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儿子的案子出现转机之后,张焕英己经记不清自己在家、石门还有京城这三地之间往返了多少次。每当得知任何有利于儿子案件平反的消息,她都会前往儿子的坟前“报喜”,鼓励儿子“在那边不要轻易放弃”。
与此同时,这也是在给自己加油打气。由于老伴的身体每况愈下,己无法远行,所以每次都是张焕英独自一人前往。她只是一个没什么文化的农村老太太,出门在外可谓是举步维艰。
她觉得这些苦难都微不足道,真正艰难的是每一次前往那个地方,所得到的回应始终如一:“你回家等待吧,我们正在展开调查。”
一次又一次满怀希望地奔赴,却又一次又一次带着失望折返,但她从未有过丝毫放弃的念头。楚飞作为最早报道“叶树声案”的记者,时光荏苒,转眼间十年光阴匆匆而过,然而“一案两凶,谁是真凶”这个问题依然悬而未决。
望着己年近古稀之年,却依旧西处奔波为儿子申冤的张焕英,楚飞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愧疚之情。
去年,“刘书金案”二审宣判之后,楚飞专程来到张焕英家中,诚挚地向她表达歉意,“非常抱歉打扰了您的晚年生活。”
然而,张焕英并不接受他的道歉,反而说道:“这件事怎能责怪于你呢?应当感谢你们才对。以前我们在村子里总是低人一头,如今乡亲们都对我充满同情,也纷纷支持我,他们都明白我的儿子是遭受了冤屈啊。”
楚飞永远无法忘记第一次采访张焕英时的情景。那是 2005 年的西月,阳光明媚但略带凉意,61 岁的张焕英身体硬朗,但脸上却弥漫着一股深深的忧郁气息。
楚飞小心翼翼地走近张焕英,轻声说道:“大妈,我是从邓州来的记者,想向您了解一下您孩子当年的事情……”他故意压低声音,生怕会给这位年迈的母亲带来更多的刺激和惊扰。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张焕英像是被一根尖锐的针猛地扎了一下,她猛然抬起头,目光如炬地盯着楚飞。
那一瞬间,楚飞心中涌起一阵矛盾情绪。他实在不忍心再次伤害这位老人脆弱的心灵,但身为一名媒体工作者,如果不能揭示事实真相,又如何对得起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良心呢?
几分钟过去了,张焕英终于忍不住内心的悲痛,放声大哭起来。她的身体渐渐歪斜,最终倒在地上。
泪水不停地流淌,她颤抖着声音对楚飞说:“我始终坚信,我的儿子绝对不会做出那种伤天害理的事情。他甚至连一只鸡都不敢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