴边往家里走,边扬起下巴冲谢家的哼哼。

“金鸢福我要让你刮目相看。”

说着,他又回头往村口看去,哎了一声:“也不知道谢君卿出来了没?”

谢君卿出来了,他还甩开了谢秋书派来跟踪他的人。

顺利与那两名黑衣人会面。

见到他,两名黑衣人刃朝里,剑尖向下,拱手屈膝半跪在地上向他行礼,话语里夹杂着激动。

“属下见过谢相。”

两人的膝盖正要跪下,一只手托住了他们手臂,“我没有现在官职,不必再如此称呼我,起来说话。”

两人站起来,看到他那条瘸腿,再看着他脸上的刺字,一下红了眼眶。

两个大男人首接当着他的面抹起了眼泪。

“都怪属下没用,没能及时赶回来救你出水火,害您被奸人祸害。”

漠疆是防守重地,谢君卿留了一批人在那边防守,这两人便是那群士兵中的其中两位,没有朝廷的口谕他们不能回京城。

否则便是擅离职守,轻则灭三族,重则灭九族。

谢君卿不擅长安慰人,等他们抹完眼泪,他才问:“你们应该戍守边疆,怎么跑这儿来了?”

谢君卿有多严格,包文和乐安是知道的。

两人害怕被责罚,心虚地笑了笑:“我们说了,谢相你能不能别罚我们?”

他现在己不是丞相,哪来什么惩罚。

谢君卿深邃的眸子淡然地看着他们,薄唇翕动:“说。”

兄弟俩对视了一眼,选择让口才较好的包文来说:“谢相,是这样的......”

“北边好像有动作,朝廷调了一部分我们在漠疆的兄弟,让我们赶往北边,具体怎么回事不清楚,是我们这群兄弟猜测的,欧阳军师猜测可能是让我们过去对付凌王。”

漠疆离中原很远,如果不专门去打听,京城里的事可能要个一年半载才能传到那边。

所以他们根本不知道谢君卿回京后出事了。

还是这次前往北方的途中,听过路的商人谈及,他们才知道谢君卿被以叛国的罪名流放。

得知这个消息,兄弟们都气疯了,当场就想叛变。

“接到调令当天,欧阳军师就觉得奇怪,后来他打听到的消息跟商人说的一致,得知您流放到了岭南,我和乐安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不怕什么三族九族,便自告奋勇出来找您。”

漠疆紧挨的邻国,实力强悍,他们一首想吞并永梁国。

他们跟谢君卿暗中培养这支军队打过好几仗,其中两次被谢君卿亲自带兵歼灭。

他们对谢君卿恨不比谢秋书少,甚至有过之而不及。

欧阳临作为军师,能力很强,这是谢君卿留在漠疆的一张牌,欧阳临一旦被调走,漠疆便会极其危险。

北边的凌王,漠疆的千国,这两道口子一旦撕开......

谢君卿抬眸望着树林上方,看着树荫间穿下来的阳光,凝着光束中汹涌翻动却又安静无比的灰尘。

他仿佛看到了民不聊生的未来。

想到这里,他背在身后的手,指节一寸寸收紧。

这时,包文的声音传来:“谢相,只要您一句话,兄弟们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包文在说,乐安在一旁点头附和:“是呀,谢相。”

无论何时,谢君卿都是理智的。

亦如他的话语:“你们参军是为了保家卫国,是为了获得军功过上更好的日子,不是为我一个人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