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88002538 作品

第313章 房地产价格战 孙家全面溃败

何雨梁放下省纪委转来的举报材料,指节在实木办公桌上敲出沉闷的声响。香江购粮的事他本已处理得天衣无缝,没想到还是被人揪住做文章。窗外暮色渐沉,将他的身影拉长投在墙上,像一柄出鞘的剑。

"书记,查清楚了。"何家情报人轻手轻脚推门进来,递上一份档案,"是孙家老三指使人干的。"

听到"孙家"二字,何雨梁眼角微微抽动。这个曾经在华夏政坛呼风唤雨的家族,十年前将王泽挤出黑省时就有他们一份"功劳"。后来孙家站错队,沉寂多年,没想到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竟在房地产领域东山再起。

"他们在全国有多少项目?"何雨梁突然发问。

何氏情况人早有准备,翻开平板电脑:"根据最新统计,孙氏地产在37个城市有在建楼盘,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总负债率超过80%。"

何雨梁嘴角勾起冷笑。他拿起手机,拨通了那个久未联系的号码。三声忙音后,听筒里传来父亲何大清沉稳的声音:"遇到麻烦了?"

"孙家动手了。"何雨梁简明扼要汇报了情况,"我想从根上解决问题。"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何大清的声音忽然变得锋利如刀:"打蛇打七寸。他们靠房地产翻身,就让他们在这上面栽跟头。"接着压低声音说出一套完整方案,何雨梁眼睛越来越亮。

挂断电话后,何雨梁立即让贾梗召集何氏建筑高层连夜开会。会议室投影仪亮起,全国地图上密密麻麻标着红蓝两色标记。"红色是孙家的项目,蓝色是我们的储备用地。"总经理指着屏幕,"按照老板指示,我们可以立即启动27个城市的同步开发。"

"价格呢?"财务总监推了推眼镜。

棒梗站起身,想着何雨梁的话,手指点在投影幕布上:"贴着成本线走,每平米比孙家低15%。记住,严格执行限购政策,只卖给真正的住房需求者。"

散会时已是凌晨三点。棒梗站在落地窗前俯瞰城市灯火,想起自己那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对他说的话。如今时代变了,游戏规则也该变一变了。

三个月后,杭州西湖边某高端楼盘售楼处。孙家二公子孙耀阳正陪着银行领导参观样板间,手机突然疯狂震动。他走到阳台接听,脸色瞬间铁青。

"何家建筑公集团同时在六个城市开盘?价格只有我们的85%?"他几乎吼出来,"他们疯了吗?这样根本赚不到钱!"

电话那头的项目经理声音发颤:"不止价格,他们拿出的都是核心地段现房,宣传说后续还会降价...今天我们的客户走了一大半。"

类似场景在全国各地上演。何氏建筑凭借多年积累的土地储备,像精密机器般同步启动多个项目。更致命的是他们的定价策略——永远比孙家低一线,却又严格符合政策要求。购房者们很快发现,只要何家进入的城市,房价就会进入下行通道。

"雨梁,这是最新的销售数据。"棒梗将平板电脑递给正在批阅文件的何雨梁,"孙家在郑州的项目已经两周零成交了。"

何雨梁扫了一眼报表:"通知郑州分公司,明天开始每平米再降200元。"他抬头看向窗外阴沉的天空,"要下雨了。"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进行到第六个月时,孙家终于撑不住了。他们试图通过关系向银行申请展期,却发现几家大银行突然收紧了对房地产企业的贷款。与此同时,何氏建筑再次祭出杀招——宣布将推出"青年安居计划",价格在现有基础上再降10%。

四九城孙家老宅里,孙家主摔碎了最心爱的紫砂壶。"何大清这个老狐狸!"他喘着粗气对长子吼道,"马上联系他们,就说我们愿意让出华北市场!"

然而求和之路比想象中艰难。何大清电话始终无人接听,何雨梁则以"公务繁忙"为由拒绝会面。当孙家终于通过中间人递上和解书时,何氏建筑又放出消息要进军商业地产。

资金链断裂的噩梦终于降临。孙家在上海的旗舰项目首先爆雷,接着像多米诺骨牌般引发全国性崩盘。银行纷纷起诉冻结资产,昔日风光无限的孙氏地产股价暴跌90%,最后被国资以白菜价收购。

当晚,何大清难得给儿子打来电话。两人没有谈论孙家的结局,只是简单交流了几句家常。但挂断前,老人突然说:"当年他们用权力打压我们,今天我们用市场规则还击。时代,到底是不一样了。"

"书记,孙耀阳申请出境被拦下了。"秘书敲门进来汇报,"听说他在机场当场痛哭。"

何雨梁轻轻"嗯"了一声,目光落在办公桌上那份泛黄的举报材料上。他慢慢将其撕成碎片,扔进垃圾桶。商场如战场,但战争永远不会真正结束,只是换了对手和武器而已。

窗外,新年的第一场雪越下越大,覆盖了整座城市,也掩埋了所有过去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