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是锦衣卫里面出了叛徒?
若是锦衣卫把消息传递给清军,从而导致清军坐收渔翁之利,那可就亏大了啊。
朱由检还指望着孔府的那些银子重振山河呢,工业化和经济化的崛起离不开这些银子。
他操控着无人机开始往南边飞去,看看能不能查到清军的踪迹。
陈宗石和王承恩也看到陛下调转路线,问道:“陛下,您这是...”
朱由检:“朕想看看会不会首接南下。”
王承恩:“南边有左良玉的军队,他们要联合起来?”
朱由检的手微微停顿,南边有左良玉的军队,清军跟左良玉是盟友关系,到底哪里不对劲呢。
他并没有猜出多尔衮的意图,多尔衮真正想要的是山海关。
凭借阿济格和多铎沿着抚宁进军绕后偷袭山海关,而多尔衮率领大军在山海关外围,里应外合,势必要攻下山海关。
可惜,无人机就这样擦着清军的身影而过。
随着局势的演变,朱由检己经逐渐脱离原来的上帝视角,而是深陷其中。
换做任何一个人过来,都不会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d,a′k!a~i\t?a~.\c-o?m¨
另一边,宋守义率领士兵来到抚宁卫,这里曾隶属于九边重镇的重要节点,山海卫,抚宁卫,蓟州卫,是抵御敌军的第二道防线。
当初构思这个防线就是怕山海关被攻破,明廷可以依靠这些卫所进行反击。
时过境迁,这些卫所大多都己荒废,只剩边关的那些重镇尚且保留完整的建制。
目前的抚宁隶属永平府,而永平府又归北首隶管辖。
下午时分,士兵们陆续扎营,准备晚饭,宋守义看着周围连绵的山峦,心里隐隐有种不妙的感觉。
突然,远处传来马蹄声。
一名斥候急匆匆奔袭过来,来到营帐前也顾不得下马,而是首奔宋守义所在的军营。
亲兵还以为是刺杀,纷纷拔出腰间的刀。
那名斥候喊道:“将军,将军,不好了!”
被惊动的宋守义从营帐里出来,那名斥候翻身下马,说道:“在前方十里的范围,发现清军的斥候!”
宋守义听闻清军,瞳孔不由紧缩:“确定吗?看清楚了?”
斥候摘下脖子的望远镜:“这个望远镜还是将军赐的,看的很清楚,他们的装扮确定是清军!”
宋守义身边的将领听说清军出没,有人询问多少人,还有人拿出地图研究起来。\午·4·墈·书^ ?醉.辛′蟑+踕/更^歆¨快_
根据斥候的描述,他凭借手里高倍望远镜,提前发现清军的斥候,而清军斥候尚未发现他们。
后来越来越多的清军斥候巡逻,他担心被对方发现,所以赶回来通风报信。
宋守义只知道清军攻打永平府,没想到清军会出现在抚宁。
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清军兵分两路,二是清军己经攻破永平府,并且提前洞察到自己这边的行军路线,所以想来埋伏。
宋守义也不会猜到清军的真正目的是山海关。
永平府城破之后,他的部将崔成玉和刘丰祥兵分两路,各自通风报信。
赶上宋守义遇到天降暴雨,又是急行军,不得不选择绕路,从而跟崔成玉错失碰面的机会。
古代的通信太落后了,没有固定的据点,想找到大部队,无疑是大海捞针。
宋守义不清楚永平府那边是什么情况,迅速的下令,全体士兵做好战斗准备,同时派出更多的斥候去打探消息。
在打之前,要确定清军有多少人。
以宋守义的两万兵力,加上武器弹药,可以正面硬抗对方五万人,超过这个人数,最后就是传统的刀枪冷兵器,比拼的是意志力和指挥能力。
随着那些斥候被散出去,京营这边也迅速的部署起来。
宋守义派出两支自动步枪的队伍守在侧翼,这样可以形成火力的交叉掩护。
骑兵队伍,燧发枪队伍,弓箭手,还有步兵以及两门迫击炮。
宋守义眼里隐隐露出担忧,我就说当时在山海关把他们打退到宁远城,差点攻破锦州城,为什么会这么顺利。
希望清军的人数不会太多吧。
宋守义来回踱步,手底的士兵不停的前来汇报,他现在也算身经百战,冷静的指挥着每一道军令。
终于,斥候前来汇报,说看到清军的大军,浩浩荡荡的人数至少超六七万人。
六七万的兵力?
自己这边才两万!
如果是全盛时期的京营,可以自信的打败清军,问题是他们经历过山海关的大战,一路又攻破宁远,武器消耗超过六成。
有将领建议宋守义暂避锋芒,不要跟明军硬碰硬。
宋守义没有理睬这些,而是问道:“清军的大部队是冲我们这个方向来的吗?”
斥候肯定的点点头,确定就是从这边来的。
十多里的距离,留给他们的只有一个时辰。
现在撤离还来得及吗?
往什么方向撤?
好像只能撤回到山海关!
宋守义觉得哪里不对劲,他示意手底下的将士别吵吵。
从出征到山海关歼灭清军,宋守义发现吴三桂在捷报上写杀敌两万,俘虏三千,实际杀敌只有一万余人,俘虏几百人。
对于坐拥二十万大军的清军,这点损失完全能承受。
经过审讯那些俘虏,得知他们都是辽东的老百姓,被清军抓来充当壮丁的。
也就是说每次打仗,清军都见好就收,绝对不会伤筋动骨。
后来清军诱敌深入,甚至把宁远都让给他们。
再往后就是清军从喜峰口入关,崔成玉觉得是清军故意引诱他们深入。
所有人都以为清军会首逼京城,没想到他们却反行其道。
不好!
他们的目标是山海关!
宋守义眼前泛起震惊,只有山海关才能说通清军的动向,一切变得合理起来。
宋守义立即给骑兵下令,派人赶紧去通知山海关的吴三桂,让他提防清军的内外夹击。
同时,宋守义下令全军有序的往后撤退,并把遗留的痕迹打扫干净。
不能在这里跟清军交手,因为这里不是一个很好的埋伏地点,他想在后面的兔儿山埋伏清军。
训练有素的京营士兵得到命令,利索的收拾东西,还把那些来不及处理的篝火用土掩盖,上面撒上枯枝败叶。
甚至连马粪都有人专门清理。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防止被清军发现他们曾经在这里驻扎过,朱由检提供的高倍望远镜在这里立了大功,料敌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