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喝毛峰 作品

生死只在方寸间,尚云祥的五行刀法之秘

世界上最好的药,就在你自己的身上

金庸武侠藏着中国传统医武文化的基因,《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自小命运坎坷,幼失双亲,还身中玄冥神掌,体弱多病。

被玄冥神掌所伤,寒入五脏,入骨髓,几乎无药可救。

张三丰以内力为他续命,又带上他上少林求救,却被少林派拒之门外。

后来又辗转找到神医胡青牛,虽然治疗有一定效果,但依然微不足道,并没有治愈。

最后,张无忌无意中得到《九阳神功》秘诀,习练之后,全身寒毒都排了出去,还练成了绝世武功。

金庸小说虽然是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文学创作,但习武强身,确有其事。

历史上很多武术宗师小时候都是体弱多病,最后通过习武让自身顽疾康复,这些故事背后便是祖先留下来的医武同源的学问。

中医认为,百症千状皆失血也。可以说中医的一切都是围绕气血来治病。

无论现代还是古代,每当人们生病了第一反应都会想着去看病。

只是古代多了一种对疾病调理的方法,那就是练功,比起吃药,有时候是更理想的手段。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但是其中对中药提之甚少。

书内提纲挈领地说道:“上药三品,神与精气。”

世界上最好的药,就是自己的精、气、神,也就是人体自身的自愈力。

如何培养精气神呢?《内经》讲述了一种锻炼方法:“上古有真人,提携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

这就是中国内家拳理论的源头之一,此锻炼方法便是内家拳的基本功——站桩。

无论医学还是武学,源头都是一个“道”字,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追求生命的真谛,所以得道的人最后称为“真人”。

桩功的练习可快速补充内气,增强内循环,强化五脏、筋骨,疏通经络血脉。

久而久之到达骨正筋柔,气血川流的境界。

练功通过正确的框架和呼吸精气可快速补气。

补气之后,身体便会自动补血。一般人认为,补血就是要吃各种补血的中药或者吃铁剂等。

实际上,如果你阳气补上去,普通吃饭吃菜就能促进血液运行。

每当练功精进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很容易饿,因为内在气很足,运化的功能很强大,吃进去的食物一会儿就消化吸收了。

站桩与普通的跑步、跳绳、打球等运动有很大的差别。

譬如站桩一小时之后,你可以马上吃饭,胃口大开;

跑步打球等剧烈运动之后,我们要过很久才有胃口吃东西。

这里面就说明了站桩虽然让人气血升腾、大汗淋漓,但这项运动不是针对肌肉的,所有的气血都去养护筋骨和五脏六腑了。

而同样让人大汗淋漓气血升腾的跑步等现代运动,运动之时所有的气血都去供应肌肉的能量消耗。

所以在运动过后,五脏会暂时性缺血,马上吃饭的话就会没胃口。

“练拳不练功,到头一场空”,这是讲一个习武之人,若不能把桩功站好,只是苦练一些套路、招式,最后是一场空。

练功,意味着强化身体的底子,让我们的五脏强大、筋骨强大,在这个基础上,任何一个招式都是致命的。

练功之人在短时间内用新鲜的气血一遍遍洗刷五脏六腑和筋骨关节。

这样的训练结果,就是五脏六腑得到强化,筋骨得到最好的保养和强化。

所以内家拳的武师,骨密度会比常人高很多,所谓“骨密筋柔”,“肉包铁”等等。

这是气血充盈养出来的,不需要像泰拳那样反复击打硬物,弄得浑身是疤。

而经常参加现代运动,气血主要去滋养肌肉,所以看上去会比较结实、健美。

但是要适度,过度运动反而让五脏承受很大的负担,这是很多国外运动员不长寿的原因。

站桩是向内锻炼,补充五脏的气血,而普通体育锻炼是肌肉运动消耗气血,让五脏更加亏虚。

因此,不管是体弱多病还是年老体衰的人都可以站桩,但不一定适合其他剧烈运动。

生死只在方寸间

一剑封喉述;尚云祥传的五行刀非常有特色,既充分发挥了刀的特点,可劈砍、可削割。

但又不光是劈砍削割,如果只是如此的话,只能凭谁速度快力气大,也谈不上技艺高了,也算不上形意真功夫。

形意拳脱枪为拳,不是空话,尚云祥的刀法就是把刀不光当刀使,还把刀当枪用。

攻防生死只在方寸间,居中占中,用出的刀与身一体整劲,枪的劲刀的用!

29军大刀队常有一场战斗下来一人杀多人的情况,最多的一场战斗中一人拿大刀杀30个日军的记录。

靠的是土造的大砍刀,砍着了骨头容易卷刃,可以想象是何等的豪气冲天!

逼的日军为此发明了铁脖子,与大刀队对阵必须套上铁脖子,可以想象大刀的威力已经到了难以用技术去对抗破解的地步了!

有人说,既然刀这么厉害,为什么现在军队里不怎么用了?

我觉得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吧,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朋友们可以各抒己见。

首先是技术掌握的问题,就尚云祥所传的形意五行刀法来说,根本是形意拳的整劲,需要有真正明白的老师指导。

而当时29军大刀队的刀法老师都是当时大师级人物,武林中的顶尖高手。

正如上面所说,战场用刀仅仅凭借割一下、切一下是没有用的。

战场中人马振奋,杀红了眼,只要不是关键部位,一般的割伤挡不住人,不像电视剧中被刀一割,啊一声就死了。

有位网友说的很有道理,肉搏中伤害程度很重要,真正的生死肉搏即使剁掉一块肉也会更你拼命,所以刀的运用首先是整劲是基础。

一刀下去必须杀的敌人人仰马翻,否则反受其害,不明白其中道理是很难练出真正战斗使用的刀法。

而相对比来说刺刀就更容易普及一些,再不济只要往前捅就行。

其次是因为战场环境的变化,武器也变化,现代战场很难有真正刺刀肉搏的机会了。

所以跟二战时期相比,现在的刺刀更偏重于野外生存等综合功能,刀也变得更短更小。

枪也变得更加轻便,不可能再扛着大刀片上战场。

古话说,枪乃百兵之王,说的是古代战场的大枪,真要比肉搏,岂不是扛着大枪更好,但显然不现实。

现代的单兵武器是以轻巧威力大的枪为基础的。

当然现代的刺刀术也结合了刀的用法,尤其是上防突刺的动作跟五行刀的崩刀很相似,本身五行刀就是枪的刀,既刀的用枪的劲。

自古有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

历史上各类奇形怪状兵器更多,经过历时的实践淘汰,留下了十八般兵器最为常见。

尤其是刀枪剑棍,各有所长,所以千万别说哪个器械比哪个器械强,只不过没有掌握精髓而已。

有的人用刺刀能胜大刀,而大刀队就能做到一把大刀砍日军。

形意拳的刀是双手刀,突出整劲,除了大砍刀,如苗刀也是一种很好的刀。

苗刀形状很长,兵书记载“苗刀可做冲锋枪,远胜单刀”,枪的用法秘密是占据中线。

尚云祥的五行刀也是一样,如钻刀,崩刀最为明显,以崩刀为例,用法中连防带打,遇敌一接触往斜上一带。

同时大步近身,使对方兵器稍微偏离中线既趟步进刀,连扎带割,即使对方穿了护甲也要顶出去。

手上有争方寸的刀法,身上有形意的整劲,脚下有步大迅猛的槐虫步。

一个完整崩刀动作,身体已然前进了三米。

就是这一往无前的精神,体现了形意拳硬打硬进的真正内涵,生死争的就在这点方寸之间。

形意拳来自于岳飞,岳家军以步战骑,靠的就是大枪的一往无前,战马冲锋也要顶得住,这才是形意拳真正的劲。

真正能用于战场的兵器用法我觉得有两个必备条件,第一是争方寸间的生死,如五行刀,形意枪法等。

战场人马拥挤,根本没有腾挪空间,飞上飞下的功夫用不上,只有在自己所在的一条线上争生死。

根本没有花活,一照面就是一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都是险中求胜,只有简洁占中线的技术才有用。

第二是必须要有一往无前的劲力,不管用刀还是用枪,前呼后拥的敌人涌过来的时候,最要紧的是什么?

是顶住,正如岳家军面对战马冲锋大枪兵最需要做的就是顶住。

割一下切一下用处不大,顶不住战阵就散了,五行刀的技法首要是整劲。

比如上面所说的崩刀,一刀进去,要么把敌扎透,要么扎着敌人往前进,打出战阵前进的空间。

在形意拳的锻炼中,刀的锻炼也是很重要的,不仅能让你体会形意拳的内涵,还能进一步磨砺筋骨。

形意拳器械是手的延长,练拳有很多时候是体会不到一些要点内涵的,而器械一在手就明白了。

比如说,手里拿着把菜刀,知道怎么去劈去砍,空着手就傻眼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