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越不愿承认,王翦听后站出来责备,赵封不仅是他的准女婿,更立下了大功,却被淳于越如此针对,让他无法忍受。
面对王翦的压力,淳于越不敢反驳。
王翦在朝中地位显赫,深受君主信任,不是韩非这种初入官场的人能比的。
李斯也趁机附和,认为淳于越的说法过于牵强。
淳于越被众人接连质问,一时语塞。
他原本以为屠睢会认可功劳,只需一个“通报”就能分担大部分责任,而且此事也难以核查,但屠睢却不认账,令他十分焦急。
淳于越想要争辩,但屠睢讲述了事情经过:赵封负责渭城防务,渭水是他巡视区域,那天正好遇到贼人从渭水而来,他及时阻止并击杀所有贼人,救下太后。
如果不是赵封拦截,太后早就被劫往魏国。
后来他赶到时,发现魏国已集结大军准备接应,但最终撤退了。
朝堂上下都觉得这事太过巧合,有人不禁感慨赵封的运气真好,只是巡查渭水就遇到了这样的大功。
“这小子真是鸿运当头,简直就是天降之功。
不但救了太后,还把作乱之人全部剿灭,看来大王对他的重视又要加深了。”
“难怪人人都说赵封运气绝佳,他能从后勤调入战营,靠的也是运气。
如今看,这运气还在继续,他在渭水还能立下如此大功。”
“在渭水巡查竟能救下太后,实在让人艳羡不已。”
不少大臣心中满是疑惑。
对他们而言,这样的事情确实难以置信。
“或许只是个巧合,正好被赵封撞见了吧?”
嬴政也觉得此事太过玄妙,不禁问道。
这种巧合也未免太过巧合了。
“回禀大王。”
“臣可以确定绝对是巧合。”屠睢恭敬地回答。
“老臣有一个疑问。”
“那些劫持太后的贼人都是一流高手,即便是雍城禁卫军和负责追击的郡兵都损失惨重,赵封又是如何仅凭一百亲卫便将局势逆转,救下太后?”淳于越依然困惑不解。
“淳于太傅。”
“你是说赵封的亲卫不如那些贼人厉害吗?”
“今日我就来告诉你。”
“赵封的亲卫,全是从后勤军中挑选出的勇士,当年曾与他并肩抗击韩军。
后来赵封升任左庶长,有了组建亲卫的权力,这些与他共赴生死的后勤将士也就成了亲卫。”
“他们经历过无数恶战,即便那些贼人是精锐,赵封的亲卫也不会逊色,都是久经沙场的悍勇之士。”王翦站出来,冷声对淳于越说道。
“上将军……”淳于越还想继续争辩。
嬴政皱眉喝道:“淳于越,你到底想说什么?”
“为何一定要否定赵封的功劳?”
“你并未亲身经历,难道比屠睢看得更清楚?”
听到嬴政发话。
淳于越脸色微变,连忙跪拜:“臣不敢。”
“赵封救驾有功。”
“理应嘉奖。”
嬴政果断宣布。
“大王英明。”
朝臣们纷纷附和。
救下太后之功,岂能不赏?
“拟旨。”
“赵封救驾有功,晋爵为右庶长,赐良田五百亩,赏金千两,赐玉器百件,赐仆役百名,赐灵药十粒。”嬴政当即颁布诏书。
“大王英明。”
群臣自然齐声高呼。
赵封此次因救太后之功而受封,唯有淳于越一人冥顽不化,执意刁难,其余众人皆明智识趣,自不会多言反对。
然而。
待赵封见到秦王所赐的最后十枚灵丹时,恐怕要哑口无言了。
在这世间。
灵丹被视为无上圣药,既能提神醒脑,又有助于房事,堪称宫廷至宝。
但在赵封眼中,这不过是寻常之物。
赵封对此毫无兴趣。
“屠睢,镇守雍城王宫失职,降爵一级,罚俸一年。”
嬴政注视着屠睢说道。
听罢。
屠睢神色肃穆地一拜:“谢大王厚恩。”
这样的惩罚,对屠睢而言已是格外宽容。
屠睢岂能不心存感激。
当然。
屠睢也清楚,之所以秦王从轻发落,皆因太后安然归来,否则,他的罪责绝不可能饶恕。
因此。
屠睢心中更加感激赵封。
“臣有奏禀。”
“臣有一事相求。”
屠睢此时再度开口。
“讲。”嬴政说道。
“经此劫掠之乱后,臣深感自身才疏学浅,难以担当雍城王宫守卫重任,故恳请调入主战营锻炼,以便更好地为大王效力。”
“臣愿调往渭城,在赵将军麾下共事,与赵将军一同为大秦效力,为大王效力。”
屠睢跪伏于地,目光坚毅地道出此言。
嬴政闻言,略作沉吟,最终点头道:“既然你有此志向,孤定当成全,给你半月处理家事,半月后前往渭城担任万将职务。”
“臣谢大王隆恩。”屠睢深深一拜。
“王卿。”
嬴政转向王翦。
“臣在。”王翦立即答道。
“赵封手下有五名万将,是吗?”嬴政问道。
“副将统领五万将士,而赵封麾下确有五名万将,只是其编制与其他略有差异。”
“新年尚未到来,新兵尚未编入队伍。”
“赵封军中并无新兵补充,而是将三万降卒整编入伍,虽总兵力达六万以上,但万将仅五人。”王翦迅速回应道。
颍川的防御事务,身为上将军的王翦自是心中有数,即便远在咸阳,颍川的军情仍会定期呈报,由他决断。
“新年刚过,新兵入营,给赵封增补兵力。”嬴政语气低沉地说道。
“赵封手下的兵力已逾六万。”王翦回应道。
“其中三万是降卒。”
嬴政严肃地说,目光中透着冷峻:“尽管赵封提议的刑徒军可以采纳,但对降卒需多加提防,我秦国锐士必须牢牢掌控这些降卒,即使他们反叛,也要确保我们有制胜的能力。”
王翦听后立即点头表示理解。
“屠睢已在赵封麾下任万将,不必再调遣,具体安排就交由赵封自行决定吧。”嬴政继续说道。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嬴政对赵封的信任。
虽然屠睢从统领五千人升至将来统领万人的万将,但在朝臣眼里,这实际上是权力的一种削弱。
禁卫军的地位高于锐士,留在雍城护驾也是一种功劳。
“太后现在何处?”嬴政转向屠睢询问。
“回禀大王,太后现安置于王宫侧殿。”屠睢迅速答道。
“诸位卿家还有要奏之事吗?”嬴政环视众人问道。
“臣等无事启奏。”
群臣齐声回答。
此刻,
赵姬被劫后平安返回,群臣自然不会打扰嬴政与太后的团聚,他们也深知大王与太后多年未见。
曾几何时,
嫪毐谋反后,赵姬被软禁在雍城王宫,当时还有赵姬的支持者为她求情,结果全被嬴政下令处死。
自此之后,再无人敢提迎回太后的建议。
这也成了朝廷中的一大忌讳。
“退朝。”
嬴政一摆手,起身大步走向侧殿。
满朝文武纷纷跪拜,目送嬴政离去。
待嬴政完全离开议事大殿后,群臣才各自散去。
“朽木难成材。”
淳于越经过屠睢身旁时,带着怒气说了这么一句,随后拂袖而去。
这时,
王翦也缓缓走来。
“屠睢啊。”
王翦低声唤道。
“上将军。”屠睢恭敬而畏惧地回答。
“为何突然要去渭城?”王翦微笑着问道。
“此事实在重大,末将心中惶恐。
虽然这次是敌人设局,但归根结底还是末将失职。”
“当然如此。”
“此事能解决多亏了赵封将军,若能在赵将军麾下效力,或许我能学到不少东西。”屠睢坦诚地说道。
“正好你要去渭城,帮我给赵封带封信吧。”王翦依旧带着笑意。
“请上将军指示。”屠睢立即行礼。
“这不是公务,而是私事。”王翦轻声笑道。
屠睢立刻点头同意。
另一边,在偏殿里。
看着敞开的大门,嬴政脸上浮现出一抹难以言表的犹疑之色。
对他来说,殿内是他的生母。
从前,他们母子曾是最亲密的,母亲为他付出一切,即便下地狱也无所畏惧。
然而,因为一个假冒的宦官,一切都改变了。
她生下了两个令王室蒙羞的孩子。
在嬴政亲政前,她甚至帮助那个假宦官发布调兵诏书,协助嫪毐谋反,想置自己的亲生儿子于死地。
对于嬴政而言,他的内心充满矛盾。
他是个重感情的人。
对于昔日的母子情谊,嬴政怎能忘记?
但想起自己最信任的人竟背叛自己,每次想起都让他痛彻心扉。
因此,尽管母子相隔不过咫尺,嬴政内心同样犹豫不决。
他既想见,又害怕;既想见,又怨恨。
嬴政伫立在大殿之外。
殿外跪着数十名仆人,无人敢发声。
赵高站在嬴政身后,也是一言不发。
沉默许久后,嬴政终于下定决心,迈步朝殿门走去。
踏入其中,一眼便看见了神情呆滞的赵姬,此刻她木然地坐在座位上,毫无动作,整个人仿佛丢了魂一般。
她的身边有几个宫女伺候。
嬴政挥了挥手。
“你们先退下。”
几个宫女立刻离开。