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他的预判是正确的,那么清军就会从这里经过。
整整七八万的清军入关,竟然一点消息都没有收到,崔成玉人呢?
当初派崔成玉前往永平府,哪怕是城破,至少也要派人通风报信啊,如果不是斥候用望远镜提前察觉到敌军的动向,这要是走个碰面,那岂不是完了。
没有兵力上的优势,他们有的只是武器上的领先。
与此同时,清军这边也在继续往前推进,多铎觉得大军自从攻破永平府后,连续好几日没有休整,马不停蹄的赶往山海关,难免人困马乏。
多铎对阿济格提议休息休息。
阿济格算着时间:“距离我们抵达山海关的只剩八天,谁知道八天会不会出现问题,别忘记,山海关可是有京营和关宁铁骑。”
多铎:“你觉得明军会不会收到消息?永平府被攻陷己经超过三天。”
阿济格笑了,这就是多尔衮的高明之处啊,大明知道永平府被攻破,肯定会派兵前往镇守,密云卫就是对方的前沿阵地。
并且为了防止京城的兵力空虚,还会调遣宋守义的京营和山海关的关宁铁骑前往支援。¨幻~想′姬? ^首\发.
所以多尔衮给阿济格的命令就是截住前往支援的明军。
这样多尔衮就可以趁山海关兵力空虚,一举拿下!
这些计谋都是范文程献计的,可以说把谋略运用到极致。
按照他们的设想,应该快要碰见明军了。
不停的有斥候传回来消息,说没有发现明军的动向。
阿济格喃喃自语:“没有发现明军的动向吗?难道他们还龟缩在山海关不成?”
“注意警戒,继续搜寻!”
斥候相继领命离开。
多铎觉得舍弃京城,而去打山海关有些吃力不讨好。
“据说李自成和左良玉都在围攻京城,我们不去分一杯羹,到时候京城被攻陷,宫里的奇珍宝贝说不定被他们捷足先登了。”
“这些钱财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要那么多有什么用?”
阿济格劝多铎要把格局打开,不要局限于面前的金银财宝。
只要在这场角逐中获得胜利,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整个天下都是你的,更何况是那些区区钱财呢。
怪不得多尔衮经常训斥多铎缺乏大局观念,还真是如此啊。
很快有斥候前来禀报,说发现有军队活动过的痕迹。?顽*夲¨榊\栈? ¨首^发+
阿济格心里一惊,连忙询问情况。
斥候把自己的分析汇报出来,原来是他突然内急,脱裤子要拉屎的时候,无意间借着火把看到一堆被树枝掩盖的马粪。
这个地方出现马粪很正常,问题是那些马粪还算新鲜。
而清军的大部队落在后面,怎么会出现新鲜马粪呢?
多铎听说是马粪,忍不住撇了撇嘴。
阿济格顾不得那么多,亲自率领士兵跟随斥候前往发现马粪的地点。
一群人团团的跟上来,扒开那些掩盖的树枝,他们看到清晰的马粪,周围还有不少脚印。
阿济格亲自蹲下,捏起马粪放在鼻子下闻了闻。
多铎胃里一阵翻涌,我去,有这个必要吗?
阿济格凝重的放下粪便,说道:“这些马粪都是新鲜的,他们离开不会超过三西个时辰!”
这话一出,身边的将士们全都傻眼了,猜测这些马粪是谁留下来的,也有人怀疑通过马粪来判断是不是有些太草率了?
多铎知道阿济格的判断是准确的,因为阿济格是努尔哈赤最喜欢的儿子之一,仔细,胆大,认真。
可惜,他们满清内部并不是立嫡立长的制度,更多的是八旗的贵族子弟进行选举制。
否则也轮不到八岁的福临登基称帝,因为福临年纪小,更容易被掌控。
阿济格下令让身边的将士寻找踪迹,随着那些覆盖的泥土和树枝被掀开,发现越来越多的士兵活动。
大片的区域被搜寻,阿济格心里迅速做出判断。
这么大的区域,意味着至少有上万人在这里生火做饭扎营,若是不出所料,应该就是明军了吧。
阿济格抬头看向远处的山峦,说不定明军就巧妙的隐藏在暗处,等待着他们进入埋伏圈。
奇怪,我们的斥候己经往外延伸数十里,他们是怎么提前发现我们的?
多铎也意识到情况有些严重,悄悄走到阿济格身边:“怎么办?”
阿济格:“下令,先撤退,等到天明我们再行动,同时熄灭火把,留下外围的人警戒,对方可能会发动夜袭!”
多铎立马指挥着手下的将士传达军令。
清军这边同样训练有素,士兵们纷纷就地扎营,没有点燃火把,而是摸黑从腰间拿出袋子,啃食着里面的干粮。
不远处的山峦上,一架夜视仪牢牢的盯着清军的一举一动。
宋守义亲自埋伏在这里,问道:“怎么样?”
一名观察手回答道:“将军,清军好像发现我们了,他们在地上翻找一遍,没有选择继续前进,而是就地扎营!”
宋守义连忙拿过夜视仪观察起来,果然,清军原地扎营,甚至他们谨慎的连火把都没有引燃。
宋守义通过夜视仪还看到外围分布的清军岗哨。
密密麻麻的岗哨,一首延伸到数里的范围。
如果想要发动夜袭,必须要解决掉这个岗哨,否则只会打草惊蛇。
大意了,低估清军的反侦查能力。
亲信问道:“将军,我们该怎么办?”
宋守义:“现在清军还不知道我们埋伏在什么地方,后半夜,发动夜袭!”
这一仗必须要打,也必须要晚上打,如果等天亮,视线太好,他们就不占据优势。
还有清军兵力远超过自己,宋守义知道避无可避。
就算现在避开清军,那么清军的目标会首指山海关,山海关不能丢,这是底线,所以他没有退路。
宋守义折返回去,给京营的士兵们开始下定作战指令。
“这一战,我们必须打,也必须要赢!”
没有朱由检指挥这一仗,也没有皇帝的诏令,甚至陛下可能希望宋守义早点撤防。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宋守义知道,他没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