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之耀听说王承恩要把字画转交给陛下,当场就不乐意了。免费看书搜索: 阅读地
这幅字画是他花费重金从别人手里购来的,若是白白交出去,岂不是为他人做嫁衣?
以他对王承恩的了解,这幅画很可能就被截胡。
更何况字画里面夹带着刺杀用的匕首。
吴光祖更是脸色微变,经他人之手,他们事先商定好的刺杀方案要落空。
孙之耀知道王承恩是崇祯帝身边的红人,可以说是权势滔天,不能硬来。
他悄悄从怀里掏出几张银票,满脸赔笑:“王公公,还望您行个方便,微臣找陛下确实有事。”
王承恩斜眼看着孙之耀,正色道:“孙大人,陛下说了,凡是替孔府求情的一概不见,要知道陛下忧国忧民,时间和精力根本就不够用啊。”
孙之耀:“明白,明白,找陛下也不是为孔府的事情,主要是商讨南京的政务。”
王承恩岂能不明白这些从南京来的大臣有什么目的,正准备拒绝,吴光祖又悄悄从怀里拿出几张千两的银票,希望王承恩能够通融通融。
王承恩心动了,上千两的银票啊,南方官员都他妈这么有钱吗?
想想咱家俸禄不过几十两,跟这些官员的贪污比起来,简首是小巫见大巫。
自从朱由检杀掉几个宦官和锦衣卫都指挥使后,内廷的官员变得收敛很多,凡事不敢贪太狠,生怕有命贪,没命花。
孙之耀看到王承恩盯着银票,咬牙从怀里又掏出两张。
“王公公,这是我们回去的路费,今日就拿来孝敬您了,还望公公行个方便。”
王承恩不留痕迹的把银票收进怀里:“也罢,看你们如此忠心,那咱家就去通报一下吧,你们最好先想个面圣的由头,还有最重要的,不能当陛下的面提孔府,若是替孔府求情,陛下震怒,咱家也救不了你们。”
孙之耀和吴光祖听说陛下对孔府如此深恶痛绝,更加决定刺杀朱由检的决心。
要是让朱由检当一天皇帝,就是对这个国家最大的祸害,天理难容。
表面上,孙之耀和吴光祖连连点头,王承恩领着他们前往朱由检所在的寝宫。
待到寝宫门外,王承恩前去通报。
此时宋守义和王家彦也刚好准备离开,碰见王承恩后,给王承恩拱手告别。
宋守义的职责是率兵驻扎山海关,携带的武器有燧发枪,有马克沁机枪,还有两个迫击炮。
兵贵神速,宋守义即刻就要启程。
神机营的王家彦也深感肩上的重担,陛下竟把这么重要的防护任务交给自己,他一定不负重托。
神机营目前有一万人,王家彦准备继续扩张,招到两万人的规模。
因为不只京城要防守,西山更是重中之重,陛下在刚刚的会议上重点强调西山。
有西山在,他们就有源源不断的后勤保障和补给,如果西山丢了,那就再也没有翻盘的可能。
迄今为止,朱由检的所有产业都布局在西山,投资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还有精力,绝不能有闪失。
王家彦决定亲自坐镇西山,京城的防卫就交给朱由检。
陛下再次御驾亲征,代表着身边确实没有多少可用之人。
顺天府尹张若麟和兵部右侍郎陈仁锡悉数等在门后,等着接见。
孙之耀和吴光祖站在另一侧,表面客气的跟张若麟还有陈仁锡打招呼。
双方之前没有交集,通过聊天才知彼此的官职。
陈仁锡问道:“你们南京目前还有多少可用兵力?”
孙之耀脸上露出尴尬,目前南京哪有什么兵力,之前威名赫赫的三大营只剩虚名,兵部曾经摸排过,纸面上的兵力有十万人,实际不到两万。
多为老弱病残,吃着空饷,武器装备也凑不齐,战斗力连流寇都不如。
这次的南京保卫战,如果不是曾英和陈士奇率领的十万兵马,还有李国桢和徐允祯率领集团军支援,南京早被张献忠攻破了。
当然,孙之耀也是利益的获得者,不会把这些秘密告诉陈仁锡。
事实上整个南京的士绅阶层把控着江南的经济命脉,这也是为什么历代的变法推行非常艰难。
孙之耀知道陛下在山东推行摊丁入亩,担心波及江南,不少同僚都委托他来找陛下抗议。
陈仁锡听说南京有十万人,问道:“这十万人都是什么兵种?战斗力如何?张献忠叛贼攻入南京的时候,参与过战斗吗?”
先前南京那边发来的军报,丝毫没有提到南京的三大营,陈仁锡以为这些士兵是最后的底牌。
孙之耀天南地北的应付着陈仁锡,凡是有用的信息,一个都没说。
就在这时,王承恩走出来,让孙之耀和吴光祖先进去。
陈仁锡和张若麟对视一眼,他们是最先来的,本应轮到他们的,没想到陛下却先召见孙之耀和吴光祖。
张若麟早就注意到他们背的木匣子,悄悄道:“可能是来进献的。”
最
近宫里放出的消息,说陛下喜欢钱财,尤其文玩字画之类的,导致不少官员动不动给陛下送礼物,目的昭然若揭,就是想等陛下提拔。
寝宫内,朱由检坐在椅子上,看着下跪的孙之耀和吴光祖。
刚刚王承恩把赚到的五千两银票,交给朱由检西千两,这才换来插队觐见的机会。
孙之耀和吴光祖按照礼制,给朱由检下跪。
朱由检:“平身吧,找朕什么事?”
孙之耀先是把藩王朱由菘的安置问题说了一遍,自福王朱常洵被杀,朱由菘就成为流亡藩王,到现在也没有属地,没有属于自己的居所。
朱由检听说是为藩王的事情,心里一阵鄙夷。
连江山都保不住了,还想着安置藩王?你们大老远跑过来就为这事?
是不是吃饱撑得没事干?
朱由检真想把他们发配到前线去打仗。
嗯,以后谁要是不听话,就首接发配前线充军,总比首接砍头要有点用。
他微微点头:“这事朕知道了,回头会找户部商量商量如何安置福王。”
孙之耀和吴光祖对视一眼,从后背拿出木匣子,先是介绍一番,准备亲手送给陛下。
朱由检听说是来自书法大家黄庭坚的真迹,顿时产生兴趣,让王承恩呈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