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宋海建考虑到供销社八点才开门,马超英则要到中午才有时间。
所以并没有着急进城。
先回家睡个觉,洗漱一番再去也不迟。
“妈,以后像这种事,你不用着急,该睡觉就睡觉,不用特地熬夜来等我。”
“哎,听马主任说的,人家那房子地段好,好像不赶快把这事儿定下,人家转头就要卖给别人了,搞得我两个晚上都没睡好,索性直接来码头等你。”
“下次不用这样,你的身体最要紧。”
“好好好……”
上午十点,宋海建才骑车从家里出发。
赶在供销社中午休息前,找到了马超英。
见他来了,正在打电话的马超英,马上用手示意他进屋坐着等等。
宋海建为了避嫌,直接指了指外面,然后就在走廊站着等候。
过一会儿马超英出来:“走,带你去见见房主。”
“英伯,快饭点了,不如我先请你去吃饭吧!这会儿过去人家正要吃饭,也不是很合适。”宋海建很会做人,自己的事再急,也不能亏待了中间人,让人家饿着肚子去给自己办事。
马超英想了想,“那行,走吧。”
在国营饭店吃饭时,马超英就把房主的情况和他讲了。
“这房子是人家自建的,位置就在邮局那条街,还是不错的。他儿子也是77年考上的大学,在隔壁市,明年人家要毕业了,两口子想把房子卖了,明年等儿子分配单位,直接去找儿子。”
“他们这就卖房,后面住哪儿?”
“嗐,人家有闺女,闺女接替了媳妇儿的工作,单位分了宿舍,他们卖了房就去和闺女住。”
宋海建大致了解对方的情况后,便问起了价格。
“他那房子是一个平房,不大,38平,跟我要价一千二,被我砍到了九百六,这价格你能接受吧?”
宋海建忙道:“当然,英伯您对县城的行情更了解,您开的价格错不了。”
“要是房子再大点,一千二也可以,可这么小的就不划算了,我当时说这个价格我还不如去找找别的,他也就同意了。”
交谈间,两人骑车来到了地方。
房子确实就在路边,这个时候用街道来形容也不合适,目前小县城还没那个说法。
“老冯,吃过没啊?”
“哎哟,马主任!”
正在吃饭的一对中年夫妇,闻声朝门口看来,见到马超英,立即放下筷子起身。
“马主任,我们正吃着呢,你来的正好,我给你拿双碗筷,一块儿吃点。”
老冯的妻子热情招呼道。
马超英摆摆手,“不了,我们吃过来的。老冯啊,之前不是跟你说了,我有个侄子想买房吗?今天我把他带来了。”
说着朝宋海建招招手,“海建,来,这个就是房主,姓冯。”
宋海建笑着问候:“冯伯,我听我伯说您家这房子要出手,特地来看看,没打扰您二位吧?”
“哟,不愧是马主任的侄子,说话就是不一样,一看就是个文化人。”老冯无形中又恭维了马主任。
老冯的妻子则说:“这有什么打扰不打扰的,小同志,你随便看吧,我们家这房子其实也没建多久,要不是我们儿子要在市里扎根落户,我们也不舍得把房子卖了。”
宋海建点点头,“来之前听我伯说过您家的情况,人往高处走嘛,理解。”
“那,我就进屋逛逛了。”
这个房子他一看就挺满意的。
象征性地逛了逛,宋海建朝马超英微微点头。
老冯两口子就在一旁搓手瞧着,这时候卖房的人少,买房的更少。
否则他们也不肯轻易让价。
因此此时两人都很紧张。
直到马超英开口:“老冯,价格照之前说的,有没有什么问题?”
老冯心里有些犹豫,卖房子的价格当然是越高越好。
可马主任,也不是他能得罪的。
更何况,他也担心咬着价不松口,会把人吓跑。
在老冯纠结之时,他的妻子却是先一步有了决断。
“马主任,我们信得过你,不过九百六确实有点少了,这年头娶个媳妇儿都得大几百块钱,更别说我们这是一套房子,而且我们地段确实好,离邮局和供销社都不远。”
闻言,马超英皱起眉头。
“的确是有为了娶媳妇儿,出三转一响的,但也不是所有人嫁女儿都能得三转一响。同理,你们家的房子地段虽好,可太小了,要是再大点,不说多,就五十平,那你要一千二,我绝不说二话。”
说着,又看向老冯。
语重心长地道:“老冯啊,你可想好,如果坚持一千二这个价格,恐怕你们只能留着自己住了。”
“我这侄子在村里也有房子,要不是他未婚妻是个大学生,他也不用费劲来这儿买个房子。你也知道,他就算买了房,也只能在大队里挣工分分粮,这房子顶多是个门面,装饰……说不定过两天,他想通了,就不干这蠢事了呢。”
一不小心,马超英就把心里话说出来了。
不过宋海建老神在在的。
他知道别人都无法理解自己,在县城买个房子干嘛使的?
看得出马主任是发自肺腑的,老冯两口子也被说服了。
“行吧……不要一千二也可以,那凑个整,一千,一千总行吧?”
这回,马超英看向宋海建。
他当即明白,这是让自己也退一步的意思。
便果断说:“行,就一千。”
一千块,拿下这个小房子。
如果被村里的人知道,估计都要笑他是个冤大头。
约好第二天来交钱办手续,宋海建就跟着马超英离开。
出来后,马超英叹气。
“海建,要不是你说你那未婚妻是个大学生,外公又有钱,我肯定会拦着你买这个房子。”
他始终无法想通,这么搞的意义何在。
宋海建也很难跟他解释清楚。
索性就顺着他的话往下接。
“嗐,都是为了成家。”
“是啊,娶旁的婆娘就罢了,但娶一个大学生,还是北京的大学出来的……”
宋海建忍不住补充:“英伯,我未婚妻去年还得了国际服装设计优秀奖,今年上海各大商场卖断货的衣服,就是她设计的。”
马超英对此事也有所耳闻,可他怎么也没想到,那么受欢迎的成衣,居然是蒲家那姑娘设计出来的!
如今,马超英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他拍着宋海建的肩膀说:“要是这么一块金疙瘩,别说在县城买房,只要你出得起钱,就算是去北京买房,那也不用犹豫了。”
马超英的说法固然有夸张的成分在,却也足以说明蒲十三干的这些事,在正常人心里有多牛。
两日后,房子的事情彻底办完了。
宋海建拿到房子的所有权和钥匙后,马上安排装修的事。
现在可没有装修队的说法。
都是找泥瓦匠、木匠等老手艺人,把房子修修补补,添置点家具,换个门窗什么的。
这些也费不了多少时间。
宋海建丝毫不着急,慢慢地安排着就是了。
不知不觉,就到了7月,高考即将来临的日子。
如今高考是直接住在学校,到考试那天,再从学校去考场。
可冯玉芬心里牵挂着女儿的考试,在家坐卧不安的。
于是宋海建便提前跟海生说好,放假不用回家,直接去他买的那个房子。
然后自己带着母亲到县城,母子三人在这儿暂住。
屋里,属于老冯一家的东西都搬走了。
连个床板碗筷都没留,空荡荡的。
宋海建便从家里带了席子枕头、锅碗瓢盆来。
这三天,他们就在屋子里打地铺,自己做饭吃。
好在,他现在手头的钱十分宽裕,又有庄周那个渠道可以搞到票。
一家人生活并不拮据。
也因如此,宋海建外出交际,随随便便就能请人吃饭。
然而,正是宋海建这次进城,导致他错过了很重要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